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什麼叫做許願

什麼叫做許願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什麼叫做許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其實很多方面的內容都是有說法和講究的,但是大部分的人可能對於一些小細節方面可能都不是很關注,以下爲大家解答什麼叫做許願。

什麼叫做許願1

“許願”是民間的思想,是把自己的願望寄託於佛菩薩,想象靠冥冥之中的神祕力量來幫助自己實現願望,並承諾等事情成功之後,用一定的方式對佛菩薩表示感謝;“還願”,是實現之後兌現承諾。就像世間人託人辦事,答應人傢什麼好處,等事成了之後,要去報答一樣。

還有一種說法,說一定要回到許願處對原來那尊菩薩還願才行,這樣的想法真是可笑,佛菩薩無處不在,豈會如此狹隘呢? 這樣的想法就是“迷信”,不明白爲何而信,迷迷糊糊地信。因爲這種行爲順應了大衆的需要,所以纔會傳播得這麼廣泛。這是世間人情交換的心理,是對佛法的膚淺認識和歪曲。

許願還願,本身有交易的心在裏面,是在用凡夫的心揣度佛菩薩,把佛菩薩想得太俗氣了,不是佛法。 佛菩薩不是神靈,他們是智慧的導師,也像最深沉地愛着衆生的父母,他們願意給予衆生一切好的東西,但最想給衆生的是究竟的解脫。佛菩薩不會因爲你求什麼就給你滿願,佛菩薩不會與我們做交換,也不需要我們的感謝和回報。

每一個人的際遇,都是由於自己的造作,別人無法代替自己去努力。佛菩薩無法幫我們獲得無因之果,要想得到佛菩薩真正的加持、感恩佛菩薩的幫助,需要去學習,瞭解佛法的真實內涵。

什麼叫做許願

真正能夠讓自己達成善願、趨吉避凶的,是依照佛法的教導去奉行。 去寺廟的目的,應該是親近三寶、聽聞佛法、效學祖師、淨化心靈,而不應僅停留在參觀遊覽、祈求保佑、許願還願、燒香拜佛的階段。佛教真正要告訴人們的,是如何建立更高遠更究竟的人生目標,讓自己的生命不斷超越。 正信的佛教不談許願、還願,而是講發願。

許願是我想要得到什麼結果,發願是是我想要去做什麼;前者是求果相,後者是在因上而言;前者是把希望寄託於神祕的外力保佑,後者是策發自己內心的力量。 若要許願,當放棄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念頭,發利益社會、利益衆生之大心願,則功德無量。依教奉行便是最好的還願,是佛菩薩最歡喜的事。

佛法講的是發願,要有一個高遠的目標,然後照着這個理想去行持,以願導行,靠自己的努力去實現,這才能讓自己的人生越來越好。 要成就圓滿佛果,就要發種種殊勝的大願,像經論中所說的'因願而受勝果。反過來說,如果不向正確的目標發願,就有可能成爲“三世怨”。

有的人雖然學了佛法,也做了很多功德,但是內心真正希求的還是世間的快樂,下一生感果的時候就會回到世間,做一個很有福報、很有腦筋的人。如果沒有遇到佛法,遠離了善知識、善友,這些福報、好腦筋就有可能成爲造惡業的工具。一旦造了惡業,就種下了未來生墮落的因,因此,廣發正願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要圍繞相應目標進行。只有確立人生目標,所作所爲纔會有針對性。比如我們要買房子,爲此就會努力賺錢、存錢。如果缺乏指向,錢一到手就隨手花掉,即使賺得再多也無法積攢下來。

修行也是同樣,明確目標之後,我們所做的一切功德才會有明確歸宿,纔會日益增長。 一個人只有發了願,他纔有力量去克服種種的困難,去解決種種的問題,去面對自己內心種種的煩惱和陰暗面,如果沒有發願,內心就沒有力量。

什麼叫做許願2

許願、祈願、發願、行願,到底有什麼區別?

寒來暑往,日復一日。佛像前的人們來一波又一波,他們都帶着自己的心願上香叩拜,然後許願,如果願望成真再來還願。

但是,其實佛教中並沒有“許願”一說,準確一點說叫做“祈願”,一字之差到底有何不同?

你又是否知道,比祈願更重要的是發願、行願。

大部分人都會說去寺院“燒香拜佛許個願”,但他們不知道的,實際上“許願”兩個字在佛教中是“查無此詞”。許願更多是來自於民間信仰,與拜求神明相關的說法,並非源自正信的佛教。在《辭海》裏,許願有如下兩個解釋。

許願

1、向神明祈求幫助,並許諾願望實現後,將以財物酬謝。

2、事前答應對方給以某種利益。

這相當於帶着求人辦事的心態,你若幫我完成心願,我就許諾做一些相應的酬謝。雖然願望本身可能是好的,也帶有承諾的履行,但仍然不能改變其交易的本質。佛菩薩早熄滅貪瞋癡、解脫輪迴,哪裏是因爲人們許諾的報答而出手相助。

