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0~3歲嬰幼兒的保育與教育

0~3歲嬰幼兒的保育與教育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0~3歲嬰幼兒的保育與教育,智力的大門需要通過鑰匙來開啓,我們可以更加清楚地認識我們的寶寶,掃清成長路上的障礙有利於孩子更好地成長,現在分享0~3歲嬰幼兒的保育與教育。

0~3歲嬰幼兒的保育與教育1

0-3歲嬰幼兒保育與教育第一部分理念

當今幼兒園普遍存在着保教分離的現象,沒有真正實施保教合一的原則,保育員如何科學的實施保育工作,是當今社會的一大重要課題。

保育員也是教育工作者,其行爲同樣對幼兒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保育員應當結合生活中的各個環節,正面而積極地影響幼兒,與教師配合,使幼兒生活安全快樂,活動主動積極,身心得以健康發展。那麼,如何科學、有效地開展保育工作,這就要求保育員,除了要掌握幼兒教育、幼兒心理、幼兒衛生等基礎教育外,在實際工作中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一定的,嫺熟的保育工作操作技能,深刻理解保教合一的含義,緊跟形勢,貫穿科學保育理念,從思想上和行爲上提高保育員隊伍的整體素質。

0~3歲嬰幼兒的保育與教育

一、從思想上轉變保育員對自己角色的認識

長期以來,人們都以一種固有的眼光看待幼兒園的保育工作,認爲幼兒園的保育員只管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和環境衛生。在當前高度重視學前教育的前提下,爲了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保育員也要徹底轉變思想觀念,緊跟時代步伐,除做好本職工作以外,還要有着強烈的學習和提高自身素質的慾望,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如手工製作、彈唱、講故事等。從維持秩序,衛生打掃,物品整理、消毒等調整爲和幼兒一起遊戲,個別輔導,配合教學,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使自己慢慢意識到:只要不斷學習,保育員的角色在幼兒園工作中也非常重要。

二、提高保育員的合作意識與責任感

有經驗的老師都知道,與優秀的保育員配合,工作起來稱心如意。與缺乏責任感,只顧做自己份內工作的保育員搭班,心情很不舒暢,有些工作甚至推來推去。

因此,必須提高保育員的合作意識與責任感,在組織活動過程中,充分體現與教師合作的重要性。如與老師一起佈置環境,幫助教師製作分區材料,參與幼兒的各項活動當中,慢慢成爲既能照顧好幼兒一日生活,又能獨立設計活動,組織活動的保育員,從而培養自己班級的榮譽感和團體意識,增強合作能力與對班級工作的責任心。

三、現代保育員應具備的工作技能

1、觀察能力

保育員要時刻注意觀察身邊每一位幼兒的變化,從生理和心理以及外界環境的影響,及時爲幼兒提供必要的幫助。如幼兒的吃喝、冷熱、情緒以及行爲習慣和自理能力等方方面面,做好觀察記錄,並學會總結。

2、交往能力

家長是幼兒園工作的合作伙伴,保育員也要具備較強的交往能力,與家長溝通,把幼兒一日生活情況,或遇到的問題,需要家長協助的事情,及時反饋給家長。也可到博客上相互交流,家園互動,共同發展。

3、表達能力

包括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

4、手工和音樂表現能力

掌握一定的手工製作和彈唱、舞蹈等方面的技能技巧,參與到幼兒的各項活動當中,配合教師完成教育教學工作。

5、現代化技能

會運用電腦、數碼相機和數碼攝像機,把幼兒課堂中、生活中有意義的環節,捕捉下來,傳送出去,共同分享。

0~3歲嬰幼兒的保育與教育2

一、早期教養概念的界定

幼兒期是人生智力發展的關鍵期,抓緊早期教育,可以提高學習效果。

例如有人認爲,幼兒在2-3歲期間是學習口頭語言的最佳年齡;外語學習最遲也不能超過4-5歲,因爲在這時幼兒學習外語不會與本國語言相混淆;5-5歲半則是掌握數概念的最佳年齡;6歲是發展大小、方位知覺最佳年齡。美國芝加哥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19 64年出版了《人類特性的穩定與變化》一書,提出了有名的智力發展的假設:5歲前是兒童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我國著名心理專家郝濱老師曾說過:“幼兒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起點,其教育目標應是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地發展,爲接受進一步教育打好基礎“。爲此,在早教行業裏默認爲早教的最佳時期爲0-6歲。

