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禮儀的故事

禮儀的故事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禮儀的故事1

那一抹動人的微笑

禮儀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二(5)班的葉凝,今天由我來進行“禮儀大講壇”,我演講的主題是——那一抹動人的微笑??那是一個春日的早晨,媽媽騎車帶我匆匆趕往學校。正在這時,我們身旁一位騎自行車的阿姨柔柔地對我說:“小朋友,你書包拉鍊沒拉上,鉛筆盒露在外面了。”說完,衝我淺淺的一笑,顯出兩個可人的酒窩??漸漸的,她的身影消失在了濛濛白霧中。媽媽連忙停下車,幫我把拉鍊拉上,阿姨已不見人影,可她的笑容和話語,就像清晨的一縷陽光,暖暖地照在了我的心上。

放學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見一個同學的白手套掉在地上,就輕輕地說:“同學,你的手套掉了”。小同學連忙轉身拾起手套,

朝我甜甜的一笑。在我們擦身而過的一剎那,他沒來得及說聲“謝謝”,可他白皙的臉龐上浮現的友好的微笑,宛如午後的一股清風,讓我感到絲絲涼爽和愜意。

晚上夜闌人靜,我奮筆疾書,寫下身邊這個小故事,與此同時,我的內心澎湃着:當陌生人爲你送上一個真誠的微笑時,你收穫的是陽光普照般的溫暖,當陌生人爲你送上一個真誠的微笑時,你感受的是清風拂面般的清新。因爲那甜美的笑容,彷彿一束玫瑰,香氣嫋嫋,使人如沐春風如浴陽光。因爲這純淨的聲音,已穿透了時空,悄然演繹成了愛的流動!

所以,那一抹動人的微笑——我們心中永不落的風景!

禮儀的故事2

中國,自古被譽爲“禮儀之邦”。而在“禮儀之邦”中有很多的傳統禮儀美德,其中我覺得最不可缺少應該是從古代流傳至今的一種傳統禮儀,叫做“孝敬”。

我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一句古話,叫“百善孝爲先”,它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先要會孝敬自己的父母,纔會去熱愛自己的國家。

在古代,漢文帝劉恆就是以仁孝之名聞名以天下,他的母親臥病三年,每次母親吃藥他都會親口嘗過,確認沒事後纔給自己的母親喝,漢文帝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我相信有些人一定看過一則公益廣告,一位年輕的女人忙碌了一天家務,晚上打了一盆熱水準備給自己的媽媽洗腳,這件事被他年僅五歲的兒子看見了,當女人幫自己媽媽洗好腳回到房間時,瞧見她年幼的兒子端着一盆熱水搖搖晃晃地走來,憨憨地說道:“媽媽,您辛苦了,今天我來幫您洗腳。”這種精神是多麼可貴啊!而且是發生在一個5歲的小孩身上,更別說是我們這些十幾歲的少年身上呢。

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對他並不慈愛,常在他的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導致王祥失去了父愛,繼母總是讓他去幹一些髒活累活,比如打掃豬圈,牛棚等,一年嚴冬,繼母朱氏生病了,請來江湖郎中看病,說是要吃新鮮鯉魚和黃雀才能好,大冬天的,王祥自己跑出去,用體溫化冰,捉魚。這個舉動感動繼母,流傳千古。後來,王祥改名爲孝感。

傳統禮儀中“孝敬”只是其中的一種,它還有很多其它種類,我希望大家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帶動更多的人們學習禮儀,繼承從古到今的優良禮儀美德,因爲這些纔是“禮儀之邦”的代表。

禮儀的故事3

衆所周知,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而那些古代的禮節,有些也被帶到了現代,例如分別時要退幾步然後再轉身離開等等。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不易察覺的禮儀,只是你們沒有發現罷了。

在放學回來的途中,我告別了乘公交車回去的同學,自己則慢慢地走回家,邊想着今天的作業邊望着天空發呆。不知不覺地就走到了我住的那棟樓了,我搖了搖頭,把書包從背後放到胸前,準備把書包最外層的鑰匙拿出來。

