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情感 > 家長應該怎樣造就感情豐富的孩子呢?

家長應該怎樣造就感情豐富的孩子呢?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培養出善於表達情感的孩子,這對於我們中那些小時候不被允許表達情感的父母來說是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我們必須學會怎樣去接受和理解孩子們的情感,同時還要接受和理解我們自己的情感。

家長應該怎樣造就感情豐富的孩子呢?

進行依附性養育。一個能表達自己需求的嬰兒往往會成長爲能夠表達自己情感的孩子。這就是我們在本書的第一部分中十分強調對嬰兒發出的信號作出迴應的原因。1個月大的寶寶通過啼哭來表達他對食物和要大人抱的需求。父母獲得了寶寶發出的這些信號,敏感地作出迴應。於是,寶寶就懂得了他自己內心的這些慾望是有意義的。他的啼哭帶來了讓他感到欣慰的迴應。他把自己的需要表達出來,從而產生了好的結果。通過接受和迴應寶寶發出的信號,父母就能夠對寶寶的自我表達作出判斷。如果你能夠通過識別寶寶啼哭之前發出的微妙信號來預測他的需求的話,你的寶寶就能學會用許多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很少有必要用哭的辦法來得到他想要的東西。這就會讓人感到有他在身邊真是一種樂趣,同時能確保父母繼續對他的需求作出迴應。這樣,與父母關係親密的嬰兒就將成長爲能夠明確地判斷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並把它們表達出來的孩子。

與父母關係疏遠的嬰兒就不會是這個樣子。如果一個寶寶的生活被安排了嚴格的時間表,哭鬧的時候大人根本不去理他,他的父母並無惡意,只是受到了“別把孩子寵壞了”的建議的毒害,那麼寶寶在很小的時候就會認爲給他以照料的外部世界對他的需求是不敏感的,於是他就學會了不再提出要求。這個寶寶在小小的年紀就學會了把自己封閉起來,將情感埋藏在心裏。他既不想去弄清楚內心的情感到底是什麼,也不願意把它們表達出來。從表面上看,這個小傢伙是一個很“乖”的寶寶,他不會讓任何人感到討厭。他讓自己去適應死板的時間安排,夜裏好好睡覺,有他在旁邊,大人不會感到任何的不便。這樣的“乖”孩子看起來好像是“非常有教養”,實際上有着成長爲一個消極的孩子、一個內心憤怒而壓抑的成年人的危險。另一些與父母感情疏遠的嬰兒在得不到迴應時會拼命地哭鬧,會變得十分令人討厭,而且總是怒氣衝衝。這種寶寶會變成很難管教的孩子,他們會把這樣的情感帶入成年期,就像“乖”寶寶一樣,長大後很有可能成爲心理醫生辦公室裏的常客(這種“乖”寶寶、“討厭的”寶寶與性情平和、安樂的寶寶或者難帶寶寶還是有所區別的)。

應該對學步期孩子的情感表達加以鼓勵。善於表達情感的嬰兒和敏感地作出迴應的父母能夠把一個雙贏的組合帶入孩子的學步期。由於在第一年中寶寶發出的暗示得到了傾聽和理解,到了學步期她就能夠很好地表達自己,學會了表達自己需求的嬰兒會成長爲關心自己情感的學步期孩子。一些媽媽告訴我們:“我的孩子還不怎麼會說話,這讓我要很費神地去弄懂他的意思。”我們建議她們去觀察孩子的眼睛。瑪莎很善於閱讀學步期孩子的眼睛。當她不能確定孩子在對她說些什麼的時候,她能夠從孩子的眼神表達中找到線索。學步期的孩子已經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對你講些什麼,而且他的眼睛常常是比他的舌頭更善於表達。當你的孩子在“表露心靈”時,你應該全神貫注地觀察他的眼睛,這會幫助你在突然間悟出他那些零零碎碎的話語的意思。

要做到和藹可親。學步期的孩子人雖小,卻有着許多需求,而他們表達這些需求的能力又十分有限。你應該幫助他們。在孩子與你說話的時候,你應該俯下身子,眼睛處在與他的眼睛差不多的高度。即使是你不明白他想要說什麼,也一定要全神貫注地聽他說。你要對孩子做出一些身體語言的暗示(點點頭、目光接觸、手放在他肩膀上),讓他知道你想要弄明白他的觀點。如果你一時不能停下手頭的工作來和孩子交流,你至少應該跟他講講話、用聲音來和他溝通。他還沒有足夠地成熟,還不能理解爲什麼這時候你的需求比他的更爲緊迫,但是聽到你和他交談(比如:“告訴媽媽,你要什麼……”),會有助於他感到你在關心他。

