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讓孩子守規矩

讓孩子守規矩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讓孩子守規矩,那麼你知道如何教會一個孩子守規矩嗎。有些孩子常常會被說沒有教養,那麼什麼是教養呢。那麼如何讓孩子守規矩呢,這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工作,下面爲大家分享了一篇文章,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讓孩子守規矩

讓孩子守規矩1

我們希望孩子從小就明白:你的自由,不能侵害他人的自由,你的利益,不能凌駕於他人的利益,你的快樂,不能建立於對他人的不尊重和對規則的破壞,這些是一個人的基本教養。

1、從小建立孩子的規則意識

與培養孩子熱愛閱讀、培養孩子不嬌氣一樣,培養孩子守規矩,也要從孩子很小很小開始。其實培養孩子任何良好習慣,都應儘早開始,不能覺得孩子還小,長大了自然就知道了。孩子從小不知道,長大也未必一定知道,看看比比皆是的不守規矩的大人就明白了。

要從多小開始呢?最遲在孩子一歲之後,會有更多外出活動時,只要在公共場合,大人都應該注意引導孩子建立規則意識。

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超市,孩子坐在推車上,會對花花綠綠的東西特別好奇,伸伸小手指指這個、夠夠那個,可能還會趁大人不注意,拿起東西就要努力打開包裝。這時,大人就該開始告訴孩子,超市裏的東西都是商品,是賣給大家的,我們需要付了錢,才能拿回去吃。不能像一些不太在意的爸媽媽媽那樣,隨手拿下東西給孩子,“拿着玩吧”,等孩子玩兒夠了,大人再把被孩子蹂躪得不成樣子的商品隨手丟在某個貨架上。

去餐廳吃飯,有的大人爲了哄孩子,會給孩子拿個碗,讓孩子拿筷子勺子叮叮咚咚地隨便敲。更有甚着,前幾天看到一件小事,一位媽媽帶孩子在餐廳吃飯,孩子要小便,大人就從餐廳碗櫃裏拿了個碗,讓孩子尿在裏邊,然後毫不在意地把裝尿的碗放到桌子底下。這些真是糟糕。一個負責人的大人,應該告訴孩子,餐廳是公共場合,我們應該儘量保持安靜,不要製造噪音吵到別人,如果要大小便,要告訴爸爸媽媽,咱們去衛生間。

這都是極小極小的事情,如果一開始就告訴孩子,孩子就會對這些基本的規則形成印象,慢慢知道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如果大人聽之任之甚至有意縱容,那麼孩子三四歲後,他到了公共場合,就可能成爲人見人厭的小小破壞狂了。

到孩子上幼兒園、大部分時間在家庭之外活動後,大人就更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去了解更多公共場合的規則,孩子能閱讀的,引導他自己看提示,孩子還讀不明白的,大人講給他聽,哪裏提示要保持安靜、不能大聲喧譁、哪裏提示要排隊等候,哪裏提示不能亂丟果皮紙屑等等。慢慢地,孩子就會形成在公共場合要遵守規則的習慣,而且這些習慣會在他上學之後,繼續有效。

2、隨時告訴娃,什麼是好的行爲,什麼是不好的行爲

帶娃等電梯,大人要告訴孩子站在門邊,不能正堵住門,要等電梯裏面的人下來之後再上電梯,上了電梯不能拼命按關門按鈕;帶娃坐扶梯,要告訴孩子站在靠右邊的位置,把左邊讓給趕時間需要急行的人。

進出公共場所的大門,要告訴孩子,我們應該儘快通過,不能站在門口堵住門,那樣別人就沒有辦法進出;領孩子走在路上,要告訴孩子,我們要靠右邊走,不能擋住其他人走路。前幾天在小區裏,看到四個年輕人一字排開,佔滿整幅四五米寬的路,邊走邊聊,把別人擋在後面渾然不覺,更是覺得早早告訴孩子如何有教養地走路,真是太重要了。

其他諸如看電影時不要邊看邊討論、跟別人說話時要等別人說完再開口、不能隨便打斷別人、不經允許不能動別人的東西、和人說話保持禮貌的距離、不能輕易碰觸他人肢體等等,只要生活中碰到,我們都會隨時跟孩子講,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會形成對自己行爲的約束。

