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故事的教學反思

故事的教學反思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故事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故事的教學反思

故事的教學反思1

《索橋的故事》是作者巴金寫的一篇散文。全文按照參觀遊覽順序,先介紹索橋;然後寫站在索橋上;看到李冰父子留下的都江堰工程,想到兩千兩百多年前的“人們的手和心”;再寫走下索橋,從故事中感受到“燃燒的心”,引發思緒:“那種想幫助多數人、想跟多數人的心貼近、爲了多數人甚至犧牲自己的偉大心是不會死的”;最後點明主旨:“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東西”。

可是文章重點不是寫“橋”,而是寫有關橋的故事。我想,如果直接講故事,學生未必完全可以體會主題意思,也不明白主旨,怎麼辦呢?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就結合了自己的親身經歷。因爲我2008年冬天去過都江堰,而且也走過這座安瀾橋,因此,我在課前就跟學生們交談,談天說地,講了很多這個地方的景色和事情,學生都很有興趣,想了解更多,甚至有些學生很想放假到這地方遊玩一番。於是,我便趁勢引出課文的故事。由2008年汶川大地震引出了李冰父子的故事,學生在課堂上產生很多疑問,求知慾增強。最後也引導出何公何母造橋的故事,從而讓學生明白課文的主旨“比故事更美、更好的東西”是什麼。

我覺得這節課上得效果挺好的。

故事的教學反思2

《火車的故事》這篇課文分別向我們介紹了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火車、磁懸浮火車,以及火車提速、修建青藏鐵路等有關我國鐵路建設的成就,展現了我國鐵路建設迅速發展的大好形勢,藉以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下面是上完課後的一些小結:

一、抓住關鍵詞句

我抓住“夕發朝至”一詞,讓學生理解火車發展到現在的速度之快,並引導學生理解科學給人們帶來的好處,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我還抓住課文第三段的第一句“小明查了好幾本書。”教學,讓學生明白不懂就要問,就要查的道理,同時,又結合班裏愛讀書、愛提問題的學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收到良好效果。課後,很多學生都帶着查到的問題的答案開心地向我彙報呢。

二、以讀爲本,學生合作探究

在《火車的故事》的教學過程中,我重點體現“以讀爲本”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思考、讀中感悟。設計了幾個比較好的教學活動,通過活動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培養了學生的小組合作精神。比如在學習《火車的故事》第三自然段時我的教學設計是這樣的:先讓學生們自己閱讀第三自然段,然後提問:“你從種瞭解到了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寫出板書:蒸汽機車、電力機車、磁懸浮火車。接着提問:“你能向其他同學簡單介紹文中提到的三種類型的火車嗎?然後再問問大家你喜歡哪一種?爲什麼?你還知道有什麼樣的火車?給大家介紹介紹。”最後能像小介紹員一樣把第三自然段的內容有感情地讀出來嗎?比一比,看看誰讀得有感情。

三、啓發求異思維

《火車的故事》這樣的常識性課文,需要老師做大量的補充,才能提升其趣味性,否則便會十分枯燥乏味。於是,我找了許多有關機車、電力機車的圖片,以及蒸汽機車、內燃機車、磁懸浮火車的短片,豐富了課文所介紹的幾種火車的形象,並讓學生體驗了磁懸浮列車的速度。學生立即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輕鬆地瞭解火車的幾種類型及發展歷史。

孩子們對於火車這種熟悉的事物是很有感情的,平時在他們的圖畫中也是比較多見的事物,今天上了這一節課,對於火車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獲得了更多有關火車的知識,磁懸浮火車這新穎的新鮮事物讓大家感興趣,特別是近來武廣高鐵的開通更易激起孩子們的好奇心。於是我鼓勵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自行設計一列新型火車,然後畫下來,孩子們有的給自己的火車設計了美麗的外觀,有的給火車設計了舒適的內部構造,有的設計的火車在崎嶇的山路可以長出翅膀在空中前進,有的設計的火車遇到大江大河可以想神奇的潛水艇那樣前進。。。。。。孩子們的想象力是多麼的神奇,是多麼的不可估量。因爲孩子們有興趣,興趣是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們學習的動力。課堂上,我利用剩餘的時間讓孩子們動筆畫畫。孩子們的畫充滿了童趣。課後,我又將部分學生的作品粘貼到黑板上。孩子們就更加高興了。培養低年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很重要,我將爲此而不斷努力。

