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勤奮的故事

勤奮的故事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勤奮的故事

勤奮的故事 篇1

小水牛對自己的農場非常自豪。他每天都辛勤地勞動。想讓它成爲鎮上最棒的農場。

勤奮的故事

每一天,當太陽升起的時候,其他動物都還沒起牀,小水牛就已經開始勞作,努力地耕地了。

到了下午,小水牛小心翼翼地在田地和果園裏播種。

幾個月過去了,種子發芽、長大,變成了漂亮的莊稼。

果園裏長滿了茁壯的果樹苗。小水牛在腦海裏似乎已經品嚐到了成熟又美味的果實。

現在,小水牛的農場果然成爲小鎮上最棒的農場。

而且,他還擁有鎮上最棒的農場呢!

所有的動物都喜歡他的農場。

一天,小水牛在耕地的時候,看到一隻貓頭鷹正在樹上睡覺。

小水牛羨慕地看着貓頭鷹,心想:“貓頭鷹真幸運。我在辛苦幹活,他卻可以睡覺。”

小水牛有點兒爲自己感到不平,不過他還是繼續勞動。

過了幾天,小水牛在地裏勞動的時候,看見牧羊犬正在牧場裏奔跑。

小水牛看着牧羊犬,心裏很難受,他想:“牧羊犬真幸運。我在辛苦幹活,他卻可以玩。”

現在,小水牛真的爲自己感到不平了,不過他仍然繼續勞動。

一天早晨,天下起了大雨。

外面又冷又潮,小水牛決定待在牛棚裏,休息一天。

“休息和玩耍真的比辛勤勞動有意思多了”。小水牛認定。

“農場沒事的”。他安慰自己,“既然貓頭鷹和牧羊犬能在白天睡覺,玩耍,那我也能。”

就這樣,田地荒蕪了,莊稼和果樹也都枯萎了。

大公雞說:“貓頭鷹也在辛勤的勞動呢!他整夜不睡抓田鼠,所以白天才要睡覺啊。”

綿羊說:“牧羊犬是爲了保護我們,不讓大灰狼吃掉,所以他整天都要在牧場裏跑來跑去。”

小水牛這才明白,朋友們其實都在辛勤勞動,只是方式不同罷了。

所以他決定要更加努力的勞動,讓自己的農場恢復原樣。

他的朋友們也一起來幫助他。

收穫莊稼的時節終於到了。

收割、堆垛、打穀子,這些都是很辛苦的工作。

可小水牛根本不在乎。

他獲得了大豐收,足夠與每個人分享。

勤奮的故事 篇2

暑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勤奮的故事》,我讀過之後,受到了啓發。

《勤奮的故事》一共記載了55個故事,裏面講述了許多偉人成功的過程。一個數學家,他原來是班上數學最差的學生,後來,他總算用比別人多一倍的時間去學習,最終他成爲班上的數學尖子……他長大以後,成了有名的數學家。一次,他看了一本書深受啓發,便堅持不懈地讀了半年。因此,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了一道道“痕跡“。他妻子開玩笑地說:“你這哪是讀書?分別是“吃書”!他笑着說:“舊書不厭百回讀嘛!”他就是張廣原。

自從看了《勤奮的故事》之後,我明白了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要付出努力,方會有收穫。人不能懶惰,一定要勤奮。原來,我不喜歡幫媽媽做事,後來,我明白了,這是在鍛鍊我做事的能力,於是,我開始不斷努力,從小時做起。

勤奮的故事 篇3

古代名人讀書的故事。戰國時期東周洛陽乘軒里人,字季子。蘇秦是洛陽人,雖然出身寒門,卻懷有一番大志。他跟隨鬼谷子學習遊說術多年後,看到自己的同窗龐涓、孫臏等都相繼下山求取功名,於是也和張儀告別老師下山。張儀去了魏國,而蘇秦在列國遊歷了好幾年,但一事無成,只得狼狽地回到家裏。

蘇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譏笑他不務正業,只知道搬弄口舌。蘇秦聽了這些嘲笑他的話,心裏感到十分慚愧,但他一直想遊說天下,謀取功名,於是請求母親變賣家產,然後再去周遊列國。

