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再難也要自己帶孩子

再難也要自己帶孩子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再難也要自己帶孩子,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離不開家人的呵護,適當減輕孩子的壓力是很重要的,父母要多多鼓勵孩子,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不能“偏科”,爲大家分享再難也要自己帶孩子。

再難也要自己帶孩子1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無助的父母,面臨自己養大的孩子卻突然地發現陌生與可怕,曾經非常乖巧的孩子突然變得兇狠,父母發現對愛子失控時,愛已過,恨不行,說不聽,罵無用……

當他(她)們無奈地說起孩子的問題時,有時候往往得到的答案只有一句話“爲時已晚”,爲什麼?

因爲他們錯過了孩子心理教育的最佳時點。

孩子在依戀期裏,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許多父母常常在孩子青春期發現,自己的孩子對自己一脖子的仇視,爲此他們感到恐懼,感到不解,似乎孩子沒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長大。

很多父母告訴我說:孩子出生後,奶奶願意幫助我們帶,就把孩子交給老人,等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我們再把他接管回來。可是,他跟我們就是不親,而且,根本不聽話……原因何在,答案很簡單,青春期出現的隔閡原因在依戀形成期。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將一個出生不久的小猩猩放入一個大房間,房間內有兩個鐵架子,一個是光禿禿、沒有任何裝飾物;另一個鐵架上纏滿了絨布,形似一隻母猩猩,地上還有吃的、玩的物品。

再難也要自己帶孩子

然後,觀察小猩猩是吃?是玩?還是要母猩猩?結果發現,小猩猩面對陌生的房間恐懼地叫幾聲,然後就爬上模擬的母猩猩架上,緊緊地抱住。

只有在餓的時候,它纔下來,吃點東西后又會迅速爬上去、爬到緊緊抱住那隻毛絨絨的母猩猩。

這一實驗證明:幼小的動物雖然需要食物,但隨後的需要就是對撫養者的依戀,後一種需要超過玩具的吸引。

孩子在一歲內,每當熟悉的.面孔出現,再受到熟悉的撫養人的擁抱、愛撫,煩躁的嬰兒可以立即安靜下來;這種依戀和安全感經常得到滿足,嬰兒就會出現愉快、輕鬆的感受,相反,嬰兒就會出現煩躁不安的現象

心理學研究發現,若是人在生命早期長期沒有得到這種依戀的滿足,就容易產生不滿足感、從而產生煩躁、敏感、神經質等性格障礙。

所以,專家建議,對於3歲以內的嬰幼兒(尤其是1歲以內),應該保證1-2個固定的撫養人,而不應該總在變換照看者。

鑑此,需要所有的父母明白:

在準備懷孕、準備養育孩子時,一定要做好思想準備,在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不管如何辛苦,一定要自己帶孩子!不要讓孩子離開你,尤其是初生的第一年!

當然,在孩子12歲之前,依戀現象一直存在,依戀現象與年齡成反比,年齡越小越重要。

父母對孩子的心理影響力與心理控制力,不在父母掙錢有多少,也不在父母多有知識,更不在父母的事業有多成功,只在你爲他生命的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在你爲他依戀時期(指12歲以內)的相伴時間有多少。

在人初生的前三年,在人最無助的前三年,人需要別人爲他完成所有生存的事情:除了吃喝拉撒、翻身以外,孩子還需要經常看到“人臉”,聽到“人聲”,尤其耳邊要有不斷地愛的嘮叨。

