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小學離異家庭子女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

小學離異家庭子女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學離異家庭子女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孩子的心理成長路上家長是不能缺席,培養寶寶的智力是刻不容緩的,所有家長們一定要把握好時機。以下是小學離異家庭子女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方法。

小學離異家庭子女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1

1、農村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問題現狀分析

爲了解我校單親兒童的心理現狀,我校採用小學生心理健康評定量表,對全校三到六年級的學生進行抽樣調查,有效問卷共計67份,其中單親家庭子女17份,完整家庭子女(不包括留守兒童家庭)50份。採用三點計分模式,將各個分量表項目的分數分別累加,即可得到量表的合計分數。我們對80個問題結果進行了分析,取每一項兩組學生得分的平均值(分值越高越趨向存在心理問題),對兩類家庭子女問題行爲進行比較。

在對調查結果進行比對分析後,我們發現我校單親家庭學生與正常家庭學生相比在性格缺陷、社會適應障礙、不良習慣、品德缺陷、行爲障礙、特種障礙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結合教師前期的觀察來看,我校單親家庭的學生具有以下特徵:自卑,敏感內向;性格怯弱,膽小怕事,承受不住挫折和打擊,極度缺乏安全感,恐懼焦慮;性格暴躁,衝動好鬥;單親家庭學生中的少部分衛生習慣和行爲習慣較差。

2、導致農村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問題的因素分析

2.1家庭教育存在誤區

部分家長本身受教育水平低,他們認爲只要負責讓小孩吃飽穿暖即可。有些家長不懂得顧及子女的感受,一方經常會在子女面前數落另一方的不是,甚至把生活的不幸遷怒到孩子身上,給孩子造成了極強的心理負擔。還有些家長走入了另一個極端:過度溺愛。這些家長由於補償心理作祟,不想讓孩子受委屈,對孩子言聽計從,百般溺愛。而當孩子捕捉到了家長的這種心理,就會更加肆無忌憚,通常這些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爲習慣都比較差,性格自私自利,專橫霸道,缺乏對他人的同情心與責任心。

2.2心理適應狀態失衡

單親家庭子女由於家庭破碎這種人爲因素的出現,極易造成他們的動機與目標無法實現與滿足的挫折情境。挫折情境的產生,對於那些挫折容忍力較弱的單親家庭子女來說,就會爲挫折情境所困擾,從而使自身人格變態與心理失衡。

小學離異家庭子女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

2.3社會支持不足

社會支持是減輕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壓力的一箇中間因素。一般而言,獲得了充分社會支持的單親家庭子女,能夠準確評價來自社會生活的各種壓力,而不是任意誇大壓力的危害程度,使自己處於緊張和驚恐之中,他們能夠在他人的幫助下找到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減輕生活壓力。

3、對單親家庭子女教育的措施和建議

3.1學校建立單親家庭子女個人檔案

學校需要熟悉掌握每一個單親兒童的家庭情況、撫養人聯繫方式以及兒童的心理現狀、行爲習慣特徵以及學習情況等方面的資料。把這些任務分配給班主任、任課教師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教師, 做到專人負責、專人疏導孩子的心理問題。定期與家長聯繫,瞭解孩子在家庭和社會上的表現,以便及時跟蹤輔導。

3.2建立家長學校,提高家庭教育質量

前面原因分析提到過,農村單親家庭家長普遍文化水平較低,受教育程度不高。針對這樣的情況,可以通過家長學校的方式,定期給家長傳授一些教育子女的經驗技巧。其次,通過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增加家長與子女接觸的時間與機會,增強彼此間的情感連接,在互動中使雙方更加了解也更加理解彼此。家長學校的另一個好處就是把這些有着相似情況的家庭聚集到了一起,讓孩子們明白他們並不是“異類”。

3.3培養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以及近段時間的新聞報道中,我們不難發現一個現象: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普遍較弱,情緒波動性較大。這時候,教師及時的疏導顯得至關重要。教師要給學生傳授這樣一種觀念:生活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是正常的現象,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

遇到挫折我們會害怕、會焦慮、會煩躁、會緊張,這些都是正常的情緒反應,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如何正確去應對它,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用積極的情緒去面對挫折。小學生有很多調控情緒的好方法:運動、好好睡一覺、看一場勵志電影等等,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也要及時疏導與調控。

