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情感 > 處理家庭矛盾的八個方法

處理家庭矛盾的八個方法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處理家庭矛盾的八個方法,每個家庭都有每個家庭的教育理念,也有矛盾產生的時候,家庭矛盾的處理是需要很多方來共體解決的,以下分享處理家庭矛盾的八個方法。

處理家庭矛盾的八個方法1

家庭教育中的四種矛盾心理

教孩子是件技術活,雖然有這麼多網絡經驗可以借鑑,可我們還是非常茫然。家長們既不想成爲教條主義者,又沒有獨特的方法。教育好孩子,就要權衡好這四類矛盾心理。

處理家庭矛盾的八個方法
  

老爸車內留500元讓兒子好感動 真相笑翻白感動一場

好感動!出門上班還有老爸的溫馨留言!據臺灣媒體東森新聞雲報道一名網友在網上上傳一張照片表示,日前打開車門看見老爸放着500元,還附上一張紙條,上面寫着”加油“,超級感動,不過,當啓動車子後,看一看油表,還真的該加油了。貼文一出後,笑翻不少網友,大讚可愛又好笑,大家看到最後一行都噴笑了。

這位網友10日在網上上傳一張照片,並寫道,老爸把車開回家,換我出門要打拚了,一開門看見紙條和500元很感動,也默默告訴自己要好好加油,但當鑰匙一插,看一看油表,真的該加油了,就默默把收進口袋的500塊再拿出來!

有網友留言“含蓄的老爹藉由這樣的方式表達父親的慈愛,還不趕快謝父隆恩”,而上傳者也迴應“可是原本是滿油箱,怎麼給我開到快空了,500不夠滿啦”,結果最後自己再貼500元。

國外奇葩老爸的各種神回覆....果然是親生的

對孩子愛的表達方式是很重要的.。感覺被愛的孩子通常能平穩快樂地成長。下面有15種方法教你如何讓孩子感覺被愛。

你可曾記得當你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什麼讓你感覺被愛?仔細想想。或許你能記起和父母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假期父母教你功課,或者跟父母分享你的祕密。如今作爲一個家長,你有努力讓你孩子感覺被愛嗎?通常,一些小事兒就可以了。下面有15種方法教你如何讓孩子感覺被愛。將你成爲祖父母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們仍然記得那些小事兒。

處理家庭矛盾的八個方法 第2張
  

用身體語言表達愛

無數研究表明溫暖和愛能讓孩子茁壯成長。感覺被愛的孩子自尊心更強。但是也沒必要溺愛,每天一個吻或者擁抱就足矣。它能減少孩子叛逆,反社會和其它行爲問題的機率。如果孩子羞於肢體接觸,也可以通過語言支持鼓勵。

單獨陪伴一個孩子

如果父母能夠一對一地陪伴一個孩子,效果是極好的。因爲兄弟姐妹不在身邊,他們會覺得自己很特別。可以做任何事情,運動,做飯或者其它的家務。這是表達愛孩子的最佳方式。

用愛來教育孩子

如今仍然有家長認爲管教孩子的最佳方式是體罰小孩。從而孩子也會覺得處理分歧和矛盾的最有效方式時暴力。最好的父母並不是孩子做得好就關愛,做得不對就打罵。僅僅只有持續不斷的愛才能讓孩子們覺得父母的愛是無私的。

留些有趣又有愛的便條或者信息

可以是一條信息或者塞在枕頭下的便條。可以是個笑話,有愛的暱稱或者其它能讓孩子覺得你們仍然愛他們。

眼神交流

當你和孩子交談時,最佳方式時直視他們的眼睛。處在一個離不開電腦、電子設備或者手機的年代,對於孩子們這個年紀來說,眼神交流尤爲重要。孩子會學着等待,直到得到你的全身心關注,但是這些等待都是值得的。同時,這也能教會孩子當他們長大了,眼神交流是項很重要的社交技能。

經常笑

每當孩子進屋時,還有什麼比微笑更能展示你的溫暖和愛的呢?這能讓孩子立刻放鬆下來,同時也能讓他們堅定自己是珍貴的,而且並不讓人厭煩。可能有時需要警示他們的壞行爲,但爲什麼不用其它90%的時間來展現你的愛呢?