我們2歲的孩子勞琳弄傷了自己的手指。她把受傷的手指舉起來給我看,“爸爸,嗚哇,好疼。”我知道她傷得並不重,如果她的手指傷得厲害的話,她會疼得哭起來。我本來可以不去理會這件事,讓心思回到自己重要的日程安排上去,但是我的內心正在用勞琳的眼光來看待這件事。我意識到她那看起來沒什麼大不了的手指並不是問題的所在,事實上,根本的問題在於勞琳覺得自己的手指受傷了。勞琳學會了向我表達她的情感,以此來引起我的注意和共鳴。我對她的痛苦表示出關心,幫助她繼續表達內心的情感,對她說:“到底哪裏弄傷了?給我看看。”我看着她的眼睛,細心地檢查她的手指。“我們來治好它。”我把一個止血貼包在她的手指上,告訴她怎樣到冰箱去拿“波波兔”(裝冰塊的布袋)。然後我把她抱在膝上坐幾分鐘,直到她的注意力轉到其他事情上去。沒經驗的父母往往會對這樣的小題大作感到猶豫。而經驗豐富的父母則知道小孩子對“嗚哇”是十分敏感的。從孩子的眼光來看,即使是被針輕輕地刺了一下也代表着他身體上有了一個窟窿,他需要用止血貼把這個“漏洞”補起來。

避免孩子把情感埋在心裏。當孩子們對生活中的一些小挫折作出反應(有時我們認爲是“反應過度”)時,他們的憤怒往往會越來越劇烈。孩子們大多都是這個樣子。那些事情雖“小”,但對他們來說卻非常重要。

千萬不要讓小孩把情感埋藏在心裏。在孩子煩惱的時候,要給她時間和空間來表達自己。你應該拒絕自己內心的那種消除孩子怒氣、批評孩子、和孩子講道理的想法,你的孩子還沒有能夠接受你這些做法的悟性。有時候,孩子們表達自己情感的方式恰好冒犯了父母,父母們會本能地對孩子的情感表達進行壓制。不善於表達自己情感的父母向孩子傳達了父母不接受她情感的信息,他們使得孩子沉默起來。這就造成了“雙輸”的局面,孩子失去了表達自己的能力,而你自己成了一個不接納孩子的父母,孩子學會了不再向你敞開心扉。這樣,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就越拉越遠了。

對於把情感埋在心裏的孩子,你別去這樣批評他:

“停下來,不要哭得那麼嚇人。”

“你根本沒什麼不對勁啊。”

“你只是個小孩子。”

“你反應得過頭了。”

“這沒什麼大不了的。”

“你根本不需要止血貼。”

“別再來煩我。”

“你一點兒都不冷”(或者一點兒都不餓、一點兒都不渴等等)。

你應該試着幫助你的孩子去弄清楚她自己的情感到底是什麼:

“難道你認爲自己是壞孩子嗎?”

“那讓你生氣了?”

“噢,那一定傷着你了。”

“那讓你很傷心嗎?”

“真是好幸福啊!”

“那真的讓你很傷心,是嗎?”

“你的膝蓋擦傷了,一定很痛。”

“我敢打賭,你感覺不錯。”

過了6歲之後,孩子能夠承擔起更大的責任來保持家庭的和諧。如果你7歲的孩子滿懷憎恨地瞪着你,看起來一心想要調皮搗蛋,而且拒絕你主動與她進行的交流,這時,你可以平靜地要求她到另一個房間裏去,以免她那令人討厭的情緒影響你們之間的融洽。

情感與孩子相共鳴。在我們爲人父母的早年生涯中,我學到了一套了解孩子情感的有用辦法,這套辦法是通過觀察瑪莎如何迴應孩子的情緒爆發而得出的。舉例來說,當一個孩子受了一點點的擦傷而向我們跑來時,我馬上就會扮演起我的醫生角色,對情況作一個客觀的評價。我十分專注地察看着孩子傷處的外觀表現、對受傷的情況做着判斷,因而在心情上沒能與孩子的情緒相一致。在他表達自己情感的時候,我的大腦卻陷入苦思冥想,研究着這個擦傷到底有多嚴重。

而瑪莎就不是這樣,她能夠使自己的情感和孩子相共鳴。她並不是僵化地用自己成人的思想來考慮問題,而是馬上就用孩子的眼光來進行思考。她首先在情感上就和孩子的情感狀態相一致了。如果孩子的情感表明他的受傷情況達到了“10級”的話,那麼瑪莎對他的同情也會達到“10級”。她正運用着世界上最古老的協商技巧:首先,滿足對方提出的要求,然後再引導他們來滿足你的想法。瑪莎會開始逐漸地減輕她焦慮的表情,這能夠幫助孩子放鬆下來,慢慢地認識到那一點擦傷對他來說並不是世界末日。他會意識到,如果那點擦傷在媽媽眼裏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的話,那麼他自己也不值得把精力去花在它上面,他會重新去玩他的遊戲,開心地讓大家看他手指上包着的止血貼。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