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天文必備基礎知識

天文必備基礎知識

來源:時尚冬    閱讀: 7.6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天文必備基礎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天文愛好者都對於宇宙,銀河系都非常感興趣,那下面小編分享一篇關於天文必備基礎知識的相關知識,一起來看看希望對你有幫助。

天文基礎知識1

宇宙是如何形成的? 1、科學家認爲它起源爲137億年前之間的一次難以置信的大爆炸。這是一次不可想像的能量大爆炸,宇宙邊緣的光到達地球要花120億年到150億年的時間。大爆炸散發的物質在太空中漂游,由許多恆星組成的巨大的星系就是由這些物質構成的,我們的太陽就是這無數恆星中的一顆。原本人們想象宇宙會因引力而不在膨脹,但是,科學家已發現宇宙中有一種 “暗能量”會產生一種斥力而加速宇宙的膨脹。 2、宇宙學說認爲,我們所觀察到的宇宙,在其孕育的初期,集中於一個體積極小、溫度極高、密度極大的奇點。在141億年前左右,奇點產生後發生大爆炸,從此開始了我們所在的宇宙的誕生史。

3、宇宙大爆炸後0、01秒,宇宙的溫度大約爲1000億度。物質存在的主要形式是電子、光子、中微子。以後,物質迅速擴散,溫度迅速降低。大爆炸後1秒鐘,下降到100億度。大爆炸後14秒,溫度約30億度。35秒後,爲3億度,化學元素開始形成。溫度不斷下降,原子不斷形成。宇宙間瀰漫着氣體雲。他們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恆星系統,恆星系統又經過漫長的演化,成爲今天的宇宙。 宇宙是什麼?宇宙有多大?宇宙年齡是多少?

宇宙是萬物的總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從最新的觀測資料看,人們已觀測到的離我們最遠的星系是130億光年。也就是說,如果有一束光以每秒30萬千米的速度從該星系發出,那麼要經過130億年才能到達地球。根據大爆炸宇宙模型推算,宇宙年齡大約200億年。

宇宙有多少個星系?每個星系有多少顆恆星?

在這個以130億光年爲半徑的球形空間裏,目前已被人們發現和觀測到的星系大約有1250億個,而每個星系又擁有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幾百億到幾萬億顆。因此只要做一道簡單的數學題,你就不難了解到,在我們已經觀測到的宇宙中擁有多少星星。地球在如此浩瀚的宇宙中,真如滄海一粟,渺小得微不足道。

天文必備基礎知識

太陽和地球的年齡? 據估計太陽的年齡比地球大1000萬-2000年年,而通過放射性計年,地球的年齡是45億年,因此太陽的年齡是45、1億年。

銀河系簡介

是地球和太陽所屬的星系。因其主體部分投影在天球上的亮帶被我國稱爲銀河而得名。銀河系呈旋渦狀,有4條螺旋狀的旋臂從銀河系中心均勻對稱地延伸出來。銀河系中心和4條旋臂都是恆星密集的地方。從遠處看,銀河系像一個體育鍛鍊用的大鐵餅,大鐵餅的直徑有10萬光年,相當於946080000億公里。中間最厚的部分約3000~12000光年。銀河系整體作較差自轉,太陽位於一條叫做獵戶臂的旋臂上,距離銀河系中心約2、5萬光年。在銀河系裏大多數的恆星集中在一個扁球狀的空間範圍內,扁球的形狀好像鐵餅。扁球體中間突出的部分叫“核球”,半徑約爲7千光年。核球的中部叫“銀核”,四周叫“銀盤”。在銀盤外面有一個更大的球形,那裏星少,密度小,稱爲“銀暈”,直徑爲7萬光年。銀河系是一個旋渦星系,具有旋渦結構,即有一個銀心和兩個旋臂,旋臂相距4500光年。其各部分的旋轉速度和週期,因距銀心的遠近而不同。1971年英國天文學家林登·貝爾和馬丁·內斯分析了銀河系中心區的紅外觀測和其他性質,指出銀河系中心的能源應是一個黑洞,但是由於目前對大質量的黑洞還沒有結論性的證據。