3.4加強心理健康教師隊伍的建設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工作,這就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因此,學校要加強對教師隊伍的管理,不斷豐富教師的理論知識儲備,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水平。教師可以請教有經驗的同事,閱讀有關心理學的專業書籍。

學校可以請有關心理健康的教育專家來校作報告,也可以多多派遣教師到先進的兄弟學校學習經驗。這樣,在應對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問題上我們才能做到遊刃有餘。

單親家庭子女的教育是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努力的,缺一不可。教師在面對這樣情況的學生時需要傾注更多的愛心與耐心,更需要科學有效的教育渠道,瞭解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循循善誘、因材施教。通過學校的教育、教師的引導,每一位單親兒童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成長爲一名擁有健全人格和健康心態的少年。

小學離異家庭子女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2

父母有這個意識,單親家庭的子女一樣可以心理健康!

單親家庭確實對子女的成長有一定負面影響,試問哪位父母願意看到子女因爲自己的婚姻失敗而出現問題呢?我們知道,夫妻是“一世姻緣”,父母與子女是“二世姻緣”;夫妻如果感情不合,可以離婚,但父母與子女的情和對子女的責任卻不能離。

單親家庭的子女常見問題一般表現爲學習成績下降,性格突變、品行出現問題,與一些“壞孩子”往來並加入其中等等。

我們知道理想的家教是完整家庭中父愛與母愛的有機結合,傳統謂之“慈母嚴父”。母愛,發揮着感情港灣的作用 ;父愛,起着行爲規範監督的功能。《婚姻心理分析》一書談及“離婚與子女”時指出:雙親的離異總是會令子女陷入深深地不安,感受着被父母拋棄的孤獨……很容易產生自卑感和喪失人生奮鬥的志氣。“在《結婚心理學》中也指出:”孩子常常會因父母離婚而行爲不良。“

小學離異家庭子女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 第2張

第一種類型:忽視型。母親傾向於任何時候都不提起父親,似乎壓根兒就沒有父親一樣。這種教育,只有在孩子確實不知道父親,而母親決定獨立教育孩子時,這種類型纔有可能被認爲是合適的。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母親也應該在孩子可能理解時向孩子講清楚。如果孩子還記得父親,硬做出似乎沒有父親或根本不存在的樣子,是不明智的。

第二種類型:貶低型。母親企圖從孩子的記憶中抹掉對父親的一切好印象。母親盡全力使孩子相信:父親是個壞人,家庭就是被他拆散的。即使情況果真如此,這種教育立場也是不可取的。因爲,孩子會把母親的這種不友好態度,看成是不公正的;而且,隨着年齡的增長,事理的明白,孩子便開始批判地對待母親,不再尊重母親,把由於自己失去父親的委屈轉移到母親身上。於是,母子的矛盾產生了,母親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降低了,即使不演變爲逆反心理,對教育也是極其不利的。

第三種類型:面對型。 面對現實,使孩子把父親看成是個普通的人,有優點也有缺點與弱點。這種家教類型最明智,容易爲孩子所接受,但對母親來說卻是最困難的。它要求母親有不尋常的容忍力,善於自我監督,控制自己的情緒,克服由委屈和不公正而帶來的痛苦。

孩子歸母親撫養,情況如此;倘若歸父親撫養,道理也完全一樣。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婚姻無可奈何地解體了,怎樣降低對自己子女的影響呢?只有離婚不離親子情,面對現實,忘卻恩怨,從最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出發,彼此協商,讓孩子歡樂地周旋於父母之間,既吮吸母愛又吮吸父愛,茁壯成長。

小學離異家庭子女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3

單親家庭的孩子有哪些心理問題

1、自閉

家庭的破裂,彷彿是“天降橫禍”,對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孩子也懂得比較,他們會拿自己的現在與過去比,感到自己處境已大不如前,拿自己與健全家庭的孩子比,自感不加別人家的孩子,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變得膽怯,缺乏自信,缺乏進取和積極向上的精神,而且因爲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家的孩子。

