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小說長恨歌讀後感

小說長恨歌讀後感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說長恨歌讀後感,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寫讀後感了,在各種各樣的書籍中體味人生,讀書可以豐富一個人的思想,用知識填充自己的頭腦是很必要的,讀罷一本書之後你一定有很多話想說,寫作的進步離不開每一次的練習,一起來看看小說長恨歌讀後感吧。

小說長恨歌讀後感1

整個小說讀來像是一篇篇散文詩,實在佩服作家的才情,可以把中國的漢字組合成如此優美的詞句,那些原以爲極難表達的場景和細膩情感,在作者的筆下都極其生動傳神,且不說故事情節如何,就作品的藝術美感就足以讓讀者愛不釋手,我想實在可以作爲寫作範本。 經典之所以成爲經典,關鍵在於其無論在哪個時代,都能讓讀者產生共鳴,並由此形成多重解讀。女性的命運主題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學發展史中並不罕見。

代女性是男性的附庸,她們的命運和心靈世界幾乎不被男權社會所尊重和理解,稍微重視一點的有紅顏禍水一說,也是臆斷而偏執的。這與女性本身重視感情也有關係,這部書的女主人公王琦瑤的悲慘命運就是由與幾個男人的感情糾葛而釀成的。

小說長恨歌讀後感

一個上海弄堂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女孩,因偶然的機緣結識程先生,並由其推薦參選上海小姐,成爲“三小姐”,因而得以與有婦之夫反動派高官李主任相愛,結局可想而知。後來又與一個大家族的少爺發生戀情,並懷孕,只能說這個男人太懦弱,或是王琦瑤太脆弱。

時隔二十幾年,女兒已長大成人,王琦瑤也因滄桑而變得更有內涵,也就是“舊”的味道,最後死於自認爲是朋友的年輕人手裏。王琦瑤的結局場面是不堪的,從淺層的意義上講,是她愛錯了人,從宏觀上來看,王琦瑤的命運是衆多弄堂裏女性命運的寫照,她一直都在努力,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個人在時代中的渺小和悲哀。

悲劇的美總讓人震撼,往往比喜劇來的更深刻和動人,它在給我們呈現一種或歷史變遷或人海滄桑的圖畫時,留下的更多是思考,因爲感動。王安憶本人說希望新一輪的閱讀,能歸回她的初衷。我想實現初衷與否並不重要,文本一旦傳播就不再屬於作者,而是在作者與讀者的心靈碰撞中產生出無窮意義的可能性,這是作品得以不斷增值的重要原因。經典是用來重讀的,所以我認爲好的書都該重讀,常讀常新,這也是文學的最大魅力所在吧。

小說長恨歌讀後感2

王安憶的《長恨歌》30萬字,我看完用了兩天。雖然是比較少有的能稱爲文學作品的東西,但可讀性並不算強。文字華麗、擁擠而嘮叨,不順暢,轉彎抹角的。整篇故事晦暗曖昧,有點腐朽的氣息。故事的寫作手法很獨特。一點一點地描寫,逐漸連綴起來,成爲一個完整的故事,象一個個珠子連成的項鍊。

讀後,總體感覺是一個對舊上海往昔情懷、情境的遙望和追憶,雖然描寫的是人物的經歷、命運,但這命運是滲透在背景中的,是給這背景作點綴的。就象開篇對弄堂的描寫——“站在一個至高點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壯觀的景象。它是這城市背景一樣的東西。街道和樓房凸現在它之上,是一些點和線,而它則是中國畫中稱爲皴法的那類筆觸,是將空白填滿的。”主人公王琦瑤曲曲折折的命運便在對往日上海灘文明的描繪中,一步步展開來。故事時間跨越半個世紀,從琦瑤豆蔻年華開始,一直到她60多歲被害至死止。

感覺主人公王琦瑤寫得並不可愛,一個20年代舊上海的小女子,正當好年華的時候,因命運的緣故輝煌了一次,然後,就墮入無邊的黑暗中。彷彿莫泊桑的小說《項鍊》裏的路瓦栽夫人。

小說長恨歌讀後感 第2張

書中人物不多,都是琦瑤的女朋友和男朋友,及琦瑤的女兒的女朋友男朋友。也不看重歷史背景,只是在走女人的心路。

琦瑤的幾個男人,李主任、程先生、康明遜、老克臘、薩沙。除了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程先生,其餘的都辜負了她。她便在這辜負中坦然地做着女人,最後死於謀財害命。由此畫了句號。

琦瑤16歲競選上海小姐後,被李主任看中,做了李主任的情婦,李是軍政界要員,不久死於飛機失事;程先生是琦瑤的仰慕者,追隨琦瑤終生;康明遜是個顧首顧尾的紈絝子弟,給了琦瑤一段沒希望的感情,始亂終棄;老克臘是琦瑤女兒一代的男人,給了琦瑤愛的希望,也導致了她的死。

人物刻畫最成功的,倒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配角李主任。血肉豐滿、躍然紙上。“在女人的事情上,李主任總是當機立斷,不拖延,也不迂迴,直接切入正題的。是權力使然,也是人生苦短。”

“李主任上了車坐在她身邊,身材雖不高大,可那威嚴的姿態,卻有一股令人敬畏的氣勢。李主任是權力的象徵,是不由分說,說一不二的意志,唯有服從和聽命。”

“李主任並不問王琦瑤愛吃什麼,可點的菜全是王琦瑤的喜愛,是精通女人口味的。”

