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健康養生 > 胃炎的治療和預防重在調養

胃炎的治療和預防重在調養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斷食療法可有效治療暴飲暴食引起的急性胃炎急性胃炎因病因的不同,治療方法也不一樣。對於暴飲暴食引起的急性胃炎來說,斷食療法相當有效。這種療法就是指禁食一天,只補充水分。輕症的僅用這種方法即可消除大部分症狀。待症狀消除後,即可逐漸吃點稀飯或容易消化的食物,大約從第三天起,就能恢復正常飲食。

胃炎的治療和預防重在調養

如果造成急性胃炎的原因在於藥物的副作用,那麼首先應停止服用這種藥物,並注意攝取無刺激性、易消化的食物。這樣一來,症狀自然會消失。不過,如果爲了治病,不宜停藥的話,應該向醫生諮詢。可以採用減少藥量、換一種藥或者同保護胃黏膜的藥物一起服用等對策。

如果是急性腐蝕性胃炎,則必須立刻去醫院進行洗胃。救助不及時,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急性感染性胃炎須使用抗生素,進行藥物療法;急性化膿性胃炎則必須施行手術治療。

過敏性胃炎的原因在於個人體質,所以應禁止食用引發症狀的食物。

急性胃炎如果3天以上未改善,要小心其他疾病

暴飲暴食和藥物副作用引起的急性胃炎,只要祛除病因,食用無刺激、易消化的食物,即可迅速恢復。如果3天后症狀依然沒有改善,就必須考慮是否爲其他的疾病,並去醫院檢查。下面的表格可以幫助你將急性胃炎與其他的疾病區分開來。

可在家中進行的療法

對於暴飲暴食引起的急性胃炎,一般斷食一兩天即可有效治癒。但是,對於慢性胃炎來說,必須一方面適當攝取富含營養的飲食,一方面逐步治療。即使同樣是慢性胃炎,胃酸過多的情況和胃酸分泌不足的低酸症、無酸症的情況,在飲食方面所需注意的重點也有所不同。如果屬於胃酸過多型,應該避免食用大量辛辣食物,酒精類飲料,咖啡、紅茶、綠茶等含有較多咖啡因的飲料,以及用肉或魚提煉的高湯等增加胃液分泌的食品。另外,纖維多的堅硬食物和碳酸飲料也不宜攝取。口味過重、過冷過燙的食物也應少吃。而對於低酸症或無酸症來說,則應以少量多餐爲原則。此外,攝取營養價值高的食物也很重要。香辣調味料可以促進胃液分泌、增加食慾,因此可以適當食用。

慢性胃炎的治療以祛除症狀爲主要目標。

胃黏膜一旦萎縮,就無法再恢復原狀,爲此,消除症狀成爲治療胃炎的主要目標。

首先應消除病因,祛除各種可能的致病因素,避免或禁用對胃有刺激的食物與藥物,如煙、酒及碳酸飲料等。

要加強飲食管理,進食營養豐富而容易消化的食物,不暴飲暴食,避免進食粗糙的食物,根據病情變化,可進流質或半流質食物。

生活要規律,確保充分的休息和睡眠,避免精神緊張和過度疲勞,保持樂觀情緒。

藥物療法上,通常使用制酸劑、黏膜保護劑、胃蠕動促進劑等。有時也將這些藥物組合使用。

有效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

慢性胃炎常用中藥進行治療。慢性胃炎的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常爲體力虛弱者(虛證)。虛證的人若輕壓其心窩部會產生疼痛或反應,適合以人蔘湯或六君子湯治療。伴隨有口中苦澀症狀時,以六君子湯爲佳;伴隨有腹瀉症狀時,則以人蔘湯爲佳。如果體力一般(中間證),而有胃脹不消化、用手壓心窩部附近會聽到啪嚓啪嚓的水聲(中醫稱此爲胃內停水)等症狀,則以平胃散治療爲宜。體力充沛的人,壓其心窩部如有反應或疼痛等症狀時,服用半夏瀉心湯、黃連湯等,將有相當的療效。此外,對於神經性胃炎患者,虛證者通常以半夏厚朴湯;中間證者以安中散等進行治療。服藥前請向中醫諮詢,聽取相關意見。

Q爲什麼不能不吃早餐?

A早餐。這種習慣會對胃產生不良影響。睡眠時胃液的分泌量極少,但是隨着一覺醒來,胃液將大量分泌。如果不吃早餐,也就沒有可供消化的東西。這樣胃液將直接刺激胃黏膜,有時會造成糜爛或潰瘍等問題。

Q胃的狀況不佳,是否可以懷孕?

A如果孕期反應嚴重,將會吃不進食物,因此原本胃就不好的女性,或許會擔心不適合懷孕。而事實上,即使有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也不會對懷孕產生不良影響。只要事先告知婦產科醫生自己的胃不好,醫生應該會採取相應的措施。另外,早孕反應期,胃液分泌會下降,因此有時潰瘍反而會縮小。

Q進行X光檢查發現有胃下垂,胃下垂是造成胃炎的原因嗎?

A在醫學上,胃下垂並非正式的病名,而是指胃的位置下移,胃下緣到達骨盆(正常應在肚臍水平)而言。胃下垂好發於清瘦的人,其中尤以經產婦(曾經生育過的婦女)爲多。以往胃下垂被視爲造成胃炎的原因之一,不過,目前研究已證明兩者之間並無關聯。胃的位置下降還有可能是胃肌無力,也就是胃部肌張力下降所引起的,飯後會出現胃脹不消化、不舒服等症狀,不過並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

Q胃炎有可能轉變成胃癌嗎?

A胃炎或胃潰瘍一般不會轉變成胃癌。但是,如果胃炎等疾病不斷反覆發生,在這種慢性刺激下,將可能提高引發胃癌的風險。有研究表明,慢性萎縮性胃炎與胃癌的發生有一定關聯。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