四、不足之處

當我們的老師,當我們的大人在認爲我們的學生、我們的孩子什麼都不懂的時候,也正是我們忽略他們的想象與創造精神的時候。當我們用我們的思維去考慮他們的時候,用我們的認識水平去衡量他們的時候,也正是我們在抹殺他們的想象與創造精神的時候。一個孩子從呱呱落地,經過娃娃學語,再到如今少兒時代。其實,他們都在用他們獨特的眼光看待我們的世界;用他們獨有的思維思考着我們的世界。當我們自認爲很偉大的時候,其實在這些天真無邪的孩子面前你是那麼的渺小。我想作爲教師我真的該好好的反省我自己。真正該好好的用新課標的理論指引我,轉變自己的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轉變一個觀念,就是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學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課程資源。 教師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評價者,而不是要什麼都在學生之上的傳統師者形象。新穎的 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都將教師從傳統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脫出來。這些方式,也是教師可以充分發揮的無形資源。

故事的教學反思3

《惠子相樑》中莊子把“子之樑國”比作腐鼠,對於俗輩趨之若騖的權位,莊子卻視之如糞土,表明了他對功名利祿的態度,也表現了莊子蔑視權貴、追求自由的情趣。他從非世俗、反傳統的立場出發,對人生意義作了深刻思考,期待世人摒棄狹隘的功利觀,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莊子思想雖有消極虛無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標卻在於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達到一種不爲外物所束縛、所統治的絕對自由獨立的境界。

多少年來,莊子思想曾給亂世中飽經滄桑的心靈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也有它獨特的作用。

故事的教學反思4

《漁夫的故事》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故事主要講了一個貧窮的漁夫,到海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了所羅門封鎖魔鬼的瓶子。他打開瓶子,狡猾兇惡的魔鬼鑽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己的智慧戰勝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裏。故事中魔鬼的強大和漁夫的弱小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故事告訴人們:擁有智慧的人,纔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

在教學本課時,我用了一課時抓住以下環節展開教學。佈置學生課前預習→出示字詞檢查學生字詞掌握情況→抓重點詞句體會漁夫和魔鬼的性格特點→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由於學生喜歡神話故事,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特別是學生抓住重點句子談漁夫和魔鬼的性格特點時,學生的發言可謂是精彩紛呈,同學們都能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感受到魔鬼的兇惡、狡猾、愚蠢的特點。也能從句子中體會到漁夫的善良、冷靜和聰明的特點。

而當總結文章所能告訴我們的道理時,我抓住描寫漁夫的心理活動的那句話來分析,“這時漁夫想道:‘他是個魔鬼,我是個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壓住他的`妖氣。”讓學生討論對這句話的理解。從而得出“擁有智慧的人,纔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的主題。而這時,一向愛另闢蹊徑的吳俊儀又發話了,老師“正義有時並不一定能戰勝邪惡,比如歷史上有些壞人

卻能得逞,禍害忠良。”聽到這句話,我深深感受到這個孩子可能接觸到一些負面影響,內心深處有一些觀點比較狹隘,我們作爲老師此時不應再盲目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由於他們年齡小,理解事物還不夠全面,不能正確看待歷史或現實生活中不和諧的現象,我們老師和家長應該在孩子的心裏埋下善良、淳樸、向上的種子,讓他們做一個陽光、快樂、活潑的少年。而不應是悲觀、險隘的孩子,這樣會不利於學生的成長。但這樣的孩子必須耐心講解,想到這,我耐心地對他說:“並不排除歷史甚至現實生活中,有你說的這些不合理的現象發生。但您要明白,你所說的這樣的事情畢竟是少數,另外,這些事情終究的結果還是正義戰勝了邪惡。壞人最終也沒得到好的下場,比如,秦檜最終落個千古罵名。第二、這些民間故事,來自廣大的羣衆中間,他們在編這些故事時,帶着他們的美好向往,相信擁有智慧的人,纔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聽了我的講解,他才點了點頭,坐下來。

故事的教學反思5

本次活動是一個續編講述的語言活動,在本週這已經是第二次,所以小朋友對於這樣的續編繪畫和講述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活動中小朋友能從圖片的內容瞭解了故事的前半部分,同時他們也能大膽的發揮自己的想象,能說出了自己對於小貓咪咪跑掉後的猜想。有的說“爸爸說,抓到了我要打它一頓,抓到了要它陪,咪咪自己回家道歉了……”。當幼兒看到幼兒用書的最後一張圖片,他們就說:“小貓又送了一盆花給爸爸”“那這盆花哪裏來的呢?”“小貓又是怎麼對爸爸說的呢?”我就及時的引導幼兒想象……

在整個活動中幼兒能從自己的想象中進行簡單的繪畫表示,雖然有的幼兒繪畫的並不好,但她講的卻是很動聽,也有的幼兒繪畫的很好,但講的卻是不怎樣。不管如何從幼兒每一張圖片中發現每一個幼兒有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活動效果較好。

