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論述文本閱讀的方法

論述文本閱讀的方法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論述文本閱讀的方法,有很多人喜歡閱讀,閱讀可以帶給大家生活中學習不到的東西,閱讀可以增加見識,在生活中人們比較常閱讀的是論述文,那論述文本閱讀的方法有什麼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

論述文本閱讀的方法

論述文本閱讀的方法1

一、讀語句之間的因果關係

論述類文本中,以果求因,以因推果,是常見思維模式,含有因果關係的語句比較密集。

【文本摘錄】①不論是秦隸還是漢隸,都是剛從篆書演變過來的,寫起來單調而且費事。②所以到了晉朝,真書(又叫作楷書、正書)開始出現並逐漸定形。③真書雖然各家寫法不同、風格不同,但字形的結構是一致的。④在歷史上篆書、隸書等使用的時間都不如真書長久,真書至今仍在使用,就是因爲它字形比較固定,筆畫轉折自然,並且可以連寫,多寫一筆少寫一筆也容易被人發現。⑤真書寫得縈連便是行書,再寫得快一點就是草書。⑥草書另一個來源是漢朝的章草,就是用真書的筆法寫章草,與用漢隸的筆法寫章草不同,到東晉以後與真書變來的草書合流。(選自2010年高考全國課標卷)

第2題A項:秦隸和漢隸都是從篆書演變過來的,寫起來單調而且費事,於是到了晉朝,真書應運而生,並且一直使用到今天。

第3題A項:在字形的繁難複雜方面,秦隸和漢隸要超過真書,甲骨文又要超過秦隸和漢隸,可以說這是真書使用時間特別長久的根本原因。

這個句段共有六句話,其中第①④句都是因果關係句,雖然第①句沒有關聯詞語,但是“剛從篆書演變過來”和“寫起來單調而且費事”的因果關係顯明。第④句是一個前果後因的判斷句。由此可以判斷第3題A項是正確理解了文意。而第①句和第②句又構成因果關係。由此可以判斷第2題A項是正確理解了文意。因果關係讀明白,選項正誤就容易判斷。

二、讀“概念”之間的邏輯關係

文本中有一些概念(這樣說是爲了方便,其所指範圍有時較寬),它們自身內涵以及與其他概念之間的區別需要我們藉助語言辨明。

【文本摘錄】(1)“書”本是指文字符號,現在提到的“書”不是從文字符號講,也不是從文字學“六書”來講,而是從書法藝術講。

(2)真書寫得縈連便是行書,再寫得快一點就是草書。草書另一個來源是漢朝的章草,就是用真書的筆法寫章草,與用漢隸的筆法寫章草不同,到東晉以後與真書變來的草書合流。

(3)古代稱好的書法作品爲“法書”,是說這件作品足以爲法,“書法”、“書道”、“書藝”是指書寫的方法;現在合二爲一了,一律叫作“書法”。

上述三處都是節錄自2010年高考全國課標卷論述類文本,它們都是在介紹概念,或講其內涵,或講其與其他概念之間的關係。如第(1)處“書”實質上是“文字符號”、“造字方法”和“書法藝術”等三個概念共有的語言形式。第(2)處的“草書”是個核心概念,藉助此處語言,我們可以知道“草書”的外延,知道它與“真書”“行書”的關係,也知道它與“真書”“章草”的關係,還知道它與“漢隸”“章草”的不同。通過第(3)處,我們知道了“書法”這個概念的演變以及與“法書”之間的演變關係。

【選項】1A、在漢語中,“書”既可以指文字符號,也可以是文字學的“六書”之“書”,本文則是從書法藝術上來講,所謂“書”就是書法。

【選項】2B、真書寫得縈連就是行書,行書再快一點就是草書,這是草書的一個來源。草書的另一個來源是章草,是用漢隸筆法寫章草而形成的。

【選項】2D、在古代,“書法”是指書寫的方法,“法書”是指好的書法作品,到現在則把這兩者合而爲一,都稱爲“書法”。

這三個選項也節錄自2010年高考全國課標卷,它們分別與上述第(1)(2)(3)處對應,着意考查考生對文中概念的把握。有了正確的把握,不難判斷1A是正確的;2B是錯誤的,因爲“用漢隸筆法寫章草”錯,應爲“用真書筆法寫章草”;2D也是正確的。

以上所說,都是我們常說到的概念;而我們本文所說的“概念”比較寬泛,如上述第(2)處的“寫得縈連”,我們也稱其爲“概念”,這個特殊的“概念”在這個語境中和“寫得快一點”這一概念意義相同。這也是我們閱讀時要特別搞清楚的。因爲有些選項會着意考查特殊語境造成的同義“概念”現象。