銀河系如何運轉?太陽繞銀河系公轉是多少年?銀河系的年齡是多少? 銀河系是一個巨型旋渦星系,Sb型,共有4條旋臂。包含一、二千億顆恆星。太陽距銀心約2、3萬光年,以250千米/秒的速度繞銀心運轉,運轉的週期約爲2、5億年。關於銀河系的年齡,目前佔主流的觀點認爲,銀河系在宇宙誕生的大爆炸之後不久就誕生了,用這種方法計算出,我們銀河系的年齡大概 在145億歲左右,上下誤差各有20多億年。而科學界認爲宇宙誕生的“大爆炸”大約發生 、、、 什麼叫星系?宇宙有多少個星系和恆星? 天穹上的大多數光點是銀河系的恆星,但也有相當大量的發光體是與銀河系類似的巨大恆星集團,歷史上曾被誤認爲是星雲,我們稱它們爲河外星系,現在已知道存在1000億個以上的星系,著名的仙女星系、大小麥哲倫星雲就是肉眼可見的河外星系。星系的普遍存在,表明它代表宇宙結構中的一個層次,從宇宙演化的角度看,它是比恆星更基本的層次。宇宙中有1000億~2000億個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如果銀河系的恆星數量以最低的2000億(有人推算是10000億)顆計算,由此推算出的宇宙中的恆星數量爲2×1022~4×1022顆,即20萬億億~40萬億億顆(也有人推出800萬億億~5000萬億億)。

銀河系有多少顆恆星?銀河系的質量是太陽的多少倍?宇宙有多少顆恆星? 銀河系物質約90%集中在恆星內,銀河系裏還有氣體和塵埃,其含量約佔銀河系總質量的10%。銀河系的總質量大約是我們太陽質量的1萬億倍,大致10倍於銀河系全部恆星質量的總和。銀河系所有的恆星的總質量傾向於認爲有7000億個太陽質量,而據計算,1顆恆星的平均質量是太陽的質量的0、7倍,那麼7000億個太陽質量也就是意味着有10000億顆恆星了。宇宙中太約有800億-1250億個星系,有着800萬億億顆恆星,其誤差是10倍左右,也有人計算是5000萬億億顆恆星,與實際情況不會超過6倍。

銀河系每年誕生多少顆恆星? 銀河系大約已有120億年的歷史了,在這期間共形成了大約7000億顆恆星,即每年誕生恆星的速率是50多顆。大約是有500顆恆星是在最近1000萬年間形成的,當然還有數以千計的,正在形成恆星的產星星雲。

那些星系距銀河系最近? 人馬矮星系是最近的一個,距離約有78200光年。接下來是大麥哲倫雲,距離159000光年,以及小麥哲倫雲,距離189000光年。

地球離銀河系中心有多遠? 地球離銀河系中心約25000光年,誤差是1600光年。 銀河系有多少顆類似太陽的恆星? 銀河系類似太陽相同的顏色和光度的恆星約有26348顆。 太陽系的邊緣距離太陽有多遠?

太陽系極遠處的柯伊伯帶是一個匯聚着慧核和一些大天體的盤狀區域,離太陽也許有240億公里。 什麼是行星?太陽系有多少顆行星? 如何定義行星這一概念在天文學上一直是個備受爭議的問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 2006年8月24日通過了“行星”的新定義,這一定義包括以下三點:

天文必備基礎知識 第2張

1、必須是圍繞恆星運轉的天體;

2、質量必須足夠大,它自身的吸引力必須和自轉速度平衡使其呈圓球狀; 3、不受到軌道周圍其他物體的影響,能夠清除其軌道附近的其它物體。 一般來說,行星的直徑必須在800公里以上,質量必須在50億億噸以上。 按照這一定義,目前太陽系內有8顆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陽系行星大小的排列順序和相對地球的比例?

1、木星1316 2、土星745

3、天王星65、2 4、海王星57、1 5、地球1

6、金星0、856 7、火星0、150 8、水星0、056 八大行星的遠近排列、大小和體積的排序?