故事的教學反思6

自古以來,童話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它那動人的故事和優美的語言,總能把孩子們帶入美好的情境,使其受到真、善、美的薰陶。本文主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貧窮的漁夫,到還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了所羅門王封鎖魔鬼的瓶子。他打開瓶子,狡猾的魔鬼鑽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裏。

本文運用對比的方式展開故事情節,揭示道理,教學時,我避免了繁瑣的分析,而是通過指導學生朗讀,以情導讀,以讀定悟。文中多處運用對比,學生通過前後對比,朗讀、表演、模仿漁夫的言行舉止的變化,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孩子們一陣陣開懷大笑,正是在這種輕鬆和諧的氛圍中,狡猾的魔鬼與聰明的漁夫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便展現在面前,誰是誰非?孩子們回答,我已經找到了答案,故事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顯現出來。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

星期四的教學展示結束了,課後十分懊惱:許多環節的處理都不理想,給大家展示的是一堂失敗的課,在這兒把失敗處梳理一下,以後引以爲戒。

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是頭腦冷靜,善於應變的,課堂上的每一步不一定要按教案中預設的按部就班的進行,應該視課堂情況、學生情況而變。在課堂上的分角色朗讀中,當同桌兩人的朗讀沒能讀出效果,讀不出魔鬼的兇惡、漁夫的鎮定從容時,我還繼續讓同桌兩人讀,其實可以嘗試一下讓全班同學或全班男生來讀魔鬼,一個人朗讀漁夫,這樣一起扮演魔鬼的學生就不會感到害羞,會把魔鬼的形象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這樣一個兇惡強大的魔和一個手無寸鐵、弱小的漁夫就在朗讀上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再如,學生讀不出魔鬼的語氣,老師示範之後,學生都誇老師讀得好,此時,可以激學生跟老師比比,而不應該爲了朗讀的完整,錯過這個機會讓學生繼續往下讀。

都說教師的語言是藝術,在課堂上起到相當大的作用,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我感覺自己的語言如此貧乏、沒有一點藝術性可言。如在課堂上請一位文文靜靜、瘦小的女孩子讀魔鬼的話,她自然讀不出那種兇狠的語氣,學生也評價她讀不好,而我居然也說是老師選錯人了。當時話一出口我就後悔莫及,但一着急又找不出合適的話來挽回,真的應該好好自我檢討一下了。其實此時我鼓勵一下:“讓你這麼柔弱的女孩子來扮演魔鬼確實爲難你了,能讀成這樣也不錯了,再練練,老師相信你會讀得更好的!”也許,此時小女孩的臉上就不會一臉的沮喪了。唉,我這愚蠢的人哪!藍鯨的博客上早就收集了許多優秀的課堂評價語,卻被我忽視了,我得去補回這一課。

還有課前除了備教材外,更應該備好學生這頭,所謂的知己知彼。這點,程暉老師也跟我提起過,畢竟是這麼久沒上語文課了,又是借班上課,可我卻不當一回事。到401班試教了一下,在無人旁聽的情況下,師生都很放鬆,思維活躍,發言大膽有個性,朗讀神情兼備還有些誇張,於是想當然的認爲在402班也會出現同樣的情況,殊不知此時非彼時也,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心態、不同的場合、不同的人物,當然並非說402班學生沒配合好,而是我不瞭解學生,於是回答的面就限在了幾個人身上,沒能調動更多的學生投入進來,再加上師生都沒能放開,朗讀的練習上就非常欠缺了。

最後說一說課堂節奏的安排、時間的控制上,也很不合理,前面拖拖沓沓,後面匆匆忙忙,原本在朗讀一塊上應該多下些工夫,多花點時間的,卻只讀了一遍就結束了,根本沒練習到位。今天一位老師告訴我,這堂課居然拖了10分鐘左右,天哪,我自己居然不知道!

唉,不想說了。

以後再也不敢輕視每一堂語文課了。

聽了課的老師也給我多提提建議吧!

故事的教學反思7

上週三,我上了《漁夫的故事》一文,《漁夫的故事》是一篇略讀課文。故事主要講了一個貧窮的漁夫,到海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了所羅門封鎖魔鬼的瓶子。他打開瓶子,狡猾兇惡的魔鬼鑽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己的智慧戰勝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裏。故事中魔鬼的強大和漁夫的弱小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故事告訴人們:擁有智慧的人,纔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

講完課,一方面對本節課進行了深刻地反思,更重要的是對這一類文章到底如何教進行了深刻地反思。略讀課文到底應該怎麼教。葉聖陶先生講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纔是應用。”我認爲,略讀課文教學的主要功能,是學生積累(準備)的閱讀方法的應用,是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訓練,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至於問題的解決,那僅僅是編者爲學生運用閱讀方法、訓練閱讀能力所搭建的一個平臺,創設的一個憑藉。編者的真正的意圖,不只在閱讀任務的完成,而主要在閱讀能力的訓練。

