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清明節都忌諱什麼

清明節都忌諱什麼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明節都忌諱什麼,每個地方的人的習俗還是不一樣的,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而且對於清明節的禁忌亦是非常的多的,分享一些傳統的老規矩,很多人都會忽略,清明節都忌諱什麼一起來看看。

清明節都忌諱什麼1

清明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清明節氣,萬物吐故納新,春和景明,景色大好,故也稱之爲踏青節。

這原本並不是一個悲傷的節日

踏青郊遊和掃墓祭祖纔是這天禮俗的主題。

清明節都忌諱什麼

清明節歷史悠遠,但這個掃墓的習俗,也只是在唐宋之後才由寒食節演化而來。

北宋龐元英《文昌雜錄》中記載:“祠部休假歲凡七十有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

中華民族有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禮俗觀念

這麼長的假期野外踏青遊玩,自然也要掃墓祭祖,緬懷一下先人。

民諺曰:“早清明,晚十一”,清明節是可以提前掃墓的。

早一個星期甚至兩個星期都可以,分享一些傳統的老規矩,很多人都會忽略。

雖說沒什麼科學依據

但祭祖這件事本身就是傳統民俗,還是得知道點老傳統纔好,別讓長輩看了笑話

我們當地的老輩人會叮囑掃墓的後輩人:上墳不能用2種水果,還有“3不帶”

聽聽都有什麼

不用桃子

清明節都忌諱什麼 第2張

傳統文化中,桃子代表福祿壽中的“壽”,取長壽之意,是健康幸福的象徵,被稱之爲“壽桃”,只能供奉仙家,供已經逝去的先祖不合適。

另外,桃,鬼所畏也。桃子也被視爲辟邪之物,桃木劍常被用來“驅邪”,不適合用來上墳使用。

不用梨

清明節都忌諱什麼 第3張

梨這個諧音梗也不知道從何而起,總之很多場合都不適合用梨這種水果。

畢竟沒有人想“分離”什麼的,就算已故的先人也要常祭祀,祈禱先人的祝福,不能隨便分離。

還有人說:梨越多,離越多。聽着就不吉利。

既然寓意不好,就別觸黴頭,畢竟可選擇的水果那麼多。

不帶辟邪之物

清明節都忌諱什麼 第4張

陰陽兩隔,還是有點講究的。封建迷信不可取,但也要尊重民俗。

上墳的時候,什麼桃木劍,銅錢劍之類的就不要帶車上了。

另外身上的硃砂手串,佛牌什麼的也儘量去掉

具體啥原因?應該很容易想明白吧?

不帶孕婦

清明節都忌諱什麼 第5張

民俗:未出世的子孫,是不能去見逝去的先人的。

民俗中關於孕婦的忌諱是不少的,有些還是得尊重傳統纔好。

另外墓地大多山高林密,路途難走

孕婦行動不便,失足跌倒可不是小事

掃墓氣氛壓抑,煙火繚繞,環境也欠佳,行跪拜禮更是不方便。

不跪拜又顯得不夠尊重,所以乾脆還是不去爲好。

清明節都忌諱什麼2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但每個地方的人的習俗還是不一樣的。下面由小編爲你整理的清明節一定要忌諱的事,希望大家希望!

清明節一定要忌諱的事

一、不適合去掃墓的人。

1、孕婦不合適。且不說舟車勞頓,山路崎嶇、祭祀場所各種菸灰影響,在很多地方掃墓有放爆竹的習慣,這些都會影響到孕婦自身健康或孩子的健康。從民俗角度去看,尚未出世的孩子是不合適去見這些死去的人的,因爲很容易引起孩子夭折。若孕婦必須去,那就得用紅布將肚子包上一包。但還是強烈建議不要去。

2、剛動手術的人不合適。體弱是主要因素。民間傳說,剛動手術的人要是去了墳場,那是很容易被拉走的。手術傷元氣,元氣弱的.時候,邪氣也就特別容易入侵,爲了自身健康和家庭和美着想,剛動手術的人還是不要去掃墓的好。.

