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勤儉節約的家風故事(精選10篇)

勤儉節約的家風故事(精選10篇)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9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故事中有生動的情節、豐富的情感,同時也蘊含着一定的語言知識。童話故事不僅能吸引學生進入學習情境,也符合學生以形象思維爲主的心理特點和學生學習語言的認知特點。你知道故事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勤儉節約的家風故事(精選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勤儉節約的家風故事(精選10篇)

勤儉節約的家風故事1

‘勤儉持家’還有這麼一個民間故事:

從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個叫吳成的農民,他一生勤儉持家,日子過得無憂無慮,十分美滿。

相傳他臨終前,曾把一塊寫有“勤儉”兩字的橫匾交給兩個兒子,告誡他們說:“你們要想一輩子不受飢捱餓,就一定要照這兩個字去做。”後來,兄弟倆分家時,將匾一鋸兩半,老大分得了一個“勤”字,老二分得一個“儉”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懸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穀豐登。然而他的妻子卻過日子大手大腳,孩子們常常將白白的饃饃吃了兩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裏就沒有一點餘糧。

老二自從分得半塊匾後,也把“儉”字當作“神諭”供放中堂,卻把“勤”字忘到九霄雲外。

他疏於農事,又不肯精耕細作,每年所收穫的糧食就不多。儘管一家幾口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畢竟也是難以持久。

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倆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將“勤”“儉”二字踩碎在地。這時候,突然有紙條從窗外飛進屋內,兄弟倆連忙拾起—看,上面寫道:“只勤不儉,好比端個沒底的碗,總也盛不滿!”“只儉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窮捱餓!”兄弟倆恍然大悟,“勤”“儉”兩字原來不能分家,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訓以後,他倆將“勤儉持家”四個字貼在自家門上,提醒自己,告誡妻室兒女,身體力行,此後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通過這個故事更讓我們懂得‘‘勤儉”二字的重要性。母親常常告誡我們:‘‘男人是摟柴耙耙,女人是捆柴繩繩。’’這個俗語也是說明‘勤儉’的重要性。男人要勤勞,女人不忘根本。懂得節約不能浪費,不能大手大腳,或者女人一切從簡非常儉樸,但男人懶於行動,不手勤,眼勤,腳勤,照樣沒有幸福的日子。這兩個字緊密相連。生活在一個家庭裏,夫妻二人首先是和睦。‘家和萬事興’有了和諧的家庭,再加上勤儉持家,這無疑是錦上添花。生活中我們便是如此。我們的家規:人走燈滅,人離扇停,人走水停,一水多用。我經常倡導孩子們不輕易浪費糧食,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剩菜剩飯放到下次在吃,隨手關燈,關水龍頭,用過後的水也可以擦地板,衝馬桶等等。這樣一年下來水電費也用不了多少,還有平時用的紙張,我把未用過的反面釘在一起,以便孩子們進行練習題演算。這樣的言傳身教都默默的影響着每個孩子,他們都會學着我們的樣子,不浪費糧食、水、電、紙……這些雖然都很微小,但積少成多、聚沙成塔,這也是我們爲社會貢獻一份微薄之力。

勤儉節約的家風故事2

我們家是地地道道的農村家庭,特別是在物質極度貧乏的時代,日子一直過得緊緊巴巴的,對童年時代的我來說,吃頓好的、穿件新的,都是很奢望的事。

但是,母親辛勤勞作、精打細算,雖然沒有好的吃,像玉米糝、玉米包子、紅苕根面、蕎麥麪這些“粗茶淡飯”,我們兄弟幾個還是能吃飽的,基本上沒有怎麼捱過餓。雖然不是每年都有新衣服穿,但補疤重補疤的衣服還是洗得比較乾淨的。

在“吃”上,母親從小就教育我們,能吃多少舀多少,不準剩“碗底子”,如果碗裏有剩飯,輕則口頭批評教育,重則棍棒相加。從小我們兄弟幾個都養成了不浪費飯菜的好習慣,我參加工作後,母親還隨時提醒我,“飽漢要知餓漢飢”,雖然你現在條件好了,可千萬莫浪費,原來缺吃少穿的生活不能忘記,節儉的品質不能丟。

