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健康養生 > 湯圓的各種吃法大全

湯圓的各種吃法大全

來源:時尚冬    閱讀: 6.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湯圓的各種吃法大全,元宵節吃湯圓是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的說法,由糯米粉加入各種餡料就能做出圓滾的湯圓,寓意團團圓圓,湯圓的吃法有很多,下面分享湯圓的各種吃法大全。

湯圓的各種吃法大全1

水煮湯圓:這是最簡單最家常的一種,這種做法遵循的原則“滾下水,慢火煮”,意思是說水煮開後,放入湯圓,要用湯勺慢慢攪動湯圓,順方向,不然湯圓都攪破皮就只能喝湯了,這樣湯圓不容易粘鍋,煮的過程中可以加點涼水,煮出的湯圓滑潤不破皮,等湯圓飄起來就住的差不多了,但是還要用小火,慢慢煮3~5分鐘。

湯圓的各種吃法大全

油炸湯圓:油入鍋加熱至7成熟,將湯圓下鍋(不要將冷凍的湯圓直接放到鍋裏,要將湯圓常溫後再放入,防止熱油遇水迸濺),炸湯圓時要慢慢給湯圓翻身,不要糊鍋,不然湯圓破皮就一鍋漿糊了,待湯圓炸透,表皮呈現金黃色時,即可關火盛盤。特點是外焦內軟,皮酥裏糯。

湯圓的各種吃法大全 第2張

烘烤湯圓:入鍋家裏有烤箱,可以嘗試。在烤盤底部塗抹稍許花生油,將湯圓在烤盤上一一擺放整齊,湯圓表面可以稍許刷一層油,將烤盤放入烤箱約十分鐘至湯圓呈金黃色,即可取出烤盤,這種做法的口感跟油炸的差不多,只是沒有油炸的酥,但是操作簡單、安全,關鍵不用擔心糊鍋破皮。

湯圓的各種吃法大全 第3張

拔絲湯圓:呵呵,拔絲湯圓的前提是先將元宵炸熟,其實道理跟拔絲地瓜一樣的。鍋內加入白糖及適量的水,用小火慢慢將水加熱白糖溶化,一直加熱至白糖冒泡變成金黃色,此時將炸好的湯圓放入鍋內,迅速與糖攪拌均勻,迅速出鍋盛盤,就做成甜香可口的拔絲湯圓。

湯圓的各種吃法大全 第4張

蒸湯圓:在整盤底部放一塊蒸布並塗抹一層油,防止湯圓粘鍋破皮,將湯圓一一擺放整齊,放入蒸鍋內,蒸15分鐘左右直至蒸熟,取出整塊蒸布直接擺放在盤子裏,吃的時候夾湯圓還不會粘在布上。這種做法湯圓柔軟香醇,還不帶湯水,更利於攜帶。

湯圓的各種吃法大全 第5張

“穿衣”湯圓:不要被這個名字迷惑,其實道理很簡單,就像做糖葫蘆一樣,前提是湯圓提前炸熟,將芝麻炒酥,超過內加入白糖,加熱至熬成糖糊,加入芝麻、湯圓,滾粘均勻,即可出鍋,每一口都是香甜,芝麻香、糯米香、餡香交織在一起,美味~~~

湯圓的各種吃法大全 第6張

酒釀湯圓:可以說是水煮湯圓的昇華版,首先鍋內加入水燒至水開,放入湯圓煮熟,加入酒釀(可取超市買現成的),可以依自己口味加點白糖(也可以不加);將雞蛋攪拌均勻,像作雞蛋湯一樣淋入湯圓鍋內,開鍋即可食用。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湯圓的各種吃法大全 第7張

