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單親家庭孩子的心理分析

單親家庭孩子的心理分析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單親家庭孩子的心理分析,沒有了爸爸或者媽媽對於孩子來說都是帶有傷害性的,單親家庭的孩子大多存在着心理問題,並直接影響孩子的信心,下面瞭解單親家庭孩子的心理分析。

單親家庭孩子的心理分析1

自卑

由於一直生活在完整的家庭裏,面對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無法接受眼前的現實,無法適應無父或無母的環境。孩子的心理沒有成熟,他無法去體會父母們的生活,無法理解父母們的苦衷,幼小的心靈脆弱、敏感,沒有自我調適的能力,一旦受到衝擊,就會不知所措,無所適從。

特別是看到同伴們與父母親親熱熱、幸福美滿地玩耍、嬉戲的時候,孩子最容易想到自己過去的生活。而現在是今非昔比,心中的悲傷、失落使得他們產生憂鬱和自卑的心理,孩子們找不到自己的快樂,看不到自己的快樂在那裏,於是拒絕快樂,沉浸在憂慮、悲傷中。

同時孩子這時最敏感,面對同伴們和社會的關懷,他們會過於在意,甚至發生誤解,長而久之,他們將從人羣之中脫離出來,進入自我封閉和孤獨的空間,從而導致性格交流的極大障礙,長此以往,他們就會產生心理疾病。

焦慮

對人焦慮是調查與他人接觸時,對困難和失敗的預感程度的指標。單親家庭子女在他們父母親離婚的過程中看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攻擊,學習到的是討價還價、相互敵視,因此,他們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缺乏信心,他們的監護人由於家庭缺失而引起情緒失調,極易把這種情緒帶到與孩子的交往中,孩子生活在提心吊膽中,要花大量的時間來應付家庭破碎後的家庭關係,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感到焦慮,缺乏安全感。

所以,他們在衆人面前感到不安、敏感,結交夥伴時總怕別人說自己的壞話,被人說了什麼總是不開心,在對人關係上具有退縮、焦慮的特點。

妒忌

單親家庭的孩子,無論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所能獲得的享受,一般來說不如健全家庭的孩子,而這些正足每個孩子所渴望的。由於健全家庭的孩子能得到的,單親家庭的.孩子不容易得到,他們的心理就容易從最初的羨慕演變成妒忌、僧恨。在心理上他們會表現出對父母一方特別依戀,希望能從父母一方獲得雙倍的回報,在物質享受上,如果他們不能正確對待這種差距,認爲別人能得到的,自己也應該能夠擁有,就容易導致偷竊等犯罪行爲的發生。

單親家庭孩子的心理分析

逆反

由於單親家庭中的孩子在“孩子圈”中地位不高,容易成爲別的孩子奚落和欺負的對象。然而他們也渴望車嚴,渴望被人欣賞,於是在言行上便刻意地表現出與衆不同,有時甚至喜歡“頂牛角,對着幹”,以顯示自身的存在價值。

抑鬱

因爲父母的分裂,必然帶來家庭的硝煙或冷戰,孩子長期生活在壓抑的空間,時時爲父母的關係而擔憂,甚至有些家庭的孩子成了父母撒氣、泄憤的出氣筒,孩子成天處在恐懼和擔憂中,沒有安全感,時刻擔心、害怕家庭戰爭的爆發,會使自己體無完膚。這樣長期的生活折磨很容易使孩子產生恐懼心理和敵對情緒,對同伴永遠保持距離,自我保護意識過強,敵對情緒很大,單親家庭的子女常常感到壓抑、鬱悶、煩躁,心理困擾無處排解。

由於壓抑太久,一旦爆發出來,能量也就越大,極易產生極端行爲。這種傾向在女孩身上表現爲想痛哭或離家出走,在一些男孩身上則表現爲攻擊行爲。

自責

自責表現爲對個人能力和品質作出偏低的評價,從而自我責備、自我鄙視、自我輕蔑,將一切的不如意歸因於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傾向。單親家庭的子女有較爲強烈的自卑感,他們感到自己不如別人,悲觀失望。