【文本摘錄】“書”本是指文字符號,現在提到的“書”不是從文字符號講,也不是從文字學“六書”來講,而是從書法藝術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雖然字形繁難複雜,但是不論單個的字還是全篇的字,結構章法都很好看。可見,自從有寫字的行動以來,就伴隨着藝術的要求,美觀的要求。

【選項】1C、在甲骨文中,不論是單個的字還是全篇的字,結構章法都已經很好看了,可見漢字剛一出現,就有了“書”這一方面的要求。

這個選項基本是對原文的抄錄,只是在摘抄時,將“伴隨着藝術的要求,美觀的要求”變成“有了‘書’這一方面的要求”,其實際就是要求考生判斷“書的要求”和“藝術的要求”之間的同義關係。

三、讀被擴展與擴展的關係

從語流關係來說,論述類文本中前後語句之間存在着擴展與被擴展的關係。被擴展句有時在前,有時在後。閱讀時,我們要抓住這樣的語流片段,搞清它們之間的邏輯關係。如下列語流片段。

譬如生命、愛情、母親、故鄉、離別、重逢、遊歷和從軍等等。這些在唐詩裏也都寫遍了。李谷一首唱的《鄉戀》,對於故鄉的依戀和懷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靜夜思》是一樣的精緻平實。谷建芬作曲的《燭光裏的媽媽》和孟郊的《遊子吟》可以匹敵,《思念》和李商隱的無題詩,美感是相通的。還有北京奧運會主題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相比,也是不見遜色的。

【選項】2C、李谷一首唱的《鄉戀》和李白的《靜夜思》,在表現對故鄉的依戀和懷念方面可謂異曲同工。

【選項】3D、比起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來,北京奧運會的主題歌《我和你》顯得更爲出色。

上述文段節錄自2009年高考全國課標卷論述類文本,“這些在唐詩裏也都寫遍了”(意即當代流行歌曲所寫的題材和抒發的情感,唐詩都已經寫過了)是被擴展句,其後是舉例擴展,關係明晰。擴展部分,既是對被擴展部分的例證,也是對被擴展句語意的豐富。擴展部分的意義大於被擴展部分,若概括,可以這樣概括,即“當代流行歌曲寫唐詩寫過的題材和情感,並不比唐詩遜色”。這樣理解,就不難做出2D錯誤而2C正確的判斷。

四、讀指代與被指代的關係

爲了讓語言簡明連貫,少不了使用代詞。而閱讀時,就要能隨機明晰代詞所指的具體內涵。有時,代詞指代的對象明確,容易判斷。如上述“對帶有文化色彩的業餘需求會隨之增長”句中的“之”指代的應是“商品經濟趨於發達、文化教育發展迅速”。但有時其指代的,我們雖知道是指代前文,但是具體明示之尚需謹慎。

當時寫詩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過小李杜和溫庭筠吧?杜甫的詩,可能文本些,難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數十年後才建立,應該和唐詩本真的歌詞性質有關。從這個意義上說,三十年來中國內地流行歌詞的長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選自2009年高考全國課標卷)

這個句段中有個代詞性詞組,即“這個意義”。它到底指代什麼呢?要說明就有一定的難度。根據上文,仔細推敲概括,應爲“再好的流行也是有時限的”。倘若閱讀,對此能隨機確認,那麼見到由它導引出的選項(2A、歷史上唐詩最終爲宋詞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來中國的流行歌詞卻能長盛不衰,這是值得欣喜的),就很容易判斷選項錯誤,其錯誤原因可以認定爲對“這個意義”的曲解(誤以爲是“歷史上唐詩最終爲宋詞元曲所取代”)。

當然,這些要素的閱讀,更多情況下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繫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往往要同時進行。這在前後的例話中已經得到印證,不再贅述。

論述文本閱讀的方法2

論述類文本閱讀

一、如何從整體出發迅速讀懂論述類文本

近年來的高考閱讀題,大多從整體着眼命制,試題往往關涉全篇內容。許多考生面對一般論述類文章閱讀題,往往習慣先看題,然後按“題”索“文”,以求速戰速決。其實,這種由局部到整體的閱讀,甚至只有局部沒有整體的閱讀,往往會因爲主旨把握不準、信息掌握不全、內部關係梳理不順而導致答題的失準、錯位或遺漏,結果是欲速不達。要改變這種錯誤的閱讀方式,應注意以下幾點:

1、寫了什麼——抓住文本重要信息

要養成邊讀邊篩選的習慣,抓住文本的重要信息:①與論點有關的信息,如最能表現作者寫作意圖的語句,對相關問題或現象進行肯定或否定評價的句子等;②和論據有關的信息,如對基本概念、新的知識的解釋和闡述,對一些重要問題的具體表現的論述等;③在結構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各段的起始句、結論句以及過渡句等;④有重要意義的修飾語、限制語等,諸如也許、可能、大概、部分、最、目前、之外、唯一等。