太陽系中的九大行星,按距太陽遠近排列依次爲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質量從大到小依次爲: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 體積從大到小依次爲: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 什麼是恆星?在夜晚用人眼能看到多少顆恆星? 由熾熱氣體組成的,能自己發光的球狀或類球狀天體,恆星都是氣體星球。正常恆星大氣的化學組成與太陽大氣差不多。按質量計算,氫最多,氦次之,其餘按含量依次大致是氧、碳、氮、氖、硅、鎂、鐵、硫等。 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是太陽。其次是處於半人馬座的比鄰星,它發出的光到達地球需要4、22年。晴朗無月的夜晚,且無光污染的地區,一般人用肉眼大約可以看到 6000多顆恆星。藉助於望遠鏡,則可以看到幾十萬乃至幾百萬顆以上。 如何測恆星的質量和密度?

只有特殊的雙星系統才能測出質量來,一般恆星的質量只能根據質光關係等方法進行估算。已測出的恆星質量大約介於太陽質量的百分之幾到120倍之間,但大多數恆星的質量在0、1~10個太陽質量之間。恆星的密度可以根據直徑和質量求出,密度的量級大約介於 10克/釐米(紅超巨星)到 10~10克/釐米(中子星)之間。

什麼叫光年,銀河系的直徑有多少光年? 長度單位,指光在真空中行走的距離,1光年=94600公里,光由太陽到達地球需時約八分鐘,已知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爲半人馬座比鄰星,它相距4、22光年。我們所處的星系——銀河系的直徑約有七萬光年,假設有一近光速的宇宙船從銀河系的一端到另一端,它將需要多於十萬年的時間。

什麼是光?

這很有諷刺性。光就在我們周圍,因爲它我們才能看到東西。但是要精確的說它是什麼卻不容易。光可以被認爲是有時具有波的性質的在時空中傳播的粒子。這是因爲光具有雙重的性質。如果你想把它描述成波,想象一下大海中一排排的波浪。當然光波不是水組成的而是電能和磁能在空間的共同傳播。我們叫做電磁波或電磁輻射。真空中光波的速度是30萬千米每秒。從一個波峯到下一個波峯的距離叫波長,一秒鐘內通過一個固定點的波峯叫做波的頻率。

在地球上看太陽在空中的位置? 太陽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這樣的情況一年只有兩天。問一個人早上太陽從哪兒升起,他或者她通常會回答:從東方升起。同樣他或者她通常也會說:晚上太陽從西方落下。事實上,一年中只有兩天,太陽是從正東方升起,從正西方落下,即春分和秋分。從春分到秋分,生活在北半球的人看到太陽從東偏北的地方升起,從西偏北的地方落下。在夏至時這種現象尤爲明顯,太陽從東偏北最大的方向升起,從西偏北最大的方向落下。從秋分到春分,生活在北半球的人看到太陽從東偏南的地方升起,從西偏南的地方落下。在冬至時這種現象尤爲明顯,太陽向南偏離得最遠。生活在南半球的人看到的情形與我們正好相反。太陽的軌跡在天空中的變化是由於地球自轉軸的傾斜造成的。當地球繞太陽公轉時,地軸始終與軌道面保持傾斜。在夏至日的北半球,傾斜軸偏向太陽,因此太陽在天空中的軌道達到最高。六個月後,在北半球,傾斜軸偏離太陽,太陽在天空中的軌道達到最低。而在春分和秋分日,傾斜軸即不偏向太陽又不偏離太陽,所以太陽在天空中的軌道高低適中。

天文必備基礎知識 第3張

太陽在黃道上運動一週的過程?