因此,在教學《漁夫的故事》這一課文時,我首先考慮的不是我要教給學生什麼,而是我要讓學生去做什麼、學什麼。一堂課下來,學生學到了合作閱讀,學到了體會人物性格特點的方法,學生展示了自身的朗讀能力;學生知道了當遭遇險境要運用智慧的力量去自救;更高興的是,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下面以《漁夫的故事》爲例,來具體說明略讀課文我們應該教什麼。

通過對教材的解讀,以及對學生平日能力的掌握,我認爲這篇文章學生是完全能夠獨立學習的。因此,我將教學目標定爲:一讀知內容(通讀全文,瞭解內容);二讀擊重點(理解漁夫的智慧);三讀談感受(感悟生命的智慧)。最後,找準“練筆處,講究讀寫結合

一讀知內容,瞭解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爲完成這個任務,老師讓學生回憶,在平時學習中,我們是用什麼樣的閱讀方法,瞭解故事的大致意思的。一開始,應認真讀課文(輕聲讀或默讀),同時用筆畫一畫關鍵的詞句,記住一些主要的情節,如故事發生的時間,故事發生的地點,故事中有哪幾個人物,這幾個人物構成了一件怎樣的事,結果怎樣。同時給孩子提示,魔鬼的命運自始至終和一個道具有關—————黃銅膽瓶。學生初讀《漁夫的故事》,用以上邊讀邊思邊動筆、從具體到概括的閱讀方法,很快完成第一項任務。

二讀擊重點,漁夫怎樣戰勝魔鬼的。

完成這個任務,同樣可以讓學生回憶在前幾課中深入理解、領悟故事的學習方法。我教這一課,學生抓住重點部分深入領悟的時候,採用了“多讀幾遍課文,想想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抓住重點句子來體會人物性格特點”的方法;並且以“—的魔鬼”,和“——的漁夫”,加定語的方法,體會魔鬼和漁夫的性格。這樣既讓學生掌握體會人物性格特點”的方法,又鍛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同時還培養了學生評價任何事、任何人要做到有理有據的好習慣。

三讀談感受,感悟生命的智慧。

在講完了漁夫怎樣戰勝魔鬼的,我趁熱打鐵,問道:“你想對漁夫說些什麼,你想對鬼說些什麼”,問題一出學生回答的積極性極高,有的同學說,正義必定會戰勝邪惡的。有的說,要學習漁夫的自信,有的說要學習漁夫的沉着冷靜,還有的說:面對狡猾的敵人我們一定要看清他的本性,果斷的做出抉擇……繼而我問,生活中當你遇到比你強大的敵人時,你該怎麼做?學生說,要用自己的智慧戰勝敵人,千萬不能硬碰硬。還有學生說,要和敵人鬥智鬥勇。此時此刻,“擁有智慧的人,纔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的主題已不言而喻。第斯多惠說:“不好的教師奉送真理,好的教師教人發現真理。”可見正確的引導,並且放手讓學生去說,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

最後,找準“練筆處,講究讀寫結合。

葉聖陶在《閱讀是寫作的基礎》一文中指出:“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有關聯,閱讀得其道,無論是在思想吸收或者技術訓練方面都是寫作上的極大幫助”。語文課本里的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所以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就應找準“練筆處”,是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練筆中達到統一,使三維目標在練筆中達到整合。因此在本課的最後一個環節,我讓學生想象假如漁夫是在第三個世紀救了魔鬼,他們之間會發生怎樣的對話?這既是對課文的內化,又激發了的想象,有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可謂一舉多得!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節課也有很多不盡完美的地方:本課語言生動形象,我雖讓學生找了,理解了,體會了,也讀了,但對學生朗讀指導得太少。正像郭妮老師所說的“理解是爲了更好的讀,而讀又卻能更深的去理解。”當然還可以讓學生演一演,由於時間關係,也只放到了課後,還有很多遺憾之處。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不斷完善自己的課堂,不斷提升教學水平,以使自己更快成長。再次感謝各位老師的指導,謝謝大家!

《漁夫的故事》是一篇自讀課文,這節課我的進步之處是,比前幾節課更加關注文本,關注學生,可以運用文本進行教學,而不是粗略的昇華課文主旨。

故事的教學反思8

很多腦筋急轉彎都是運用換概念的方法,考得人措手不及。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在辯論過程中也用偷換概念取勝的故事。

主要運用對話的方試訓練學生的理解,如分角色扮演,進行辯論,普通話,南義話,文言文,各種版本的都可以。

莊子與惠子辯論,誰贏了?