這樣說,好像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教條,隨時都會對孩子進行說教。其實這些簡單的小事情,只要在和孩子自然交流時告訴孩子就好了,都是一兩句話的事,完全不需要正兒八經地說教。現場的實時引導,遠比把孩子叫過來“好好教育教育”有效得多。真的到需要“好好教育教育”的時候,那些教育,反倒已經不管用了。

3、大人做好示範,不做壞示範

讓孩子做到的,大人自己一定要做得到。大人一邊告訴孩子電影院裏要保持安靜,一邊掏出手機來打電話,一邊告訴孩子公共場合不要亂丟垃圾,一邊把空礦泉水瓶子扔出車外,告訴孩子再多的規矩都沒用。

這些年接孩子放學經常見到的場景,讓我們一直耿耿於懷。孩子學校放學後會有許多興趣班,興趣班放學由一位中年女老師主持。興趣班多,家長也多,大約有一半的家長,會按照要求,等在學校對面的便道上,另一半的家長,則會站在離學校門口更近的校門兩側和便道下面。無論冬夏,那位老師都會拿着手持擴音器,一遍一遍地提示校門口等待的家長:“各位站在校門對面和校門兩側的家長朋友,爲了保證孩子的安全,請您往後退退,把校門口和兩側的位置讓出來給咱們的孩子。”然而老師苦口婆心的勸說,效果全無。那些擁在路上、堵在門邊的家長,完全是充耳不聞,連半步都不會往後退。

每見到這個場景,我都會想,那些對這樣的小規則都不能遵守、對一遍一遍耐心提示的老師毫無尊重之意的家長,他們在家裏,會不會跟孩子講要遵守規則、尊重他人呢?他們自己做着這樣的壞示範,會想到對孩子的影響嗎?甚或,如果他們完全不覺得自己是在給孩子做壞示範,會帶出什麼樣的孩子來呢?

4、識別和制止攻擊性、破壞性的“淘氣”的行爲

孩子“淘氣”,大人往往不覺得有問題,甚至對男孩子,還常常鼓勵:男孩兒淘點好。孩子的淘氣行爲影響到了別人,一些大人最多輕描淡寫地說:我們這孩子啊,從小就是淘。其實那些大人眼中的“淘氣”,有相當大一部分,已經是在不守規則、甚至故意破壞規則了。

沒有從小就淘得沒邊的孩子,只有從小被慣壞了的孩子。比如孩子很小很小的時候就動手打大人,如果大人不制止,還覺得很好玩,孩子攻擊別人的行爲就得到了鼓勵,在幼兒園、學校,也會更容易莫名其妙攻擊別人;如果孩子從小喜歡在家裏亂翻東西,把媽媽的化妝品、爸爸的抽屜搞得亂七八糟,而大人只是覺得孩子淘氣,不告訴孩子這樣不好,孩子也會得到鼓勵,認爲到商場超市亂動東西也沒有關係;如果孩子從小喜歡在家裏亂毀東西,而大人並不制止,孩子稍大點出門去,也會變成一個破壞慾很強的孩子。

孩子的好奇、好動、喜歡探索,都很正常,但好奇、好動、喜歡探索不等於無限制地淘氣,父母應該學會區分,孩子的“淘氣”行爲中,哪些是純粹的好奇、探索行爲,哪些是攻擊性、破壞性行爲,前者應該得到正確的引導,後者,則應該儘早制止。

5、和孩子一起分析不好的案例

和孩子聊天時,遇到那些不守規則的案例,我們會和孩子一起分析,和他們討論那麼做好不好,爲什麼不好。好多人家會比較注重孩子“懂事”,我們不是特別在意,我們在意的是,孩子要“懂道理”,所以在家裏教育孩子要“懂事”的時候少,教育孩子“懂道理”的時候多。

前兩天孩子說:“爸爸媽媽你們知道嗎?現在有一個‘捏捏族’,專門到超市虐待食品,捏碎方便麪、給可樂放氣的。”咦,還有這樣讓人跌眼鏡的事?我們馬上問孩子:“你們覺得他們這麼做對嗎?”“當然不對了。”“爲什麼你們覺得不對呢?”“超市的東西是要賣給別人的,都被破壞了,別人買到了怎麼辦?”小兒補充說:“他們要是想捏方便麪,可以自己買回來在家裏捏呀,捏多少都沒關係,捏多碎都沒關係,他們想捏成面做餅乾也好啊,只要不影響到別人。”