由於對自己的評價偏低,因此他們把工作和學習的失敗歸因於自己的無能,產生不安、內疚、失望等消極的情緒體驗,從而導致自己的整個心理失去平衡。

久而久之,他們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對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務,也往往因自嘆無能而輕易放棄。許多單親家庭子女受到批評後,總認爲是自己不好,在別人笑自己的時候,總認爲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事。

自閉

家庭的破裂,彷彿是“天降橫禍”,對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因而他們遭受的打擊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敏感、脆弱,他們還不具備自我調整心理的能力,一時還難以面對家庭破損的嚴酷現實,因而會感到無所適從、悶悶不樂。孩子也懂得比較,他們會拿自己的現在與過去比,感到自己處境已大不如前,拿自己與健全家庭的孩子比,自感不加別人家的孩子,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變得膽怯,缺乏自信,缺乏進取和積極向上的精神,而且因爲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家的孩子。

這些孩子由於被父母所疏遠而產生抑鬱,不願與人接觸,對周圍的人常有戒備、厭煩的心理表現出神經過敏的症狀。他們總懷疑別人會在背後議論自己家庭的缺損和父母的離異,認爲別人都瞧不起自己,不願向他人敞開自己的心扉,便自我封閉,不願外出活動,不願與人打交道,表現出孤獨、內向的性格特徵。

單親家庭孩子的心理分析2

單親家庭孩子最容易有什麼心理病

1、羞辱心理

羞辱感屬於人的正常情感心理,是因爲外界事物引起內心尷尬、不安、羞澀、恥辱的情緒引起的心理。單親子女一般對自己的身世有一定的羞辱感,總是迴避談論家庭問題和親情問題,將家庭的事視爲最敏感的問題,不願意與別人溝通此類問題。

羞辱感本是人懂得廉恥的一種良好心理素質,但表現在單親子女身上便扭曲化了,變成了一種自我封閉的不正常情感現象。

2、自卑心理

“自卑”是人們由於受挫或失敗而自信下降到低點,從而產生一種輕視自己的心理情緒。它對於人的思維活力、創造力和其他心理活動都有明顯的抑制影響。

單親子女將自己現在的家庭與原先正常家庭生活對比,與周圍的正常家庭對比,難免產生孤獨和委屈難受的負面情緒,總覺得自己是最差的自己什麼都不如別人好,長時間來缺乏心理建設,自信心丟失,情緒出現低落沉悶,常常將自己封閉起來,缺乏主動追求的動力。久而久之還會導致自閉症等情緒病出現。

單親家庭孩子的心理分析 第2張

3、冷漠心理

當單親子女長期感受到的是家庭生活中最不美好最壞的事物,便對自己未來生活的希望意識產生敏感,冷漠心理,從而逐漸失去對生活美好一面的接收,表現出待人冷漠、缺乏激情和積極面對生活的樂觀精神。

4、報復心理

單親子女在家庭破裂後,只能跟隨其中一方生活,可能會被另一方冷落。當父母重新組織新家庭有了新的家庭成員後,就可能出現雙方對單親子女的漠不關心甚至冷暴力。有的離異父母爲尋求新的生活,將單親孩子寄養他方,孩子就會感覺被拋棄了。

於是孩子日漸認爲這些生活對自己的不公,是原生家庭給自己帶來的不幸,繼而產生報復心理,要報復父母,報復生活。與報復心理併發的是自暴自棄、不求上進的負面心理。這些心理併發後,便表現爲對生活失去信心,失去責任心,不求上進,甚至敢於做出違法的嚴重行爲。

5、人格差異

心理學認爲“人格標誌一個人具有的獨特性,並反映人的自然性與社會性的交織。”孩子人格和三觀的形成關鍵環境在於家庭,父母是孩子人格的領導者和引路人。父親代表着理性、權威、堅毅、地位的一面;母親代表着感情、溫暖、溫柔、柔軟的一面。由此帶給的對孩子的感受體驗也是不同的,父愛教會孩子陽剛,母愛教會孩子溫柔體貼。在孩子的人格形成中,父愛和母愛都非常重要。單親子女由於得不到完整的父母雙親的愛,其人格形成環境不利,在人格形成上往往出現人格差異。