蘇秦的母親勸阻說:“你不像咱當地人種莊稼去養家口,怎麼竟想出去耍嘴皮子求富貴呢?那不是把實實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沒有希望的東西嗎?如果到頭來你生計沒有着落,不後悔麼?”蘇秦的哥哥、嫂嫂們更是嘲笑他死心不改。

蘇秦知道自己這麼多年來很對不起家人,既慚愧,又傷心,不覺淚如雨下。但蘇秦揚名天下的雄心壯志仍然不改,於是閉門不出,取出師父臨下山時贈送給他的禮物——姜子牙的《陰符》,晝夜伏案攻讀起來。

蘇秦經常自勉說:“讀書人已經決定走讀書求取功名這條路,如果不能憑所學知識獲取高貴榮耀的地位,讀得再多又有什麼用呢!”想到這些,蘇秦更加忘我地學習起來。

爲了抓緊時間學習,蘇秦還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讀書時,把頭髮用繩子紮起來,懸在樑上,如果自己一打盹,頭髮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時候,如果覺得自己困了,就拿錐子刺自己的大腿,這樣就能保持清醒。這就是成語“頭懸樑,錐刺股”的由來。

勤奮的故事 篇4

勤奮的故事 篇5

年輕時十分好學。他家裏很窮,買不起蠟燭,匡衡晚上想讀書的時候,常因沒有亮光而發愁。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就在牆壁上悄悄地鑿了一個小孔。讓隔壁人家的燭光透過來。就這樣,他經常學到深夜,後來成了西漢著名的學者,曾做過漢元帝的丞相。從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環境和條件)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堅強毅力,終於一舉成員。這就說明內因纔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和第一位的原因,外頭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匡衡鑿壁偷光)

勤奮的故事 篇6

19世紀70年代,愛迪生開始着手研究電燈的工作。他想發明一種結構簡單、價格便宜、適合家庭使用的白熾燈。

爲了研究這項實驗,愛迪生在實驗室裏吃,在實驗室裏睡。一個朋友來看他,開玩笑地說:“怪不得人頭腦裏知道那麼多的東西,原來你睡覺也往腦子裏記書上的東西啊!”

攻克白熾燈,最大的難題是玻璃泡裏那一截細燈絲。他起初用木炭、金屬鉑等做燈絲都失敗了。後來,他把燈泡裏的空氣抽掉,製成了一個真空的炭絲燈泡,但也只能亮8分鐘。這之後,他又用白金、銀、釕、鈦、鉬、銠等稀有金屬試驗,效果也不太理想。最後,他又用棉紗烤焦後試驗,燈泡壽命達到13個小時;又經過反覆的試驗和失敗,終於在1879年10月21日研製成功一盞炭絲燈,通電後亮了45個小時。新年之夜,曼羅園的松樹上掛上500盞電燈,像夏夜的繁星一樣,景色迷人。

但他仍不滿意,他想做成一個壽命能達1000多小時的燈泡。於是,他又開始了新的試驗,他曾用杉木、亞麻、藤條、椰子殼等植物纖維試驗,又用橡樹皮等反覆試驗,共計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最後發明了炭絲燈泡,達到300多小時;又經過反覆的試驗,終於發明了炭化竹絲燈泡,壽命達到1200多個小時,達到了他的願望。這時,他創建了電燈工廠。他又派人跑到世界各地去採集各種竹子樣品,最後發現日本出產的一種竹子質地最佳。他的工廠開始大批生產燈泡,價格便宜,深受人們的歡迎。

後來,又經過多年的試驗,改用鎢絲,使發光效率提高了三倍。他發明的電燈,照亮了全世界。

勤奮的故事 篇7

達·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家、自然科學家、工程師。他出生於意大利佛羅倫薩城附近的芬奇鎮,父親是當地的公證人,母親是農村婦女,但很早就死了。

達·芬奇從小就很聰明,長得也很漂亮,非常的惹人喜愛。上小學的時候,他各門功課的成績都是很優異,算術課上他提出的一些問題,經常使老師感到棘手。課餘時間,他的愛好是繪畫。他在木板上、地面上、牆壁上居然無師自通地畫出了栩栩如生的蛇、蝙蝠、蝴蝶、蚱蜢……父親見了,非常歡喜。鄰居們見他畫什麼像什麼,都是親切地稱他爲“小畫家”。

