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靜靜的頓河》600字精選讀後感

《靜靜的頓河》600字精選讀後感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靜靜的頓河》600字精選讀後感,讀者與作者之間的聯繫以一本書爲載體,非寧靜無以致遠,文學可以改變思考模式,尋找心靈棲息的港灣,現在爲大家提供《靜靜的頓河》600字精選讀後感。

《靜靜的頓河》600字讀後感1

《靜靜的頓河》是一部史詩,也是一個古老的情感豐富、多愁善感而又殘暴無比的民族的悲歌。你可以把它解讀爲俄羅斯人的悲歌、霍霍爾人(烏克蘭)的悲歌、哥薩克人的悲歌。在那樣一個時代,人是沒有選擇自己命運的權力的。

《靜靜的頓河》600字精選讀後感

前面有位網友的文章寫的好:比戰亂和疫病更殘酷的,是被逆流的命運裹挾。但是,這恰恰是一個悖論性的話題,自人類有文字的歷史以來,有哪一代人不會被命運裹挾呢?即使是21世紀的今天的天朝,我們誰又能掌控自己的命運呢?

當然,那位網友說的最到位的一點就是,逆流的命運。馬師傅主義的崛起,紅色俄國的建立,就是人類歷史上的逆流。我們看的到,小說裏面無論格里高利怎樣選擇,都必然是錯誤的,結局都是悲劇的。即使他做出背叛的選擇,幫助黨和紅軍去屠殺自己的哥薩克同胞,別忘記,內戰結束後的種.種運動和大清洗。像托洛茨基這樣的紅色學長都會被證明是僞君子和陰謀家,那一個前皇俄軍戰士,哥薩克人格里高利又怎麼可能是清白的呢?在那樣一個大時代裏,小人物只能是悲劇性的命運。人們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都必然要付出慘痛的代價。按照東方式的觀點,這叫宿命。哥薩克人未必懂宿命,他們只知道他們古老和熱愛的生活方式,徹底的被改變了。頓河靜靜流淌,而那些美好的歲月再也回不來了。

“一縱隊行軍騎兵從道路右邊開上來,越離越近。葛利高裏聽到了久已熟悉的、哥薩克的一套裝備有規律的、和諧的響聲。聽到了無數馬蹄的低沉。同樣也很和諧地踏在泥濘的路上的狐卿聲。已經開過去了約有兩個連了,但是馬蹄聲一直還在響;看來,大概有一個團正從道旁開過去。忽然在前面,靜穆的草原上空,一個領唱的雄壯。粗野的歌聲,像鳥一樣騰空而起:弟兄們,在卡海申卡河上,在薩拉托夫美麗的草原上……

於是幾百人雄壯地唱起了佔老的哥薩克民歌,唱襯腔的男高音用強有力的、悅耳的聲調壓下了所有人的聲音。這個響亮的、震撼人心的男高音壓下越來越弱的低音,還在黑暗中顫抖的時候,領唱的已經又唱了起來:哥薩克——自由的人們世世代代地在那裏生活,所有頓河的、山脊的和亞伊克河流域的哥薩克……

葛利高裏的內心好像有什麼東西爆炸了……突然襲來的哭使他全身都顫抖起來,喉嚨痙攣得說不出話來。他吞着眼淚,貪婪地期待着領唱人再開回唱,自己也無聲地跟着領唱的人嘟味着從童年就熟悉的歌詞:他們的頭領——是葉爾馬克。季莫費耶維奇,他們的大尉——是阿斯塔什卡。拉夫連季耶維奇……

歌聲剛一響起來,大車上的哥薩克們的談話聲一下子就沉寂了,也聽不到吆喝馬的聲音了,成千的車輛在一片深沉、敏感的寂靜中向前移動着;在領唱的人竭力唱出最初的字句的時候,只聽見磷磷的車輪聲和馬蹄踏在爛泥裏的狐卿聲。黑乎乎的草原上空只有這隻流傳了數百年的古老的民歌在迴盪。這隻歌用一些樸素、簡單的詞句,講述曾經勇敢地打垮沙皇軍隊的自由哥薩克祖先的業績;講述他們怎樣駕駛着輕捷的快船在頓河和伏爾加河上出沒;講述他們怎樣打劫沙皇繪有鷹徽的航船;講述那些“劫後”商人、貴族和軍政長官的狼狽相;講述被征服的遙遠的西伯利亞……自由哥薩克的子孫們在憂鬱的沉默中傾聽着這雄壯的歌聲,他們正在可恥地撤退,他們在這場可恥的、反對俄羅斯人民的戰爭中被打得落花流水……

一團人開過去了。唱歌的人追過車隊已經走遠。但是車隊還在像着了魔似的在沉默中走了很久,大車上既聽不到說話的聲音,也聽不到吆喝疲憊了的馬匹的聲音、而像滿潮的頓河河水一樣浩蕩的歌聲,又從遠處的黑暗中飄蕩、擴散過來。”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紅色革命勝利後就會輸出革命。再後來,東歐、中亞、我國,無數的格里高利們前仆後繼,悲哀的騎牆,被砍掉腦袋或者背叛了做人的尊嚴苟活。