以前家裏沒有自來水,用水都是大人用木桶挑回家,存儲在水缸裏。雖然老家不缺水,但母親總是讓我們把早上起來洗了臉的水,用木盆存起來,晚上用來洗腳。洗腳水,要麼灌樹,要麼澆在院壩的泥灰上,這樣可以減少塵土飛揚。更細緻的是洗衣服的用水節約,哪些衣服先洗,哪些衣服後洗,分類相當明確。一般都是淺色的先洗,深色的後洗;乾淨一些的先洗,髒一些的後洗,分層分類洗,不僅節約時間,而且也節約了不少水。這些循環往復的用水習慣,可以說,把節水的行爲用到了極致,人們看似無處可用的廢水,在我們家基本做到了物盡其用。

在穿着上,我們家兄弟多,基本上是每年過年纔有可能穿得上一件新衣服,而如果那一年收成不好,就可能一年到頭,都穿不上一件新衣服。小時候,我們的衣服都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小的兄弟撿大一點兄弟的舊衣服穿,有的時候都是母親把舊衣服中好一點的那些布料剪下來,自己東拼西湊手工縫衣服給我們穿。

母親總是想辦法將物質緊缺的生活給我們過得豐富一些,雖然看起來是吃、穿、用這些生活小事,現在想起來既感到很溫暖,又確實很受益。特別是我在生態環保單位工作後,慢慢想起來,母親這些言傳身教,不僅傳遞了好的家風,而且是簡約適度的綠色生活方式。看起來這些生活小事也許很“摳門”,但仔細審視起來,應該說還是很“超前”的綠色低碳生活呢,什麼時候都不過時。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雖然母親離開我們十多年了,但是母親節儉節約的理念已經在我們心中深深紮根。我們一家人,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在吃、穿、用、遊、購、娛等方面,都傳承了母親的好習慣,特別注重勤儉節約。女兒在外地生活,家裏電費都是一次五元或者十元的衝,倒逼自己節約用電,很多時候一天的用電僅一塊錢。

家庭是組成社會的細胞,一家一戶的家風家訓,也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並不是遙不可及,只要我們人人身體力行,我們的地球家園就會變得越來越美好。

勤儉節約的家風故事3

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周公的《誡伯約書》、三國諸葛亮的《誡子書》,到北宋司馬光的《訓儉示康》、清代朱柏廬的《朱子家訓》,歷代家訓中體現的核心思想之一即“儉”。對節儉的崇尚,首推司馬光家族,其祖孫三代皆以儉爲美,並將節儉作爲家風世代傳承。

司馬光是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陝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他官至宰相,一生克勤克儉,廉潔奉公。司馬光清廉品德的養成,源於父親司馬池的言傳身教。司馬池爲官清正,生活樸素,日常飲食粗茶淡飯,即便招待客人也絕不奢華,隻用梨、棗、柿之類的山果和肉乾、肉醬、菜湯等,並教導子侄崇儉抑奢。

司馬光從小不喜歡金銀華服,“衆人皆以奢靡爲榮,吾心獨以儉素爲美。”身居高位後,依舊“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純有帛”,認爲“衣取蔽寒,食取充腹”即可,“勿求多餘”。《宋史》評價司馬光“於物澹然無所好,於學無所不通”,“惡衣菲食以終其身”。

北宋中期,奢靡之風漸起,時人競相講排場比闊氣,“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士大夫家,酒非內法,果餚非遠方珍異,食非多品,器皿非滿案,不敢會賓友”。熟悉歷史的司馬光對這種社會風氣深感憂慮,寫家書教導後輩力誡奢靡,謹身節用,避免不良社會風氣侵蝕。司馬光在《訓儉示康》中訓導其子司馬康要學習春秋季文子、宋代張知白的節儉之道,要以西晉何曾、石崇因奢侈而敗家喪身的教訓爲戒,牢記“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不僅自身當厲行節儉,還應將這種家風傳承給後人。他在《訓子孫》中指出“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則寡慾”,對於物質不要追求過多,否則會成爲牽累,甚至招致禍患。在《溫公家範》中,司馬光告誡天下的父母,給子孫留過多財產並不是真正的愛,真正的愛是要教會子孫“以德以禮”,“以廉以儉”,廉潔儉樸的優良品德才是留給後人最寶貴的遺產。

在司馬光的教育下,司馬康養成了清白高潔的品性。《宋史》記載他“爲人廉潔,口不言財”,“途之人見容止,雖不識皆知司馬氏子也”。儉約修身的家訓代代相傳,直至今日,司馬家族後人仍恪守《訓儉示康》的教誨,涵養良好家風。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每一箇中國人都有責任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讓節儉之風潛移默化到每個家庭中,匯聚成全社會勤儉節約的好風尚。