事實上,有“愛”的撫養一定是“嘮叨”的。只有真心愛孩子的人才會邊陪伴孩子邊嘮叨,即使寶貝拉了很臭的屎,撫養人也是愛意濃濃、嘮叨之中換尿布和清洗。

這種嘮叨,儘管寶寶聽了當時沒有什麼反應……但不可小看這種嘮叨,可讓孩子早早地冒出話語,因爲所有的“說”都是在“聽”之後,聽得多才能說得多。

所以,如果一個孩子說話早,小嘴伶俐,往往是因爲他或她在一歲半至三歲前主要生活在家庭內(與幼兒園長大的孩子相比),並且身邊總有愛他(她)的親人嘮叨。

相反,當我們發現孩子到了4、5歲見陌生人時,不愛張嘴,不愛叫人的孩子往往是他在3歲前缺乏這種“嘮叨背景”。

如果我們遇見一個青年人或成年人,他能在短時間內很自然地與人說話、愛說、善說的人,這種人往往沒有社會交往(即與人交流)的困難或障礙。

總結:孩子幼小的時候(尤其1歲半之內)只有物質撫養是不夠的,不管他是否反應,也不管他能否聽懂,撫養人在用照顧表達愛的時候還一定要多嘮叨些……讓他(她)耳邊留下媽媽的細語,父親低沉的音質。

因爲這時所有的嘮叨聲音都和你們照顧他(她)並讓他(她)產生滿足而形成的快樂記憶相聯繫。那是他(她)今後不需要理由而愛你們、戀你們的基礎之一:熟悉的聲音……

所以,再難也要自己帶孩子,特別是6歲之前!

再難也要自己帶孩子2

1、過度溺愛

都說“隔代親”,這很明顯的說明了老人對孩子疼愛是普遍現象。但是普通的疼愛沒有問題,但是過度溺愛就不好了。很多老人把孩子都養成了“公主病”,年齡已經不小了,卻什麼也不會做。這也就是上文中老師可以看出孩子是被誰帶大的原因,在幼兒園裏父母帶大的孩子自主能力比較強,可以做一些自己該做的事情,而老人帶大的孩子就是家裏的小寶寶,什麼也不會做。所以,如果老人特別溺愛孩子,還是自己帶娃比較好。平時訓練孩子自己疊衣服,扔垃圾,讓他慢慢學做一些家務,培養他的獨立能力。

2、 經常和孩子說寶媽壞話的婆婆

有一些婆婆啊,特別喜歡跟孩子說一些這樣的話:“媽媽不愛你了,只有奶奶要你”

或者說:“長大後要孝順你爸爸”,對媽媽的努力毫不提及,彷彿這個家裏孩子應該孝順的就只有奶奶和爸爸。媽媽不愛你,這樣的話,孩子真覺得自己不被愛了,心裏缺乏安全感,時間一長,孩子對媽媽的感情變淡。如果寶媽有天發現自家的孩子不和自己親了,可不要不當回事!

再難也要自己帶孩子 第2張

3、愛佔便宜

有時去逛超市,會看到有很多老人帶孩子在超市裏什麼也不買,就一直吃免費試吃的東西,有時促銷人員都看不下去了,但是也沒辦法去勸阻老人。這種情況下,孩子會潛移默化地學,這對於孩子做一個高素質人才有不利的影響。寶媽平時也可以買一些零食放在家裏,這樣既健康又有營養。

4、迷信

雖然現在迷信的人越來越少,但還是有不少老人會有一些迷信的心理。其他方面也就算了,最怕的就是孩子生病了,老人不帶孩子去看醫生,反而去求神拜佛,這樣只會耽誤孩子的病情,很有可能會給孩子帶來無法挽回的後果。寶媽不在孩子身邊時,可以給寶寶戴上寶寶體溫監測儀,這樣寶寶體溫有異常,寶媽能夠及時發現,避免延誤病情。

5、身體不好

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我曾經見過不少身體不好的老年人帶孩子的。有位老人正在外面看孩子的時候,坐在臺階上不小心睡着了,這樣的後果真是不敢想。還有的老人本來就腰疼腿疼,面對調皮亂跑的孩子還要不停追在後面。面對調皮的孩子,一個年輕人還會體力不支,何況是一個體弱多病的老年人,如果老人有病就不要讓老人帶孩子了,不僅是對老人負責也是對孩子負責。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