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小暑節氣的特點和風俗

小暑節氣的特點和風俗

來源:時尚冬    閱讀: 7.4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暑節氣的特點和風俗, 正值二十四節氣之小暑,小暑的到來,標誌着我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炎熱季節,小暑節氣到來,也預示着進入夏季中最爲炎熱的一階段。以下小暑節氣的特點和風俗。

小暑節氣的特點和風俗1

1、小暑節氣特點介紹

從每年公曆的7月7日或8日開始,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爲小暑。從字義上來講,“暑”即“熱”,說明小暑時氣候炎熱。曆書中曰:“鬥指辛爲小暑,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於極點,故名也。”也就是說,此時天氣雖然很熱,但還不到最熱的時候,所以叫作“小暑”。

小暑即小熱。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爲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

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着熱浪;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而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進入小暑,江淮流域梅雨即將結束,盛夏開始,氣溫升高,並進入伏旱期,而華北、東北地區進入多雨季節,熱帶氣旋活動頻繁,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開始增多。總之,小暑節氣的氣候特點是天氣炎熱,降雨增多。

2、小暑節氣風俗介紹

(1)過去民間有小暑“食新”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吃嘗新酒等。據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城市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

小暑節氣的特點和風俗

(2)伏天民諺有“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3)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爲“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於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

(4)伏日吃麪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裏的湯餅就是熱湯麪。《荊楚歲時記》中說:“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爲辟惡。”五月是惡月,六月亦沾惡月的邊兒,故也應“辟惡”。伏天還可吃過水麪、炒麪。

所謂炒麪是用鍋將麪粉炒幹炒熟,然後用水加糖拌着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爲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後再磨麪食之。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麪可解煩熱,止泄,實大腸。

小暑節氣的特點和風俗 第2張

另外,山東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民謠: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5)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等和多種維生素,Vc鉀和膳食纖維比較多,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食用鮮藕以小火煨爛,切片後加適量蜂蜜,可隨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虛失眠。

(6)俗語:小暑黃鱔賽人蔘。黃鱔生於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後一個月的夏鱔魚最爲滋補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期,而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溼,強筋骨等作用。

根據冬病夏補的說法,小暑時節最宜吃的是黃鱔,黃鱔蛋白質含量較高,鐵的含量比鯉魚黃魚高一倍以上,並含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黃鱔還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防治動脈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對食積不消引起的腹瀉也有較好的作用。

小暑節氣的特點和風俗2

小暑時節的由來

每年7月7日農曆小暑天。“鬥指辛爲小暑,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淤極點,故名也”。太陽黃經爲105度。天氣已經很熱,但還不到最熱的時候,所以叫小暑。

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爲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爲大小,月初爲小,月中爲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古人認爲小暑期間,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故稱爲小暑。

也有節氣歌謠曰:“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已經到來,但還未達到極熱的程度。俗話說:“熱在三伏”。我國三伏天氣一般出現在夏至的28天之後,即所謂“夏至三庚數頭伏”。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爲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着熱浪;

《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牀下。”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曆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小暑節氣的特點和風俗 第3張

小暑節氣的風俗

1、小暑“食新”

在古代,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人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懇請保佑風調雨順。並將新打的米磨成粉,製成各種美食,與鄰居鄉親分享來吃,表達對豐收的祈願。

2、吃藕

在民間還有小暑吃藕的習俗。在清咸豐年間,蓮藕就被欽定爲御膳貢品。藕與“偶”同音,所以人們用食藕祝願婚姻美滿。藕與蓮花一樣,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也被看做是清廉高潔的人格象徵。

3、曬書畫、衣服

小暑時節,還有曬書畫、衣服的習俗。

民間的轎鋪、估衣鋪、皮貨鋪、舊書鋪、字畫店、藥店以及林林總總的各類商店,都要晾曬各種商品。城市和農村的黎民百姓要曬衣服、被褥。

4、小暑遊伏

我國好多地方每到小暑時有“遊伏”的習俗。在每年夏天農曆初伏的第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扶老攜幼,出門遊玩,欣賞大自然的山花野草。因爲“伏”字和“福”字同音,“遊伏”,也就是“遊福”,就是“有福”的寓意。

隨着小暑節氣的到來,各地氣溫會越來越高,在大量出汗的同時,大家同時也要做好自身的養生管理,保持身體健康。

小暑養生吃什麼

1、小暑養生適宜的肉食

民間有“小暑黃鱔賽人蔘”的說法,最近一段時間鱔魚最爲滋補,中醫認爲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溼、強筋骨等作用,小暑時節最宜吃黃鱔,可以預防夏季食物不消化引起的腹瀉,還可以保護心血管。人們愛吃脆嫩的鱔魚片,在烹調時,只是在鍋中爆炒幾下就出鍋。這樣烹調鱔魚,雖然味鮮美,但對人體的健康不利。炒黃鱔一定要熟透,以防引起感染。

常呆空調房也會誘發“乾眼病”。中醫認爲蚌肉有清熱解毒、滋陰明目功效,河蚌富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維生素A、B1、B2,對人體有保健功效。河蚌做法很多,燒、烹、燉均可。水煮河蚌是很多人喜愛的`美食。需要提醒的是,河蚌性寒,脾胃虛寒、腹瀉的人不宜吃。