芬奇的父親本來不想讓孩子學畫,希望他子承父業,當一名律師。但是兒子非凡的畫藝,把固執的父親征服了。在他14歲那年,父親終於高高興興地把他送到了當時的歐洲藝術中心佛羅倫薩,拜著名的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師費羅基俄爲師。

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很嚴,他的教法也是很有些特別。達·芬奇來到畫室的第一天是學畫雞蛋,第二天是學畫雞蛋,第三天仍是這樣。無休止地畫呀畫呀,枯燥乏味極了,就這樣畫了一年。芬奇畫膩了,心裏想:“這有什麼必要呢?一筆下去畫一個圈兒就行了。”費羅基俄老師彷彿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心思,對他說:“別以爲畫蛋很容易,很簡單,要是這樣想就錯了。在一千隻雞蛋當中從來沒有兩隻蛋的形狀完全相同,即使是同一個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看它,形狀便立即不同了……所以,如果要在畫布上準確地把它表現出來,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

聽了老師這番教誨,達·芬奇懂得了老師的苦心,就決心不停地練習基本功。他每天一大早就對着雞蛋畫起來,直到夜深人靜了,仍然對着雞蛋畫。經過3年的努力,達·芬奇的技藝大長,他畫的雞蛋各具形態、維妙維肖,對色彩的感覺敏銳了,線條的把握準確了,手中的畫筆也能絕對服從自己的意志了。老師看了非常滿意。

有一天,費羅基俄畫了一幅《基督受洗圖》,他自己很滿意,得意之餘,對達·芬奇說:“芬奇,在這幅畫上再畫兩個天使吧!”芬奇高興地答應了一聲,很快就把兩個天使畫好了,這兩個天使體態活潑自然,面部表情生動柔和。老師一看大吃一驚,相比之下,自己畫的是多麼生硬板滯呀。他在心裏承認學生超過了自己,感到既高興又慚愧,從此竟然擱筆不畫,專門從事雕刻了。

達·芬奇結束了學徒生活,開始了獨立創作,《最後的晚餐》《蒙那麗莎》等都是他的不朽名作。他的繪畫成就越高,作畫越是嚴肅。據說達·芬奇在畫《最後的晚餐》時,爲了把出賣耶穌的叛徒猶大畫好,曾到各種場合去潛心觀察賭徒、流氓、罪犯的各種形象和舉止。最後,他終於找到了讓猶大驚惶失措和手裏緊握錢袋的表現手段。這兩處細節描繪的巨大成功,是與少年時長達數年的刻苦畫蛋分不開的。

勤奮的故事 篇8

范仲淹的母親謝氏,身世坎坷,吃盡許多苦頭,飽嘗過多酸辛,因此把太多的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謝氏以孟母自勵,悉心教子;范仲淹以顏回自律,發憤成才。舉凡古代刻苦攻讀學有所成的故事,母親和繼父都對范仲淹一一講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范仲淹勤奮刻苦的故事。

范仲淹心裏明白:要想幹一番大事業,就得自律嚴刻,自覺吃苦,自強不息。

故事一:劃粥斷齏

在醴泉寺讀書期間,繼父的家境已經比較窘迫,仲淹心知肚明。每次離家去寺院,母親總勸他多帶些糧米,一來擔心兒子吃不飽累壞身體,二來怕給寺院的師父增加負擔。可每次范仲淹都不多帶,而且帶的數量,出人意料的少。母親絮叨規勸,仲淹總是胸有成竹地說:“我有數,不少。”

初到寺院時,糧米交給廚房,代爲製作,隨寺院的鐘聲與和尚們一道用飯。可范仲淹,從早到晚一個心思地讀書思考,經常充耳不聞鐘聲,忘記了吃飯,再去打飯時,又過了時辰。好心的廚僧或小和尚眼看着范仲淹如此廢寢忘食地讀書,便主動給他送飯來,仲淹很過意不去,給別人添了麻煩。