大兒已經初中,而且學校也特別注重學生基本教養,會這樣理解很自然,上小學的小兒,能講出這樣的道理,並且能精確地區分出“私權利”(雖然他還不會這麼說),真是讓我們很欣慰。

我們不跟孩子講什麼起跑線、輸贏、優秀、成功,但會跟他們講很多做人基本面的事情,守規則、有教養,是其中很重要的內容。我們希望孩子從小就明白:你的自由,不能侵害他人的自由,你的利益,不能凌駕於他人的利益,你的快樂,不能建立於對他人的不尊重和對規則的破壞,這些是一個人的基本教養。

讓孩子守規矩2

1、塑造好家長自己的形象

這對子女進行家庭教育是一個關鍵。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子女是父母的影子,道理就在這裏,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孩子模仿的內容。當然除了父母之外也包括與孩子一起生活的其他人:老人、保姆等。

在家庭中的一些生活習慣:如按時作息,衛生習慣,禮貌習慣等,家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社會生活中的要求,如交通規則,家長在與孩子出行時要自覺遵守,講公共道德和秩序,以自身行爲去影響孩子。

2、家長在孩子面前不要居高臨下

不要認爲家長說的都是權威的話、是不可以改變的。父母也是有缺點的、也有講錯話的時候。

家長對孩子的尊重要落在實處,家長的角色更應該是知心的、可以傾訴的朋友。家長不是完人,說錯話、做錯事要勇於承認,孩子的觀點如果正確,就要尊重孩子的意見,這點說起容易,但是做起來難。家長尊重孩子的語言:“對不起,是媽媽錯了。”“爸爸要向你學習。”“你比媽媽做得還好!”等。

3、家長要及時鼓勵和表揚

表揚、鼓勵的形式應該是多樣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還可以用微笑、點頭、臉上的表情等,對某一個行爲的表現表示贊同,這都是一種肯定、都是一種表揚。父母之間教育要一致、要求要一致、觀念要一致、目標要一致、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因爲每個孩子的特點是不一樣的`。

4、家長對孩子要加強引導

家長要多講規則的用處,讓孩子瞭解規則無處不在,一定的規則能保證人們更好地生活。家長可以時常反問孩子,如果不遵守規則會怎樣?讓孩子設想違規的後果,引起他對執行規則的正視。

規則意識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沒有整齊劃一的是非界限。如何在生活情境中幫助孩子逐漸形成明確、統一、靈活又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規則意識,使孩子的個性和社會性相得益彰,從而在社會中獲得幸福的生活和感受。

5、讓孩子做有限的選擇

有限選擇的方法對孩子的規則培養非常有效,如果想讓孩子不在房間裏跑來跑去,就應該讓孩子選擇現在是看書還是畫畫,而不是“現在我們來做什麼?”漫無邊際的選擇會把幼兒推到無法控制的規則之外。把幼兒必須要做到的事定爲規則,在這個範圍內給孩子幾個可選擇的方向,這樣不論孩子選擇什麼,他的行爲都在規則之中,從而自然而然地接受規則。

6、適當採用自然懲罰法

規則意識的形成有時還需付出一定的代價才能使幼兒從他律到自律。適當地讓孩子接受一些自然後果懲罰,是非常必要的,這種方法要有一定的限度,還要與說理引導相結合,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意。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再加上示之以不同後果,就能使孩子慢慢感悟,變得懂事起來。

如孩子的課堂常規不好,在課上坐不住,不注意聽講,家長可以配合老師,讓孩子每天在完成學習任務之後,靜靜地坐10分鐘,練習集中注意力,反思自己這一天的課堂常規表現。

然後家長和孩子交流,及時肯定孩子坐得很好,要求孩子每天上課時就要這樣集中注意力聽講。家長可配以《科學家小故事》的講解,引導孩子學習科學家們小時候是怎樣專心學習的。

7、培養執行規則的技能

有時孩子具備了一定的規則意識,但仍會時常違規。如有時“起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並非孩子故意拖拉,而是穿衣、洗漱等動作太慢,不得要領。那麼,家長就要教孩子做事的方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尋找又快又好的做事方法和規律,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