《靜靜的頓河》600字讀後感2

我願我的作品有助於每個人變得美好,心靈變得更純潔,也希望我的作品能喚起每個人對同伴的愛心。——肖洛霍夫

《靜靜的頓河》600字精選讀後感 第2張

蘇聯作家肖洛霍夫的長篇小說《靜靜的頓河》,想看這本書想了好幾個月了,放假回家時也一直在找。終於,還是在這學期開學時到圖書館裏找到了它們...。那時候它們就這樣靜靜地躺在圖書館一個角落的書架上,我驚喜地發現了它們,不過當時還是着實被它們“可怕”的厚度嚇了個夠...;接下來的日子幾乎天天都有看它們。由於還有“繁重”的學習任務,幾乎是按着每星期一本的進度在看。之前我還沒有在真正意義上看過一本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書籍,但是當我着手看這書之後,發現這本書大大超乎了我的預料,超乎了我的預料的好...;在看過這部書之後,我想我已經成爲了一個不折不扣的熱愛和平者。大概所有看過這部書的人,都會對戰爭有一種清晰而可怕的印象。在小說的開始,也就是戰爭還沒有打響的時候,頓河的哥薩克們過着多麼愜意的幸福生活。

村裏的人民,雖然還是貧富有差,但都能自已自足地過着令自己還算滿意的生活。隨着一戰的爆發,井然的秩序被打亂了,村子裏的哥薩克越來越小,人們變得越來越窮,心也變得越來越硬了。...;在這場持續了幾年的戰爭裏,我找不出哪一方是明顯的正義的,慢慢地,隨着格利高裏多次搖擺不定的足跡,我明白了,在戰爭裏,並沒哪一方是所謂的真正的正義的,也並沒有哪一方就是邪惡的。真正的正義,永遠屬於人民,屬於那些善良的熱愛生活的人們的存在;而真正的邪惡,也並不是所謂的“敵方”,卻是那些在戰爭中所有的對人類存在以及文明和理性的踐踏。真的,不看這本書,不會想到這些。

《靜靜的頓河》600字讀後感3

一提到最偉大的俄語文學作品,很多人首先會想到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想到他們的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和《卡拉馬佐夫兄弟》。英國作家毛姆把《戰爭與和平》列爲他心目中的世界十大名作之首,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則宣稱,《卡拉馬佐夫兄弟》纔是最偉大的小說。毛姆主要是從文學創作角度來看的',而弗洛伊德之所以推崇《卡拉馬佐夫兄弟》,是欣賞裏面的弒父情結,認爲揭示了普遍的、深度的人性。這兩本書我都讀過,然而讀了《靜靜的頓河》之後,我以爲最卓越的俄語文學作品,應該是後者。從結構樣式看,《戰爭與和平》與《靜靜的頓河》最爲接近,都屬於史詩鉅著,都展示了宏大的歷史場景,塑造了衆多生動的藝術形象,那種對於歷史橫斷面的全景式描繪,創造了不僅屬於俄羅斯民族的巨幅生活畫卷,也是關於人類生活場景的百科全書。

《靜靜的頓河》600字精選讀後感 第3張

從結構處理和人物塑造上對比,肖洛霍夫和托爾斯泰各有勝負,托爾斯泰擅長處理複雜的人物關係,營造繁複而精密的藝術結構,從而使他的作品在結構上極其嚴整,這一點,肖洛霍夫似乎略有不及。從已經寫成的作品的看,(尤其是前兩卷設計的線索)《靜靜的頓河》在早期的結構處理上,似乎是想寫四條線索:一是以葛裏高利爲中心的麥列霍夫家族,代表自耕農、中農階層,二是以科什沃依爲中心的貧僱農革命分子,三是以李斯特尼斯基父子爲中心的地主階層、保皇派,四是莫霍夫家族爲代表的商人階層。但是後來,後兩條線索明顯地中斷了,李斯特尼斯基父子的結局只是在結尾部分,間接地有個交代,而莫霍夫逃走以後,就不知所蹤了。再從全書的結構看,《靜靜的頓河》在結構處理上,不夠嚴整,尤其是第二、第三卷的內容,鬆散、拖沓,插入了很多和主體情節不相干的內容,比如革命者本丘克和安娜的故事,而主人公葛裏高利幾乎被淹沒地看不見了,直到第四部,才漸漸顯露出來,使得結構的主體清晰、明確,首位連貫。所以,從藝術結構看,托爾斯泰高出一籌。

再從人物塑造的成就看,表面看,兩個人的成就不相上下,主體人物都塑造的生動、鮮明,然而,仔細體會,我以爲,肖洛霍夫要高出一籌。《戰爭與和平》也許是因爲描寫貴族的生活,所以,塑造的人物有明顯的“做作”痕跡,這也許是因爲貴族的生活和舉止都符合倫理規範的緣故,溫文爾雅,循規蹈矩,但是總是給人感覺缺乏更多的生氣和活力。《靜靜的頓河》就不一樣,塑造的人物極其生動、鮮明,不僅躍然紙上,甚至可以從書本里跳出來,有站到讀者面前那種真切感。而幾個主要人物的塑造,更是渾然天成,沒有一絲一毫的斧鑿痕跡,熱情豔麗的阿克西妮亞,貞潔賢淑的娜塔莉亞,放蕩妖冶的達麗亞,脾氣暴躁的潘苔萊,粗野頑固的彼得羅,狡猾又愚蠢的福明,等等,即使一個小人物,一個普通的哥薩克男人或者女人,都描寫的非常生動,而且這種生動有一種自然而然的美感、真實感,彷彿只是用精準的白描把原本真實的生活臨摹下來一樣,沒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跡。更重要的,在這種真實之中,有一種高貴的“誠摯”,這恰是作品的根本魅力所在。因爲任何藝術形象都要通過感染受衆,才能使形象真正“活”起來,併成爲經典。這也就是爲什麼很多創造了不朽的藝術形象的作品,最終都得以保留,因爲時代可以更迭,故事也可以重複,但是獨特的“人”的魅力不會因此而衰減,不同時代的人,都可以通過對藝術形象的解讀,觀照到自己的生活。《靜靜的頓河》比《戰爭與和平》更能深入人心,也許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顯現出它的“誠摯”。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