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如何給孩子愛的教育

如何給孩子愛的教育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給孩子愛的教育,孩子成長路上的心理問題亟需重視,一旦解決好了,可以爲孩子日後的發展掃清不少障礙,其中愛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下面跟大家分享如何給孩子愛的教育,希望能幫到大家。

如何給孩子愛的教育1

理解尊重孩子,做孩子平等的朋友

還是在《好父母好方法》裏看到一個故事,大體是這樣的:有位母親發現一個問題,女兒活潑、聰明,但是最不愛逛商店,每次帶她去商店,她總是死活不願意進去。這位母親十分不理解:十幾歲的女孩子,正是愛美的年齡,而商店裏有琳琅滿目的商品,孩子應該喜歡纔對,爲什麼孩子卻不願逛商場呢?後來她終於發現了其中的原委。一次,母親自己逛商店,鞋帶開了,她蹲下來繫鞋帶,就在那一刻,母親突然發現眼前一片腿的“森林”。就是說,在孩子還小時,孩子看到的都是擁擠的、擺來擺去的兩條腿。而當時孩子還小,無法抗拒母親的“帶領”,只能乖乖地隨媽媽逛商店,所以孩子會有一種壓抑感,有一種單調感。時過境遷,做母親的終於理解孩子不願逛商店的原因了。

蹲下來,給孩子一個相同的高度,和孩子進行相互尊重的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換位思考、看待問題,和孩子交朋友,想辦法傾聽、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想法,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讓孩子對父母產生安全感和信任感,憂其所憂,愛其所愛,和孩子進行語言上的溝通,情感上的交流,心靈中的對話,做孩子真正的朋友。這樣才能瞭解孩子真實的想法,也纔能有效、有力地幫助孩子。而當父母蹲下來時會發現,這種蹲下來的姿態得到的回報一定是豐厚的,孩子在和父母的溝通中,學會了如何與別人和諧相處,換位思考,理解他人,關愛他人,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

言傳身教不強迫,讓孩子在生活中學會大道理

有時候經常聽到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沒有愛心,更沒有孝心,連最起碼的禮貌都沒有,更別提責任心了。其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啥樣孩子就啥樣”,我們在抱怨孩子的同時,應該反省一下自己,自己平時的言談舉止是否得體?待人接物是否適度?

要讓孩子成爲一個有孝心的孩子,做父母的自己應首先做到,在生活中爲孩子樹立一個可以效仿的榜樣。在孩子面前,父母應該首先表達出自己對父母的關愛和孝心,讓孩子耳濡目染中體味、學會那些大道理,而不是用強迫的方式讓孩子遵守父母意願。

我父母在每年的初秋季節都會來我家小住一段時日。每次來時,我和愛人總是忙前忙後,週末除了陪老人聊天、遊玩外,還爲老人購買在他們眼中屬於奢侈類型的生活用品。每天晚上,我會用兩個大大的木盆盛滿水爲父母泡腳,有時也會幫他們洗腳,剪腳指甲。那種把父母的腳抱在懷裏的狀態反而讓父母都覺得不好意思。記得有一次,父母走了,我自己用木盆洗腳,孩子就過來了說:媽媽,我幫你洗吧,我開玩笑地說,好的,洗完再幫媽媽剪腳指甲。果然,孩子真拿來了剪甲刀,學着我的樣子,賣力地幫我剪着指甲。稚嫩的小手笨拙地動着,不小心剪到肉,我疼得眼淚都掉下來了。孩子緊張地摸着我的腳,連聲說:“媽媽,一定很疼吧?”看到孩子那緊張的樣子,我知道,孩子從我身上,不僅學會了孝,也學會了愛,更體會到了作爲家庭中的一員自己所該承擔的責任。而我眼中,誰又能說那疼痛的淚水不是快樂的淚水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大道理的培養應該大處着眼,小處着手,讓孩子多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讓孩子走出自我中心,感受家庭和社會的責任和分量,強化對他人和周圍環境的責任心的培養。