勤儉節約的家風故事4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是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戶戶都變得富裕起來,這種美德便漸漸被人們淡忘了。但是,有些人並沒有忘記這一傳統,依舊勤儉節約,我的外婆就是其中的一員。

外婆已經七十多歲了,滿頭白髮,臉上堆滿了皺紋。她平時十分節儉,恨不得把東西複製幾個,按外婆的話說就是:“這東西沒壞,湊合着用吧。”外婆平時喜歡撿瓶子去賣錢,小時候,在外婆的感染下,我也有了這個習慣,在我上一年級時,一次在校園裏,我看見了一個瓶子,於是我把它偷偷藏了起來,到了下午放學的時候,我放下書包,馬不停蹄地往我藏瓶子的地方跑去,當我看見瓶子還在時,欣喜若狂,連忙跑到欄杆前,對着欄杆外面的外婆喊到:“外婆,我找到一個瓶子!”說完,我用盡全身的力氣,把瓶子扔了出去,外婆撿起瓶子,拍了拍上面的灰塵,放進了隨身攜帶的袋子裏。外婆誇獎我,“真是個勤儉節約的好孩子,”我聽了後,心裏美滋滋的,現在回想起來真覺得有點可笑。

外婆的衣着十分樸素,在外婆看來,衣服只要是沒有穿破,就算是好衣服。一次,媽媽給外婆買了一套新衣服,外婆見了,十分生氣,“買這麼貴的衣服幹什麼?,趕緊拿去退了,”外婆的態度很堅決,在外婆的堅持下,沒辦法,媽媽只能把衣服退掉。事後媽媽生氣地對我說:“再也不給你外婆買衣服了!”

別看外婆平時這麼節儉,但遇到大事上卻一點也不含糊,聽媽媽說,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外婆把自己節省下來的錢,全部捐贈給了地震災區,用來幫助那些急需幫助的人們。

這就是我勤儉節約的外婆,我要學習外婆的這種美德,並把這種美德傳承下去。

勤儉節約的家風故事5

我的奶奶滿臉皺紋,但身體很硬朗。有一頭黑中帶白的頭髮,小小的眼睛,高高的鼻樑下,有張能說會道的的嘴。

奶奶很節約用水。有一次,我洗碗時用的水很多,整整一大盆,而且到最後幾乎都是清澈的。我想都沒想就全部倒掉了,在倒的時候,我覺的有什麼東西擋住了我的盆,我疑惑的往身後看了看,只見奶奶陰沉着臉,正看着我。“奶奶,您幹嗎呀!突然冒出來嚇死我了!”我說。“雨晴,過來。”說完,奶奶就拉着我的手,讓我坐在一把椅子上。接着,奶奶語重心長的說:“孩子,你不知道,現在很多地方都缺水,甚至連一口水都喝不上。而你剛纔浪費的水都能救活一個快渴死的人了。”我無言以對,乖乖的低下了頭。

奶奶也很節約錢。記得我學豎笛的時候,不小心把它外面的袋子弄丟了。不巧,老師說一定要有個袋子,不然太不衛生了。我回家給媽媽訴說了這件事,媽媽說:“反正也沒多少錢,給你錢再買一個吧。”這時,奶奶聽見了媽媽說的話,說:“有了錢也要節約點,不然再有錢,很快也就變成窮光蛋了。袋子,我給你縫一個就是。”果然,當天奶奶就給我縫好了一個精緻的小袋子。

奶奶這種勤儉節約的品質值得我學習。

勤儉節約的家風故事6

季文子出身於三世爲相的家庭,是春秋時代魯國的貴族、著名的外交家,爲官30多年。他一生儉樸,以節儉爲立身的根本,並且要求家人也過儉樸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樸素整潔,除了朝服以外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車馬也極其簡單。見他如此節儉,有個叫仲孫它的人就勸季文子說:“你身爲上卿,德高望重,但聽說你在家裏不準妻妾穿絲綢衣服,也不用糧食餵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飾,這樣不是顯得太寒酸,讓別國的人笑話您嗎這樣做也有損於我們國家的體面,人家會說魯國的上卿過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日子啊。