辯論時總會一會甲方佔上游,一會兒乙方佔上游,或者說一方始終佔上游,請問莊子與惠子的辯論是哪一種情況?

剛開始惠子有優勢,後來莊子有優勢。爲什麼形勢發生逆轉?

在莊子辯論詞窮時,他用了一招什麼辦法,轉敗爲勝?提醒是偷換概念,在哪裏?偷樑換柱,勝之不武。

偷換概念,故意曲解“安在”。

故事的教學反思9

《漁夫的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個貧窮的漁夫,到海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來所羅門王封鎖魔鬼的瓶子。他打開瓶子,狡猾兇惡的魔鬼鑽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裏。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擁有智慧的人,纔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

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我讓學生圍繞導讀的要求:在比自己不知強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漁夫是怎樣做的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課文語文形象生動,個性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與漁夫的對話,十分引人入勝,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閱讀的用心性。在學習中,學生都十分用心主動,小組彙報學習也是精彩迭出。有的用主角朗讀的形式,有的用表演的形式,有的就某些精彩語句來談感受。個性是能抓住這兩句話:(1)一聽所羅門早死了,魔鬼立刻兇惡地說:“漁夫啊,準備死吧!你選取怎樣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殺掉!”(2)這時候漁夫想道:“他是個魔鬼,我是個堂堂的人。我的智慧必須能壓制他的妖氣。”來體會到:擁有智慧的人,纔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

在閱讀中學生們都擁有自己的見解。整節課體現出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理解信息,而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取、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的。問題就應從孩子當中來,由學生的需求產生問題,這樣的問題指向纔是學生真正願意學,並學得有好處的資料。

上完這節課後,讓我深深的體會到了第斯多惠說的,“不好的教師奉送真理,好的教師教人發現真理。”這句話的內涵。爲了孩子完美的明天,讓我們真正樹立起以學生爲本,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思想,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孩子,讓他們經歷習得知識的過程吧。

故事的教學反思10

今年在方老師的帶動下,我們高一信息技術備課組在“多媒體信息的加工與表達”這一模塊的教學上採用了“數字故事”作爲教學內容。

確定教學內容後,通過討論我們確定了教學思路和教學安排,本人是這樣安排和進行的:

第1次課,展示幾個經典的“數字故事”作品,《雲南故事》、《老師我可以不愛嗎》、《愛畫畫的他》,告訴學生何爲“數字故事”和數字故事作品製作的一般流程。

佈置接下來幾節課的大任務,要求學生自選主題,用幻燈片的形式講述一個故事,故事可以是自己親身經驗的事情、身邊的故事、印象深刻的電影、亦或是自己的一些感觸……展示“數字故事”作品評價標準。展示課時安排,第1周設計數字故事腳本和收集素材,第2—3次課在老師指導下完成作品製作,第4—5次課展示學生作品和評價。

佈置本週的任務,編寫數字故事腳本(爲了讓學生重視這個作業和便於檢查,我印了腳本表格模板發給學生),收集圖片素材和背景音樂素材(因爲學校網絡較慢,我要求學生課外收集。鑑於部分學生家裏無條件上網,我要求沒條件上網的同學要先設計好腳本,讓可以上網的同學幫忙收集素材。爲了防止部分學生找不到合適的素材而放棄,我跟學生強調圖片素材不用那麼精確,只有符合故事情景就可以。)。要求學生在下週週一前完成腳本設計,素材在下週上課前一天打包後註明姓名發到老師制定的郵箱。

佈置完任務,剩下的時間讓學生觀看“數字故事製作要點”課件,瞭解數字故事製作方法和要點。

學生由於一開始就給我展示的數字故事作品吸引住了,很多學生都耐心地觀看課件,還有個別有帶紙筆的學生認真做起了筆記。

第2周,週一上午課間操時間,我就去各班收腳本。4個班,平時表現比較認真的2個班級大概收了80%,其他兩個班大概收了60%。經過幾輪催促,在第2次課上課前一天,只有個別學生沒有上交腳本。通過檢查腳本,大部分學生都比較認真,都按照老師給的格式,設計好故事情節。素材收集方面,出乎我的意料,幾乎所有同學都有發素材過來。之前調查發現,每個班只有一半多一點的學生家裏有條件上網,這次幾乎所有學生都能找到素材,我覺得歸功於兩個方面,一是老師展示的“數字故事”吸引了學生,學生對數字故事產生了興趣,有了興趣,學生纔有克服困難的決心;另一方面,是我這次工作做得比較細,跟學生強調圖片素材不用那麼精確,強調沒條件上網的同學先設計好腳本請可以上網的同學代勞。