這時,有一個比我小兩三歲的孩子騎着自行車和他的同伴分手後,跳下自行車,推着自行車走了過來。這時我已經把鑰匙拿了出來,準備開門了。“小姐姐,能不能幫我把自行車搬上去啊。”那個孩子怯怯地望着我,對我說。我們那棟樓沒有供自行車上下的斜坡,所以只能靠人力拉上去,顯然那個小孩子搬不動。原來我不想答應的,但我想到要有禮儀,要幫助別人,給那位需要幫助的弟弟做個榜樣,我就答應了。

我先用鑰匙把門打開,然後用手臂抵着門,叫那位弟弟幫忙頂一下門,自己則把書包放下,用力地把自行車提上去。休息了一下,我吸了口氣,準備把它再提上二樓。看到我的舉動,那位弟弟連忙說:“不用了,不用了。我家就住在一樓,謝謝姐姐,姐姐對我真好。”我聽到他的話,感到自己做的事沒有白費,剛纔累的感覺也一下子全沒有了。

我拿起被放在地上的書包和還掛在門上的鑰匙,走上樓,感到高興極了。

禮儀美德就在我們的身邊,不是沒有,而是我們缺少發現它的眼睛。

禮儀的故事4

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爲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爲團結友愛的典範。

臥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繼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孟母斷織

孟子小的時候,放學回家,他的母親正在織絲,見他回來就問道:“學習怎麼樣了?”孟子漫不經心地說:“跟過去一樣。”孟母見他無所謂的樣子,十分惱火,當下用剪刀把織好的布剪斷了,孟子見此,害怕極了,就問他母親這樣做的原因。

孟母說:“你荒廢學業,如同我剪斷這絲一樣,有德行的人學習是爲了樹立名聲,多問才能增長知識,所以平時能安寧,做起事來就可以避免於禍害,現在荒廢了學業,就不免於做的勞役,而且難於避免禍患,這和依靠織布而生存有什麼不一樣的呢?”

“假如中途廢棄而不做,哪能使丈夫和兒子有衣服穿,並且長期不缺乏糧食呢?女人如果荒廢了生產家裏需要的生活必需品,而男人放鬆了自己的修養和德行,那麼一家人不做強盜小偷,也就只能做奴隸勞役了!”孟子聽後大驚,自此從早到晚勤奮學習,毫不鬆懈,終於成了天下有大學問的人,後世有德行的人,都認爲孟母懂得做母親的法則。

禮儀的故事5

1.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麼?

2.嬌嬌和媽媽去參加老同學聚會。用餐時,大人們舉杯換盞盡情地聊着,嬌嬌伸着筷子,看哪盤菜好吃就一個勁兒地挑着吃,一副不管不顧的樣子。有人開了個玩笑說:“這小丫頭真精啊!”媽媽聽了簡直無地自容。是呀,在家裏吃飯這不算什麼事,姥姥每次做了好菜都緊着嬌嬌吃。像三鮮蝦仁這道菜,嬌嬌就專挑蝦仁吃,姥姥還幫着她挑,直到把盤子裏的蝦仁挑得一個不剩,留下一堆黃瓜片,她才住手。現在雖說到了外邊,可習慣已經成自然了,這丟臉的吃相一時那裏改得過來。

3.某小區7號樓劉家與李家住上下樓,是一對冤家對頭,經常爲一點兒小事吵得鄰里不安。劉家的鼕鼕天生淘氣,一兩歲就調皮得很,整天在屋裏折騰,穿着小皮鞋跑來跑去,玩具往地上亂摔。李家的兩口年紀大了,心臟又不好怕吵鬧,聽不得樓板叮咚叮咚地響,自然要去提意見。可劉家的孩子淘氣慣了,不但沒改,反而越大越鬧騰,在房間裏拍球,跳繩。吵得樓下整天不得安生。李家人上門去說,劉家大人護着孩子,小冬冬在一旁做鬼臉,之後又蹦又跳鬧得更歡。

4. 面試

給大家講個故事:北京有一家外資企業招工,對學歷、外語、身高、相貌的要求都很高,但薪酬挺高,所以有很多高素質人才都來應聘。這一些年輕人,過五關斬六將,到了最後一關:總經理面試。 這些年輕人想,這很簡單,只不過是走走過場罷了,準十拿九穩了。

