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健康養生 > 什麼是中國茶文化

什麼是中國茶文化

來源:時尚冬    閱讀: 7.0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什麼是中國茶文化,中國的茶文化有真很悠久的歷史,對於喜愛品茶的人來說茶不僅僅是用來解渴的飲料而是一種藝術,不僅僅是喝茶是一種文化,煮茶、烹茶也是一種文化,小編今天就帶大家瞭解一下什麼是中國茶文化。

什麼是中國茶文化1

關於飲茶的起源,到目前爲止是衆說紛紜,爭議未定。大致說來,有神農說、商周說、西漢說、三國說。但流傳最廣泛,也是最爲衆人熟知的是神農氏說。陸羽根據《神農食經》"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的記載,認爲飲茶始於神農時代,"茶之爲飲,發乎神農氏"。”

神農嘗百草,是個老生常談的神話故事。神農氏經過長期嘗百草發明了藥草療疾,炎帝神農悟出了草木味苦的涼,辣的熱,甜的補,酸的開胃,他教民食用不同的草藥治不同的病。神農親驗本草藥性,是中藥的重要起源。這一過程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無數次的反覆實踐,積累下來許多藥物知識,被纂刻記載下來。隨着歲月的推移,積累的藥物知識越來越豐富,並不斷得到後人的驗證,逐步以書籍的形式固定下來,這就是《神農本草經》。

而茶之所以被發現是因爲神農嘗百草,中毒後偶然咀嚼到一種植物而解讀,因此茶樹就此誕生。

什麼是中國茶文化

茶的發展

中國何時開始飲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大體上興於唐盛與宋。

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很早便有關於食茶的記載,而且隨產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中國的茶早在西漢時便傳到國外,漢武帝時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島,所帶的物品中除黃金、錦帛外,還有茶葉。南北朝時齊武帝永明年間,中國茶葉隨出口的絲綢、瓷器傳到了土耳其。唐順宗永貞元年,日本最澄禪師回國,將中國的茶籽帶回日本。爾後,茶葉從中國不斷傳往世界各地,使許多國家開始種茶,並且有了飲茶的習慣。

中國飲茶始於西漢有史可據,但在西漢時期,中國只有四川一帶飲茶,西漢對茶作過記錄的司馬相如、王褒、楊雄均是四川人。兩漢時期,茶作爲四川的特產,通過進貢的渠道,首先傳到京都長安,並逐漸向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陝西、河南等北方地區傳播;另一方面,四川的飲茶風尚沿水路順長江而傳播到長江中下游地區。從西漢直到三國時期,在巴蜀之外,茶是供上層社會享用的珍稀之品,飲茶限於王公朝士,民間可能很少飲茶。

什麼是中國茶文化 第2張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稱很多,但“茶”則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寫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義的性質,表示茶葉,是其中一項。由於茶葉生產的發展,飲茶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頻率也越來越高,因此,民間的書寫者,爲了將茶的意義表達的更加清楚、直觀,於是,就把“荼”字減去一劃,成了我們看到的“茶”字。

中國地大物博,民族衆多,因而在語言和文字上也是異彩紛呈,對同一事物有多種稱呼,對同一稱呼又有多種寫法。在古代史料中,有關茶的名稱很多,到了中唐時,茶的音、形、義已趨於統一,後來,又因陸羽《茶經》的.廣爲流傳,“茶”的字形進一步得到確立,直至今天。

“茶聖”陸羽

陸羽,名疾,字鴻漸、季疵,號桑苧翁、竟陵子,唐代復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門),是唐代著名的茶學家,被譽爲“茶仙”,尊爲“茶聖”,祀爲“茶神”。

什麼是中國茶文化 第3張

陸羽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他也很善於寫詩,但其詩作目前世上存留的並不多。

《陸文學自傳》中陸羽寫到“陸羽字鴻漸,不知何許人,有仲宣、孟陽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雖然用語詼諧,但也透露出難以言說的辛酸。

