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中國典故故事

中國典故故事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8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典故故事,在中國文明五千年和漢語三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典故是漢語的精華、文明的積澱,文化的瑰寶和智慧的結晶,璀璨奪目,蔚爲壯觀。以下分享中國典故故事,一起來看看。

中國典故故事1

1、三顧茅廬

【釋義】劉備曾三次到諸葛亮的茅廬拜請諸葛亮出來輔佐自已打天下。比喻誠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語出】馬致遠《薦福碑》:“我信着半間兒草舍;再誰承望三顧茅廬。”

【人物】漢末,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劉備(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聽說諸葛亮(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很有學識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着禮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陽城西,一說爲湖北襄陽城西南)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

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着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去了。他們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2、孺子可教

【釋義】指年輕人可培養。

【語出】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裏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人物】張良,字子房。他原是韓國的公子,姓姬,潁川城父(今河南省寶豐縣李莊鄉古城村)人。因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今江蘇省睢寧縣)隱匿,才改名爲張良。

有一天,張良在橋上散步遇到一個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黃石公,隱士)。那老人的一隻鞋掉在橋下,看到張良走來,便叫道:“你替我去把鞋揀起來!”張良便下橋把鞋撿了起來。那老人又對張良說:“來!給我穿上!”張良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身,一句感謝的話也沒說,轉身走了。

張良愣愣地望着老人的背影,猜想這老人一定很有來歷。果然,那老人走了裏把路,返身回來,說:“你這小夥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後來老人交給張良一部《太公兵法》說:“你要下苦功鑽研這部書。鑽研透了,以後可以做帝王的老師。”後來,張良研讀《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漢高祖劉邦手下的重要謀士,爲劉邦建立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中國典故故事

3、四面楚歌

【釋義】四面都是楚人的歌聲。後用來比喻四面受敵;處於孤立無援的處境。

【語出】梁啓超《中國國會制度私議》:“殆陷於四面楚歌之中;反恃解釋條文以持其說。”

【人物】項羽(今江蘇宿遷人)和劉邦(今屬江蘇豐縣人)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爲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

終於佈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兵少缺糧,夜裏又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難道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爲什麼他的部隊裏面楚人這麼多呢?”心裏已喪失了鬥志,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4、老當益壯

【釋義】雖然年紀很大了,但志氣和身體更壯。

【語出】《後漢書馬援傳》:“丈夫爲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人物】東漢名將馬援,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市竇馬村)人。從小就胸懷大志,他打算到邊疆去發展畜牧業。馬援長大以後,當了扶風郡的督郵。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犯人到長安。半路上,他覺得犯人怪可憐的,不忍心把他送去受刑,就把他放走了,爲此丟了官。

逃亡到北朝郡搞起畜牧業和農業生產,成了一個大畜牧主和地主,把自己積攢的財產、牛羊,都分送給他的兄弟、朋友。他常說:“做個大丈夫,總要窮當益堅,老當益壯’才行”。就是說,越窮困,志向越要堅定;越年老,志氣越要壯盛。後來,馬援成了東漢有名的將領,開國功臣之一,爲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戰功。

5、投筆從戎

【釋義】指讀書人放棄文化工作參軍入伍。

【語出】《後漢書班超傳》。

【人物】班超是東漢一個很有名氣的將軍,他從小就很用功,對未來也充滿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文件的時候,突然覺得很悶便丟下筆說:“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怎麼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

後來,他當上一名軍官,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得到勝利。接着,他建議和西域各國來往,以便共同對付匈奴。朝廷採取他的建議,就派他帶着數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膽量,度過各式各樣的危機。班超一生總共到過五十多個國家,和這些國家保持和平,也同時宣揚了漢朝的國威。

6、暴殄天物

【釋義】原指殘害滅絕各種生物。後指不知愛惜物品;隨意毀壞糟蹋。

【語出】《尚書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人物】三人(寶釵、李紈、探春)只是取笑之談,說了笑了一回,便仍談正事。探春因又接說道:“咱們這園子只算比他們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銀子的利息。若此時也出脫生髮銀子,自然小器,不是咱們這樣人家的事。