3、三歲以下的小孩不合適。有一種說法是7歲以下的孩子不合適,但其實從命理角度上去看,3歲的更不合適,因爲不管從中國的宗教還是國外前世今生理論,都提及3歲以下的孩子最容易看到另一個世界。

從科學角度上來講,3歲以內的孩子容易因爲掃墓現場的各種條件限制不好攜帶,外出到一個相對污染比較厲害的地方也容易讓孩子生病,也就是不建議帶去了,哺乳期的媽媽就更別帶自己嬰幼兒去了。

4、印堂發暗或眼窩發青發黑的人不合適。印堂發暗和眼窩發青發黑的人處於一個很晦氣的時期,掃墓是祭拜祖先,大部分墳墓規則不會是一個很獨立的地方,而是要經過不少其他家的墳墓。晦氣臨門更不合適去穿越陰氣扎堆的地方。

5、重病患者不合適。這個掃墓可不是一個鍛鍊的行爲,大部分墳墓都離住的地方比較遠,大部分墳墓還都要走一段路。重病患者需要的是調養生息,不能過度操勞,免疫力低下,身體陰虛,心神漂浮,易遭各種邪氣,所以,不推薦。

清明節都忌諱什麼 第6張

二、掃墓的時候不能做的事。

1、不能黃昏掃墓,最好是清晨和上午。

2、不能給墳墓照相。不利家運,也容易做鬼夢。

3、不能在墳墓周圍的大樹下照相。民間有這樣容易帶鬼回家的說法。

4、不能在墳墓上大小便,不管該墳墓是否破敗。這種行爲往往會引來疾病,甚至更不好的事。

5、不能將墳頭的花花草草樹枝樹苗帶回家。

6、祭祀剩下的香燭不能帶回家。

7、祭祀食品除了肉類,一般到了最後要麼就放墳墓前,要麼就給孩子吃了,總之不帶回家。

8、掃墓的時候當肅穆嚴肅,不打鬧嬉戲,更不可有侮辱的言辭行爲。

9、不對他人的墳墓進行不友善的點評。

10、掃墓祭拜順序別顛倒了。順序應該是修整—墳頭壓紙—點香燭—放供品—敬酒或敬茶—燒紙錢—拜禮—放鞭炮-撤供品。

11、不可在墓區過度親熱,房事。

12、不要對自己或他人的掃墓過程進行拍照錄像,此爲大不敬。

13、掃墓回家後不能穿着沾滿泥巴的鞋回家。進家門前當先清洗鞋底。

三、清明節該做和不該做的事。

1、不能選清明節談婚論嫁,更不可選清明節結婚。

2、若生日是清明節,注意要規避黃色的鮮花,當地風俗若有推遲會提前辦的,應該遵循。

3、不要在清明節當天去拜訪他人。

4、清明節自己沒空去祭拜先人的話,不可胡亂承諾,否則當年運勢不會你想要的。

5、清明節前中後三天有些地方有寒食的說法和習俗,有這個風俗的地方當遵守爲佳。

6、外嫁女兒一般不能回孃家掃墓。但有部分地區不忌諱這個。

清明節都忌諱什麼3

1、清明掃墓時間

掃墓在清明節期間均可,各地習俗有所差別。對於某些風水習俗來說,給去世一年內的親人掃墓和給去世超過一年以上親人掃墓,時間上也有些差異。

掃墓當日一般來說早上七點到下午三點前完成掃墓山活動,因爲此時陽氣已逐漸消退,陰氣逐漸增長。

2、懷孕婦女不宜掃墓

通常來說懷孕的婦女要避開清明拜山活動。嚴格說來,女性來例假,最好也不要參加此類活動,特別是不能在下午三點後參加清明拜山活動。

3、頭髮不能蓋住額頭

按照古人的說法,清明節也是“鬼節”。如果需要在此期間走夜路的朋友,一定要記得隨身攜帶護身的吉祥物,如桃木手珠等。同時要亮出你的額頭,不能因頭髮而蓋住,因爲,那是你的氣運命門所在。