2、爲什麼寫——分析作者觀點態度

對直接表達作者觀點態度的文本,要能準確地找出表達作者觀點態度的語句,明確作者贊成或反對什麼、喜歡或厭惡什麼、提倡或否定什麼。對作者觀點態度較爲隱晦含蓄的文本,要能夠從文中具體的論述中辨別篩選、分析歸納出作者的觀點態度。

3、怎麼寫的——把握文本結構脈絡

把握文本的結構脈絡,要根據文本材料安排的順序,弄清文本各段落的大意,瞭解全篇的結構層次,明確作者的論證思路。

二、掌握圈點標畫的速讀方法

1、圈點文中體現作者觀點的語句

作者觀點的表述一般有以下幾種情形:判斷(是、不是)、總結(總之、在我看來、由此看來)、假設(如果、那麼)、比較、對比、引述、轉折、因果、遞進等。

2、圈點文中的重要句子

所謂重要的句子,除了統攝全篇、體現作者觀點的中心句外,還有結構複雜難以理解的句子、內涵較爲豐富的句子、揭示文本脈絡層次的句子等。

3、圈點文中反覆強化的詞(詞義可以是相近的)

這類詞往往是作者要表達的中心意思。如文段中若反覆出現“濫用”二字,這兩個字便是作者要表達的主要意思,閱讀時應高度關注。

4、圈點代詞並使之明確

凡是文本中出現的代詞,一定要圈點並根據上下文意找出替代的具體名詞。

5、圈點文段中陳述對象轉換的詞

這類詞的變化往往體現了行文的思路,抓住這一點有利於理清文章的思路。

6、圈點限定性的詞語(定語和狀語)

注意各選項語言的分寸、程度、範圍是否恰如其分,注意敘述角度、表達方式、因果關係的轉換,分辨可能與必然、未然與已然、全稱與特稱的不同。

三、強化精確解題的思維意識

1、讀——閱讀題幹

閱讀文本後面的問題,迅速抓住題幹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包括答題要點、限制範圍,力爭把握答題指向。

2、找——準確查找

在認真閱讀題乾和選項的基礎上,將題乾和選項所涉及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與題乾和選項相對應的語句。有時對應句可能不止一處,但一般只有一處是符合要求的,因此要仔細進行辨別,篩選出需要的內容。如果確實不止一處,則要進行整合,使之互相補充。同時還要弄清對應句與上下句、全段乃至全文的關係,在其中所處的地位是什麼,即弄清點與面的關係,做到“句不離段,段不離篇”。

3、比——仔細對照

一定要注意題乾和選項所涉及的信息與原文所存在的“變”與“不變”。如果選項在原文的基礎上出現了修飾、限制、補充成分的增減,那麼就要小心是否出現了範圍的擴大或縮小,程度的加深或減輕,數量的增加或減少,是否改變了原有的因果關係、先後順序、主次關係,是否將或然性、可能性變爲必然性,預見性變爲現實性,將來時變爲完成時,等等。另外,還要對比選項之間的異同,找出準確對應題乾的選項。

4、除——排除干擾

確定、選擇一個選項的過程,就是排除其他三個選項的過程。每個題目中設置的干擾項,都是可以從原文中找出依據排除的。但是因爲有時對原文的表述不盡科學或不盡準確,有些人在排除時,往往不依據原文而憑藉其他方面的知識或是自己想當然,結果導致失分。這裏強調一點,排除的依據只能忠實於原文。

四、充分熟悉命題設誤類型,切實掌握解題對策。

前面提到高考命題設誤的八種類型。下面是往年高考中出現的一些錯誤選項以及與此相關的文本片斷,請同學們認真理解錯誤選項的內容要點、概念形式和用語特點,再比對文本片斷(重要處編者已經畫上了橫線),然後指出選項的錯誤類型,寫出對錯誤原因的簡明分析,並思考針對這類問題的解題對策。

五、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

所謂“文中”,一是指理解重要概念時要有全局觀念,從整體上把握全文;二是指理解時根據重要概念的具體語境來把握。所謂“重要概念”是就概念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常常與文章的整體內容和要傳達的主要信息密切相關。理解“重要概念”主要包括理解“重要概念”的內涵、屬性和外延。

“重要概念”常常包括:(1)表現文章主題思想的詞語;(2)反映文章深層含意的詞語;(3)體現作者觀點立場的詞語;(4)對文章結構起連接呼應作用的詞語;(5)內涵上容易混淆的詞語;(6)展現具體語言環境的.詞語;(7)有一定指代意義的詞語。