爲了讀書方便,他自己備了小鍋小竈,自炊起來。范仲淹按自己既定的主意,每天夜晚,量好米,添好水,在小竈裏點燃自己拾的木柴,煮米粥。一邊讀書,一邊續柴煮粥。一鍋米粥煮好了,時間也已過了子夜,他便和衣睡去。第二天清早起來,鍋裏的米粥涼透了,已經凝固成圓圓的一整個。他拿出小刀,在凝固的粥塊上面,劃上一個十字,完整的一鍋粥分成了四塊。早晨吃兩塊,傍晚吃兩塊,一日兩餐,這便是“劃粥”。用什麼菜蔬佐餐呢?菜蔬就在寺院周圍的大山之中。坡坡嶺嶺,溝溝坎坎,自然生長着野韭菜、野蔥、野蒜、野山芹,還有莧菜、苦菜、薺薺菜、蒲公英、王不留、茵陳等十幾種可食的野菜。白天去山洞讀書時,順便拔幾種野菜回來。吃飯時,把十幾根野韭菜,或野蔥、或野蒜,切成細碎末,加入一點鹽拌和拌和,一頓佐餐的菜便成了。

這就是“斷齏”,齏ji,切成碎末的韭菜、蔥蒜等。劃粥斷齏,既簡約又清淡,省時、省力、省錢,可謂范仲淹的創造!醴泉寺讀書三年,范仲淹基本過着“劃粥斷齏”這種清苦自律的生活。隨着范仲淹在北宋歷史舞臺上光輝業績的展現,“劃粥斷齏”也就成了特指范仲淹青少年時代刻苦讀書的專用成語。

故事二:窖金苦讀

有一次,范仲淹在洞中讀書時,兩隻老鼠跳進粥鍋吱吱亂叫,他擡頭一看,是一白一黃兩隻小老鼠。范仲淹忙將老鼠驅趕出去。兩鼠慌忙逃出洞外,鑽到荊樹兩側。范仲淹追到樹下,見一側鼠洞閃着黃光,一側鼠洞閃着白光,他很驚奇,取來鐵鍬挖開一側鼠洞,下面竟然是一個大地窖,扒開土石,卻是滿滿一窖黃金,他隨手埋好。又挖開另一側鼠洞,見是一窖白銀,仍不動分文,埋好如初,復回洞中挑燈夜讀。

離開寺中三十年後,醴泉寺遭受火災,慧通大師不忍寺廟毀在自己手中,便派人找到已延州戍邊的范仲淹求援。范仲淹詢問了寺廟的情況,熱情款待來人,但隻字不提援修寺廟的事情,臨走時修書一封並贈送了兩包上好的茶葉,讓來人回覆慧通大師。廟中和尚聽說范仲淹閉口不提修廟一事,心中憤然。

一天,慧通大師展信見是一首五言詩:“荊東一池金,荊西一池銀,一半修寺院,一半濟僧人。”慧通等人對范仲淹不貪財貨、密覆不取的高尚品格更添無限敬意,用所掘金銀修繕寺廟,醴泉寺得以復興。這便是鄒平婦孺皆知的“窖金苦讀”、“窖金捐僧”的故事。范仲淹在醴泉寺苦讀三年,這在他的一生中具有重要意義。

一方面他刻苦攻讀,博覽羣書,打下了雄厚的知識基礎;另一方面,培養和鍛鍊了他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克服困難的頑強意志。[

勤奮的故事 篇9

1、鑿壁偷光

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非常勤奮好學。

由於家裏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幹許多活,掙錢餬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

他的鄰居家裏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麼書呢!”匡衡聽後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藉着這微弱的光線,如飢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一些書的願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一天,匡衡卷着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裏白乾活不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爲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2、映雪囊螢

晉朝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孫康,非常好學。他家裏很窮買不起燈油,夜晚不能讀書,他就想盡辦法刻苦地學習。冬天夜裏,他常常不顧天寒地凍,在戶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讀書。

當時還有一個人,名叫車胤,也和孫康一樣,沒有錢買燈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許多螢火蟲,盛在紗袋裏,用螢光照亮,夜以繼日地學習。

3、負薪掛角

漢朝時候的朱買臣,小時候,家裏很窮。爲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揹着柴一邊走,一邊看書。

隋朝有一個叫李密的人,小時候給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帶幾本書掛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時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讀書。

勤奮的故事 篇10

手不釋卷(shǒu bù shì juàn)

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沒有文化知識,孫權鼓勵他學習史書與兵法。呂蒙總是推說軍兵事多沒有時間學習。

停了停, 孫權又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並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 而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啓發罷了。”孫權說:"時間嘛,要自己去擠出來。從前漢光武帝在行軍作戰的緊張關頭,手裏還總是拿着一本書不肯放下來呢!爲什麼你就沒有時間呢?"