若派出兩個一定的人來,既有許多值錢之物,一味任人作踐,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園子裏所有的老媽媽中,揀出幾個本分老誠能知園圃的事,派準他們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們交租納稅,只問他們一年可以孝敬些什麼。”(《紅樓夢》第五十六回)

中國典故故事2

1、秦晉之好

春秋時,秦晉兩國曾多次通婚。晉獻公曾將女兒嫁給秦穆公。後獻公妃子驪姬爲亂,迫害獻公之子申生、重耳。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流亡到秦國時,秦穆公將自己的女兒文贏並同宗四女嫁給了重耳。公元前636年,穆公幫助晉國流亡公子重耳回國做了國君,成就了“秦晉之好”。

2、楚王問鼎

《左傳》記載,春秋時楚莊王曾率兵北伐至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不得不派王孫滿前去犒勞楚軍,而楚莊王竟驕橫地向王孫滿詢問周朝傳國之寶九鼎的大小輕重。王孫滿回答說“在德不在鼎”。鼎是古代國家的權利的象徵,楚莊公問鼎之輕重,有取代周室之意,“問鼎中原”源於此。

3、炎黃子孫

大約四千多年前,軒轅黃帝聯合炎帝戰勝九黎族蚩尤,蚩尤俘虜被稱爲“黎民”,之後黃帝打敗炎帝族,成爲中原地區的部落聯盟首領。後人將黃帝譽爲華夏族的祖先,因爲黃帝和炎帝是近親,二族又融合在一起,所以中華民族又稱爲炎黃子孫。

4、周公吐哺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爵爲上公,故稱周公。他曾兩次輔佐武王伐紂,武王崩,又輔佐成王攝政,制禮樂,天下大治。據說他“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成爲禮賢下士、求才若渴的典範。

5、管鮑之交

指春秋時期,齊國齊桓公的兩位賢臣管仲和鮑叔牙之交。鮑叔牙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公子小白成爲齊桓公後,公子糾死,管仲被囚禁了起來。鮑叔牙向齊桓公推薦了管仲。後管仲在齊國爲相掌政,助齊桓公成爲霸主。管仲曾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中國典故故事 第2張

6、春秋五霸、戰國七雄

春秋五霸指春秋時期五次諸侯會盟的盟主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公,一說指齊桓公,晉襄公,楚莊公,武王闔閭,越王勾踐。戰國七雄指戰國時期的七個最強的諸侯國齊、楚、燕、韓、趙、魏、秦。

7、合縱連橫

自秦孝公起,強大的秦國便有了統一天下的雄心,在縱橫家蘇秦的遊說主張下,齊、楚、燕、韓、趙、魏六國結成聯盟,“合縱”抗秦,秦謀士張儀則提出遠交近攻的策略,用“連橫”瓦解聯盟,爲秦國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8、車同軌、書同文

秦王嬴政先後滅韓、趙、燕、魏、楚、齊六國,統一了中國,自稱“始皇帝”。秦始皇採用丞相李斯的建議,“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度量衡;爲抵禦匈奴,修築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另一方面又焚書坑儒,大興土木。

9、鴻門宴

指公元前206年,於秦朝都城咸陽郊外的鴻門(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新豐鎮鴻門堡村)舉行的一次宴會,參與者包括當時兩支抗秦軍的領袖項羽及劉邦。項羽在宴會上欲殺劉邦,但劉邦成功逃遁而去。這次宴會在秦末農民戰爭及楚漢戰爭皆發生重要影響,被後人常用“鴻門宴”一詞比喻不懷好意的宴會。

