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二百五是什麼意思

二百五是什麼意思

來源:時尚冬    閱讀: 8.3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二百五是什麼意思,一說起日常使用的貶義詞,相信大家都會想要二百五這個詞,我們都知道二百五通常都是形容半吊子,其實二百五爲什麼會變成貶義詞呢?下面一起來了解更多的二百五是什麼意思。

二百五是什麼意思

二百五是什麼意思1

二百五,指傻頭傻腦,不很懂事而又倔強莽撞的人!

我們常把傻瓜或說話不正經、辦事不認真、處事隨便、好出洋相的人叫做“二百五”。

以前500個銅板串起來是一吊錢,而250個銅板就是半吊錢,250意味“半吊子”,意指某個人不正經,吊兒郎當,多爲貶義詞。

二百五用法:

二百五,作主語、賓語、定語;在各地的口語中都有出現。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二百五用於口語調侃,但絕非粗口或者罵人的話。

二百五的由來:

戰國時期,有個歷史人物叫蘇秦,是個縱橫家。他說服齊、楚、燕、趙、魏、韓六國聯合起來,結成同盟,對付共同的敵人——秦國,從而受到了大國君王的賞識,被封爲丞相,史稱“六國封相”。

正當蘇秦在齊國積極效力的時候,遇上了刺客。蘇秦被當胸刺了一劍,當天晚上,就不治身亡了。齊王聽到這個消息,非常生氣,立即下令捉拿兇手。可是刺客已逃得無影無蹤,到哪裏去捉呢?齊王靈機一動,想出了“引蛇出洞”的妙計。他下令把蘇秦的頭割下來,還讓人用鞭子抽打他的屍體,弄得滿頭滿臉都是血。然後把血淋淋的人頭懸掛在城門口,張貼出黃榜,上面寫着:“蘇秦是個大內奸,死有餘辜。齊王一直想殺了他,卻沒想到什麼好的辦法。今幸有義士爲民除害,大快人心。齊王下旨重賞,獎勵黃金千兩,請義士來領賞。”

此榜一出,果然有人上了鉤。竟有四人前來領賞,而且他們都一口咬定:蘇秦是自己殺的。於是士兵把他們“請”到齊王跟前。齊王見到他們四個人,恨得咬牙切齒。可他還是煞有介事地問:“這一千兩黃金,你們四個人怎麼個分法?” 這四個人不知道中了計,還高興得立即回答說:“這好辦,1000÷4=250,每人二百五。”

齊王一聽他們還樂滋滋地想着賞金,拍案大怒:“把這四個二百五推出去斬了!” 這四個人就成了替死鬼被殺了。而真正的刺客,據說是秦國派來的殺手,早就逃回秦國去了。

從此民間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說法,人們常用它來形容傻瓜、笨蛋和被財色所迷惑的人。

有些長相二百五的人,也可以叫“天然呆”。

二百五是什麼意思2

二百五,就是250,衆所周知,這是一句罵人的.話,中國人都不管是做生意還是排號等等,都儘量避開這個數字。

二百五,是指傻頭傻腦,又不很懂事而又倔強莽撞的人。各地的口語中都有出現,很多用於口語調侃,絕非粗口或者罵人的話。出自晚清吳妍人的譴責小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83回,“原來他是一個江南不第秀才,捐了個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二百五,雖說不是歷史悠遠,但還是有些來歷傳說。

源於戰國

戰國時期,有個縱橫家叫蘇秦,他說服齊、楚、燕、趙、魏、韓六國,結成聯盟,共同對付強大的秦國,因而受到大王賞識,封爲丞相,史稱“六國封相”。正當蘇秦爲齊國積極效力的時候,來了刺客,當天不治身亡。

齊王大怒,下令捉拿兇手,可人海茫茫,哪裏去找?齊王想了一招“引蛇出洞”的妙計,命人將蘇秦的頭割下來,然後弄得滿頭滿臉的血,再將血淋淋的人頭掛在城門口,張貼黃榜,告知大家蘇秦是個內奸,齊王一直想殺他,如今被義士所除,大快人心,獎勵黃金千兩,請義士前來領賞。

告示一出,很快就有四人前來領賞,一口咬定蘇秦是自己所殺,齊王問他們千兩黃金四個人怎麼分,四人高興的說,四人平分,即1000÷4=250,每人二百五。

齊王一聽,拍案大怒:“把這四個二百五推出去斬了”。從此,民間留下二百五的說法,被用來形容傻瓜、笨蛋和 被財色所迷惑的人。

源於老秀才

說的是有個秀才,一生廢寢忘食也未能中舉,連個兒子也沒有,晚年心灰意冷,決定放棄考科舉。沒成想晚年竟然意外喜得兩子,秀才起名大兒子成事,小兒子敗事,從此專心教導他們讀書。

一天秀才要出門,交待妻子監督他們寫字,大兒子三百個字,小兒子二百個字。結果秀才回來妻子告訴他,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兩個兒子都寫二百五十個字。

源於銀兩

從前有個傻瓜,家道中落,他去賣傳家寶貝,寶物上寫着“賣金二百五十八兩”,結果賣的時候,對方跟他討價還價,只給了二百五十兩,別人見了就笑話他,笨蛋一個。從此人們把做事糊塗的人稱二百五。

古代人用銀子,一般按兩劃分,一般五百兩爲“一封”,用紙包好,二百五十兩就是“半封”銀子。因爲與“半瘋”諧音,所以後來人把瘋瘋癲癲的人叫二百五。

二百五是“二桿子、半吊子、無所不至”幾詞各取詞頭“二、半、無”諧音而成,用於調侃,不是褒義詞,也絕非貶義詞,但是某些時候其實是一句罵人很重的話。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