0~3歲嬰幼兒的保育與教育 第2張

人的智力或心理是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

日本學者木村久一認爲,兒童的潛在能力遵循着一種遞減規律,即生下來具有100分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一出生就進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爲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從5歲開始教育,即使是理想的教育,也只能成爲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從10歲開始教育,就只能成爲具有60分能力的人。

早期教育能促進大腦的發育。一些家長擔心,對孩子實施早期教育,會累壞孩子的大腦,其實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一些研究者曾經用動物的大腦和生化的變化;事實說明,早期豐富的環境刺激與學習機會不但不會傷害大腦的發育,而且還會促進大腦的發育。

早期教育(earlyeducation)由成人對嬰幼兒實施的教育。

這是人生的啓蒙教育,具有奠基的意義。0-7歲的是兒童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如果這時能夠豐富兒童的生活,針對兒童的年齡特點給予正確的教育,就能加速兒童智力的發展,爲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個性品質的形成奠定基礎。早期教育的原則和方法是以兒童早期發展理論爲基礎的。教育者不僅應考慮客觀的教育要求,而且要十分重視兒童的成熟狀況和發展的可能性。一般認爲早期教育從兒童出生時即可進行。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教育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如週歲以內的兒童以感官功能訓練、動作訓練、語言發聲訓練和親子交往爲主;週歲至3歲兒童除上述訓練外,還應加入感知動作思維,連貫性動作與活動,語言、玩伴交往及個性形成等方面的訓練和培養。早期教育是對0-6歲嬰幼兒及其父母、嬰幼兒與父母或養育者之間開展的、有助於身體、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協調發展與健康成長的互動式活動。

誤解之一

教育對象的誤解。早期教育不只是對嬰幼兒的教育,更是對父母與養育者的教育。父母與養育者不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與心理素質,很容易將早教導向更大的誤區。

誤解之二

教育目的的誤解。我們在調研中發現,70.5%的家長以爲早教就是提前學習英語、識字

與數學。結果,我國小學生的厭學情緒呈低齡化,厭學率年年增高。北京某小學的調查表明,小學一小年級的厭學率兩年內上升了7個百分點。厭學者大都過早接受知識教育,而且往往採取灌輸式的方法。早期教育是身體、情感、智力、人格、精神全面成長的教育,開發智力是應該的,但學知識還不是它的目標。

0~3歲嬰幼兒的保育與教育3

(一)古代早期教育發展

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古今又之,只是表現的內容和形式和今天不同。在原始社會,由於生產水平低下,人類只能通過羣居方式生存,兒童由氏族部落的成年婦女和老人進行“公養公育”。進入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以後,嬰幼兒在家庭中進行餵養和看護。在文化程度較高的地區,如古希臘的斯巴達(斯巴達的早期教育與其軍事專制的政體和尚武的民族傳統有關)和雅典(雅典的早期教育與其民主政體及商業貿易的社會需要相適應)出現了一些具有特定文化烙印的養育方式。

古希臘的哲學家和教育家柏拉圖曾在其《理想國》中主張,教育應儘早開始。他認爲:一個人成爲什麼樣的人,從小所受的教育至關重要。在一個人的幼小柔嫩階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他塑造成爲什麼形式,就能塑造成什麼形式。幼兒的教育應從音樂教育和體操開始。

0~3歲嬰幼兒的保育與教育 第3張

古希臘學術思想集大成者亞里士多德主張,凡在兒童身上可能培養的習慣,都應及早開始,然後漸漸加強這些訓練。5歲以前,不要教孩子任何功課,可安排他們遊戲和娛樂。

應注意周圍環境對兒童的影響。

古羅馬教育家昆體良也認爲兒童教育應儘早開始,他比較重視兒童語言的發展,認爲7歲以前就可以學習認字。記憶力在兒童期比較牢固,要使最初的教育成爲一種娛樂。他非常重視家庭環境對兒童成長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他認爲父母的教育水平越高越好,那種溺愛孩子的嬌溺教育會敗壞孩子的道德,造成孩子身體上和精神上一切力量的衰退。

(二)近代早期教育發展

法國16世紀的教育思想家蒙田在《論兒童的教育》一文中指出,由於兒童的性情多

變不定,其希望和前途不可捉摸,因此,兒童的教育是一件及其困難的事,需要悉心的培育。要教給兒童科學和真知。主張用"新方法"(即因材施教;反對權威;理解知識;重視練習與

實踐)教育兒童:他注重對兒童性格和品質的培養,並且強調要兒童學會扮演多種社會角色。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