太陽在黃道上運動一週的過程,就是我們經歷一年的過程。正如一年中太陽的升降方向不斷變化一樣,每天同一時刻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一年中也不斷變化。夏至日,當太陽從東偏北最大的方向升起,從西偏北最大的方向落下,太陽在天空中走過了一年中最長,最高的軌道,因此夏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最長的一天。相反,在冬至日,當太陽從東偏南最大的方向升起,從西偏南最大的方向落下,太陽在天空中走過了一年中最短,最低的軌道,因此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在春分和秋分日,太陽走過了長短,高低適中的軌道,因此這兩天晝、夜一樣長。

爲什麼會日全食? 地球是除冥王星以外能看到日全食的唯一行星。我們能看到日全食完全是巧合:比太陽小400倍的月球正好比太陽離我們近約400倍,故太陽與月球在天空中看起來一樣大,這爲日全食創造了可能性。在太陽系,除了冥王星外,沒有其它行星能看到日全食,因爲這些行星的衛星不是太小,就是離行星太遠,不能完全擋住太陽。因此我們看到日全食這一壯觀的自然景象是自然造就的。日食能被準確的預言。我們知道地球和月球的軌道,也知道太陽的運動,我們預言日食能準確到分鐘。日食有周期性,如遵循沙羅週期6585、32天,其間,共有71次各種日食發生,周而復始,但地點有所不同,每個沙羅週期有0、32天餘下,這時地球又自轉了117度,這可以用來修正,但不是很準確。正因爲地點不同,所以儘管日食有周期,但很多人不知道,所以必須全球調查日食,而不是看一個地點的日食記錄。

太陽系基本概況? 1、太陽系和以太陽爲中心並受其引力的支配而環繞它運動的天體系統叫太陽系。太陽系的成員包括太陽和環繞太陽的行星(如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000多顆軌道已確定的小行星,數量不少的衛星以及爲數很多的彗星與流星體等到。太陽和它的行星是同時誕生的。他們是46億年前一團巨大的氣體和塵埃形成的。在內部,重力逐漸結束了物質的紊亂狀態,在氣團中心,溫度逐漸上升,到達一定高溫時,就形成了太陽。一些小物質團也形成了,並圍繞中心轉動,這就是行星及彗星、各自的衛星。在地球早期,太陽與現在有所不同。在3、5億年前,地球上生命初開時,太陽與現在有所不同。從表面上看,太陽是淺黃色,比現在小8%到10%,亮度只有現在的70%到75%。此後太陽慢慢變大、變熱、變亮,持續了3、5億年,但比不上僅持續了一到兩個世紀的“溫室效應”。 2、今後50億年,太陽仍然保持穩定。太陽以後可能會由於氫的燃燒比現在略大、略熱、略亮,此後,地球會有很大變化。50億年後,太陽的氦核越來越大,最後坍塌,燃燒成爲碳元素,表層的氫繼續轉化爲氦。氦燃燒反應產生的能量將把光球層外推,太陽變爲一顆紅巨星,吞併水星和金星,併到達地球軌道。太陽紅色的表面依然,但會越來越冷。地球仍會被太陽的熱量熔化。

3、太陽系中的九大行星,按距太陽遠近排列依次爲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它們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符合提丟斯-波得定則。按性質不同可分爲三類: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體積和質量較小,平均密度最大,衛星少;巨行星(木星、土星)體積和質量最大,平均密度最小,衛星多,有行星環,自身能發出紅外輻射;遠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的體積、質量、平均密度和衛星數目都介於前兩者之間,天王星和海王星也存在行星環。九大行星都在接近同一平面的近圓形的橢圓軌道上,朝同一方向繞太陽公轉,即行星的軌道運動具有共面性、近圓性和同向性,只有水星和冥王星稍有偏離。太陽的自轉方向也與行星的公轉方向相同。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自轉週期都在10-24小時左右,但水星、金星和冥王星的自轉週期分別爲58、6天、243天和6、4天。多數大行星的自轉方向與公轉方向相同,但金星則相反,而天王星的自轉軸與軌道面的交角很小,呈側向自轉。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大行星都有自己的衛星。

太陽的基本概況?