沒想到,這一面試出問題了。一見面,總經理說:“很抱歉,年輕人,我有點急事,要出去10分鐘,你們能不能等我?”年輕人說:“沒問題,您去吧,我們等您。”老闆走了,年輕人一個個躊躇滿志,得意非凡,閒不着,圍着老闆的大寫字檯看,只見上面文件一摞,信一摞,資料一摞。年輕人你看這一摞,我看這一摞,看完了還交換:哎喲,這個好看。

10分鐘後,總經理回來了,說:“面試已經結束。”“沒有啊?我們還在等您啊。”老闆說:“我不在的這一段時間,你們的表現就是面試。很遺憾,你們沒有一個人被錄取。因爲,本公司從來不錄取那些亂翻別人東西的人。” 哎呀,這些年輕人一聽啊,捶胸頓足。他們爲什麼這麼感慨萬千呢?他們說:“我們長這麼大,就從來沒聽說過不能亂翻別人的東西。”

想想看,我們哪個家庭、哪個學校,經常進行這樣的教育?翻東西,是兒童時期的一種習慣,是一種好奇。小孩去串門,看到人家的抽屜,挨着個兒地翻。爸爸媽媽下班了,孩子就翻爸爸媽媽的包。但是,對兒童來說,這是一個特點,不是一個缺點,他就是好奇,他的社會化程度很低,他還不知道要尊重別人。

禮儀的故事6

東漢末年,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當他還在童年求學的時候,看到郭林宗,心想這是一位難得的好老師,便對人說:“教唸經書的老師是很容易請到的,但是要請到一位能教人成爲老師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而郭林宗汗牛充棟,熟讀各家典籍,乃是遠近聞名的大儒。

後來,魏昭到京城洛陽任官,毅然決定拜遠在南陽的郭林宗爲師,並派奴婢侍奉老師。

但是郭林宗體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親自熬藥給他吃。當魏昭端着煮好的藥進來的時候,郭林宗便呵責他熬的藥太燙,而魏昭就再熬一次,送上後郭林宗又說藥太苦。這樣一連三次,到了第四次,當魏昭再端重新熬的藥而又沒有不好的臉色時,郭林宗才笑着說:“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終於看到你的真心啦!”

於是大喜,將畢生所學的都全部教給了魏昭,而魏昭也終成大器,成爲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儒家學者。

禮儀的故事7

古代中國是如何釀酒的

早在3000多年前,古代中國人就做出了一種叫酒麴的原料,用它釀出來的酒甘甜芳香,回味綿長。幾千年來,酒麴一直是中國酒釀造的祕訣。現今,並沒有多少人真正瞭解我們的祖先究竟是怎樣釀造出美酒的。

1999年3月,水井坊的考古發掘讓人們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古代中國人釀酒的全過程。

蒸煮糧食,是中國人釀酒的第一道程序,糧食拌入酒麴,經過蒸煮後,更有利於發酵,在傳統工藝中,半熟的糧食出鍋後,要鋪撒在地面上,這是釀酒的第二道程序,也就是攪拌、配料、堆積和前期發酵的過程。晾曬糧食的地面有一個專門的名字,叫晾堂。水井坊遺址一共發掘了3座晾堂,依次重疊。晾堂旁邊的土坑是酒窖遺址,就像一個個陷在地裏的巨大酒缸。水井坊發掘出了8口酒窖,內壁和底部都用純淨的黃泥土塗抹,窖泥厚度8釐米到25釐米不等。

酒窖裏進行的是釀酒的第三道程序,對原料進行後期發酵。

經過窖池發酵老熟的酒母,酒精濃度還很低,需要經進一步的蒸餾和冷凝,才能得到較高酒精濃度的白酒,傳統工藝採用俗稱天鍋的蒸餾器來完成。

人們在清代層面上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圓型遺存,乍一看,有點像水井。考古學家最後定論,這是目前可以確定的中國最早的生產蒸餾酒的實物。當年在基座上架着巨大的天鍋,天鍋分上下兩層,下面的鍋裏裝酒母,上面的鍋裏裝冷水,基座上柴火旺盛,蒸煮酒母,含有酒精的氣體被上面的冷水冷卻,凝成液體,從管道流出,這就是蒸餾酒。

人們以此推斷,在清代,這裏生產的就是蒸餾酒,而且技術已經和現代釀酒技術十分接近。專家對水井坊幾口老窖池的微生物進行了檢測,分離到紅曲和根黴。水井坊考古證實,中國最晚在元末明初,就已經有了非常成熟的蒸餾酒釀造技術。