4、清明節不能穿紅衣

通常來說,清明節期間要特別忌穿大紅大紫的衣服,應穿上素色的服飾爲宜。當然,也不要佩戴紅色的配飾。

5、清明節悼念逝者買菊花

我國古代把菊花當作寄託之花,有思念和懷念的含義。白色菊花是最適合的.。

清明節都忌諱什麼 第7張

6、掃墓前需禁食

當你動身開始掃墓,就最好不吃食物了,以表示對先人的禮貌和尊重。

7、生病或精神不佳者不宜去掃墓

掃墓那天,生病或精神不佳者不宜去墓地,另外孕婦和6歲以下的小孩也謹慎去掃墓。

8、掃墓時忌嘻笑怒罵

不可做跨過墳墓及供品,大聲喧譁、嘻笑怒罵,污言穢語,亂跑亂碰,隨處小便等對先人不尊敬之舉。

9、謹慎在墓地照相

祭祖並不只是紀念祖先,還有敬拜,祈求的意思。謹慎在墓地照相,無論是掃墓者自身合影,還是掃墓者與墓地合影。更忌諱照相時將其他墳墓拍進鏡頭。給親人掃墓時要專心致志,不要東張西望。

10、清明節忌諱探視親友

清明節是祭奠的特殊時候,此時去探視親朋好友不吉利。

11、清明節掃墓回來要淨身洗衣

與清明節前忌買鞋類似,清明節掃墓回來,一定要清掃你的鞋子,同時將鞋子的鞋尖朝裏,同時勿忘將身上穿的衣服洗乾淨晾曬爲宜。

12、清明節拜祭輩分有講究

清明節拜祭要講究輩分,依次爲:父親、母親、長男、長女、次男、次女……餘此類推。拜祭完畢後,祭品是讓祖先祝福過的,所以衆人可食取祭品。

13、清明期間忌買鞋

鞋與邪同音,故而通常不在此時買鞋。真有需要也要錯開時間購買。如果不慎清明這天買鞋了,可用紅紙包好鞋子,放在門口一晚,然後清早將紅紙燒掉即可。

14、不能回鄉祭拜

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墓地去舉行,但由於種種原因,很多人不能回鄉參加清明拜山活動,那麼也可以在家拜祖先。方法是在家裏陽臺或客廳,朝家鄉方向,擺上祭拜用的供品,燒上三支香,鞠躬三次,默唸相關詞語。然後,再燒財帛。

15、清明節踏青注意言辭

清明節的重要活動就是去踏青,但是,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去別人祭掃比較多的山!不要說不吉利的話,更不能說對亡者不敬的話,晚上活動要謹慎。

16、外人不要參與他人的掃墓

清明的時候作爲外人的身份去參與掃墓是比較忌諱的,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煩。畢竟不是一家人,各自加持的氣運也不同,可能會造成氣場的紊亂,導致不協調而走黴運。

17、墳頭長草必需修整

墳墓上長植物的,必需要清除,所謂掃墓,就是讓你清掃不利於墓地的東西,墳頭的草木會對家族的成員造成傷害,包括了氣運和健康,都是大大不利的。

18、不宜在墳前添置或擺放新的物件或種植小樹等

從風水學的角度來說,不主張在墳前擺放一些大物體的東西,或種植一些小樹。因爲風水講求的是龍、穴、砂、水、向,一個墳好不好?

關鍵在於能不能將好的龍氣、以及砂、水、峯收入墳中,如果一個墳有好的山峯或當運的水,本來能出貴發財的,但是出於你的好心,在墳前擺放了某些物件或種了小樹而遮擋了,反而會起到一個破壞的作用。因此,這些東西儘量少擺,忌亂擺放。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