單親家庭孩子的心理分析3

單親家庭教育方法

一:尋求需求點。

人們每時每刻都有需求,這是人們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共同特點。所以抓住了需求點也就抓住了孩子心靈上的關節點。單親家庭孩子最缺少的是親情,他們的需求點無外乎有:需求家庭的暖和,需求成功的喜悅,需求別人的理解同情等。教育者要適時抓住孩子的需求點,在班級和家庭中創設親情氛圍,用親情和集體的暖和撫慰他們心靈的創傷,給他們以親切的關懷,使他們感受到親情般的愛憐和暖和。

二:抓住閃光點。

閃光點即一個人的優點和優點。抓住人的優點和優點來肯定、鼓勵、表揚,哪怕是一點點,都能有效地打消人的自卑感,喚起人的進取心。每個人都有閃光點,單親家庭的孩子也不例外,當他們在學習上有創造性見解時,家長和教師則要格外誇獎和給予肯定。對單親家庭孩子應該多鼓勵,少指責;多溫情,少冷漠。

三:發現愛好點。

愛好是做事情的基礎和前提條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愛好。只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愛好、特長,才能培養和樹立自信心。單親家庭孩子恰恰在展示自己愛好特長方面存在問題。假如我們不能及時發現並予以發展,就會失去教育轉化使其成才的機會。孩子的自信心,緊張度,非凡是孩子對所學知識的愛好都會影響知識的遷移。因此,教師和家長必須善於發現並及時引導孩子的愛好,並適時地把這一愛好遷移到有利於孩子身心發展的軌道上來。這樣才能產生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單親家庭孩子的心理分析 第3張

四:克服挫折點。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不可能沒有挫折。對挫折假如處理得好,就可能成爲孩子進步的新起點、前進的新動力;處理得不好,則會變爲思想上的下滑點、倒退點。單親家庭孩子身上的挫折點很多,不僅表現在父母的離異上,在生活、交友等方面也有挫折。爲此,教師和家長必須抓住這一思想轉變的關節點,及時地進行勸慰、開導。

五:產生共鳴點。

所謂共鳴點是指孩子之間在思想情感、行爲處境等方面的共同點。單親家庭孩子的處境是相同的,但思想行爲卻又不盡相同,這裏不乏有成才成名者。單親家庭孩子的思想起伏較大,性格、行爲異常,學習被動,習慣極差,缺乏自信等。作爲教師和家長,我們除了在生活上主動關心他們外,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因勢利導,喚起他們的自信。比如用卓別林、洗星海等有關單親家庭子女爲人類做貢獻的事例,引發這類孩子的思想轉化,使他們引起共振,產生共鳴,產生積極向上的思想情感,幫助他們熟悉自身的價值,執著追求自己的奮鬥目標。

六:不要無原則地遷就、溺愛孩子。

在喪偶或離異之後,爲人父母者往往更加憐憫孩子,啥事都依孩子,一切都任由孩子擺佈,寧願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讓孩子受一點“委屈”。其結果經常導致孩子處處以我爲中央,變成自私、專橫和任性的“小霸王”,缺乏同情心和責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往往瞧不起含辛如苦養育他們的父母。

七: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有許多單親家長與孩子相依爲命,把孩子當作生活中唯一希望,唯恐孩子不安全、出事故。對孩子的生活包辦代替,使孩子從小就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還採取種種辦法來限制孩子的活動,這也不行,那也不準,生怕孩子出問題,孩子事事不能獨立,沒有機會親自去體驗一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風險”,這樣的孩子缺乏獨立意識,一旦離開了家長,便不知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了。

八:簡單粗暴不可取。

與非凡照顧和過度保護相反,有的家長對孩子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動不動就又打又罵,使孩子整日生活在驚恐不安之中,個性發展受到嚴重的壓抑,形成膽小、孤僻、倔強、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質。因害怕懲罰而回避家長,不願回家,便到外面尋找“暖和”,輕易被壞人拉下水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家長教育孩子切忌簡單粗暴,要注重正確引導。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