您爲什麼不改變一下這種生活方式呢這於己於國都有好處,何樂而不爲呢”季文子聽後淡然一笑,對那人嚴肅地說:“我也期望把家裏佈置得豪華典雅,但是看看我們國家的百姓,還有許多人吃着粗糙得難以下嚥的食物,穿着破舊不堪的衣服,還有人正在受凍捱餓;想到這些,我怎能忍心去爲自己添置家產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則妝扮妻妾,精養糧馬,這哪裏還有爲官的良心!況且,我聽說一個國家的國強與光榮,只能透過臣民的高潔品行表現出來,並不是以他們擁有美豔的妻妾和良驥駿馬來評定的。既如此,我又怎能理解你的推薦呢廣這一番話,說得仲孫它滿臉羞愧之色,同時也使得他內心對季文子更加敬重。此後,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簡樸,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裏的馬匹也只是用穀糠、雜草來餵養。

勤儉節約的家風故事7

拖着兩個很大的行李箱,第一次走出鄉村的米莎太太,走進了候機大廳。環顧四周,尋覓了半天,她也沒有找到說好了要趕到這裏與她會合的侄子。她輕嘆了一口氣,坐下來等侄子。

因爲剛剛做過腎臟手術,米莎太太要比常人更頻繁地去廁所,可總是不見侄子的影子。她帶的許多東西雖然不很值錢,但都很珍貴,因爲那是她給遠在都市裏的親朋們積攢了多年的禮物。她只得一邊忍耐着,一邊焦急地東張西望。

“太太,需要幫忙嗎?”一個面帶微笑的年輕人坐到了她身旁。

“哦,不,暫時不需要。”米莎打量了年輕人一下。

身着休閒服的年輕人掏出一本書,旁若無人地閱讀起來。

“這個不守時的傢伙,等會兒非得訓斥訓斥他。”米莎太太開始埋怨起侄子來。

又過了一會兒,米莎太太實在忍受不住生理上的要求了,她向身旁的年輕人求援道:“請幫我照看一下行李,我去一趟洗手間。”

年輕人非常愉快地點頭答應了。

米莎太太很快回來了,她感激地掏出一美元,遞給年輕人:

“謝謝你幫我照看東西,這是你應得的報酬。”

望着老人一臉的認真,年輕人回一聲“謝謝”,接過那一美元,放到了上衣兜裏。

這時,米莎太太那位西裝革履的侄子快步走到她跟前,他剛要解釋遲到的原因,忽然驚喜地衝着老人身旁的年輕人道:“你好,蓋茨先生,你也乘坐這趟班機?”

“是的。”年輕人收起書,開始朝檢票口走去。

“哪個蓋茨?”米莎太太跟在後面不解地追問道。

“他就是我常常跟您說起的世界首富、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先生啊。”侄子拖着行李箱,大聲地告訴米莎太太。

“哦,我今天終於知道他成功的祕密了,我剛纔還給過他一美元的報酬呢。”米莎太太滿臉的平靜和自豪。

“他真的接受了你一美元的報酬?”侄子驚訝地張大了嘴巴。

“沒錯,我很高興今天在候機的`時候還有一美元的收入,因爲我幫助這位太太做了一件很小很小的事。”蓋茨回頭坦然回答道。

這絕對是一個讓人感慨不已的小故事一一因爲一份自然的認真,清貧的鄉村老婦米莎太太,和身價數百億美元的世界首富,彼此都很在意那區區的一美元,都讓那一美元超出了其本身的價值:在前者的眼裏,那是對一種勞動必須支付的報酬;在後者的心中,那是對一份真誠感謝必須迴應的尊重。

沒有財富多寡的鴻溝,沒有身份尊卑的差別,兩人以簡單的方式,以超俗的坦然,告訴世人——無論是誰,都要樂於幫助別人也樂於接受別人的幫助,慷慨地付出勞動,並欣然地接受相應的報酬,財富纔會不斷地流動起來,不僅僅是物質方面的,還有精神層面上的。

勤儉節約的家風故事8

一天,毛岸英買菜回來路過一家小書店,他輕手輕腳地走進店堂,看見滿屋子擺了好多的書、畫。他彷彿走進童話般的神奇世界,翻翻這本書,新鮮;看看那本書,也有趣。後來發現有一本很厚很厚的長方形的書,賣書的人告訴他,這是字典,是位不開口的先生。岸英像着了迷似的,心想,不開口的先生多好,要是我把它請在身邊,碰到難字生詞,翻一翻,它就告訴你,那多好,對,買一本!

“老闆!這個不開口的先生要賣好多錢一本?”岸英滿面笑容,興沖沖地問。他心想,七八個銅板總可以了吧!

書店夥計伸出大拇指和食指:“不多!大洋8 角!”