1、太陽的體積是地球的130、25萬倍,太陽系的中心天體。銀河系的一顆普通恆星。太陽的直徑約1392000千米,平均密度 1、409克/立方厘米,質量1、989×10^33克,表面溫度5770℃,中心溫度1500、84萬℃。由裏向外分別爲太陽核反應區、太陽對流層、太陽大氣層。其中心區不停地進行熱核反應,所產生的能量以輻射方式向宇宙空間發射。其中二十二億分之一的能量輻射到地球,成爲地球上光和熱的主要來源。太陽內部漆黑一片,雖然體太陽光十分耀眼,但它內部卻不能產生光。因爲太陽內部核反應產生的能量太高,是由伽馬射線的形式傳向外部,但人眼看不到伽馬射線。所以如果我們能看到太陽內部,那將會是一片黑暗。恆星也有自己的生命史,太陽這個巨大的"核能火爐"已經穩定地"燃燒"了50億年、目前、它正處於壯年,要再過50億年它纔會燃盡自己的核燃料、那時,它可能膨脹成一個巨大的紅色星體、、、 2、其實,太陽只是一顆非常普通的恆星,在廣袤浩瀚的繁星世界裏,太陽的亮度、大小和物質密度都處於中等水平。只是因爲它離地球最近,所以看上去是天空中最大最亮的天體。其它恆星離我們都非常遙遠,即使是最近的恆星,也比太陽遠27萬倍,看上去只是一個閃爍的光點。在銀河系內一千多億顆恆星中,太陽只是普通的一員,它位於銀河系的對稱平面附近,距離銀河系中心約26000光年,在銀道面以北約26光年, 它一方面繞着銀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旋轉,另一方面又相對於周圍恆星以每秒19、7公里的速度朝着織女星附近方向運動。太陽上的“一天”時間不一樣。與地球一樣,太陽也有自轉,但跟地球不同的是太陽不是固體,因此不同的緯度轉速不一樣,在太陽赤道,轉一圈要25個地球日。緯度越高,轉速越慢,在靠近兩極的地方,轉一圈要約31個地球日。在地球上,在你南面的地點無論多久都在你的南面,但在太陽上,這不成立。越靠近赤道,轉的越快,就會滑向東邊。這是流體的情形

3、我們見到的太陽的表面實際並不是一個面。在我們看來,太陽似乎有一個固體的表面,並且有一個可測的邊界。真實情況是:太陽是一個由氣體組成的球體,沒有固體的表面。我們看到的邊界,只是由於在那兒,太陽氣體的密度下降到使光透明的程度。在這個密度之上,太陽是不透明的,因此我們看不到太陽內部。雖然我們現在瞭解到這些,但天文學家仍然把這一不透明的邊界當作太陽的“表面”,稱作光球層。

天文必備基礎知識 第4張

4、光球表面另一種著名的活動現象便是太陽黑子。黑子是光球層上的巨大氣流旋渦,大多呈現近橢圓形,在明亮的光球背景反襯下顯得比較暗黑,但實際上它們的溫度高達4000℃左右,倘若能把黑子單獨取出,一個大黑子便可以發出相當於滿月的光芒。 5、太陽的年齡約爲46億年,它還可以繼續燃燒約50億年。在其存在的最後階段,太陽中的氦將轉變成重元素,太陽的體積也將開始不斷膨脹,直至將地球吞沒。在經過一億年的紅巨星階段後,太陽將突然坍縮成一顆白矮星--所有恆星存在的最後階段。再經歷幾萬億年,它將最終完全冷卻,然後慢慢地消失在黑暗裏。

6、通過對太陽光譜的分析,得知太陽的化學成分與地球幾乎相同,只是比例有所差異。太陽上最豐富的元素是氫,其次是氦,還有碳、氮、氧和各種金屬。地球上除原子能和火山、地震以外,太陽能是一切能量的總源泉。那麼,整個地球接收的有多少呢?太陽發射出大的能量呢?科學家們設想在地球大氣層外放一個測量太陽總輻射能量的儀器,在每平方釐米的面積上,每分鐘接收的太陽總輻射能量爲8、24焦。這個數值叫太陽常數。如果將太陽常數乘上以日地平均距離作半徑的球面面積,這就得到太陽在每分鐘發出的總能量,這個能量約爲每分鐘2、273×10^28焦。(太陽每秒輻射到太空的熱量相當於一億億噸煤炭完全燃燒產生熱量的總和,相當於一個具有5200萬億億馬力的發動機的功率。太陽表面每平方米麪積就相當於一個85000馬力的動力站。)而地球上僅接收到這些能量的22億分之一。太陽每年送給地球的能量相當於100億億度電的能量。太陽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又無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 7、太陽表面經常發生強烈的爆炸。這種爆炸就是我們看到的耀斑,能在短短几秒內釋放出上百萬顆原子彈的能量。當耀斑發生時,太陽的大氣層會被吹出一個巨大的洞,併發出十分強烈的光、電磁波,高能X射線及數以百億計的帶電粒子,這種現象被稱作太陽風。當太陽黑子最活躍時,耀斑和太陽風也發生的最頻繁最劇烈。