中國的蒸餾酒分爲濃香型、清香型和醬香型等等,水井坊釀造的酒屬於濃香型白酒,是中國蒸餾酒中分佈最廣泛的一種,它在釀造技術上最大的特點是用泥窖釀酒,成爲中國釀酒工藝中一個特殊的門類。它的發源地就是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只有這裏才能產生非常好的濃香型的酒。

由於目前發掘的面積有限,第三層以下還沒有深挖,因此,在遺址的下面很可能還埋藏着更早年代的文物和遺址,不同歷史層面的廢棄、啓用的真相也許會在未來的進一步發掘中給我們一個更加合理的解釋。

藥膳祕方之柿子可以解酒護肝

食物的營養成分本身就爲我們的機體健康做好了各項的準備,不同的食物,營養成分也是各不相同,爲了我們的健康,一定要注重每種營養成分的攝入,重要的前提就是爲了健康。

柿子護肝解酒還可以緩解頭痛

柿子營養豐富,含有蔗糖、葡萄糖、果糖、鈣、磷、鐵、各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一天吃1個柿子所攝取的維生素C,能基本滿足一天需要量的一半。柿子富含果膠,有良好的潤腸通便作用,對保持腸道正常菌羣生長、預防便祕十分有效。

柿子更是“天然的醒酒藥”,古時就被用作防醉和消除宿醉的`有效食品。柿子中的有機酸和鞣酸能促進消化,加速酒精分解;高含糖量和含鉀量以及大量水分,有利尿之效,幫助機體排泄。豐富的維生素C還能增強肝臟功能,有護肝的作用。醉酒後吃上兩個柿子,可以緩解第二天頭痛。“柿子雖營養豐富、口味甘甜,但因含有鞣質、果膠,與胃酸或蛋白質結合可形成柿結石,造成消化道疾患,因此不宜空腹或過多食用。”

其實,一些帶酸味、富含果糖、有利尿作用的水果,都有解酒的作用。水果含有機酸,如蘋果含有蘋果酸,柑橘含有檸檬酸,葡萄含有酒石酸等。而酒裏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機酸能與乙醇相互作用,形成酯類物質,從而達到解酒的目的。而像西瓜水分多,能加速酒精從尿液排出,避免其被機體吸收而引起全身發熱。

此外香蕉含有豐富的鉀和足夠多的果糖,能快速排除酒精、鉀等礦物質有助於保持身體電解質平衡。

禮儀的故事8

親嘗湯藥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爲薄太后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爲“文景之治”。

古代簡短文明禮儀故事6:齧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裏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揹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爲“宗聖”。

禮儀的故事9

一位母親騎着自行車載着年幼的女兒,自行車一顛簸,孩子手上的餅乾散落一地。母親見狀,馬上停下自行車,並輕聲的對女兒說:“寶貝,咱們把它撿起來扔進垃圾桶裏去。”

說完便把孩子抱下了自行車,兩人一起彎腰撿起了地上的碎餅乾。就是這普普通通的一幕,不由得讓人由衷的敬佩,素質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教養。

無論是這位母親的素質還是這個孩子將來的素質,這一細節已經說明了答案。下面小編爲你推薦三則意義深刻的兒童禮儀小故事:

禮儀的故事10

孔融(153—208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他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典型。 孔融四歲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爲什麼總是拿小而不拿大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大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爲團結友愛典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凡事都應該懂得謙讓禮儀 ,並且從年幼時候就應該做到,是一種最基本道德常識。

禮儀的故事11

工藝師要花費多少時間、多少花朵製作一件成品?嬌嫩的茉莉花如何運輸和保存?花期在夏季的茉莉如何能出現在深秋的青運賽場?帶着這些疑問,新華社記者一路探訪,揭祕青運禮儀之花背後的故事。