小暑節氣的特點和風俗 第4張

2、小暑養生適宜的水果

楊梅有生津止渴、健脾開胃之功效,多食不僅無傷脾胃,且有解毒祛寒之功效。楊梅含有多種有機酸,維生素C的含量也十分豐富,不僅可直接參與體內糖的代謝和氧化還原過程,增強毛細血管的通透性,而且還有降血脂,阻止癌細胞在體內生成的功效。所含的果酸既能開胃生津,消食解暑,又有阻止體內的糖向脂肪轉化的功能,有助於減肥。

西瓜不僅能清熱解毒、除煩止渴,並且能利尿,幫助消化,所以,人們一定要吃些西瓜。西瓜汁中還附有人體所需豐富的營養物質,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瓜氨酸、丙酸、丙氨酸、穀氨酸、精氨酸、磷酸、蘋果酸、鹽類,及其胡蘿蔔素、維生素C等。

3、小暑養生適宜的蔬菜

我國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俗。早在清咸豐年間,藕就被欽定爲御膳貢品了。中醫學認爲,藕生食有清熱生津、潤肺、散瘀消腫、止血的功效,可主治熱病煩渴、吐血、淋病等症。熟食則有健脾益胃、消食、止瀉、固精的功效。

黃瓜所含的黃瓜酸,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排出毒素。維生素C的含量比西瓜高5倍,能美白肌膚,保持肌膚彈性,抑制黑色素的形成。

黃瓜還能抑制糖類物質轉化爲脂肪,對肺、胃、心、肝及排泄系統都非常有益。夏日裏容易煩躁、口渴、喉痛或痰多,吃黃瓜有助於化解炎症。黃瓜還含有丙醇二酸、葫蘆素、柔軟的細纖維等成分,能清潔美白肌膚,消除曬傷和雀斑,緩解皮膚過敏,是傳統的養顏聖品。

小暑節氣的特點和風俗3

小暑氣候的特點

1、江淮流域梅雨即將結束,盛夏開始,氣溫升高,並進入伏旱期。

2、華北、東北地區進入多雨季節,熱帶氣旋活動頻繁,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開始增多。長江中下游地區則一般爲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高溫少雨天氣。

3、東部淮河、秦嶺一線以北的廣大地區開始了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雨季,降水明顯增加,且雨量比較集中。

4、華南、西南、青藏高原也處於來自印度洋和我國南海的西南季風雨季中。

5、南方地區小暑時平均氣溫爲26°C左右,頗感炎熱,但還未到最熱的時候。

小暑開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後結束,東部淮河、秦嶺一線以北的廣大地區開始了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雨季,降水明顯增加,且雨量比較集中;華南、西南、青藏高原也處於來自印度洋和我國南海的西南季風雨季中;而長江中下游地區則一般爲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高溫少雨天氣。

小暑前後,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雷暴是一種劇烈的天氣現象,常與大風、暴雨相伴出現,有時還有冰雹,容易造成災害。

華南東部,小暑以後因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多連晴高溫天氣,開始進入伏旱期。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一東旱西澇的氣候特點。

除東北與西北地區收割冬、春小麥等作物外,農業生產上主要是忙着田間管理了。早稻處於灌漿後期,早熟品種大暑前就要成熟收穫,要保持田間乾乾溼溼。

中稻已拔節,進入孕穗期,應根據長勢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

單季晚稻正在分櫱,應及早施好分櫱肥。雙晚秧苗要防治病蟲,於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

“小暑天氣熱,棉花整枝不停歇。”大部分棉區的棉花開始開花結鈴,生長最爲旺盛,在重施花鈴肥的同時,要及時整枝、打杈、去老葉,以協調植株體內養分分配,增強通風透光,改善羣體小氣候,減少蕾鈴脫落。

盛夏高溫是蚜蟲、紅蜘蛛等多種害蟲盛發的季節,適時防治病蟲是田間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環節。

小暑節氣的特點和風俗 第5張

小暑節氣“冬病夏治”的方法

三花三葉三豆三果,趕走溼邪

三花——金銀花、菊花、百合花,沖泡成茶,消暑佳品。

三葉——荷葉、淡竹葉、薄荷葉,適合沖泡、入湯。

三豆——綠豆、赤小豆、黑豆,吃一碗三豆粥,能清熱降火。

三果——西瓜、苦瓜、冬瓜,清熱消暑、涼血解毒、滋肝明目。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小暑節氣,氣溫高、溼度大,久置露天裏的木料,如椅凳等,經過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乾的,可是經太陽一曬,溫度升高,便會向外散發潮氣。

在上面坐久了,能誘發痔瘡、風溼和關節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長時間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保護陽氣,少動多靜

從中醫理論方面講,小暑時人體陽氣旺盛,陽氣具有護衛體表、抵禦外邪的功能。只有保護好自身的陽氣,人體才得以健康無恙。小暑時氣候炎熱,人體能量消耗較大,此時宜遵循“少動多靜”的養生原則,以免陽氣外泄太過。

每天作息應有規律,除了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外,也要注意勞逸結合,運動時一定要掌握好強度,避免強度過大。

切勿貪涼,沖涼水澡

天熱了,人們就喜歡吃冷飲,冰淇淋、雪糕、冰鎮飲品……有的人從外面一回來就沖澡,還喜歡沖涼水澡。

殊不知,這些對身體健康非常不利,很容易引發身體不適,或者埋下健康隱患。

外出時,做好防暑工作

中暑是夏季的常見病。所以,在盛夏出行時應合理安排時間,儘量避免在早上10:00-下午4:00之間出門。同時,出門時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等工具,並要多喝水。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