“8 角?”岸英有些吃驚,臉上充滿希望的笑意趕跑了。

“8角,就是240個銅板呀!”岸英吐了吐舌頭,不忍釋手地把字典放回原處,嘆口氣離開了書店,他下意識地摸摸口袋,袋裏連一個銅板也沒有。怎麼辦呢?從哪裏搞錢呢?給“大黃牙”當奴隸,連飯都吃不飽,哪來錢?岸英苦苦思索了老半天,想不出一個辦法。

他買回一籃豆芽菜,“大黃牙”丟給他6個銅板。他跑到隔壁弄堂裏的一家饅頭店裏,把銅板遞過去,習慣地說:“呶,來三隻開花饅頭。”他總是給岸青、岸龍各買一隻,6個銅板是三個兄弟的早飯錢。剛剛把三隻開花饅頭接到手裏,他突然醒悟了似的退回一個,說:“退我兩隻銅板好啦!”

岸英是個有恆心的孩子,凡是想準了的事,他就一定下狠心辦到,即使再餓再冷他也能忍受。他和岸青省吃儉用,大約兩三個月的早晨沒有吃早飯,總算積存了200多個銅板。他終於跳跳蹦蹦地走進書店,從袋子裏倒出所有銅板,一邊要書店夥計數錢,一邊拿起《學生字典》翻看。

有了字典,兄弟三人像得了寶貝似的,可高興啦!從此,岸英一有空就對着報紙查生字,還教岸青、岸龍學文化。

勤儉節約的家風故事9

小約翰·D·洛克菲勒(石油大王約翰·D·洛克菲勒的兒子)一直認爲自己是父親鉅額財產的管理者而不是擁有者。他把博愛當作畢生的事業,一生中爲公共事業捐獻了5000多萬美元。他曾經出資修繕凡爾賽宮,設立了阿卡迪亞和格蘭德泰頓國家公園,捐獻地皮給聯合國在紐約設立總部。在這裏我們看到的是他在1920年5月1日寫給兒子約翰·D·洛克菲勒三世的一封信。小約翰·D·洛克菲勒當時46歲,在信裏他爲14歲的兒子列出了“財政”要求。兒子約翰·D·洛克菲勒三世長大之後繼承父親的遺志成爲洛克菲勒基金委員會的主席。信的全文如下:爸爸和約翰的備忘錄———零用錢處理細則:

1.從5月1日起約翰的零用錢起始標準每週1美元50美分。

2.每週末覈對賬目,如果當週約翰的財政記錄讓父親滿意,下週的零用錢上浮10美分(最高零用錢金額可等於但不超過每週2美元)。

3.每週末覈對賬目,如果當週約翰的財政記錄不合規定或無法讓父親滿意,下週的零用錢下調10美分。

4.在任何一週,如果沒有可記錄的收入或支出,下週的零用錢保持本週水平。

5.每週末覈對賬目,如果當週約翰的財政記錄合規定,但書寫或計算不能令爸爸滿意,下週的零用錢保持本週水平。

6.爸爸是零用錢水準調節的惟一評判人。

7.雙方同意至少20%的零用錢將用於公益事業。

8.雙方同意至少20%的零用錢將用於儲蓄。

9.雙方同意每項支出都必須清楚、確切地被記錄。

10.雙方同意在未經爸爸、媽媽或斯格爾思小姐(家庭教師)的同意下,約翰不可以購買商品,並向爸爸、媽媽要錢。

11.雙方同意如果約翰需要購買零用錢使用範圍以外的商品時,約翰必須徵得爸爸、媽媽或斯格爾思小姐的同意。後者將給予約翰足夠的資金。找回的零錢和標明商品價格、找零的收據必須在商品購買的當天晚上交給資金的給予方。

12.雙方同意約翰不向任何家庭教師、爸爸的助手和他人要求墊付資金(車費除外)。

13.對於約翰存進銀行賬戶的零用錢,其超過20%的部分(見細則第八款),爸爸將向約翰的賬戶補加同等數量的存款。

14.以上零用錢公約細則將長期有效,直到簽字雙方同時決定修改其內容。

勤儉節約的家風故事10

洛克菲勒到飯店住宿,從來只開普通房間。侍者不解,說:“您兒子每次來都要最好的房間,您爲何這樣?”

洛克菲勒說:“因爲他有一個百萬富翁的爸爸,而我卻沒有。”

話是這樣說,洛克菲勒在捐資支持教育、衛生等方面卻毫不含糊,數以億計。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