來到青運會禮儀用花製作中心,遠遠就聞到一股茉莉花的清香,走進工作大廳,濃郁的香氣更是讓人“如癡如醉”。不過幾絲涼意也讓記者不禁打了個寒戰。“爲了保證茉莉花的新鮮,室內要保持16攝氏度的恆溫狀態,你看姑娘們都長衣長褲,有的還要加個背心呢。”製作中心負責人林鬱帶着記者看了原料庫和成品庫,一顆顆茉莉花如同珍珠般飽滿潔白,“無論是剛運來的鮮花還是製作好的成品,我們都需要低溫保存,保證茉莉花以最好的品質交到運動員和嘉賓手中,讓他們感受榕城的熱情與芬芳。”

記者在現場看到,30多位工藝師正在忙碌地製作頭環、禮儀花帶以及項飾等。製作花冠和項飾,每朵茉莉花都要被剪去花柄,修成珍珠一樣,用棉線將花托串起來,並用膠水固定。這樣不僅美觀,還能減少花苞間的磨損。幾位姑娘穿針引線,把茉莉花攢在一起。“這個步驟非常考驗眼力和手力,針尖要從茉莉花蕾的花托中穿過(寬度最多一毫米)。而且爲了保證品質,我們的手指都不能捏在花瓣上,只能一手捏在花托上,一手穿針引線。”花藝總監黃巧榮說,“她們一天可能要穿幾萬朵花。”開幕式至今,製作中心光茉莉花的用量就達近2000斤。

由茉莉花、榕樹須編制的頭環不僅美觀大方,而且清香撲鼻,“一個頭環要用100克茉莉花,用材展現茉莉花的清香和生生不息的榕樹精神,熟練工也要做一個多小時,”黃巧榮說,“十月底還能有這麼好的茉莉花很難得,我們做得也很開心,更希望把這份快樂帶給來福州作客的賓朋。”

那品質如此優良的茉莉花又來自哪裏呢?記者溯流而上,探訪了青運會茉莉花的供應基地——帝封江溼地保護區。

“最近的天氣特別好,陽光足,溫度適宜,正是老天幫忙,讓我們在10月底也能見到這麼美麗的茉莉花,真是有福之州,鍾靈毓秀。”在帝封江溼地保護區,青運會茉莉花供應商、福州茉莉花茶工藝傳承大師王德星自豪地向記者表示,“當然,我們提前的準備,如施肥、修枝等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作爲福州市的市花,茉莉花的花期是在每年的6月至9月,到金秋十月,往年已是難覓茉莉花蹤影。“我們有晴朗溫暖的天時,有帝封江溼地的地理,還有齊心協力的人和,可謂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王德星介紹。爲了在十月底能提供大量茉莉花,公司提前準備,從施肥、大棚溫控等方面着手努力,更對採摘工人進行專門培訓。

作爲青運會的茉莉花供應商,王德星的企業每天要向青運會提供100多斤的新鮮茉莉花,“經驗豐富的採摘工人每天工作7、8個小時,挑選品質最好的花蕾,保證24小時後,當花製品送到客人手中時,正好是茉莉吐露芬芳的時刻”。

從採摘、冷藏運輸,到工藝中心的分揀、穿制、編制、包裝,再到冷藏運輸送到運動場、青運村和駐地賓館,這一切都是24小時內完成的,“一天時間從枝頭到手頭,從新鮮花朵到美觀的工藝品,靠的是整個團隊通力合作,環環相扣。”王德星說,“爲的就是把我們的最熱忱的心意和最美的茉莉花送給每位客人。”

清婉柔淑的茉莉花,帶着福建人民的熱情和周到,成爲賽場內外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更給首屆全國青運會留下了美好的的回憶。

禮儀的故事12

文明像一把鑰匙,可以把人們帶入禮儀的殿堂;文明像一個指路人,可以在我們感到迷茫的時候,指引我們正確的方向;文明像一縷陽光,可以讓我們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能感到溫暖如春。

文明,是文明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中華能成爲禮儀之邦的真實寫照,而我們作爲其中的一員,就更應該努力去把祖國的這個特點發揚光大,展示民族精神。

大家都應該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吧,這個故事中的孔融十分有孝心,他把最大的梨讓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較大的梨給自己的哥哥姐姐們,剩下兩個梨時,他把大一點的梨讓給了弟弟,自己卻吃了最小的梨。說明孔融懂得謙讓的禮儀,年幼時就知道道德的常識。所以,我們一定要學習孔融,要尊老愛幼,尊師敬長。

孔子曾經說過一句話‘不學禮,無以立’。意思是如果人不學禮,那還怎麼做人。古人都那麼注重禮儀,那我們現在有什麼理由能不注重禮儀,不講文明?

