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春節禮儀知多少

春節禮儀知多少

來源:時尚冬    閱讀: 6.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節禮儀知多少,春節作爲中國最盛大的傳統節日,親朋好友和家人在這一時都會聚在一起吃團圓飯,那麼對於春節的禮儀你知道多少呢?禮儀不只是做給外人看的,而是一種自身修養。現在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春節禮儀知多少。

春節禮儀知多少

春節禮儀知多少1

一、守歲禮儀

除夕之夜,閤家點燈熬夜,辭舊歲,迎新年,俗稱守歲。守歲有許多活動,如吃飯、做遊戲等。除夕晚上,與家老小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這是炎黃子孫至今仍很重視的年俗。

待第一聲雞啼之後,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均着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然後走親串友,相互道賀祝福。

二、拜年禮儀

拜年要注意衣着整潔適當,給人一種節日的美感。要講究稱呼的規範化,拜年的時間選擇要妥當。如有必要,可先向主人報信,避免空跑一次,如不準備吃飯,最佳時間是上午九時至十一時之間。

要事先對可能碰到的長輩、同輩的稱呼有所瞭解,以免出現尷尬的場面,使人感到不夠禮貌。吉利話要說得適宜。對不同的人,應有不同的祝賀語。交談時,要揀雙方愉快的話題,不要扯到悲哀傷感的事情上,不要高談闊論,信口開河,過分激烈地爭論問題,要在輕鬆愉快、親切自然的氣氛中,把道喜賀新的真情實意表露出來,舉止、姿態要文明。

三、春節用餐禮儀

春節的時候我們會經常走親訪友,那麼瞭解合適的酒桌禮儀能讓你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 首先在餐桌上交談要幽默,餐桌上可以顯示出一個人的'才華、常識、修養和交際風度,有時一句詼諧幽默的語言,會給他人留下很深的印象,特別是春節是一個歡快的節日。

其次,勸酒適度,有的人總喜歡想方設法勸別人多喝幾杯。“以酒論英雄”,對酒量大的人還可以,酒量小的就犯難了,有時過分地勸酒,會將原有的朋友感情破壞。還有敬酒的時候要分清主次,一般情況下,敬酒應以年齡大小、職位高低來一一敬酒。

四、待客禮儀

待客分爲迎客、敬菸、敬茶、送客等基本環節。春節客人來之前要提前打掃門庭,以迎賓客,並備好茶具、煙具、飲料、糖果等。客人在約定時間到來,應提前出門迎接。

客人來到家中,要熱情接待。首先請客人落座,然後敬茶、端出糖果。

敬茶也是待客的重要禮儀之一。在敬茶前要事先把茶具洗乾淨。在倒茶時,要掌握好茶水的量。常言待客要“淺茶滿酒”,所謂淺茶,即將茶水倒入杯中三分之二爲佳。

客人告辭,一般應婉言相留。客人要走,應等客人起身後,再起身相送,不可客人一說走,主人就站起來。有些客人常常會帶禮物來,對此送客時應有所反應,如表示謝意,或請求客人以後來訪不要攜帶禮品了,或相應的回謝一些禮物。

春節禮儀知多少2

掃塵

民諺說: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北方叫掃房,南方叫撣塵。室內屋外,房間屋後,徹底進行打掃、衣被用具、洗刷一新,乾乾淨淨地迎新春

門畫

據《山海經》載稱: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時,夢裏常聽到鬼哭神嚎之聲,以至夜不成眠。這時,大將秦叔寶、尉遲恭二人自告奮勇,全身披掛地站立宮門兩側,結果宮中果然平安無事,李世民認爲兩位大將太辛苦了,心中過意不去,遂命畫工將他倆人的威武形象繪之在宮門上,稱爲“門神”。東漢蔡邕《獨斷》記載,漢代民間已有門上貼“神荼”、“鬱壘”神像,到宋代演變爲木板年畫。後來,民間爭相仿效,幾經演變,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便是現在的年畫了。中國現存最早的年畫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圖》。

春聯

是從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桃梗”演變而來的。《淮南子》上說,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着滅降福的咒語,一年一換。五代後蜀皇帝孟昶在過春節時心血來潮,令人將桃樹削片,他提筆在上面題寫了聯句:“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春聯了。至於春聯這一名稱的正式誕生,則在明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後,曾在除夕時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須寫春聯一副,以綴新年”。以後,春聯得以推廣,沿襲至今過年時,各家各戶都要貼春聯。

爆竹

春節燃放爆竹之俗始於漢代。據南樑人宗懍撰寫的《荊夢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從闢山妖惡鬼。”古時放爆竹,是用竹子放進火內燃燒,由於竹內空氣受熱膨脹,便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以此避邪驅鬼,祈盼來年吉祥幸福。到了唐宋以後,發時了用火藥製成的鞭炮。

拜年

據明朝陸容《菽園雜記》記載,拜年習俗最早行於明朝京都。朝官往來,不管認識與否都要互拜,百姓則各拜親友。清代時興在春節時送“拜盒”,即將賀年帖放在精緻美觀的飾盒裏送給親友,以示莊重。今日中國民間,“拜年”已成爲一種傳統習俗,至親愛友和同事們,走家串戶、登門拜年,互致問候。:

古時文人雅士則流行互送拜年鑽。拜年鑽就是如今的賀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變而成。據清代趙翼考證,西漢時沒有紙,削竹木爲刺,上書名姓,叫“名刺”。後來還用大紅絨線在織錦上繡字爲“名片”。東漢後用紙代木,叫做“名紙”。六朝時簡稱爲“名”,唐代叫“門狀”。宋代還別稱“手刺”、“門刺”。明清時曾叫做“寸褚”、“紅單”。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