8、太陽像是空間的一塊巨大的磁鐵。與地球類似,太陽內部好像有一個巨大的磁鐵,這磁鐵產生了巨大的磁場,在太空中綿延數億英里,並控制周圍熱氣體的流動。每隔11年,在黑子活動週期的開端,磁場南北極會顛倒一次,而太陽自轉軸保持不變。

天文基礎知識2

第一,太陽的真實顏色是白色,而不是我們每天看到的金黃色,因爲當太陽發出的光穿過大氣層時,可見光中波長較短的光要麼被大氣層吸收,或在被散射,僅剩下黃光和部分紅光,因此我們眼中的太陽只能是黃色或與落日一樣的紅色。如果離開地球的大氣層並觀察太空中的太陽,您會發現太陽的本色是白色。

第二,太陽系中具有最高表面溫度的行星不是水星,而是金星。儘管水星最靠近太陽,但水星的表面溫度在白天只能達到427攝氏度。金星有一個以二氧化碳爲主的密集大氣,這會引起強烈的溫室效應,在金星上,其表面溫度能達到500攝氏度以上,晚上也有400攝氏度以上,使金星的平均表面溫度達到400攝氏度以上。順便說一句,由於水星的夜間溫度可以降至零下183攝氏度,因此水星是太陽系表面溫度差最大的行星。白天和黑夜之間的表面溫差高達600攝氏度。儘管水星離太陽最近,但NASA在2014年將其發送到了水星號探測器“信使”在水星北極的一個火山口附近發現了冰。

第三,“度日如年”的行星,金星。金星的公轉週期爲224、7地球日,自轉週期爲243地球日,這意味着金星的日比年長18個地球日。需要注意的一件事是,金星是太陽系中唯一以相反方向旋轉的行星。旋轉的方向是從東向西,就是說在金星上看,太陽是西升東落的。

第四,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距離比您想象的要大,可以放下銀河系其他的7個行星。月球與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約爲384,000公里。這個距離在天文尺度下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這個幾乎可以忽略的很小的距離上,它足以放下太陽系中的其他七個行星,這足以表明我們的宇宙有多空曠。

天文必備基礎知識 第5張

第五,照在你身上的陽光可能是在人類歷史之前形成的。我們都知道,光從太陽表面傳播到地球需要超過8分鐘的時間,但是從太陽內部產生的光子到達太陽表面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爲太陽是巨大的等離子體團,在太陽中心產生的光子向外傳播時無數的原子電子和太陽中的其他帶電粒子相互作用,只有到達太陽表面,它才能以光速獨立傳播。平均而言,太陽內部的光子到達太陽表面大約需要一百萬年。也就是說,您現在看到的陽光很可能是史前產生的,古老的陽光。

第六,天王星是躺着的。我們知道地球的自轉軸有大約23度的傾斜角,但是天王星的自轉軸的傾斜角高達98度,將近平行於太陽的軌道平面。 ,這意味着天王星是躺着運行的。天文學家普遍認爲,天王星目前的姿勢很可能是由一顆較大行星的碰撞形成的,由於巨大天體的撞擊,其狀態發生了很大變化,形成了如今的運行方式。

第七,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其大小足以作爲我們的盾牌,足以容納太陽系中所有其他行星,體積是地球的1316倍,質量是地球的318倍,它也是太陽系中質量最大的行星,最重要的是,如果沒有木星的庇護所,地球很可能早就被隕石撞擊的毫無生氣了。

第八,最大的已知恆星盾牌座UY,盾牌座UY可以容納45億個太陽或2億個地球。如果將其放置在我們太陽系的中心,那麼太陽,水星,金星,木星,火星和小行星帶(包括我們的地球)將只能在它的肚子中運行,八顆行星中的五顆將被他吞下。即使以光速繞着這顆恆星繞一圈,也要花費9個小時以上,這不是很令人震驚嗎?