記得有一件事,它讓我感到十分自豪。那天,我在少年宮補習,準備回家了,我上了公交車找了一個座位坐下。過了一會,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太太走了上來。她走起路來搖搖晃晃,顫顫巍巍的,好像隨時都有可能會倒下去似的。她環顧四周,希望有一個位置坐,可是並沒有。我心想,那個老奶奶站着太辛苦了,我把我的位置讓給那個老奶奶坐吧。於是我便走到老奶奶跟前對她說:“老奶奶,您坐到我的位置上吧。”順便把老奶奶扶到位置上坐好。老奶奶坐上去後對我說:“你真是個懂事的孩子。”我聽到這句話心裏美滋滋的。

“人無禮不立,事無禮不成,國無禮不寧”我們一定要做一個講文明守禮儀的好公民。

禮儀的故事13

竹葉青酒的傳說

傳說很早以前,山西酒行每年要舉行一次酒會。逢酒會這天,大小酒坊的老闆都把自己作坊裏當年釀造的新酒擡一罈到會上,由酒會會長主持,讓衆人品嚐,排列出名次來。當時有家酒坊,雖說是祖傳幾代的老作坊,可年年釀出的酒總不見有多少起色,每逢酒會評比,總是名落孫山。

這一年,又要開酒會了,老闆只好吩咐兩個小夥計備好一罈新酒擡去應景。老闆自己先走一步,讓夥計們隨後就來。這兩個送酒的夥計早就摸透了老闆的心思,知道自家酒不好,不願早送到會上露醜現眼,所以,直磨蹭到日起三竿,才擡上酒罈子出門上路。

這天天氣特別熱,頭頂上的太陽象一團火,兩個夥計擡着一罈酒,走着,走着,那汗水就從頭髮梢淌到腳趾尖了。夥計倆走得又熱又渴,趕到正晌,恰巧來到一片竹林子邊,一商量,決定先把擔子放在竹林裏涼快涼快,找個人家喝口水再說。兩人放好酒罈子,前坡轉,後坡找,唉!這前不靠村,後不着店的地方,別說找個人家,就是找條小河溝喝口水也難呀!

夥計倆回到竹林裏,四隻眼睛都落在酒罈子上,找不到水,就喝口酒吧!可是一掀開壇蓋,又犯愁了:滿滿一罈子酒,沒勺沒瓢,捧不起,放不下,咋喝法呀?嘿!有了!小夥計眼睛一亮,順手從一株成竹上扯了兩片大竹葉,說:咱倆捻個竹葉杯吧!說着,把竹葉捻成了兩個小酒杯,就你一杯、我一盅地喝起來了。

做酒人喝酒,那可真象喝水。這夥計倆不知不覺就喝去了小半壇。喝完酒,汗消了,嗓子眼也不冒煙了,可望望壇裏的酒,這夥計倆傻眼了:只剩下半壇兒酒,怎麼去交差呢?還是年長的夥計有心機:我說兄弟,咱哥倆還是擡着趕路吧,反正咱家酒不好,等走到有水的地方,滲上點水,你不言,我不語,混過去就是了。

小夥計一聽也是理,便和年長的夥計擡起罈子就走。走不多遠,只見一叢翠綠翠綠的大青竹,竹叢旁邊有幾塊大石頭,石頭縫裏滲出一滴一滴的清水,滴滴落在石根底下一個巴掌大小的水灣灣裏。這夥計倆象遇到救命泉一樣,趕緊把酒罈子放下,又摘了兩片竹葉捻成杯,蹲在小水灣邊,你一下,我一下,往罈子里加水。說也奇怪,別看這小水灣灣只有巴掌大,可是不管他倆怎麼舀,灣裏的水總不見少,不一會,就把罈子灌滿了,他們又趁便喝了幾口,覺得這泉水又涼又甜。兩個人看看時候不早了,急忙擡起酒罈子上路。

再說在酒會上,酒會會長和各家酒坊老闆傳杯換盞,品嚐一家一家的新酒。眼看快要品嚐完了,只見這夥計倆滿頭大汗地擡着罈子走進會場,老闆親自揭開壇蓋,舀了一碗酒,恭恭敬敬地捧到酒會會長面前。

