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孩子大了父母的失落感

孩子大了父母的失落感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大了父母的失落感,孩子長大了,沒原來那麼愛時時刻刻粘着父母了,也不再像從前那麼關心父母了,父母眼看着孩子羽翼逐漸豐滿,生活軌跡逐漸不再自己的掌控下,難免會有些失落,下面具體看看孩子大了父母的失落感。

孩子大了父母的失落感1

分離體驗

分離,人人都有過的體驗,也是每個人在一生中必須的經歷。從嬰兒期的認生開始,及至上幼兒園第一次離開家,大多數小孩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分離焦慮和適應不良。

長大後遠離父母求學、工作、成家,與原生家庭分離,到自己爲人父母后,又承受孩子的分離。總讓我們在一次又一次的分離中焦慮,在焦慮中成長,養成了應對分離的能力。

孩子大了父母的失落感

失落

失落是一種悶悶不樂的情緒。因失去而落落寡歡。

養育孩子的過程,讓父母體驗到一次次的失落,尤其是每一次與孩子的分離,父母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失落。

孩子長大了,要作爲獨立的個體去完成他/她的人生。中學住校了,只有週末纔回來。讀大學了,只有假期纔回來。工作了,若在外地,或許只有過年纔回來。成家了,條件不允許,過年都回不來。作爲父母,發現原來那個曾天粘着自己好小囡囡小寶貝不見了,就象失去了什麼。

孩子從進入少年開始,興趣就一步一步地朝向外面精彩的世界,不再粘着父母。父母由此產生失落是常見的反應。所有養育過孩子的父母都要經歷這樣的心理過程。

調整

與孩子分離而產生的失落反應的程度是因人而異的。有的嚴重,有的可自行消褪,其主要和個人的適應力相關。

一般人的失落心境可能維持在一個月左右,而適應不良者,較爲嚴重的可長達幾個月甚至一年。症狀嚴重的,不僅僅是失落,可能表現出緊張擔心,坐立不安,出現心悸、手抖、出汗、尿頻等反應。

所以,當面臨孩子一天天長大,不象小時候粘父母了,或孩子遠離父母,較少主動問候父母了,作爲父母要做的是調整自己。這也是人生必須的過程。

首先,要調整認知。不要覺得是自己不好了。你的失落或其它症狀,只是你感覺不適應而已,就象身體的感冒發燒一樣,一般情況下,過段時間就好了。

其次,嘗試做一些行爲改變來緩解失落的感覺。

比如,找時間與孩子懇談一次,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思念,並在孩子認同的情況下與孩子約定,每週通1~2次電話,發4~5個微信。

或者聯繫一下很久沒聯繫的舊友、同學、親戚,與他/她們聊聊天或重新串串門,走動走動。

更可以靜下心來,梳理一下眼下的生活和工作。生活上有什麼要做的事,拉個清單,一件一件完成;工作上有什麼需要做得更好的,多花些時間。

還可以回想未達成的年少時的心願,重新出發,開始學習。比如繪畫,彈琴,書法等。也可以重新培養新的興趣,如養幾盆多肉植物,參加幾個多肉種植羣,交幾個朋友。這樣做下來,估計你都快忘了你的孩子了。

人生太豐富,且行且充實,且行且喜歡。打起精神,充實自己,給孩子做榜樣,不膩歪,不失落,把人生的每個階段都過出重點,過出特色來。作爲父母方纔可能以淡定的心態,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漸行漸遠的孩子。

孩子大了父母的失落感2

做父母的對於孩子這三件事不要去做。

第一、不要插手兒女的家務事

兒女成家後,父母了卻了一個大大的心願,於是,一個家,變成了兩個家,父母是一家,兒子兒媳是一家,雖然同屬一個大家庭,但很多事情,和以前不一樣了!

在我們小時候,父母的話,都是該聽一聽的,畢竟,他們走過的橋比我們走過的路還多,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父母的話,還是有點道理的!

但當兒女成家後,自己也成了別人的父母,此時,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決定了,畢竟是成年人了!

而作爲年老的父母,此時,也不要再像以前那樣,什麼事情都要管着兒子,什麼事情都幫兒女做決定,因爲,兒女長大成人了,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家庭,很多事情可以自己做主了!