嘗試酸甜苦辣,讓孩子在體驗中成長

有句老話說:愛孩子是連母雞都會做的事情。身爲父母愛孩子是發自內心的,但是如何給孩子適度的愛呢?我們知道,對孩子的保護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的責任,但是現在的獨生子女,很容易導致一個家庭中太多的人來保護一個孩子,有的父母往往打着愛的旗幟給孩子提供了過度的保護,而正是這種過度的保護卻往往使孩子失去體驗的機會: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體驗人生的悲歡離合,體驗社會的風風雨雨。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理想的世界中,孩子總要長大,總要獨自去面對一些事情,總要在這個社會上生存,孩子的自強、自立、自我奮鬥的能力是將來生活和建功立業的基礎。這種能力只能靠自己在生活實踐中慢慢地鍛煉出來,而不是先天就有的。

孩子得不到生活的磨鍊和自我奮鬥的機會,長大了就很難面對激烈的競爭。這種愛不僅僅是一種溺愛,更是過度愛的給予。這樣的愛容易造成孩子的任性、固執、發脾氣等缺點。還容易造成孩子的不自立,讓孩子只知道接受愛,而不知道怎麼愛別人,從而讓孩子變得懶惰、自私、沒有責任心。所以,溺愛不是愛,給予孩子適度的愛,讓孩子自然、健康地成長。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歷一些磨難,從另一個角度講:適度的磨難是一種財富,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如果父母把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磨難給刪除了,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帆風順,這無疑是刪除了對孩子的挫折教育,使孩子失去應對失望情緒的能力;同時也造成孩子們成人後所具備的優良品質——自律的缺失。我國有句老話,“不以規矩,難成方圓”。對孩子來說,規矩就是嚴格要求。培養孩子從小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要使他知道,願望的實現是要經過辛勤的勞動、艱苦的努力才能實現的,決不能隨心所欲。

讓孩子在體驗中成長,成長中的酸甜苦辣鹹是什麼也不能代替的,只有在實際體驗中,孩子才能辨別出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在體驗中構建自己的認知世界,而這種構建對孩子的成長將是終生受益的。

如何給孩子愛的教育

如何給孩子愛的教育2

一、父母對孩子愛的誤區

誤區一:干涉孩子的自主發展

自主發展是兒童生命和發展權的重要體現。但在現實生活中,有相當一部分家長錯誤地認爲,孩子的一切都是屬於父母的,孩子幹什麼都得聽父母的。因此,他們常常不考慮孩子的意願,自主地爲孩子規劃他們的未來,強制性地對孩子進行超負荷的定向教育,從而剝奪了孩子自主解決問題、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常常使孩子處於被動的地位。隨着年齡的增長,一旦孩子子發現父母爲自己“精心設計”的前途並不符合自己的願望時,就會與父母產生矛盾,形成“代溝”。這樣的例子真是舉不勝舉。父母的干涉給孩子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最終使孩子失去了自主發展的機會。

誤區二:剝奪孩子的勞動權利

許多家長對孩子“疼愛”過度,事事包辦,使孩子從小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以至於長大後還要依賴大人照顧,成了生活上的低能兒。有關報刊曾報道大學生因生活不會自理,不得不請保姆或鐘點工的事,就是這方面的典型。父母從小剝奪孩子的勞動權利,不僅使孩子失去了勞動鍛鍊的機會,感受不到勞動的快樂,有的甚至對勞動產生厭惡感,所有這些都將影響孩子今後的生活和發展。

誤區三:限制孩子的遊玩

不少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孩子才三、四歲,就忙着到處讓他拜師學藝,孩子整天忙着“學琴”、“畫畫”,被限制在狹窄的空間,失去了遊玩的自由,沒有了遊玩的快樂。其結果是束縛了孩子的手腳,孩子失去了童年應有的歡樂,影響了孩子個性的全面發展。