呂蒙問:"可我不知道應該去讀哪些書?"

孫權聽了,微笑着說:"你可以先讀些《孫子》《六韜》等兵法書, 再讀些《左傳》《史記》等一些歷史書,這些書對於以後帶兵打仗很有好處。"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從此手不釋卷,並堅持不懈。最後做了吳國的主將,有勇有謀,屢建奇功。

勤奮的故事 篇11

司馬光是古代赫赫有名的史學家,歷任北宋四朝的官員,得到了地方百姓的稱讚,在朝廷擁有很高的威望,一生勸諫無數,深得皇帝的恩寵。司馬光在學術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有不少著作流傳至今,尤其是《資治通鑑》,是古代史籍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司馬光小的時候在學習上並不是那麼地有天賦,而是靠他的勤奮纔有後來的成就。幼年時期的司馬光,總是擔心自己的記憶力不如別人,一起學習的小夥伴們很快就能把詩書背下來了,開心得在玩或休息了,只有他一個人留在家中勤奮讀書,直到能夠把學習的詩文順利地背誦下來。司馬光對自己說:“學習時花的功夫多,印象就會深遠,這樣學習過的知識就一輩子也不會忘記了。”

司馬光長大後,通讀了所有的古籍,知識淵博,記得很牢固,他表示:“讀書必須要會背誦,在騎馬的路上,或半夜失眠的時候,朗誦之前讀過的文章,在思量其中的意義,就能夠有很大的收穫。”

所以,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須要通過一段時間的勤學苦練。即使是司馬光這樣貴爲北宋的宰相,歷史名著《資治通鑑》的主要編寫者,也是經歷了長期的苦學才能達到的。

司馬光的性格很好,是個恭謹孝順、勤奮努力的人。他平生都勤於學習,閱讀了大量的古書,飽諳經史,對待父母和長輩也都謙恭孝順,在父母死後,按照規定守喪,後來每次去掃墓的時候都回去哥哥家,對待年邁的哥哥像父親一樣。

司馬光很看重一個人的誠信,他覺得只有自己講誠信,才能夠得到別人的信賴和尊重,他的言行得到了地方百姓的敬重。司馬光也是個正直忠心的人,多次上書勸諫皇帝。他捕食一個物質的人,宋英宗將先帝的貴重財物賜給了朝中的大臣,司馬光也在其中,但是他上交了諫院充公。

司馬光雖然有諸多優秀的品質,在學術上也很有見地,但是爲官幾十年都沒有爲朝廷做出有建設性的貢獻。他深受儒家封建思想的影響,反對王安石等人發起的變法,甚至在掌權後否定新制,恢復舊制,打擊主張變革的官員。在對外舉措上,司馬光采用了割地苟安的政策,讓很多人都不滿。

司馬光是北宋的大臣,從小勤於學習,擁有豐富的知識,爲之後的著書奠定基礎。司馬光是一個有很多優秀品質的人,比如說孝順、守信,但是思想比較封閉,因爲的他的舉措,讓北宋的變法的無法實行,也沒有爲北宋的邊疆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

勤奮的故事 篇12

記得鄰居家有一個書生,他家是從山東搬來的。當時我們都很歧視他,這種歧視,是源於他孤僻的性格,還有他的語言的障礙,更甚至是他的吝嗇,這也許是山東的境況與東北人的豪情不一樣吧。

那時鄉村只有小學和初中,沒有高中,上高中需到縣城去讀。當時鄉下教課正式老師沒有幾個,大多數都是代課的。交通的不便,物資的匱乏,生活的'貧寒,家庭孩子的增多,影響了一些孩子的求學夢想,幾乎大多數孩子都早早下來務農了。

山東人的性格很是倔強,或者說應該是執着,更應該說是堅強。他風裏雨裏雪裏往返近三十里地,重複着由家到學校,由學校到家的這一段路程。他每天啃着冰涼的苞米麪大餅子,默默的跋涉着。其實這段距離並不遙遠,如果心的距離並不遙遠,並不產生恐懼與退縮,一切都在心靈的這塊沃土之間,而且會開花生果。

曾有幾次,他也迷茫過,但,他還是戰勝了來自於自己的彷徨。也許就是他的勤奮精神,纔開啓了他人生的重要里程。幸運的是——他終於考入了理想之中的大學。他的父母是農民,祖父也是農民,祖祖輩輩都是農民。是什麼支撐着他,他靠的是什麼,這就是勤奮。

這使我想起了出身小木屋的林肯後入白宮;出身貧民的洛克菲勒·摩根成爲聞名於世的大富翁。

其實,成功是不分你身份多麼低微,家境如何貧窮,只要你勤奮,你就可以獲得成功!