注意事項

湯圓不易消化,每次不宜吃太多

湯圓一般是黑芝麻、棗泥、花生等餡料,一般都比較甜,有糖尿病的患者儘量少吃甚至不吃,孩子也要適量食用。

湯圓的各種吃法大全2

1、油炸湯圓的做法

(1)油炸湯圓做法一

材料:糯米粉500克,,生花生100克,黑芝麻50克,白糖適量(家庭有糖尿病的,不要放糖),食用油適量。

做法:幹鍋燒熱,小火,翻炒芝麻,要不停地翻炒以防止炒糊了,慢慢地炒熟,聞到芝麻香就差不多了。將炒好的芝麻裝起來接着炒花生,同樣的要進行不停地翻炒,直到炒出它的香味,花生衣都變紅甚至脫落爲止,最保險的方法就是自己嘗一顆就知道熟不熟了。炒到差不多的時候就可以熄火了,用鍋的餘溫繼續把花生烘一下,更能出香味。在花生不燙手之後,把花生衣一個個用手指搓掉,對着一大堆花生用力吹一口氣,花生衣就象天女散花一樣滿天飛舞,最後就剩下乾乾淨淨白白的花生了。把炒熟的黑芝麻和花生米分別用榨汁機碾碎,糊狀,備用。糯米粉加適量清水,揉成麪糰。從麪糰中揪一小團面搓圓,再用手指按下一個小窩狀留作塞餡料。放入花生芝麻餡,輕輕捏緊封口後,揉圓。(用一個大盤子灑上乾的糯米粉,把揉好的湯圓先擺放在一起,全部做好後再煮),待煮熟後,幹鍋放油燒熱,慢慢放入煮熟的湯圓。炸至表面膨脹,色成金黃色後撈起,瀝乾油,表面撒點剛纔做好的黑芝麻湖,即可。

特點:香脆、糯酥。

(2)油炸湯圓做法二

材料:糯米粉100克,開水70克,糖粉少許。

做法:將糯米粉倒入容器中。倒入適量的開水。揉成麪糰,稍醒一會兒。然後分成10克左右的小劑子。再把每個小劑子搓圓。然後在每個湯圓上用牙籤扎幾個小眼。放入油鍋裏炸熟,取出灑上糖粉即可。

(3)油炸湯圓做法三

材料:湯圓一盒,麪粉適量,花生粉適量。

做法:湯圓不需解凍,加入煮沸的水中,水滾後轉小火,待湯圓浮起撈出過冷水。起油鍋,將作法1的湯圓滾上一層面粉後,放入油鍋中,小心翻動,炸約2分鐘至表面呈金黃色即可撈起。將作法2的湯圓瀝乾油脂後,滾上一層花生粉或椰子粉(鮮肉湯圓可用海苔粉)即可食用。

湯圓的各種吃法大全 第8張

(4)油炸湯圓做法四

材料:糯米粉250公克,水130㏄,花生粉適量,沙拉油500㏄。

做法:將水分次加入糯米粉中均勻攪拌,以手揉成表面光滑,且不黏手的糯米糰,再搓成大小一致的小湯圓備用。熱鍋,放入沙拉油以中火燒熱至150攝氏度時,慢慢放入作法1的小湯圓,炸至表面膨脹後撈起瀝乾油份,撒上花生粉即可。

2、吃湯圓注意事項

1、湯圓雖然味道好,但也不能多吃。湯圓屬於高熱量、高糖分的食品,其外皮是用非常精細的糯米粉製成,纖維非常非常少,其餡料中不僅僅有糖,更含有相當多的固態油脂,熱量很高,一般來說,3個元宵所用的糯米粉相當於1兩米飯所用的米,因此,中國食品飲料網編輯建議大家,湯圓最好不要多吃,一天只能吃3-4個即可。

2、最好不要當早餐吃。湯圓外皮的部分都是糯米的,黏性高、不易消化,而人早起時胃腸道功能是最弱的,早餐吃元宵湯圓很容易消化不良,出現泛酸、燒心等情況,影響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3、晚餐和夜宵最好少吃湯圓。一些胃腸道功能弱的人在吃了元宵後就會出現泛酸、燒心等胃食管反流問題。夜宵如果和睡覺的時間離得比較近,最好也別吃元宵,否則前面說過了,這類食品不好消化、排空慢,也會加重胃腸道負擔。吃完湯圓後不要馬上就躺着,最好活動兩小時以上再睡覺。

4、不能吃太燙。無論是吃元宵還是喝湯都要注意不能太燙,也不能大口大口地吃,否則很可能燙傷口腔和食管的黏膜。醫學研究證實,食物灼傷很可能引起食管癌、胃癌等相關疾病。有的人吃元宵時一被燙馬上就把元宵嚥下去,這種習慣危害更大。