誤區四:無視孩子的意見

在某些家庭中,家長在處理問題時,往往憑主觀行事,很少給孩子發表意見的機會。對孩子較多的是訓斥和強迫服從,缺少輕鬆的氛圍和寬容的態度,缺乏真正的信任和尊重。居高臨下式的說教,常常使孩子覺得和家長難以親近和溝通。

造成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家長沒有意識到孩子應享有的合法權益,沒有把孩子放在與自己平等的地位上來對待。因此,家長爲孩子所做的一切,往往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甚至是反感,家長也往往因此而產生無盡的困惑和煩惱。這種親子關係難以使孩子形成樂觀、獨立、進取的人格,這種忽視兒童權益的教育對兒童將來的發展必定會產生負面影響。

二、輕鬆“愛”的策略

每一位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願意爲孩子付出一切,這也是所有父母本能的心理。孩子是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他用自己的童心去觀察、理解和探索世界,他從小就有擺脫父母的依賴,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的衝動。初生兒要掙脫父母對其手腳的束縛,爲的是自由伸展;嬰兒要掙脫父母的攙扶,爲的是想自己學會走路;兒童要掙脫父母的管教,希望的是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說,孩子從一出世起就在爲爭取自主發展的權益與成人鬥爭着。難怪馬卡連科把父母對孩子事無鉅細一律包辦代替、甚至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的做法說成是送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也正是因爲這種“可怕的禮物”存在,成長中的孩子就有成長中的煩惱。成長中的孩子渴求成人對愛心的理解,希望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尋求自己的發展。

策略一:“讓我做一做”

生活能力的獲得過程,就是獨立性發展的過程。無論吃飯穿衣、鋪牀疊被、洗手帕、給花澆水等,孩子一開始往往是做不好的。他澆花時,給花澆了水,還會想當然地給花籃也澆澆水,甚至給花籃邊的皮球也澆了水;吃飯時飯粒會灑滿身上、地下;穿衣不是穿反,就是穿倒了……孩子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地通過自己的實踐、思考成長起來的。帶點童心去理解孩子吧,既然沒有人能代替孩子成長,家長又何必做些越俎代庖的事呢?

策略二:“讓我說一說”

愛問愛說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就是在不斷地問、不斷地說的過程中逐步瞭解世界,形成自主意識的。限制孩子的想法,不允許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就猶如一根繩索縛住了孩子想像和思維的翅膀。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變得木訥寡言。帶着童心去理解孩子吧,如果全家想外出遊玩,又何妨徵詢一下孩子的意見呢?當孩子對着你喋喋不休時,一定要耐心地傾聽,那是孩子思想的火花在閃爍,而在成人的耐心傾聽中,孩子得到的是更多的勇氣和自信。

策略三:“讓我試一試”

孩子在各類活動中都會產生自由的想像,進行自由的創造。同樣的玩具,採用了不同的玩法;同樣的操作材料,變換出不同的做法,他們從自己的發現和創造中感受到莫大的快樂。也許這樣做,有可能弄髒家裏潔淨的地面,弄壞新的玩具材料或給大人添上許多麻煩,但比起孩子的發展,這又算得了什麼呢?帶點童心去理解孩子吧,不要用太多的限制約束孩子的探索行爲,更不要用簡單的訓斥來對孩子的錯誤嘗試。孩子把籃子塞進冰箱,是在試驗籃子裏是否會開出美麗的冰花;孩子把泥土挖起來盛在紙箱裏,他是在試驗小草是否會在紙箱中破土而出。這是多麼大膽的嘗試,孩子從中獲得欣喜又何異於科學家實驗成功時的驚喜!

因而,尊重孩子、理解童心,這就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所能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也是送給孩子的一種最爲輕鬆的愛。有了這種愛,孩子們便會感到被愛者的輕鬆與幸福。進而,他們纔會有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與氛圍,他們的潛能纔會得到良好的挖掘與培養,從而成爲新世紀的新一代而茁壯地成長起來。

願我們的每一位孩子都能夠擁有最輕鬆的愛。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