10、霸王別姬

劉邦趁項羽出兵之際,自漢中出擊攻佔了項羽都城彭城,項羽回攻,大敗漢軍。范增不允劉邦求和,劉邦離間項、範,又以劃分楚河漢界爲權宜之計,後用韓信十面埋伏之計將項羽圍困在垓下,項羽愛妾虞姬唱罷“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拔劍自刎。項羽退至烏江,在烏江邊拔劍自刎。

中國典故故事3

1、儉則約,約則百善俱興;侈則肆,肆則百惡俱縱

【典故】出自清代金纓《格言聯璧》,儉則約,約則百善俱興;侈則肆,肆則百惡俱縱。意思是,節儉就會有節制,有節制則百善都會興起;奢侈就會放肆,放肆則百惡都會爆發。

2、金石有聲,不考不鳴

【典故】出自《莊子》外篇 《天地》,金石不得,無以鳴。故金石有聲,不考不鳴。意思是,樂器是有聲音的,但是你不去敲打不會鳴響。比喻事物要有外力才能迴應

3、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

【典故】出自明代劉基《擬連珠》,蓋聞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是以宴安日久詰戎兵,而聽者忽忽;老成人喪語典形,而聞者嗤嗤。意思是,任何事物都有甘苦之分,只有嘗試過纔會知道;天下道路都有平坦坎坷之分,只有自己走過纔會明白。

4、大人不華,君子務實

【典故】出自漢代王符《潛夫論·敘錄》,大人不華,君子務實意思是,卓越的人不追求虛有其表,有修養有名望的.人致力於實際。

5、實言實行實心,無不孚人之理

【典故】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誠實》,實言實行實心,無不孚人之理。意思是,說實在話、辦實在事、做實在人,就沒有不被人信服的道理。

6、安穩錦衾今夜夢,月明好渡江湖

【典故】出自宋代晁衝之《臨江仙·憶昔西池池上飲》,憶昔西池池上飲,年年多少歡娛。別來不寄一行書。尋常相見了,猶道不如初。安穩錦衾今夜夢,月明好渡江湖。相思休問定何如。情知春去後,管得落花無。意思是,安好枕頭,鋪好錦被,今夜或許能在夢中趁着月明而渡江過湖,與好友會晤。

7、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典故】出自先秦荀子《勸學》,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意思是,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麼高;不面臨深澗,就不知道地多麼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遺教,就不知道學問的博大。

8、精誠所至,金石爲開

【典故】出自南朝宋範譁《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精誠所加,金石爲開。當爲秋霜,無爲檻羊。意思是,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爲之開裂。 比喻只要專心誠意去做,什麼疑難問題都能解決。

9、不患無位,患所以立

【典故】出自《論語》,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爲可知也。意思是,孔子說:“不愁沒有職位,只愁沒有足以勝任職務的本領。不愁沒人知道自己,應該追求能使別人知道自己的本領。”

中國典故故事 第3張

10、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

【典故】出自《論語 繫辭》第十二篇,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意思是,孔子說:祐是扶助的意思,上天所扶助的是能順大道的規範的人。人們所扶助的是篤守誠信的人,履守誠信,而思處處合順於大道的規範,又能崇尚賢能的人,所以猶如從上天祐助他,如是完全吉利而沒有不吉利的了。

11、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典故】出自春秋·左丘明《左傳·莊公二十四年》,御孫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意思是,節儉是一種大的德行.奢侈是一種大的罪惡。

13、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典故】出自《警世通言·卷二十五》,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意思是,常常在有家產的日子想到今後可能無家產,不要等到破產以後再來回憶當初有家產時的景況。

14、越不可越之山,則登其巔;渡不可渡之河,則達彼岸

【典故】出自成吉思汗,越不可越之山,則登其巔;渡不可渡之河,則達彼岸。意思是,要勇於挑戰自我,敢於嘗試,事情終究會成功。

15、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典故】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意思是,在小小的軍帳之內作出正確的部署,能決定千里之外戰場上的勝負。形容雄才大略,指揮若定。比喻很有才智的人無需上陣,只需做好前期的完善戰略部署,就能夠讓事情獲得成功 。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