酒會會長端起碗,看着老闆笑了笑說:好戲壓軸,好酒封頂,今天酒會最後得嚐嚐貴老闆的這碗酒了,想必是獨佔鰲頭嘍!說完哈哈一陣大笑,滿座的酒老闆也隨着嘻笑了一番。

老闆明知大家在打趣他,也只得紅着臉說:慚愧,慚愧,水酒村醪,還望諸位賞光指教。酒會會長又哈哈一笑:哎,哪裏,哪裏,我先領教了。邊說邊把酒碗湊到嘴邊,輕輕喝了一口。

晤?酒會會長吧嗒吧塔嘴,看了看酒老闆,又瞅了瞅碗裏的酒,半晌纔對衆家酒坊老闆說;來來來,大家都嚐嚐!這碗酒在衆老闆手中傳來傳去,只見這個嚐了一口伸伸舌頭,那個嚐了一口瞪瞪眼睛,誰也沒敢吱聲。夥計倆看了,怕露餡,嚇得直往後面退。老闆看着這個場面,不知出了什麼事,心裏發毛,身子哆嗦起來,趕緊朝壇裏一瞧,這才發覺酒色綠晶晶,青澄澄,還有一股說不出的濃味兒直衝鼻子眼哩!他戰戰兢兢地舀了半碗,自己嚐了一口。不由得呆住了:呵!這是我家的酒嗎?

老闆還沒弄清是怎麼回事,只見酒會會長站起身,朝會場裏巡視了一眼,問道:諸位,這碗酒如何呀?好酒,好酒!會場象開鍋水一樣沸騰起來。酒會會長笑吟吟地離席來到老闆面前,說:恭禧,恭禧啦!老兄一鳴驚人,釀出這般瓊漿玉液,該當衆傳傳匠藝羅! 老闆如在夢中,只得說:不敢,不敢,初試小技,偶得新釀,且容來歲會上見教吧!好!祝老兄明年更上一層樓!酒會會長一高興,轉身吩咐道:來呀,開宴暢飲,同賀今歲佳品!說着,把老闆讓到上座。一時間,席上山珍海味,大家舉杯碰盞,把這壇酒喝了個底朝天。不用細說,這年酒會上,這夥計倆送去的酒,名列第一!

在回酒坊的路上,夥計倆一高興,便把酒罈里加泉水的事,一五一十地全對老闆說了。老闆聽完,拿出二十吊銅錢,對他們說:這件事你們再也別對人亂說啦。來,天熱送酒,一路辛苦,這幾吊錢你們拿去買茶喝吧!夥計倆因禍得福,自然喜出望外。

第二天,老闆又叫他們引路,親自去看過他們歇腳的那片竹林子,又親口嚐了嚐那灣泉水,知道釀出這樣的好酒,與這又清又甜的泉水是分不開的。於是,他就買下了那塊地皮,將酒坊遷去,在那小水灣上打了一眼井,又從釀造技藝上努力改進,終於釀出了別有色味、名馳中外的好酒,取名叫竹葉青酒。

禮儀的故事14

我是我們班的“禮儀示範生”,整天帶個紅袖章,每個班只有一個,我的任務是檢查指定班級的衛生和安全,如果看到有些同學在打打鬧鬧,我就要及時制止,就像是巡邏警察。

有些人會問:“‘禮儀示範’這個‘官’有什麼不好,它也是一個職位呀?”“這個職位……”算了,我也說不過你,你還是聽聽下面幾個事例吧!

事例一:下午下課不能玩

倒黴指數:☆☆

自從我當上“禮儀示範”後我每天下午都要從二樓跑到四樓,打了鈴我又得從四樓跑回來,下課都不能玩,只能在那兒檢查別的班,看有沒有廢紙;如果他們在樓道內跑一下、誰打架,我都得管。有時同學想讓我和他們玩,我也很想去玩,可是“任務”在此呀,我不能不去,只好在樓上看他們玩。

事後感想:累一點算了,爲“人民”服務嗎!