5、少吃油炸湯圓。湯圓有不少吃法,可湯煮、可蒸食、可油煎、可油炸、可拔絲,還有真空包裝打開即食的。除了煮之外,有些人也很喜歡炸湯圓。雖然油炸的湯圓比較香脆,但油炸會使本身油脂含量就不低的湯圓油脂比例更高,成了更不健康的食品。特別是有膽囊、胰腺疾病的患者,食用油炸的湯圓很可能會使這類疾病復發,故不能食用。

6、吃湯圓不宜過量。湯圓雖然美味,但是不宜大吃特吃,因爲湯圓是由糯米所製成的,性質黏滯且溫熱。而且芝麻和花生餡料的湯圓具有較高能力,其他餡的也是,這樣的搭配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7、吃湯圓要喝湯。經水煮,元宵中的不少營養成分如微量元素、營養素就溶在湯裏。因此吃湯圓不能忘喝湯。喝湯可以促進消化吸收,即民間常說的“原湯化原食”。

8、這些人羣要少吃湯圓。

1、糖尿病患者

最好不要吃甜餡元宵,可改吃鹹味湯圓。如果把元宵當點心吃,就一定要減少正餐中主食的量。

2、心血管病、高血壓病患者

應儘量少吃這種難以消化的食品,如果吃得太飽並吹到冷風,這類病人就容易引起急性心絞痛、心肌梗塞等。

3、潰瘍病患者

吃元宵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多,加重對潰瘍面的刺激,嚴重者可誘發胃出血、胃穿孔等。

4、胃腸消化功能不良者

元宵是由糯米麪做成的,黏性較大,不易消化,食後可導致胃痛、胃脹、噯氣、反酸甚至腹瀉。

5、急性胃腸炎患者

春節期間很多暴飲暴食的人易患急性胃腸炎,這時候如果多吃元宵反而會加重胃腸道負擔。

6、老年人

老年人多有消化功能減退,牙齒脫落,而且吞嚥反射也比較遲鈍,可能會因急速吞嚥而引起元宵卡喉,導致呼吸困難,甚至造成窒息,所以老年人吃元宵一定要細嚼慢嚥。

7、嬰幼兒

3歲以內的嬰幼兒是不適合吃元宵的。由於糯米比較黏,1歲以下的孩子很可能將元宵黏在食道而阻塞呼吸道,1到2歲的孩子不容易嚼碎元宵餡中的花生。另外,小兒消化功能較弱,吞嚥反射尚未發育完善,即使大一些的孩子吃元宵時也不能急於整個吃,以防不測。

湯圓的各種吃法大全3

元宵和湯圓的區別在哪裏

1、用的原材料不一樣

在以前元宵都是用米粉搓出來的,所謂的米粉就是用大米研磨成粉然後和水,揉成麪糰之後搓成一個個的小元宵。所以煮出來的元宵米粉味比較重,煮元宵的湯也是比較渾濁的,裏面混合了從元宵上面掉下來的米粉。但是湯圓就是用糯米粉做的,因爲湯圓裏面是需要包餡料的,所以必須要有韌性的皮去包裹,因此糯米粉或者水磨粉纔是製作湯圓的原材料。因此在原材料上元宵和湯圓有所區別。

2、大小不一樣

把元宵和湯圓放在一起一對比就可以看出元宵的個頭非常小,每一個顆粒基本上就是大拇指蓋的大小而已。但是湯圓的體積就比較大了,普遍的是像平時吃的牛肉丸雞肉丸大小,也有一些湯圓個頭還要大,甚至只要吃上1-2個就飽了。所以在體積上元宵個頭小,湯圓個頭大,這也是它們之間的區別之一。

湯圓的各種吃法大全 第9張

3、做法不同

湯圓因爲是有餡料的,所以一般只需要白水煮熟就可以了,裏面不需要放入任何的配料。當然現在人越來越會吃,所以在傳統白煮湯圓的基礎上,開發了炸湯圓,蒸湯圓,口味也非常不錯。但是元宵就不是這樣的了,因爲元宵本身是實心的,所以煮好後,一般會在煮的湯裏面加上白糖紅糖,讓元宵吃起來甜甜的,還有就是放入酒釀或者豆沙,製作成酒釀元宵或者赤豆元宵,也是非常好吃的。當然元宵不能炸也不能蒸,只能用傳統的做法去烹煮。所以在做法上,元宵和湯圓也是不一樣的。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