“兒孫自有兒孫福”,爲人父母的,就少摻和兒女的事,免得招人怨恨。有時候,兒女的家務事,父母一說,導致他們就吵架了,把矛盾或者情緒擴大化了。兒女成年後,作爲父母,要懂得“少管閒事養精神”,兒子和兒媳做什麼,就讓他們去折騰吧,不要阻止他們,也不要過分鼓勵他們,尊重他們的想法。

孩子大了父母的失落感 第2張

第二、儘量不要與兒女們住在一起

很多人退休以後,就希望與兒女們住在一起,覺得兒女們在身邊也感到心安,但是其實要知道,在自己身體條件還好的時候,儘量不要與兒女們住在一起。

很多家庭關係的緊張其實就是上一代人與下一代人關係沒有處理好,所以自然而然也就產生了矛盾。

比如:生活上的小摩擦、子女在教育觀念上和自己的衝突、甚至不能體諒子女在生活工作上的雙重壓力,導致家庭各方的矛盾越來越大。

生活習慣中,最常見的就是飲食和起居。老年人口味偏清淡,喜歡養生,特別是有三高的老年人,在飲食上面更加小心謹慎。

而年輕人則截然相反,高興了就在家吃,不高興了就下館子或者叫外賣。他們喜歡火鍋、啤酒、炸雞、燒烤、小龍蝦……更加註重的是美味,好吃纔是王道。

作息時間方面,老年人和年輕人的區別就更加明顯了。老人養成了早睡早起的習慣,而年輕人通常都是夜貓子,好像都有晚睡強迫症。兩者之間的作息時間實在是太大了。

消費觀念上,老年人都是從艱苦歲月過來的,以前一分錢恨不得都要掰成兩半花,甚至爲了買到便宜的菜跑好幾個菜場去比較價格。在老人的眼中,不能鋪張浪費,勤儉節約纔是美德。

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卻並不是這麼想,他們想的就是掙得多就花得多,甚至還超額消費,自然與老一代觀念不一樣。

而在教育上,現在很多夫妻都是雙職工,如果和老人生活在一起,那帶孩子的責任就落在了老人身上。

老一輩對孫子輩,往往都是格外寵愛。而年輕人的教育觀念則不一樣,有的年輕人覺得孩子可以打罵,但是老人是一萬個捨不得,年輕人注重孩子的升學和學習成績,但是老人總在給孩子減負,生怕孫子輩身體累垮了。這其實都是容易引發矛盾的地方,所以只要身體健康,其實沒有必要與兒女們住在一起。

第三、不要把所有的錢都給兒女,自己要有存款

其實作爲父母,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積蓄,但是重要的是,一定要把這積蓄攢在自己手裏。

但是有的父母,六七十歲了,看到兒女有困難,就把自己所有的積蓄都拿出來,支持兒女,這樣的做法,要是兒女孝順還好,但是有些兒女不那麼孝順,他們不一定會感激父母,反而覺得父母這麼做實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有的父母生了幾個兒女,他們還會互相比較,覺得自己拿少了,懷恨在心。

要知道,人老了,免不了有病痛,如果這時候,自己拿不出錢來,那麼就要求兒女給錢,但是兒女的錢,往往自己無法做主,要看媳婦和女婿的態度。你看病,都要看臉色,估計這時候你心裏不好受啊。如果你們老兩口自己有錢,就不會有這樣的難受了。

而且要是有自己的積蓄,還可以常常去旅遊,還可以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有了存款,人才有底氣,萬一兒女不管養老,自己還可以請保姆。所以人老了,還是要攥緊自己的錢。

孩子大了父母的失落感3

父母該應該怎麼樣與孩子相處

理解孩子

在緊張的情緒下,家長跟孩子之間的相互理解就顯得尤爲重要。很多家長都經歷過學習、考試、高考,也瞭解那種由內而外的壓力感,這時候,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去理解你的孩子。當他脾氣暴躁時,不要試圖給他講道理;當他情緒低落時,不要試圖追問緣由;當他不想做題時,不要試圖去強迫他。

孩子大了父母的失落感 第3張

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

要想幫助孩子必須聽聽孩子的傾訴,要抽出時間和孩子面對面地交談,專心地看着孩子,認真地聽他說話。只有父母肯把心交給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給父母。這樣,你才能瞭解孩子心理壓力的真實情況,才能夠針對問題幫助他們。

不要對孩子要求過高

不要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給孩子造成思想壓力,每個孩子的承受能力智力,學習情況是不一樣的,不能用一個標準來衡量,孩子要做一個有個*的孩子,是真實的自己。

教導孩子堅持原則

有時候孩子會因爲自己和別人不一樣,比如不跟別人一起逃學,不跟着別人*、抽*、抄作業等等,就因此而受到嘲笑,甚至會受到孤立,感到恐懼、不知所措。這時,父母應當教導孩子要堅持原則,不對的事一定不能做;讓孩子知道,能夠做到不隨波逐流是很不容易的,這正是一個人成熟勇敢的表現,也是有主見、有頭腦的表現。

讓壓力得到合理的宣泄

父母要善於提供接觸孩子心理壓力的機遇和場所,給予適當的宣泄方式。孩子在“說”過之後,會有一種發泄式的滿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