陸羽是一個棄嬰,《唐國史補》、《新唐書》和《唐才子傳》裏,對此都毫不隱諱。公元733年深秋的一個清晨,竟陵龍蓋寺的智積禪師路過西郊一座小石橋,忽聞橋下羣雁哀鳴之聲,走近一看,只見一羣大雁正用翅膀護衛着一個男嬰,男嬰讓嚴霜凍得瑟瑟發抖,智積把他抱回寺中收養。這座石橋後來就被人們稱爲“古雁橋”,附近的街道稱“雁叫街”,遺蹟至今猶在。

什麼是中國茶文化 第4張

積公是唐朝著名高僧,附近的寺西村裏居住一位飽學儒士的李公。李公曾爲幕府官吏,動亂時棄職,在景色秀麗的龍蓋山麓開學館教授村童,與積公感情深厚。積公就請李公夫婦哺育拾得的棄嬰,當時,李氏夫婦的女兒李季蘭剛滿週歲,就依着季蘭的名字取名季疵,視作親生一般。季蘭季疵同一張桌子吃飯,同一塊草甸上玩耍,一晃長到七八歲光景,李公夫婦年事漸高,思鄉之情日篤,一家人千里迢迢返回了故鄉湖州。

而季疵則回到龍蓋寺,在積公身邊煮茶奉水。積公有意栽培他,煞費苦心地爲他占卦取名,以《易》佔得“漸”卦,卦辭上說:“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爲儀。”意思是鴻雁飛於天空,羽翼翩翩,雁陣齊整,四方皆爲通途。於是定姓爲“陸”,取名“羽”字,以鴻漸爲字。積公還煮得一手好茶,讓陸羽自幼學得了藝茶之術。十二歲那年,陸羽終於離開了龍蓋寺。此後,陸羽在當地的戲班子裏當過丑角演員,兼做編劇和作曲,受謫守竟陵的名臣李齊物賞識,去火門山鄒老夫子門下受業七年,直到十九歲那年才學成下山。

什麼是中國茶文化 第5張

據說唐中期陸羽隨誠州難民北上,州刺史李季卿在揚子江畔,遇見了在此考察茶事的陸羽,便相邀同船而行。李季卿聞說附近揚子江中心的南零水煮茶極佳,即令士卒駕小舟前去汲水。不料士卒於半路上將一瓶水潑灑過半,偷偷舀了岸邊的江水充兌。陸羽舀嘗一口,立即指出“此爲近岸江中之水,非南零水。”李季卿令士卒再去取水,陸羽品嚐後,才微笑道:“此乃江中心南零水也。”取水的士卒不得不服,跪在陸羽面前,告訴了實情,陸羽的名氣隨後也就越發被傳揚得神乎其神了。

明清時的一些茶藝專家認爲,南零水和臨岸江水,一清一濁,一輕一重,對茶聖陸羽來說是不難分辨的。陸羽逝世,後人尊其爲“茶神”。

《茶經》

《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爲茶葉百科全書,在中國茶文化史上,陸羽所創造的一套茶學、茶藝、茶道思想,以及他所著的《茶經》,是一個劃時代的標誌。

什麼是中國茶文化 第6張

陸羽二十一歲時決心寫《茶經》,爲此開始了對茶的遊歷考察,他一路風塵,飢食乾糧,渴飲茶水,經義陽、襄陽,往南漳,直到四川巫山,每到一處,即與當地村老討論茶事,將各種茶葉製成各種標本,將途中所瞭解的茶的見聞軼事記下,做了大量的“茶記”。

經過十餘年,實地考察三十二個州,陸羽最後隱居苕溪(今浙江湖州),開始對茶的研究著述,歷時五年寫成《茶經》初稿。以後五年又增補修訂,這才正式定稿。此時陸羽已四十七歲,前後總共歷時二十六年,才最終完成這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茶的鉅作《茶經》。

陸羽聲名遠揚,朝廷有意留他在京爲官,但他陳辭不就,仍周遊各地,推廣茶藝,影響所及,茶事大盛。唐朝以前,茶的用途多在藥用,僅少數地區以茶做飲料。自陸羽後,茶才成爲中國民間的主要飲料,茶盛於唐,飲茶之風普及於大江南北,飲茶品茗遂成爲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什麼是中國茶文化 第7張