祈願

於神佛前祈福利之願也。——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什麼叫做許願 第2張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確實會遇到一些困難,需要祈請佛菩薩的加持。在佛教中,對於這種情況稱爲“祈願”。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卻是出於對佛菩薩、對三寶的完全信賴而祈請,而不是你幫我完成心願我就兌現酬謝的交易,在心態上、在因果上是有本質差別的。

例如,許願之人往往會說“請保佑我家人百病全消,如果實現,我願意爲佛再塑金身”。在這裏搞錯了重要的一點,不管心願是否實現,塑造佛像、吃齋唸佛或多行善事,那絕對不是爲了報答佛菩薩而做的,做這些事那完全是我們在爲自己和家人積累福報。而大家期望中的“保佑”“消災”或“延壽”,大多也是做了這些功德之後帶來的福報。何爲因,何爲果,一定要清楚。

發願

發起誓願也。《阿彌陀經》曰:“應當發願生彼國土。”——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如果是一位已經皈依三寶的佛教居士,除了祈願一些現世福報之外,一定記得要“發願”。

發願和祈願還是有不同的,相對來說,發願更帶有誓願的意思,大多是“發大願”、“發無上願”。學佛,就是學佛菩薩的所言所行,最後也跟隨佛菩薩那樣解脫輪迴、證得菩提。那麼,發願的最好方式就是直接學佛菩薩們的發願。

發願,也分爲總願和別願。總願,就是諸佛菩薩們共通的誓願,例如四弘誓願,“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什麼叫做許願 第3張

別願,指諸佛菩薩基於各身想法所立下的誓願,例如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藥師佛十二願等,各人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所相應的佛菩薩來發願就可以了。

相比抱着解決現實煩惱、祈願現世福報而來的普通香客,作爲皈依的佛弟子,即使現世安樂,也應當知道輪迴之險,如果不發起出離輪迴的願望,那真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每次誦經唸佛或廣做功德之時,切勿忘記在心中發下解脫輪迴、成就菩提、度化衆生的大願,這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最希望看到的!

行願

身之行與心之願。此二相資而成大事。——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很多時候,道理我們都懂,但要做到就是另一回事。發願不是照本宣科,不只是說出來聽聽,所以發願之後,最重要的是“行願”。

第一步,需要把這個願望變成自己真正的想法,這不是佛菩薩的大願,而是我自己發自內心最大的願望。

第二步,把這個願望分解成若干個步驟,到生活中去實現。比如發願利益衆生,我有什麼特長和能力,能做哪些事利益衆生;比如發願往生淨土,我的善業夠不夠,我的惡業都誠心懺悔了嗎,平時念佛的用心到不到。沒有具體執行細節的計劃,要麼是短暫心血來潮,要麼是虛無飄緲的目標。

第三步,要有一種無我利他的擔當。地藏王菩薩就曾發下大願“衆生度盡方證菩提”,我們也一樣,發願和行願的過程中莫忘初心。誦經、禮佛、行善、做功德,並不是只爲自己個人,在做功德迴向的時候,心裏想的人越多,願力就越大,成就才越快。

什麼叫做許願3

求菩薩保佑需要還願嗎

從上古先民祭祀皇天后土,到部落圖騰成爲族羣信仰,幾千年的歷史中人類一直在尋找靈魂的寄託和支柱,神靈則由此而生!許願其實從某種層面上來說,也是一種交易,只不過是人類和神靈的一種交易,這種交易是由冥冥之中的某種規則來進行監督,許了願,則必須要還!

心存恭敬。大家要知道,還願不是與佛菩薩做生意,所許之願能否成就,除了佛菩薩的加持,更和個人日常的努力、因緣的成就是分不開的。因此,不管你所許之願能成與否,皆應心存恭敬。還願時所供物品,盡心盡力就好;不要貪多圖大,以做生意之心態:以爲燒的香多,供的花果多,才能表達感恩。

什麼叫做許願 第4張

在還願拜佛磕頭的時候,左手拿香,而且手一定要乾淨。燒香時,香要一次性點燃,要越旺越好;上香的時候用右手在下握住香,高舉過頭頂作揖,作完揖後就可把手中香置於香爐中。另外,燒香拜佛時來往不要跨過蒲團,不然會被視爲不敬。

在哪裏許的願,就要回哪裏去還願,這是規矩。雖然說菩薩都是一位菩薩,但是我們在許願之後,具體跑腿辦事的都是菩薩的護法分靈們。在去寺廟還願之前,要準備當季水果、餅乾等3-5樣供品,但必須是單數(因爲單數爲陽數);另外也可準備香、金紙等等,具體的看各寺廟規定準備。

我們要清楚的是,“還願”是民間習俗,是與佛教亳無關係的,佛教沒有所謂“還願”的思維。佛和菩薩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要酬謝,而是心中有無量慈悲的大覺者,不貪受供養的。然後,供雞蛋也是不正確的,雞蛋是卵生衆生,是不能用來供佛的。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