琦瑤是恬靜美麗的,也是堅強的,她的堅強體現在她作爲一個女人的命運的不掙扎、不抱怨、坦然承受,以及對生命中男性的溫柔和體諒。

《長恨歌》裏的愛情也是影影綽綽若有若無。似乎只有程先生對琦瑤的愛情是實打實的。如果說王安憶與張愛玲相像,可能就是描寫感情態度上的相似了。細緻入微的冷靜客觀,甚至本應該驚心動魄的'激情都是冒着冷氣的。

小說長恨歌讀後感3

故事主要講了四十年代,還是中學生的王琦瑤被選爲“上海小姐”的第三名,被稱作“三小姐”。從此開始命運多舛的一生。做了李主任的“金絲雀”,使她從少女變成了真正的女人。上海解放,李主任遇難,王琦瑤成了普通百姓。表面上日子平淡似水,內心的情感潮水卻從未平息。與幾個男人的複雜關係,想來都是命裏註定,也在艱難的生活與心靈的糾結中生下女兒薇薇並將她撫養成人。八十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瑤難逃劫數,女兒同學的男朋友爲了金錢,把王琦瑤殺死,使其命喪黃泉。

小說長恨歌讀後感 第3張

“鴿子從它們的巢裏彈射上天空時,在她的窗簾上掠過矯健的身影。對面盆裏的夾竹桃開花,花草的又一季枯榮拉開了序幕。”——這是《長恨歌》結局。先前的一切聲色光影被一個女人的死亡嚥下,生活回覆了常態。而面目上的浪靜風平,撐不住芯子裏的暗流涌動。這個不甘心的女人的最後一絲掙扎,將她帶到了當年她夢想開始的地方。這一瞬間,她的身上疊化出一系列蒙太奇:少女,姑娘,婦人,直至容顏老去。一個女人的年華,耗在一個城市的變遷上,而城市的歷史打敗了她。這個最後的啞然,真實是個無聲勝有聲,是個此恨綿綿!

——潛意識裏便生出了這樣一個想法:若是窮盡一個女子的方方面面,非得把她做到一個上海的背景下。這裏分明是一個作坊:旗幟上誠然打造着的是奢侈品,暗地裏卻是三六九等無一不熟的。故而它面上的繁華造的聲勢固然不小,但終究是個拖泥帶水的前臺風景——那些陰污着的狗苟蠅營嚷嚷着的纔是真正的城市之聲!這使得久居其中的人算是經歷了世面:他們的眼觀六路和裕付自如,彷彿是這個城市的傑作。而寫書的人更是不會捉襟見肘:不必擔着拆了東牆補西牆的心,那素材彷彿是生來供人揮霍的;一個故事可以旁逸斜出許多枝節,自然一個人也可以塑出十二分的風情。

所以王安憶坦言,較於當下的《富萍》,幾年前的《長恨歌》靠的是想象,是萬丈高樓平地起的白手起家。於是,一個紀實上的虛構開始在她的筆下凸現。這個精緻的杜撰把這個城市所能折射在一個女人身上的東西盡收眼底,因此女主人公王琦瑤的出現帶有一種演出性質。爲了操辦這個人生,王安憶幾乎糾結了她所有的心志——那些歷久彌新的場景在她面前展現。

她從民國開始謀劃她的篇章,是將民國的一點“民”意遺風調到最純粹最耐看的狀態。這是如今的上海回頭去拾但總也力不從心的過眼雲煙。其時的上海,還不急着去留心自己的前途,一切既是個未知,那麼瞎忙着還不如悠閒着。這是上海的懶惰。這種對於未來的輕鬆的等待使得這個社會從裏到外都不露聲色地歇了口氣。政客的周旋着眼於一個“拖延”,文壇則病病歪歪地少了蔥蘢之氣,而人間常態上的街巷裏弄就促成了無數個小情小調,過日子,實用着的王琦瑤。

王琦瑤的故事從弄堂裏開始發跡,走的是一箇中間道路。這個安排頗具匠心,無論她日後向哪個方向發展,都是個順水推舟,顯不出唐突的。在這個環境中,她顯出了幾分鶴立雞羣。生而具備的敏感和搖曳是她的資本,但還遠遠不能成爲她的手段,那敏感和搖曳只是一點脂粉本事,只適合女人間的單打獨鬥,即使是勝利,對日後的影響也短淺得很。但畢竟,男人們喜歡這點大方中的謙遜與靦腆,喜歡這點不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含蓄與沉着。由此,選秀的“三小姐”的稱號便是名至實歸,她也和上流社會有了一點瓜葛。但,一個初來乍到的新人總需要些支撐局面的力量,這力量便來自李主任。王琦瑤的美談不上驚人,是那種看過之後不妨忘心的,而李主任則記住了她的一點暖心可人。順理成章地,她把自己義無返顧地獻給了李主任。

片場,照相館,上海小姐,李主任,是王琦瑤用前程和青春投進去的東西,在上海解放後卻是一灘子落花與流水。王安憶把王琦瑤的風光作到了頭,接下來是個物極必反。四十年過一生,前一半是大開大合,後一半是忍氣吞聲。這就是冒險家的樂園:昨日快樂,今日憂傷。王琦瑤的生命在此斷作兩截,是歷史的輪子將她身首異處:這一頭是亂花漸欲迷人眼,那一頭則是慢了發條的鐘,一步慢作三步走,越走越發現希望是漸漸稀薄——盼頭沒有了,日子就打發着過了。

成人的王琦瑤,是獨擋一面地過生活。骨子裏多了一些對世事的忍讓,做什麼都是夾着尾巴,留一條後路的。因爲被動,周遭的一切便現出了猙獰。她是前朝留下來的一個影,關心她的是揭她的舊瘡疤,不關心的則乾脆退到了冷眼旁觀的境地。而王琦瑤的愛情便是在此之上的一個收穫。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