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簡介傳統文化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簡介傳統文化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簡介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是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有着指導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的重要作用。下面來看看二十四節氣的含義簡介傳統文化。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簡介傳統文化1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

立春

二十四節氣之首,也寓意着春天的開始,萬物生長。

雨水

雨水節氣標示着降雨開始。

驚蟄

代表着天氣回暖,春雷始鳴。萬物冒地而出,生機勃勃。

春分

春分在氣候上的特徵尤爲明顯,這時節天氣暖和、雨水充沛、春和日麗。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個時節陽光明媚、樹木生長、生機勃勃。

穀雨

春雨貴如油。這個時節降水明顯增加,更好地促進了農作物的生長。

立夏

立夏標誌着夏天的來臨,炎暑降至。暴雨變多,農作物進入旺盛生長的階段。

小滿

這是一個反映降水的節氣,意味着降水量大幅增加,農作物開始飽滿。

芒種

這個時節天氣炎熱,已經進入典型的夏季。

夏至

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北半球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

小暑

盛夏正式開始。天氣開始炎熱,暴雨暴雷多的時節。

大暑

這個時節天氣極爲炎熱。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暴雷,颱風多發。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簡介傳統文化

立秋

立秋表示開始進入秋季,但天氣依然炎熱,還未開始涼爽。

處暑

處暑意味着出暑。酷熱難熬的天氣到了尾聲。

白露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氣增長的節氣。早晚的溫差開始變大。

秋分

時至秋分,暑熱已消,我國各地區的白天時間開始變短。

寒露

進入寒露,冷空氣南下,晝夜溫差較大。

霜降

這個時節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加大。

立冬

意味着冬天的開始,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狀態。

小雪

小雪節氣的到來,意味着天氣會越來越冷、降水量漸增。

大雪

進入大雪,氣溫顯著下降、降水量增多。

冬至

冬至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在中國,有南方祭祖,北方吃水餃的習俗。

小寒

有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

大寒

意味着天氣寒冷到極致。但是大寒過後,也就意味着春天不遠了。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簡介傳統文化2

二十四節氣傳統文化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來六二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相差一兩天。”這首中國人熟知的“節氣歌”,暗含了二十四節氣的先後順序 ,是按照公曆計算的。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中國古人將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爲二十四等份,每一份爲一個節氣,每個節氣有三個候,每個候是五天。二十四節氣自秦漢時期至今已經沿用了2000多年,指導着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是中國傳統曆法體系及其相關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氣象界,這一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爲中國的“ 第五大發明”。二十四節氣的起源地區就在包括永濟在內的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它的命名主要是以這一帶氣候、物候爲依據的。在這裏,圍繞二十四節氣有更多的故事和意義。

二十四節氣各自表示着不同的天文和氣候現象。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稱“四立”,表示四季的開始。但從氣候上說,一般還在上一個季節,如立春時,黃河流域仍在隆冬,所以天文學上的四季與氣候學上的四季是有區別的。夏至、冬至合稱“二至”,分別表示一年中白晝、黑夜最長的一天。春分、秋分合稱“二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這都是從天文角度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角變化的轉折點。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簡介傳統文化 第2張

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這五個節氣反映了氣溫的變化,用來表示一年中不同時期寒熱程度,其中大暑和大寒往往是一年中最熱和最冷的日子,而處暑則表示炎熱的夏天結束。處在這裏指的是終止躲藏的意思。

雨水、穀雨、小雪、大雪,這四個節氣反映了降水的時間和強度,其中谷雨特別強調雨水增多,有利於穀類作物的生長,故而得名。

白露、寒露、霜降這三個節氣反映了水汽凝結、凝華現象,間接表現出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強度;氣溫下降,水汽出現凝露現象;氣溫繼續下降,凝露增多且越來越涼;氣溫降至零攝氏度以下,水汽凝華爲霜。

小滿、芒種這兩個節氣反映有關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況。小滿指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芒種指有芒作物成熟,夏種開始。

驚蟄和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現象。驚蟄一般指的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的動物;清明指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明潔,草木生長茂盛。

按照農曆來說,我們永濟流傳着信俗十二月:正月賀新春,二月龍擡頭,三月清明節,四月地裏忙,五月五端午,六月曬衣裳,七月鵲橋會,八月中秋節,九月九重陽,十月送寒衣,冬月梅花開,臘月臘梅香。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簡介傳統文化3

二十四節氣傳統文化

據順序二十四節氣進行具體劃分,春季:立春、雨水(正月);驚蟄、春分(二月);清明、穀雨(三月);夏季:立夏、小滿(四月);芒種、夏至(五月);小暑、大暑(六月);秋季:立秋、處暑(七月);白露、秋分(八月);寒露、霜降(九月);冬季:立冬、小雪(十月);大雪、冬至(十一月);小寒、大寒(十二月)。教師資格考試中大家需要明確節氣的先後順序,避免排序題正確與否的識別。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稱爲“四立”。“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節的開始。立春節,民間習慣吃蘿蔔、姜、蔥、麪餅,稱爲“咬春”。“至”是意極、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稱爲“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極致。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夏至日是我國最早的節日。冬至北半球白晝最短。“分”在這裏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稱爲“二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秋分時間一般爲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纔始入秋。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簡介傳統文化 第3張

每個節氣都有其不同的含義,雨水錶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驚蟄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清明含有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明潔、逐漸轉暖、草木繁茂之意,清明前後還流傳着很多傳統的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拔河、盪鞦韆、放風箏、打馬球、鬥雞等活動;穀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穀類作物的生長;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種開始小暑、大暑、處暑中的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還未達最熱,大暑纔是最熱時節,處暑是暑天即將結束的日子,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白露期間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露凝而白;寒露氣溫更低,空氣已結露水,漸有寒意;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小雪、大雪——開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寒、大寒時天氣進一步變冷,小寒還未達最冷,大寒爲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考試中我們需要大體理解每個節氣的含義結合描述能夠識別,避免混淆。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