第九,星系合併不是罕見的現象。科學家發現,銀河系一直在吞併其他矮星系。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銀河系自數十億年前形成以來,曾與12個星系發生過碰撞。在過去的120億年中,銀河系與12個大型星系和三個較小的星系合併。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大約30億年後,銀河系將與附近的仙女座星系M31合併,不知道到時地球還是否存在。

天文必備基礎知識 第6張

第十,光年是距離單位,而不是時間單位。鑑於真空中光速不受慣性和參考系的限制並且是恆定的,因此人類將光速用作測量距離的工具。當前對光速的準確測量是每秒299,792,458米,大約每秒300,000公里。一光年是光傳播一年(365、25天)的距離,一光年的準確距離是9460730472580800米,大約是9、46萬億公里。

實際上,這些都是一些基本常識。關於天文學方面的知識還有很多,但興趣得一點一點培養,知識也得一點一點積累,多知道一些總歸是沒有壞處的,你說呢?

天文基礎知識3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是離我們最近的一顆恆星、太陽系的九大行星和其他天體都圍繞它運動、太陽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爲14960萬公里,半徑爲69.6萬公里,爲地球半徑的109倍,體積爲地球的130萬倍,質量爲地球的33萬倍(佔整個太陽系質量的99.86%),平均密度爲1.4克/釐米3、太陽 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是控制太陽系天體運動的主要力量源泉、

太陽是一個熾熱的氣體球,表面溫度約6000℃,愈向內部溫度愈高,中心溫度高達1500萬K、在這樣的高溫高壓下,太陽中心區不停地進行着氫核聚變成氦核的熱核反應,產生巨大的能量、太陽每秒鐘釋放出約4×1033爾格的能量,相當於0.5億億億馬力;其中只有二十二億分之一的能量輻射到我們的地球,是地球上光和熱的主要來源、

太陽是銀河系中的一顆普通恆星,位於銀道面之北的獵戶座旋臂上,距銀心約2.3光年,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繞銀心轉動,公轉一週約需2.5億年、太陽也在自轉,其週期在日面赤道帶約25天;兩極區約爲35天、通過對太陽光譜的分析,得知太陽的化學成分與地球幾乎相同,只是比例有所差異、太陽上最豐富的元素是氫,其次是氦,還有碳、氮、氧和各種金屬、據推算,太陽的壽命約爲100億年,目前已度過約50億年、

行星

沿橢圓軌道環繞太陽運行的、近似球形的天體叫行星、太陽系有九大行星,按距離太陽的次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冥王星離太陽最遠,其軌道直徑約120億公里;天文學家認爲太陽系的疆界可能比這個範圍還要大得多、

天文必備基礎知識 第7張

九大行星按它們距離太陽的遠近分爲內行星和外行星兩羣: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爲內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爲外圍行星、若按它們的質量、大小和結構特徵,則分爲類地行星和類木行星兩類、體積小而密度大、自轉慢、衛星少的行星與地球相似,稱爲類地行星,如水星、金星、火星稱爲類地行星;體積大而密度小,自轉相當快、衛星多的行星稱爲類木行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都是類木行星、

行星本身不發射可見光,以其表面反射太陽光而發亮、在星空背景上,行星有明顯的相對移動、這種移動都沿着黃道進行、九大行星中,最先被人們知道的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太陽系中的另外三顆行星是在發明天文望遠鏡後發現的、1781年英國F.W.赫歇耳發現天王星;法國的勒威耶和英國的亞當斯各自推算出海王星的位置,1846年由德國的伽勒所觀測到;冥王星則是1930年由美國的湯博發現、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