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貝的故事》教學反思

《貝的故事》教學反思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貝的故事》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貝的故事》教學反思

《貝的故事》教學反思1

《“貝”的故事》是部編版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識字課文,本來用一個課時只講講“貝”的故事、說出形聲字特點、指導寫田字格生字即可,但爲了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熱情和對祖國文字博大精深的自豪感,同時拓展更多的形聲字來開闊學生的視野、鞏固學生對形聲字的認識,我認爲本課時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新加課時。

通過老師講造字的故事,拋磚引玉,引導孩子回家認真讀配套《主題叢書》,像學習講“貝”的故事、“萬”的故事、“水”的故事等有趣的漢字故事一樣,把造字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同時,我把集中識字當作本課重點,通過同座互讀、開火車讀、撿貝殼、摘蘋果爭當“識字大王”、放飛漢字氣球等遊戲,不但兼顧到對孩子們長時注意力的吸引,還兼顧到對每一個孩子的認讀能力的鍛鍊,既注意到培優,又照顧到了每位孩子的知識積累。

作業超市的設計與導課及課中練習呼應,使得重難點首尾相照。孩子只需要收集比如:三點水或言字旁的一類字,然後可以和其他同學交流分享,這樣不僅減輕了孩子的作業負擔,更有利於孩子們在交流中語言組織、溝通能力的培養。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自始至終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教無定法,只有找到適合自己和本班孩子們的教學方法,纔是最有效的教學。

《貝的故事》教學反思2

作爲低年級的語文教師,我們每天都要上的就是識字課,由於低年級學生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我的識字課很容易就變得枯燥而低效,我總是在琢磨,怎樣才能讓學生對漢字產生興趣,高興地識字學字,學習才能產生好的效果。

在備課、研究教材的過程中,二年級下冊識字課第三課《貝的故事》讓我眼前一亮,這課通過“貝”字演變的過程,滲透了漢字的字源字理。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認真做了教學設計,在學校領導和老師的幫助下,精心打磨,爲學生上了一節生動的識字課。我發現學生對這樣的識字課有很大的興趣,整堂課氣氛活躍,學生興趣高漲,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於是,我的識字課堂加入了字理識字,引入了許多漢字故事,在學“寒”字時,我將寒字的金文寫在黑板上,啓發學生,“寒”就是屋子裏有個人光着腳踩在冰上,說明天氣很冷,旁邊放着一些稻草取暖,但是仍然無法禦寒。說明天氣真的很冷。就這樣,學生不僅知道了寒字的意思、記住了字形,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在課堂上探究生字的熱情。

同學們一邊學習生字,一邊瞭解了這個生字形與義之間的關係,更加深刻地記憶了它的字形與含義,更明白了蘊含在漢字背後深遠的文化含義。在潛移默化中,孩子們在課下也學着自己去查閱資料,和家長一同學習漢字故事。同學們慢慢喜歡上了學生字,學語文,學語文氛圍很濃。

漢字文化博大精深、獨樹一幟,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每個漢字背後都蘊含着豐富的文化,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愛漢字就是愛我們的文化,愛我們的祖國。激發學生識字興趣,讓孩子們從小愛上漢字,瞭解漢字文化、將我們的漢字文化傳承發揚是我們語文老師光榮而義不容辭的責任。

《貝的故事》教學反思3

《貝的故事》這篇課文是一篇識字小故事。課文分兩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述了“貝”的來源和它發展演變過程。第二自然段講述了“貝”的字義來源和以它作偏旁的字在表意上的共同規律。旨在讓學生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認識生字,瞭解歸類識字的方法,並藉助規律來認識生字,初步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和中國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節課是這篇識字課文的第二課時。在導入的過程中,我先爲學生講述了一個有關漢字文化的小故事,讓學生深入淺出地瞭解漢字文化,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在學習課文內容的時候,我先讓同學們觀察貝殼的形狀,瞭解“貝”字的演變過程,進而瞭解到什麼是甲骨文。爲了更好地讓學生記憶和了解,我還讓學生看了“馬”“魚”這幾個字的演變,以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接着通過給學生講解貝殼由於可以隨身攜帶,不容易損壞,古人把貝殼當作錢幣,讓學生知道貝在古時候的作用。所以用“貝”作偏旁的.字多大與錢財有關,從而引出生字“賺”“賠”“購”“貧”“貨”,這樣,學生就瞭解了帶貝字旁的字的含義,也學習了歸類識字的學習方法,在方便記憶的同時,更深刻記住了這些字的含義。在這個基礎上我適機進行拓展,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貝”字旁的字。然後出示圖片讓學生猜一猜,“鏡、珠”等字的偏旁與什麼有關。最後指導學生閱讀拓展《甲骨文的故事》。