中國《茶經》從一開始就與佛教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最初,茶爲僧人提供不可替代的原料,而僧人和寺院促進茶葉生產的發展和製茶技術的進步。創立中國茶道的茶聖陸羽在其《茶經》中就有著不少對佛教的頌揚和對僧人嗜茶的記載。在茶事實踐中,茶道與佛教之間找到越來越多的思想內涵方面的共通之處;禪茶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產生的。

《茶經》是唐朝的陸羽(733--804)創作的。《茶經》一問世,就成爲人所至愛,被盛讚爲茶業的開創之功。《茶經》全書共七千多字,其主要內容和結構有: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

“一之源”考證茶的起源及性狀。“二之具”記載採製茶工具;“三之造”記述茶葉種類和採製方法;“四之器”記載煮茶、飲茶的器皿;“五之煮”記載烹茶法及水質品位;“六之飲”記載飲茶風俗和品茶法;“七之事”彙輯有關茶葉的掌故及藥效;“八之出”列舉茶葉產地及所產茶葉的優劣;“九之略”指茶器的使用可因條件而異,不必拘泥;“十之圖”指將採茶、加工、飲茶的全過程繪在絹素上,懸於茶室,使得品茶時可以親眼領略茶經之始終。

什麼是中國茶文化 第8張

在我國封建社會裏,研究經學文典被視爲士人正途。像茶學、茶藝這類學問,只是被認爲難入正統的“雜學”。陸羽與其他士人一樣,對於傳統的中國儒家學說十分熟悉並悉心鑽研,深有造詣。但他又不像一般文人被儒家學說所拘泥,而能入乎其中,出乎其外,把深刻的學術原理溶於茶這種物質生活之中,從而創造了茶文化。

茶文化

茶藝是烹茶飲茶的藝術。

是一種以茶爲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爲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和”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思想。茶藝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

在中國儒釋道思想等傳統文化影響下, 從唐朝開始,我國的茶文化初步形成大致三類:修行類,風雅類和茶藝類。

陸羽以“陸氏茶”喻作“伊公羹”,意爲藝茶似烹飪,但包含了以藝茶精研事物之理。茶調配得法,可煎調出好茶湯,與治理國家“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是一樣的道理。商朝的伊公以烹飪美味羹湯而聞名於世,他以“烹飪美味羹湯需調配各種配料,掌握恰當火候”爲例子闡述了治理國家也需運用各種人才,人盡其才。好比正確處理好金、木、水、火、土的關係,運用好相生相剋之理,就能協調好各種人際關係,各種階層的關係才能治理好國家的道理一樣。

什麼是中國茶文化 第9張

中國茶文化對世界影響功能顯著,以茶會友是茶文化最廣泛的社會功能之一。

今天所處的市場經濟 ,競爭激烈,優勝劣汰,講利益、講效益。但人情較爲冷漠,人際關係趨於淡漠,通過茶樓、茶藝館品茗或茶藝,朋友聚在一起,互通信息,交流感情,增進了解,溝通友誼。朋友相聚在舊式茶館裏,談笑風生,享受到生命的樂趣。

古代就有“寒夜客來茶當酒”之說,以茶代酒體現了傳統美德,符合今天中央倡導的厲行節約制止奢侈浪費行爲的規定要求。以茶育人是新時期茶文化孕育出來的新的社會功能。現在有不少茶藝課,讓孩子們學習茶科學,弘揚傳統優秀文化,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在敬茶中,展現出對長輩的尊敬,對父母的孝敬,對同學的敬意。

什麼是中國茶文化 第10張

結語

茶作爲大自然的產物,深得自然的秉性。鍾靈毓秀,造就優良茶德。茶性儉,苦而後甘,它的儉樸、清淡、和靜、健身的秉性,恰與中國人崇尚先苦後甜,溫和謙遜,寧靜淡泊,恪守本分的思想相吻合,深得人們的喜愛。

茶就是“人在草木間”。草木如詩,美人如織,在中國人的觀念裏,天人合一就是自然之道。茶來自草木,因人而獲得獨特價值,一舉成爲華夏的飲食和精神縮影。中國是禮儀之邦,自古以來都有客來敬茶之禮。隨着茶文化的傳播與普及,茶道、茶禮、茶藝已經通過不同的表現滲透到了尋常百姓家。