六、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文中重要句子”,指的是內涵較爲豐富或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句子。主要包括:點明主旨的句子(即人們常說的“文眼”句);內涵豐富的句子;對領悟主旨有提示性或引導性的句子;結構複雜,對理解文意有直接影響的句子;在文中反覆出現的句子。

有些顯示層次的句子(即人們常說的領起句、過渡句、結論句等)的含意,也需要正確解讀。這些句子或意蘊比較豐富,或表達比較獨特,或結構比較複雜,或作用比較突出。“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指根據具體語境領會或解釋這些句子的特定含意(包括深層含意)。

七、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

所謂“文中的信息”是指作者在文中所闡述或傳達的知識、事例、理論、觀點或設想等;“篩選”是指根據一定的要求對文本信息進行搜索、選擇、獲取;“整合”是指對篩選得來的信息進行整理歸納並壓縮,使之條理化、清晰化、概括化、簡潔化。

高考對此高頻考點的考查內容主要有:①對照語言材料辨別篩選信息的正誤;②從語言材料中篩選出符合答題要求的有關語句,並進行整合,做簡要的表述。

八、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是指對文章結構進行分析,並在理解觀點和材料之間的關係、分析段落層次之間的關係的基礎上理清行文的思路。“分析文章結構”與“把握文章思路”其實是一個問題的兩面,文章的結構體現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結構體現出來的,結構爲表,思路爲裏,二者互相映照。

歷年的高考情況看,“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重點考查的是把握觀點和材料之間的關係,把握段落之間的相互聯繫,以及把握文段內部的層次。從高考設題的實際來看,本高頻考點在設置考題時,常常將“分析結構”與“把握思路”結合起來。

九、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兩個切入點

切入點一:分清層次

分清層次,既包括分清全文的層次,又包括分清某一部分的層次(或段內層次)。分清層次的主要途徑有以下幾種:

1、分辨段的類型

分析文章大的結構層次就要弄明白哪些是引論段落,哪些是本論段落,哪些是結論段落,分清段的類型不僅有利於理清全文的層次,也有助於段內層次的分析,因爲不同類型的段其內部結構也不盡相同。

2、據意斷層

層次分析是着眼於內容的分析,對於全文來說,明確各段的大意是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的關鍵;而對於一個段落來說,以句子爲單位,把句意密切相關的句子按照意義歸納在一起,並以此爲依據來劃分段內的層次,一個意羣就是一個層次。

3、抓標誌詞句

爲了表達清晰,很多文章往往用一些標誌性的詞句表時前後上下內容的關係。找出這些詞句並仔細區別其代表的意思,有助於我們對文章結構、思路的分析。

標誌詞句有:

(1)關聯詞。不同的關聯詞表達不同的關係,由此入手便於我們更快地理清結構和思路。

(2)順序詞。順序詞能表示主次輕重的順序或問題的幾個方面。如“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第三”,“一方面……另一方面……”,“此外”,“同時”等。

(3)總結詞。“總之”“由此可見”表示結論,一般表示分總關係。

(4)重要句子。起統攝作用的領起句、總括句,起總結作用的小結句,起承上啓下作用的過渡句,前後呼應的句子以及各段的中心句等。

切入點二:梳理層間的關係

根據對於語意的理解,梳理各層次之間的關係,是分析結構,弄清思路的關鍵。具體指梳理開頭和結尾之間的語意關係,開頭結尾和主體部分之間的語意關係,以及主體內部各語段之間的語意關係。

十、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是指作者對所論述問題的主觀傾向。作者的觀點態度,可能直接表述,也可能間接表述;可能集中表述,也可能分散表述。作者的觀點態度如果是隱含的,分析時就要依據文本,揣摩文中的隱含信息,推求作者所表達的意思,進而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作者的觀點態度如果散見於文中不同位置,分析時就要把這些分散的信息集中起來進行歸納整理。

高考對這一高頻考點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個角度:①分析概括作者在整篇文章中表現出來的觀點態度。做這類試題要着眼於整體,對全文涉及的內容做全面分析,並正確概括。②分析概括作者對文章中涉及的某一具體事物的觀點態度。這就要求圍繞這一事物,在篩選整合文中相關信息的基礎上,對文中隱含着的作者對這一事物的觀點態度做分析和概括。③分析概括作者對文中所引述的別人的觀點的態度。這就要首先明確別人的觀點是什麼,然後分析作者對此是贊同還是反對,或是贊成哪一部分、反對哪一部分,從而明確作者的態度。

高考命題時選項的設置往往是命題者對文中觀點態度的轉述,考生需要做的是判斷這些轉述與原文的觀點是否吻合。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