這些孩子由於被父母所疏遠而產生抑鬱,不願與人接觸,對周圍的人常有戒備、厭煩的心理表現出神經過敏的症狀。他們總懷疑別人會在背後議論自己家庭的缺損和父母的離異,認爲別人都瞧不起自己,不願向他人敞開自己的心扉,便自我封閉,不表現出孤獨、內向的性格特徵。

2、自責

自責表現爲對個人能力和品質作出偏低的評價,從而自我責備、自我鄙視、自我輕蔑,將一切的不如意歸因於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傾向。單親家庭的子女有較爲強烈的自卑感,他們感到自己不如別人,悲觀失望。由於對自己的評價偏低,因此他們把工作和學習的失敗歸因於自己的無能,產生不安、內疚、失望等消極的情緒體驗,從而導致自己的整個心理失去平衡。

久而久之,他們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對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務,也往往因自嘆無能而輕易放棄。許多單親家庭子女受到批評後,總認爲是自己不好,在別人笑自己的時候,總認爲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事。

3、自卑

由於一直生活在完整的家庭裏,面對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無法接受眼前的現實,無法適應無父或無母的環境。孩子的心理沒有成熟,他無法去體會父母們的生活,無法理解父母們的苦衷,幼小的心靈脆弱、敏感,沒有自我調適的能力,一旦受到衝擊,就會不知所措,無所適從。

特別是看到同伴們與父母親親熱熱、幸福美滿地玩耍、嬉戲的.時候,孩子最容易想到自己過去的生活。而現在是今非昔比,心中的悲傷、失落使得他們產生憂鬱和自卑的心理,孩子們找不到自己的快樂,看不到自己的快樂在那裏,於是拒絕快樂,沉浸在憂慮、悲傷中。

小學離異家庭子女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 第3張

4、抑鬱

因爲父母的分裂,必然帶來家庭的硝煙或冷戰,孩子長期生活在壓抑的空間,時時爲父母的關係而擔憂,甚至有些家庭的孩子成了父母撒氣、泄憤的出氣筒,孩子成天處在恐懼和擔憂中,沒有安全感,時刻擔心、害怕家庭戰爭的爆發,會使自己體無完膚。這樣長期的生活折磨很容易使孩子產生恐懼心理和敵對情緒,對同伴永遠保持距離,自我保護意識過強,敵對情緒很大,單親家庭的子女常常感到壓抑、鬱悶、煩躁,心理困擾無處排解。

由於壓抑太久,一旦爆發出來,能量也就越大,極易產生極端行爲。這種傾向在女孩身上表現爲想痛哭或離家出走,在一些男孩身上則表現爲攻擊行爲。

5、妒忌

單親家庭的孩子,無論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所能獲得的享受,一般來說不如健全家庭的孩子,而這些正足每個孩子所渴望的。由於健全家庭的孩子能得到的,單親家庭的孩子不容易得到,他們的心理就容易從最初的羨慕演變成妒忌、僧恨。

在心理上他們會表現出對父母一方特別依戀,希望能從父母一方獲得雙倍的回報,在物質享受上,如果他們不能正確對待這種差距,認爲別人能得到的,自己也應該能夠擁有,就容易導致偷竊等犯罪行爲的發生

6、逆反

由於單親家庭中的孩子在“孩子圈”中地位不高,容易成爲別的孩子奚落和欺負的對象。然而他們也渴望車嚴,渴望被人欣賞,於是在言行上便刻意地表現出與衆不同,有時甚至喜歡“頂牛角,對着幹”,以顯示自身的存在價值。

7、焦慮

對人焦慮是調查與他人接觸時,對困難和失敗的預感程度的指標。單親家庭子女在他們父母親離婚的過程中看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攻擊,學習到的是討價還價、相互敵視。

因此,他們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缺乏信心,他們的監護人由於家庭缺失而引起情緒失調,極易把這種情緒帶到與孩子的交往中,孩子生活在提心吊膽中,要花大量的時間來應付家庭破碎後的家庭關係,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感到焦慮,缺乏安全感。

所以,他們在衆人面前感到不安、敏感,結交夥伴時總怕別人說自己的壞話,被人說了什麼總是不開心,在對人關係上具有退縮、焦慮的特點。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