生活,如同岩石上攀爬的猴子,如果不畏險難,就能索取最高山巔的果實。

不要抱怨命運的不公,其實,命運對世人都是同等的,只是有的人,抓住了最佳時機,而且死死地抓牢,抓穩。這個世界上無所謂幸福,也無所謂不幸,只是參照而已。活着,纔是最大的幸福。

每一個人,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一定要珍惜自己人生的生命,而僅僅的一次生命。不要因地位,環境,思想,束縛着你靈魂的翅膀。束縛如一把繩索,會困住你的軀體,折斷你想象的翅膀,始終欲動無力,欲飛不能。

看看別人,對照自己。同樣擁有一雙手,一副腳,他們所能做到的,爲什麼我們做不到呢?即便沒有手,我們可以用腳寫字;即便沒有腳,我們可以用手前行。哪怕沒有手和腳,我們依然用心靈去感應世界。只要我們勤奮,何需風雨而入盞?何愁前路無知己?

這使我再次想起一個人,天生沒有四肢的一個殘疾人,一個創造生命奇蹟的人。他叫力克胡哲,1982年12月4日生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可想,他是如何克服困難,甚至超出常人百倍的困難,他取得了會計和金融企劃的雙學士學位。而今,它不僅僅是國際公益組織的總裁,同時,又有自己鼓勵人心演講的公司。

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對困難望而卻步的態度。持之以恆,勤奮不止,纔能有所作爲,有所收穫。

沒有一個人坐着便可以擁有一切的。只有不懈的努力,勤奮的付出,纔能有所成功!而成功沒有什麼捷徑,靠的是勤奮,再勤奮。

勤奮是一把鑰匙,會打開一切的希望之門。

成功的道路沒有最佳途徑,唯有勤奮。勤奮是人生一處美麗的風景!

勤奮的故事 篇13

匡衡是西漢有名的經學家。他從小喜愛進修,刻苦勤勉,然則家裏卻買不起燈油,無法在夜間進修。一天夜裏,他正躺在牀上默誦白晝讀過的《詩經》時,察覺鄰居家燈火通明。匡衡戀慕在燈光下唸書的人,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把鄰居家的燈火借過來就能夠唸書了。

匡衡正在考慮着該怎麼借到光看書,燈光把宏大年夜的人影投身到牆上,酷似一個個怪物,怪模怪樣地在牆上晃來晃去。小匡衡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我要是在這邊偷偷鑿個洞,近鄰燈光就能穿牆而過,照射到我這小屋裏來,我不就能夠藉着這點光亮唸書了嗎?

他開心地一骨碌從牀上爬起來,找來一把鑿子,在牆壁下方荒僻處鑿了個小小的洞穴。霎時刻,燈光照亮了一小塊兒地方。匡衡趕快從牀頭翻出《詩經》,湊到那一小塊兒寶貴的光明處,收視反聽地苦讀起來。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云云刻苦,都感想特別快慰,同時又倍感酸楚。

以後往後,匡衡白晝幫大年夜人忙田裏的農活,夜晚藉着那一小束從近鄰人家借來的燈光,孳孳不斷地念書,經由不懈地全力,終於成爲一代學者。

勤奮的故事 篇14

1、董仲舒三年不窺園

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後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鑽研學問,使他成爲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2、管寧割席分坐

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爲同窗好友。有一天,兩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觀看,羨慕不已。管寧見華歆與自己並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寧其後終於事業有成!

3、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爲命,爲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爲大嫂所不容,爲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着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爲美談。終有一老着,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4、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唸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爲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爲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複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爲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5、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讚。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讚,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裏,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6、屈原洞中苦讀

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颳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裏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爲一位偉大詩人。

7、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爲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樸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爲了偉大的文學家。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