第2次課,進入數字故事製作的教學。先給學生介紹PPT插入新幻燈片、設置幻燈片背景、文字加入和插入圖片的方法。佈置本節課任務:按照腳本,添加幻燈片,設置幻燈片背景,添加文字和圖片。要求學生本節課至少完成整個作品60%以上文字和圖片的添加。

通過檢查發現,大部分學生能夠達到老師的要求,只有個別基礎較差打字較慢的學生只完成少量素材的添加。

第2次課,介紹動態效果設置和自動播放設置。對於比較難的操作,我都事先製作了操作錄像掛在我上課用的“揭陽一中信息技術教學輔助網站”上,學生遇到問題,可以快速查看老師給的幫助視頻。這裏給大家推薦兩個視頻錄製軟件,可以錄製gif格式的操作錄像。一個叫“亦思屏幕錄像截圖專家”可以錄製比較清晰的gif格式操作錄像,一分鐘視頻大概10m。另一個叫“Gif—gIf—giF”,也是錄製gif格式的操作視頻,因爲壓縮比較大,錄製的視頻不太清晰,但視頻容量非常小。大家可以把錄製的gif格式操作錄像,掛到局域網教學輔助網站,或webquest教學網站上,學生可以很方便查看,如果不用網站的形式,用資源管理器打開的話,學生不太習慣,而且打開太多窗口,電腦也容易死機。

考慮到部分動作較慢或追求作品完美的學生不能在第3節課結束前完成作品。我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進度在上課當天放學後或中午時間到電腦室加班。

第3次課,介紹背景音樂設置。這個是難點,我反覆跟學生強調音樂文件要和PPT放在同一路徑,並一起提交。

要求沒能按時完成的同學在當天放學後到電腦室加班。

第3次課後的那一週,我開始檢查學生的作品。

檢查學生數字故事作業,是我這個月來最開心的事。通過作品,瞭解學生的思想。很欣慰,學生在作品中表達的思想都積極向上,或引入思考,或催人奮進。很多學生都選擇了親情、友情、勵志、環保等主題,很多作品都可圈可點,這個時候我已經忘記了這次作業技術的性質,陶醉在與學生思想情感的溝通。每檢查一個作品,我都慎重地寫下了我的觀點,或鼓勵學生,或表達我的看法。

我覺着這次作業是一次很好的德育教育。這次查作業,給學生寫評語是一次別開生面的師生交流方式,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溝通,我也可以趁這個機會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收買”人心。

故事的教學反思11

這篇精讀課文包括兩則寓言故事,一個是《亡羊補牢》,一個是《南轅北轍》。這兩則語言都出自《戰國策》。這兩則寓言,內容通俗易懂,故事情節簡明有趣,但寓意深刻。教學中要在學生感受解釋形象、瞭解寓言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在把握故事內容上,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有蘊含的道理。同時,增加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積累,引導他們喜歡寓言,學習讀寓言的方法。

一、教學時首先讓學生了解這兩則寓言故事講了一件什麼故事,弄清故事的情節,也就是弄清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果。要在掌握故事情節的同時,引導學生對故事情節的發展進行想象、深入思考,一步步加深對寓言的形象地認識,體會蘊含的道理。

(1)先讓學生弄懂寓言故事的內容。

(2)啓發學生根據故事內容,簡要地說說寓意。在學生弄懂了寓意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聯繫學習,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想。

二、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的重要方法。

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互相討論,解答。學習《亡羊補牢》可以抓住“後悔、接受”這兩個詞語,引導學生讀書討論,想想從後悔一詞中瞭解到了什麼?從?“接受”一詞中明白了什麼?從而悟出這則寓言要告訴人們的道理。“再也”強調了養羊人修補羊圈後的結果,說明了有錯就改的重要性,如果沒有“再也”,就不能起到強調作用。

三、重視課後思考題。

可以引導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兩個寓言故事。(但是不要讓學生背誦課文)教師要儘量拓寬學生的思路,結合實際談,講的例子要多一些,廣一些。思考練習題到最後。

故事的教學反思12

《講名人故事》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口語交際的內容。本次口語交際的訓練重點是:以名人小時候的故事來展開教學,重在引導學生運用通順、流暢的語言,完整的講述名人小時候的故事。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一些使孩子們情緒高漲的環節,使在學生寬鬆、和諧的氛圍中鍛鍊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激發了了解名人的願望,懂得名人最終能夠成功的道理。

一、創設情境激發說的慾望。

爲了激發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慾望,使他們想說、願說,導入時,教師出示名人照片,有學生熟悉的名人,也有學生所不熟悉的,激發了學生講述名人,感受名人的慾望。教師講述“張海迪阿姨的故事”中,給了學生心靈極大的震撼。