這節課上,我充分調動了學生積極性和參與性,感受漢語言文字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瞭解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義特點。對漢字的起源瞭解的更清楚,對漢字的興趣更加濃厚。

比較成功的地方:這節課,通過講解“貝”的起源發展與演變,學生不僅在音、形、義這幾方面很好地掌握了“貝”字旁的生字,而且也對漢字文化有了一定的瞭解,產生了濃厚的探究的興趣。

不足之處:老師對學生的評價語還不太到位與及時;指導書寫上還需要更加細緻;應該在講課過程中,對學生多進行一些朗讀指導。

本課講述的是“貝”的故事,實際上是漢字來歷和演變的故事。本文的故事性並不強,主要目的是讓同學們知道“貝”的由來,以及當它作爲偏旁部首時漢字的意義,所以在教學中,我講解倉頡造字的故事,吸引大家關注漢字,對漢字產生濃厚興趣。在教學中,適當拓展內容,講解一些漢字的故事,讓學生更容易走進文本,掌握本文。比如“休”“日”這些漢字,“休”是會意字,表示人靠在樹上休息;“日、月”是象形字,指的是太陽,古人多采用太陽的影子來計時的,所以,當它作爲偏旁部首時,一般與時間有關,如“時、晨”。講故事目的是懂得漢字的來源和演變,本文的重要內容之一是識字和寫字,因此,在教學中,將它作爲重點內容之一,進行紮實的輔導和練習。

節課中我認爲成功之處是:

識字方法多樣化。我指導孩子們說識字方法時,不僅僅侷限於他們學過的“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而是在隨文識字中讓孩子們先找出要認的生字,然後利用“語境識字”“利用圖片記憶”“猜字謎”等多種方式,儘量給孩子們創設有趣的識字氛圍,比如出示人民幣的圖片,引導孩子們多從生活中去識字,懂得學以致用。

當然,我感覺這節課也有很多遺憾的地方,不足之處有:

1、對於課外拓展還是沒有做到位,讓學生多查詢“貝”的生字,並能夠有條理的說出“貝”的故事。

2、整節課上的有點倉促。教會認的16個生字的時間有點倉促,不論是在讀生字,還是說識字方法上,時間都有點緊張。

《貝的故事》教學反思4

本節課是我上的是第一課時,上完後自己感覺有以下優點:首先是導課比較有趣。首先我通過展示漂亮的貝殼圖片讓孩子們看一看,誇一誇,充分展示孩子的豐富詞彙量,進而引出課題。隨文識字中讓孩子們先找出要認的生字,然後利用“語境識字”、“利用圖片記憶”、“猜字謎”等多種方式,儘量給孩子們創設有趣的識字氛圍。

當然,我感覺這節課也有很多遺憾的地方,不足之處有:

一、給孩子們預留的寫字時間太少,沒能及時提醒孩子們注意寫字姿勢,沒能展示更多的孩子的書寫。

二、整節課上得有點倉促。教會認的16個生字的時間有點倉促,不論是在讀生字,還是說識字方法上,時間都有點緊張。最後在檢測完詞語後,就沒有時間讓孩子們讀課文了,所以這個環節我就只能省略了。

三、課文中有幾處需要輕聲讀的字,要做出重點強調。比如“漂亮”中的“亮”,單獨讀時是四聲,可是放在此處則是要輕聲讀。我在講到此處時,忘記給孩子們提醒了。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積極向優秀的老師學習,多聽他們的課,取長補短,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爭取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能有大的提高。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