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關於驚蟄的內涵

關於驚蟄的內涵

來源:時尚冬    閱讀: 3.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驚蟄的內涵,驚蟄過後,意味着春天的真正到來,春回大地,萬物更新。這樣一個春意萌動的時節。驚蟄節氣在農耕上有着相當重要的意義,把它視爲春耕開始的節令。下面來看看關於驚蟄的內涵。

驚蟄的內涵1

驚蟄這一天的時候,又被人們叫做“啓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鬥指丁,太陽到達黃經345°,於公曆3月5-6日交節。驚蟄真實的一種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化生長的現象。春雷始鳴,氣溫回升,昆蟲萌動,“九九”已盡,“九盡桃花開,春耕不能歇”。物候:桃紅李白,鶯鳴燕來,布穀催耕。驚蟄萬物萌動,細菌滋生,容易引發感冒發熱和肝病發生。養生需注意防春溫流感,飲食清淡養肝脾,多吃蔬菜清腸胃,早睡早起多鍛鍊,有一個好身體。根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爲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纔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 中國每個地方春雷始鳴的時間早遲各不是一樣的,就多年平均而言,雲南南部在1月底之前之後即可聞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卻在4月下旬。“驚蟄始雷”的說法則與沿江江南地方的氣候規律是完全吻合的。

驚蟄這個節氣有什麼特徵

“驚蟄”節氣後,南方暖溼氣團 開始活躍,氣溫明顯回升。常年節氣平均氣溫淮北地區爲6~7℃,淮河以南地區爲7~8℃,比"驚蟄"節氣升高3℃或以上。該節氣內黃淮地區的氣溫自南向北先後穩定升至5℃以上,而氣溫穩定升至5℃,是農業生產的重要氣象界限溫度,它預示着樹木開始發芽、春長,春播作物開始播種。常年節氣平均降雨量淮北地區爲15~20毫米,淮河以南地區爲20~40毫米。

關於驚蟄的內涵

驚蟄習俗

驚蟄雷動,百蟲“驚而出走”,從泥土、洞穴中出來,於是蟲蟻開始活動,逐漸遍及田園、家中,或殃害莊稼,或滋擾生活。因此驚蟄期間,各地民間均有不同的除蟲儀式。

客家民間則以“炒蟲”方式,達到驅蟲的功利目的。驚蟄這一天,一些地區要吃炒豆。在少數民族地區,廣西金秀的瑤族在驚蟄時家家戶戶要吃“炒蟲”,“蟲”炒熟後,放在廳堂中,全家人圍坐一起大吃,還要邊吃邊喊:“吃炒蟲了,吃炒蟲了!”盡興處還要比賽,誰吃得越快,嚼得越響,大家就來祝賀他爲消滅害蟲立了功。其實“蟲”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徵意義。

驚蟄是什麼意思

驚蟄,爲干支歷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萬物出乎震,乃生髮之象。一歲十二個月建,每個月建對應一卦,卯月對應的是雷天大壯一卦;大壯卦的卦象就是天上開始打雷了,雷在天上響,非常形象。“卯”,冒也,萬物冒地而出,代表着生機,所以卯月也是能量迸發的月份,一年春耕由此開始。

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越冬的蛇蟲鼠蟻。蟄是藏的意思。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大自然節律纔是使各種蟄蟲有感,因此開始活動的原因。驚蟄時節,春雷乍動、雨水增多、氣溫回升,萬物生機盎然,是萬物生長的好時光,該種的農作物都可以開始播種。

“驚蟄”節氣後,南方暖溼氣團開始活躍,氣溫回升較快,長江中下游以南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而華北西北部除了個別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纔有雷聲。從我國各地自然物候、氣候進程看,“驚蟄始雷”僅與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的.自然節律相吻合。

驚蟄的內涵2

驚蟄的歷史淵源

二十四節氣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環旋轉,這斗轉星移與自然節律變化有着密切的關係。現行是依據太陽黃經度數定節氣,即在一個爲360度圓周的“黃道”上劃分爲24等份,每15°一等份,以春分點爲0度起點,按黃經度數編排。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發生長的現象。 西漢戴德《大戴禮記·夏小正》曰:正月啓蟄,言發蟄也。萬物出乎震,震爲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元代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爲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爲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纔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 中國各地春雷始鳴的時間早遲各不相同,“驚蟄始雷”的說法則與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的氣候規律相吻合。

“驚蟄”在歷史上也曾被稱爲“啓蟄”。在現今的漢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啓蟄”這個名稱。相傳是漢朝時期第六代皇帝漢景帝的諱爲“啓”,爲了避諱而將“啓”改爲了意思相近的“驚”字。日本與中國一樣,在歷代的具注歷中使用“驚蟄”。此後,日本也採用了大衍曆與宣明歷。因此,“啓蟄”的名稱便在日本保留了下來。

關於驚蟄的內涵 第2張

驚蟄的氣象變化

一般每年在3月5日或6日,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按照一般氣候規律,驚蟄前後各地天氣已開始轉暖,雨水漸多,從驚蟄節氣開始,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春耕時節。

民諺雲:“春雷響,萬物長”以及“驚蟄節到聞雷聲,震醒蟄伏越冬蟲。”等等,這些均爲驚蟄節氣的特徵。驚蟄時節,春氣萌動,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中國除東北、西北地區仍是銀妝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升到0℃以上,華北地區日平均氣溫爲3—6℃,沿江江南地區爲8℃以上,而西南和華南已達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中國各地春雷始鳴的時間早遲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雲南南部在1月底前後即可聞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卻在4月下旬。“驚蟄始雷”的說法則與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的氣候規律相吻合。

驚蟄的內涵3

驚蟄的農事活動

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化生長的現象。 “春雷響 萬物長”,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豔陽天,氣溫回升,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是萬物生長的好時光,該種的農作物都可以開始種了。我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爲春耕開始的時節。

萌發生長

農諺“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到了驚蟄,“九九”已盡,“九盡桃花開,春耕不能歇”。中國大部地區進入春耕大忙時節。驚蟄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日照時數也有比較明顯的增加。但是因爲冷暖空氣交替,天氣不穩定,氣溫波動甚大。 [11]

我國各地隨着氣溫回升,日照增加,由南向北漸次開始春耕。華南東南部、長江河谷地區,多數年份驚蟄期間氣溫穩定在12℃以上,有利於水稻和玉米播種,其餘地區氣溫在12℃以下的低溫天氣出現,不可盲目早播。驚蟄雖然氣溫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卻有限。水稻方面日均氣溫穩定在8℃以上時可以開始播種旱育秧。

關於驚蟄的內涵 第3張

驚蟄的傳統習俗

吃梨

驚蟄有吃梨的習俗。驚蟄節氣,乍暖還寒,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就讓人感到口乾舌燥,身體不舒服。因此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風俗習慣。

蒙鼓皮

響雷,是驚蟄節氣的重要特徵。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 《周禮》卷四十《揮人》篇上說:“凡冒鼓必以啓蟄之日。”注:“驚蟄,孟春之中也,蟄蟲始聞雷聲而動;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見不但百蟲的生態與一年四季的運行相契合,萬物之靈的人類也要順應天時,凡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打小人

香港、澳門一向有“打小人”的習俗。傳說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犯之則在年內遭邪惡小人興風作浪,阻撓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因此大家都要買份紙料,內含紙老虎、吉紙、小人紙等去“打小人”。

祭白虎化解是非

在廣東一帶民間有在驚蟄“祭白虎化解是非”的說法,據稱白虎爲口舌之神,每年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傷人,所謂“祭白虎”,便是祭拜用繪製黃色黑斑紋的紙老虎。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