二、原型示範明確交際要領。

口語交際課不僅要教孩子學會傾聽,還要學會交流,學會交際,因此,示範非常重要。在原型示範中,引導學生怎樣對講故事的同學進行評價,明確講故事、聽故事的要求。在第一個學生講完故事後,教師從學生講故事時的表現,故事的內容及自己的疑問等方面進行評價、交流、質疑,讓學生能比較清楚地知道該怎麼表達,怎麼傾聽,怎麼應對,使學生明確本次口語交際的要領。

三、多向互動提高交際能力。

作爲中年級的學生,不僅要學會說話,還要學會主動與他人交流,學會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疑惑。交際互動是口語交際最重要的特徵,也是與一般說話訓練區分的最明顯的標誌。本節課,教師充分發揮主導的作用,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通過生生、師生、羣體互動等豐富的形式,促使全員參與,加強多向互動,並在訓練中適時指導,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體驗互動,從而提高口語交際教學的實效性。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一開始的評價不是一味地說好,就是對孩子的不足進行一味地批評,通過教師的有效指導後,能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提出意見,讓講故事的學生也樂於接受意見。

這節課中,我始終把口語交流與交際互動放在同等的位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貫穿整節課的始終。但因爲三年級學生交際互動的能力還較弱,因此,在互動之前,我設計了一個“原型示範”,即“遵循原型啓發律”,提供口語交際的“樣子”,讓學生好依葫蘆畫瓢。在“原型示範”中,我從學生講故事時的表現,故事的內容及自己的需求等方面進行評價、交流、質疑,讓學生能比較清楚地知道該怎麼表達,怎麼傾聽,怎麼應對,採取何種態度和方式進行交際,使學生有“法”可依。

故事的教學反思13

《報紙的故事》講述了作者失業後居家訂報紙、看報紙的的一段經歷。

文章非常注重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比如課文中的16自然段。在作者與妻子的一段對話之後,由作者向妻子借錢訂報紙卻遭到拒絕而引出了一連串的心理描寫,充分表現了作者作爲一名失業在家的男子漢的那種自責、無奈和慚愧的心理。

而除了運用心理描寫的的手法之外,作者還十分善於通過人物的語言把人物的心理活動充分展示出來。教學時,我把人物“通過語言表達人物心理”作爲重點學習內容之一,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尋找、發現和分析人物的心理現象。這一環節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們的分析入木三分,令人欣喜。

比如,在學習作者與父親的對話時,學生有很精闢的分析。作者在妻子那裏要錢訂報紙,結果碰了個釘子,於是只好硬着頭皮去向父親要。父親沉吟了一下,說:“訂一份《小實報》不行嗎?”

學生通過反覆閱讀,並聯繫上下文和重點詞句,讀出了父親這句話蘊含的心理活動。

一、“沉吟”了一會兒才說,,說明父親嫌《大公報》太貴,不捨得,一時拿不定主意。從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家境並不是很富裕。

二、父親又十分疼愛自己的兒子,不忍心看到子失望的樣子。所以希望兒子訂一份便宜點的小報,這樣既滿足了兒子讀報的慾望,又不會過於加重家庭的經濟負擔。

三、父親既不忍心拒絕兒子,又不能完全滿足兒子的願望,心裏感到愧疚不安,所以用的是商量的語氣與兒子說話。

至此,一個樸實、敦厚、慈愛的父親形象便通過這短短的一句話躍然紙上。

再如作者與妻子的幾句對話,學生也分析得頭頭是道。作者想訂份報紙,妻子說:“訂那個幹啥?”從這裏可以看出妻子文化水平低,不理解丈夫的心願。當知道丈夫在家很悶,想通過讀報紙打發日子時,她又說:“你去訂吧。”從中又看出妻子雖然不理解,但還是關心、體貼丈夫,希望丈夫過得快樂。當聽到丈夫說訂一個月報紙要三元錢時,她“啊”了一聲。爲了讓學生正確理解這個“啊”的含意,我設計了三種讀法讓學生傾聽、感受、分析、判斷。

一、第四聲,拖長。

二、第二聲,短促。

三、第三聲,拖長。

學生經過辨別,很快品出了言外之意。第一種讀法表示“這麼便宜啊。”第二種讀法表示“這麼貴啊。”第三種讀法表示“我聽明白了。”再通過聯繫上下文,這個“啊”的含意就不言而喻了——妻子嫌訂報紙太貴了。所以當丈夫向她提出借三元錢時,她纔會說出“你花錢應該向咱爹去要,我哪來的錢啊”這樣的話,從中看出妻子既體貼丈夫,又不捨得出錢的矛盾心理。作者的語言功底深厚,學生的分析能力也在學習中提高了。