樹立榜樣

你有多少次告訴孩子要做什麼,怎樣禮貌些,要帶安全帶?通常,父母會忘了他們自己就是最好的榜樣,因爲孩子擅長模仿。與其說,還不如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你愛他。要善良,友愛,關愛他人,不種族歧視。

讓孩子參與決策

諸如第二天上學穿什麼,或者假期去哪兒參觀這些問題都可以和孩子共同決定。確保孩子完全參與決定。同時,讓孩子學會在父母的指導下做決定也是大有裨益的。

處理家庭矛盾的八個方法2

1、既想教育孩子謙和禮讓,又擔心孩子吃虧。

不少家長注意到了要培養孩子謙和禮讓的品質,看到孩子吃獨食,或者不讓小朋友玩他的玩具,就教育孩子要謙和,講孔融讓梨等故事。可是當孩子從幼兒回來高高興興地告訴父母,幼兒園發水果,他挑最小的,父母又覺得孩子吃虧了。孩子滿心以爲能得到父母的讚揚,結果卻捱了一頓罵,孩子猶如吃了一悶棍,糊塗了。

有些家庭則僅僅在理論上要求孩子禮讓、尊重他人,而在實踐上去是大力培養孩子的自私心理。當孩子想和父母一起分享好吃的食品時,做父母的往往會忘記平時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反而會說,這是媽媽爲你買的,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會形成“最大、最好的東西就該歸我”的意念。父母說的是這樣,做的又是那樣,孩子困惑,簡直無所適從,不知怎樣才能符合父母的要求,很快孩子學會了說一套做一套的壞毛病。

2、既想擴大孩子的活動範圍,又怕孩子惹禍。

有的家長鼓勵孩子找小朋友玩,鼓勵孩子使用剪刀,鼓勵孩子參加多種活動,可是一旦孩子跟小朋友打架,學會了罵人,或者剪破了手指,他們馬上會收起剪刀,關上門,認爲還是關在家裏讓孩子一個人乖乖地安心,於是他們就企圖用說教來培養孩子尊重別人和相互協作的好品行,這其實是不能奏效的。因爲孩子只有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才能從自我中心的“硬殼”中解脫出來,才能瞭解自我與他人的區別,瞭解集體中每個成員應有的權利和義務,從而培養出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理解行爲規範,助人爲樂的良好品質。

3、既想鼓勵孩子獨立自主,又怕累着孩子。

父母都盼望着孩子快快長大,早早獨立,哺乳期盼着斷奶,會爬了盼着會走,會跑了盼着孩子能獨立自主,早日脫離父母的“臍帶”,成爲一個獨立的人。可是當孩子真的.逐漸獨立,進入反抗期,開始相擺脫父母的控制,揹着成人做事,甚至願意獨處,不願父母干擾時,父母卻又茫然若失,這種失落感和擔憂感使父母產生一種衝動,想把孩子緊緊抓在手中,於是他們乾脆包辦一切,什麼都要管,什麼都自己動手,給孩子穿衣、餵飯、繫鞋帶、收拾玩具,照顧得無微不至,這種不放手的管理方法,使孩子產生了嚴重的依賴性。其實,要讓孩子獨立,就必須放手讓孩子去闖。

4、既想對孩子進行早期智力開發,又時常半途而廢。

許多家長一種誤解,認爲孩子早期教育就是對孩子進行知識傳授,以能背多少詩、算多少題、識多少字來判斷一個孩子的聰明程度,結果出現了這樣一種情況,忽而要求孩子死背知識,以孩子能背誦古詩而在別人面前炫耀,忽而又擔心這種強迫性的訓練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良影響,於是又不要孩子死記硬背了,弄得孩子稀裏糊塗摸不着頭腦。

有些家長不片面注重知識的傳授,同時又走向另一個極端,追求發展孩子的多種“潛能”,爲孩子創造"學習環境",給孩子安排多種學習活動,從學英語到繪畫、學彈琴,趕得孩子團團轉,可事實上家長提出的這些要求超過了孩子的接受能力,造成孩子接受上的消化不良,結果事與願違,弄得孩子惶恐不安,甚至呆頭呆腦。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家長的情緒一落千丈,以爲自己的孩子不堪造就,埋怨責怪孩子,使孩子形成既自豪又自卑的畸形心理。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要求應適時適度,要符合孩子個體生理和心理的發展規律,還要注意啓發孩子的興趣並進行持久的一貫的引導。

由於家長的教育心理處於矛盾之中,對孩子的教育容易發生朝令夕改的現象,這就會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不良影響,使他覺得世界變幻莫測,不可捉摸,從而挫傷他理解事物的積極性和判斷事物的自信心。因此,家長必須明確自己的教育目標,增強教育意識,時刻以理性的言行來克服這種矛盾心理,積極地教育、引導孩子更好地發展。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