如今國際茶文化的頻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國界 ,廣交天下成爲人類文明的共同精神財富。

什麼是中國茶文化2

隨着社會生活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文化的發展,雖然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但是無法確切地追溯是興起什麼年代了,我們只能從大概的時間說。根據有關證據顯示,大部分國家的茶文化都是從中國傳過去的。就這樣很多人認爲茶文化是華人首創,並且世界各地大部分種植茶葉、飲茶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出去的。

什麼是中國茶文化 第11張

也有部分證據指出,在非洲、印度等國家也是茶文化的發明地。這就證明飲茶的習慣不僅僅是中國人發明的。有報道稱在1823年,在印度英國侵略軍一位年輕的少校在一次狩獵中發現了野生的大茶樹,報道出後就有人開始認定茶的發源地在印度。當然中國的西南地區有野生大茶樹的記載,主要分佈在隴、湘等地區。茶樹是發展歷史悠久,一直和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其實所謂的茶文化,並不是像大多數人看來的那樣,飲茶不只是爲了消食、解渴、提神。隨便的衝,泡,煮;在飲茶中也不是隨便的容器來形容這種文化;在這種一氣飲下,是體會不出所謂的茶文化。曾經一位日本先生公然宣稱:“日本飲茶講精神,中國人飲茶是功利主義的”。雖然這位朋友對中華文化認識很淺薄,但是中國人自己都忘掉了本國的茶文化和茶道精神,又如何苛求外國人?!這個茶文化問題,作爲我們科學研究來對待時,我們就應該用嚴謹的態度慎重對待。

什麼是中國茶文化 第12張

什麼是中國茶文化 第13張

只能說現在的茶文化太隨便,越來越簡化。飲茶有道,藝茶有術。祖先是最講究精神的,尤其是中國茶文化中融入了道家、佛家、儒家的思想精髓,巧妙的將物質形式與意念、情操、道德、禮儀結合在一起,用他們的智慧創造了一套完整的茶文化體系,確實讓國內外歎爲觀止。現在我們重新研究茶文化,就是把這最這古老的文化傳統發掘出來,科學的論證去的闡釋和概括。人與自然、精神與物質是密切聯繫的。在中國傳統中,物質生活中早已經滲透了文化精神。但是,茶文化如此完整而又深沉的內容與形式,不多了,這是一筆文化財富,是中國人民的財富,也是世界人民的財富。

什麼是中國茶文化 第14張

中國茶文化包括哪些內容呢?

茶文化不只是所謂茶藝、茶技法,它包括整個飲茶過程的美學意境。在品茶的藝術中包括了選茗、蓄水、備具、烹煮、品飲,等含着藝術精神的過程。茶有分地域和時間,清明前茶、名山之茶。茶有早晚之分、上等下等、嫩老之分。一芽爲“蓮蕊”,二芽稱“旗槍”,三芽叫“雀舌”。這之間包括人們對天地、山水等大自然的情感和美學的意境。水也有分泉水、江水、井水、雨露。就是自然與精神的和諧一致。茶具,有工藝類、材料類。更加藝術性的烹茶過程!更有五行結合,觀氣候之變,火候之大小。古時候的敬茶,朋友的會面,新婚第二天等都是有茶文化在裏面。這是禮儀融入茶文化中!同時更加註意飲茶環境,江畔松石之下、清幽茶寮、朝廷文事茶宴、市中茶坊、路旁茶肆等不同環境產生不同的意境和效果。這些過程,就是我們的“茶藝”。因此,我們要從美學中對待飲茶。

所謂的茶儀、茶禮就是我們茶雅興,以茶會友,以茶敬賓的實踐。在追求美的享受,還要以茶培養、修煉自己的精神道德。在各種飲茶活動中去協調人際關係,將自己思想的自潔、自省,也溝通彼此的情感。通過飲茶,將中華博大的文化,精髓融入其中。如:佛家的禪機,道家的清寂,儒家的中庸與和諧。將茶文化不斷創新!

茶文化包括的人生價值觀:尚和、和諧、和靜、重德、茶德、貴真、人與自然和諧、崇儉等。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