從這一課的學習中,同學們都體會到了“言爲心聲”,語言就像一面心靈的鏡子,不論是直接的還是含蓄的,都能讓人通過閱讀和分析感受到人物內心思想的折射。

故事的教學反思14

過去,在校本成語故事課的教學過程中,有兩個問題一直困惑着我。一個是一節課學兩個成語故事,時間總是不太夠用,有時只能完成一個故事的教學任務。再一個問題是我每次講完故事,就讓學生說出喻義。學生往往亂說,因爲他們對故事的理解還不到位,我就讓他們再複述故事,如果學生還說不準,我怕時間不夠用就給出現成答案。讓學生硬把答案記住。

爲解決這兩個問題,我在教法上不斷探究,終於尋找到了較好的教學方法。

過去我是讓學生全文複述故事或全文表演故事,這樣耽誤了好多時間。現在,我只挑能揭示成語原意和喻義的重點部分讓學上覆述或表演,再設計關鍵性的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交流。這樣,學生就能很容易地說出來成語的原意和喻義,真是水到渠成,又節省了時間,不失爲一個好方法。

如成語故事《焦頭爛額》和《曲突徙薪》來自於同一個故事,這人故事較長,要是一遍遍去複述全文,時間肯定不夠用。我仔細分析,發現故事當中客人對主人提建議的那段話,就是“曲突徙薪”的原意,賓客說的話就是故事中蘊藏的道理。我就把這兩段作爲重點,讓學生複述,並畫圖加以演示,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歸納出了“曲突徙薪”的原意和比喻義。而後我又通過設計問題:那些救火的人被燒得怎樣?他們的處境如何?引出了焦頭爛額這個成語的願意和比喻義。最後又讓學生用這兩個成語進行說話練習。由於問題設計精當,不拖泥帶水,只用了半節課時間便完成了這兩個成語的教學任務。

後半節課,我採用了猜畫謎的方法導入到“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一成語的教學之中,由於方法新穎,學生感到新鮮有趣,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我趁機讓他們分組表演,把鷸和蚌爭鬥的場面再現出來,並讓學生說出誰贏誰輸,而引出雙方爭持不下,結果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從中得利的道理,自然而然地說出了這個成語的喻義。並通過聯繫實例讓學生加深了理解,並能夠學以致用。

這次縣教研室老師來聽課,我輕鬆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在讓學生明白了道理的同時,知道了成語的來源,瞭解了喻義,學會了使用,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受到了聽課老師的好評。

故事的教學反思15

記得著名特級教師霍懋徵老師有一條教學經驗:一學期教95篇課文,是教一帶一的結果。所以,在今天的古詩教學中,我們借鑑了霍老師的做法,教一首帶一首,加強指導,增加課堂容量。

教學劉禹錫的《望洞庭》時,課前我們佈置學生做了初步預習。課堂上僅用了20分鐘就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讀通順了,理解了詩句的內容,領會了詩的意境,也會背誦了。那麼,餘下的時間怎麼辦?我們在黑板上給孩子們又抄了一首課外詩,指導學生朗讀並初步理解,然後指導背誦。一節課,不僅學會了教材上的古詩,還積累了課外書上的古詩一首。這樣的課堂拓展,教一帶一,既充實了教學內容,又豐富了學生的積累。

課後,我們同年級組的老師一起進行了教學反思,一致認爲,課堂拓展,教一帶一的方法,符合《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學習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等基本理念。同時我們也總結出,教學古詩詞時,可引進這樣三種古詞:

1、同一詩人的不同詩文:

比如《四時田園雜興》和《村居即事》都是范成大的作品,兩首詩都反映了農民的生活。學完《四時田園雜興》,再出示並指導朗讀《村居即事》,能使學生更加了解作者,體會詩文所表達的情感。

2、同題異文。題材相同,詩文各異:

比如王安石的《梅花》,它明寫梅花,暗以雪襯,表現了梅花不畏嚴寒的品性。學習後可引盧梅坡的《雪梅二首》。《雪梅二首》中,雪花與梅花相互映襯,競相爭春,宛如一幅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的佳境。學完《梅花》再讀《雪梅二首》,從比較中能領悟到詩的藝術美。

3、相同詩境的詩文:

張愈的《蠶婦》語言平白如話,用強烈的對比寫出了勞動者和剝削者不同的生活境況。而梅堯臣的《陶者》與之異曲同工,可相互映襯。教學時,教完前者,引進後者,可進一步調動學生情感,激發學生對勞動者的同情,對剝削者的憎恨之情,明白不勞而獲是可恥的。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