事例二:不能安心的上電腦課

倒黴指數:☆☆☆☆☆

我的電腦課在星期二的下午,正好是檢查的時間,又沒人去,我特害怕大隊委來檢查我的“工作”,如果我被檢查到,第二天早上我會被大會點名的!補充一點,每一次我們“禮儀示範”開會,都是在星期二的下午,剛好和我的電腦課重合,所以沒辦法去開會。

事後感想:哎,連一節休息的課,都不能讓人放心!

事例三:沒當上中隊委

倒黴指數:☆☆☆☆☆……(N顆星)

一天,老師正在選舉我們班的中隊長、中隊委。老師找我談了話,他問我是一直當“禮儀示範”呢,還是當中隊委兼學習委員。我想了一會兒,說:“當什麼都可以。”(我不能直說嗎!)事後,我一直當“禮儀示範”了。

事後感想:死要面子活受罪,現在只能等當小隊長吧。

事例四:沒當上小隊長

倒黴指數:☆☆☆☆☆……(N+1顆星)

那天選小隊長的時候,因爲我的數學成績比較好,所以數學老師讓我當上了小隊長。(補充一點,因我的班主任選不出小隊長所以班主任把十個小隊長的牌子給了數學老師)正當老師把牌子給我的時候,有一個同學說:“老師,你看!他已經當上了‘禮儀示範’了。”老師一看,把小隊長的牌子給了別人。

事後感想:我的命怎麼這麼苦啊!

事例五:……

事例五暫時沒有,如果有了,我會及時通報給各位仁兄的!雖然我當“禮儀示範”很累、失去了很多, 但是我爲大家服務,受到了大家的尊重,我還是很欣慰的。

禮儀的故事15

“真是陽光明媚的一天啊!”天氣晴朗萬里無雲,鳥兒在枝頭高歌,大雁也早起向南飛。

我和朋友約好了出去玩。拉開窗簾的那一瞬間,我便欣喜若狂地說道:“今天一定是不平凡的一天!”

大家都準時到了約好的地方,說說笑笑着,不一會便到了我們遊玩的目的地。由於這裏是市中心,車水馬龍,所以交通也十分擁擠。

我們先選了一個人稍微少一點的景點,這裏承載了許多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歷史,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古代人們的智慧。

大家感嘆着,一位同學驚歎到景點裏面種的各式各樣的水靈靈的花,的確是美豔動人。而正當我們沉浸在花的美麗中的時候,那位同學便伸出了手,想要摘掉眼前的花。我定睛一看,才發現他是想摘掉這朵花,便連忙伸出手製止,說:“別摘!這裏是公共場所,不是自家花園。再說了,就算是自己家的花,也不能隨意摘啊!我們要做懂禮儀的人!”他聽了,趕忙收回手,羞愧地低下了頭。

逛了一圈後,我們便決定到別的地方玩玩,而這時正趕上交通的高峯期,路上的車一輛接着一輛,就像進了商店一樣,好看的物品一個接着一個的來,琳琅滿目,數不勝數。

這時我便着急了,車這麼多,路上一直堵着,地下通道也找不到,這個怎麼辦呢……當然,這時候也不是我一個人在着急,除了我們,還有許多行人人行道乾等着。過了五分多鐘,旁邊的行人實在沒辦法,便對右手邊的人說:“實在等不下去了,我們直接過去好了,反正司機也不是看不見我們,應該會讓的。”說着,兩個人便準備從中間的護欄上跨過去。大家看見了這一幕,便一同上去制止:“千萬不能從這翻過去,其實我們可以等到車少的時候從旁邊允許通行的地方走,但是交通法規我們一定要遵守!”那兩個人聽見這話,只能無奈的搖頭繼續等。

經過了幾分鐘的等待,我們終於是走過了這條路。逛完下面的景點以後,大家也準備回去休息了。

路上的行人依舊很多,交通也是一如既往的擁堵,但是再沒有看見不遵守交通法規的現象了,再看看這華美的市中心,到處都是霓虹燈在閃爍,人們對這些建築物以及景點裏的生物,也只是遠觀,並非褻玩了。雖然讓所有人都能夠了解禮儀,並且真正的懂禮儀,不做不禮貌的事並非一朝一夕便能完成,但是,我相信只要每個人都能夠試着去接觸禮儀,那麼我們的城市一定就能成爲一個禮儀之都,我們的社會,也將會成爲一個禮儀社會!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