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十媽九錯國人常犯的教育錯誤

十媽九錯國人常犯的教育錯誤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十媽九錯國人常犯的教育錯誤,好孩子的發展離不開家庭的努力,很多家長對這個問題都非常頭疼,問題的解決有利於發展孩子的能力,其實孩子惡作劇只是想要父母的陪伴而已,爲大家分享十媽九錯國人常犯的教育錯誤。

十媽九錯國人常犯的教育錯誤1

1、過於注重早教的作用

曾經與一位德國媽媽聊天,她說,在德國,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的任務”是快樂成長,而學前教育,則是被禁止的。據聯邦德國的憲法《基本法》的第七條第六款明確規定,禁止設立先修學校。也即孩子在幼兒園期間不允許教授任何科目的專業知識,社會上也沒有任何“學前”的培訓機構。

反觀國內,舞蹈、繪畫、奧數,等各種培訓班早已經在早教行業盛行了,更有機構弄起了貴族式的培訓班。而“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家長們,更是不惜捨棄自己的雙休日或節假日,花重金讓孩子馬不停蹄地參加這個培訓班,報名那個特長班。

十媽九錯國人常犯的教育錯誤

這種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表面上看似紮實,但過多的培訓班佔據了孩子的課餘生活,繁重的課業負擔和“題海戰術”,也讓孩子失去了童真的本性,孩子過上了機械般的生活,養成被動學習的壞習慣。即便日後出現了新鮮事物,也難以引起孩子的興趣,使他們主動思考和創新的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實際上,玩是孩子的本性,寶寶喜歡通過肢體的觸碰去探索這個世界。年幼的寶寶應該以關懷、愛護、撫摸、親吻爲形式的情感教育和親情教育爲主。遵循孩子成長的規律,讓他做他年齡段應該做的事情:在翠綠的草坪上盡情地踢足球,在風景名勝區裏快樂地遊玩,在熱鬧的社區裏自由地嬉戲,纔是早期教育的重點。

2、不相信孩子的能力,管束和代勞太多。

看過《爸爸去哪兒》的家長,相信對Cindy前後的轉變印象深刻,當有爸爸田亮在身邊的時候,Cindy動輒大哭,但是離開了爸爸,卻化身爲了“風一般的女子”,不僅自己扛東西,找蔬菜,提袋子,而且還擔負起了照顧小夥伴的重要任務。

其實,天亮的做法很有代表性,中國的大部分家長都是這樣,不相信自己孩子的能力。

就拿餵食來講,進食是每個人天生的本能。七八個月大的孩子就可以自己吃飯了,當孩子剛開始接觸時,會把湯匙拿在手中擺弄,或者把食物送到鼻子、面部上,甚至直接翻到碗,都是會發生的。但是很多中國媽媽,就會覺得特別緊張,一方面覺得孩子做不好,另一方面又擔心孩子弄傷自己。其實,這些擔心都是不必要的,只要做好安全措施,適當的做一些輔助的引導動作即可。並且,在寶寶幼兒時期讓他多觸摸多動手,還有利於寶寶日後的動手能力和自信心的發展。

媽媽們,摒棄傳統的“那一套”吧,給孩子多一點動手的機會,不久的將來,你就會發現,自家的孩子和外國小朋友一樣了,擁有強大的自理能力,不僅能夠拿起湯匙進食,還能夠自己穿鞋自己背書包了。

3、生存焦慮引發的急功近利,干擾了孩子從容的'成長

很多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尤其是有些不得志的家長,他們總是把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寄託在了孩子的身上,渴望孩子來替自己圓夢:自己沒有讀過大學,就希望孩子能夠考上一個好的大學;自己喜歡琴棋書畫,年輕的時候沒有機會系統地學習,就讓孩子去學習,並指望孩子可以學出一點成績;自己不擅長體育,就要求兒子勤學苦練跑得比誰都快。

還有一部分家長,由於受到生存焦慮的影響,恨不得孩子是“神童”,在小時候就智慧超凡。因此,讓孩子很小就開始學習英語,要求孩子背完《唐詩三百首》、《漢語大詞典》等,或者要求孩子做出很多高難度的事情,比如前段時間的“裸跑弟”,南京鷹爸的做法就屬於拔苗助長。一旦孩子“晚熟”或者落後於他人,就會耿耿於懷,寢食難安,無比着急。

其實,拔苗助長只會影響到孩子成長,過於注重孩子一時的成就,也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還會影響他們的合作意識。

孩子的開化屬於階段性的,而且不同孩子的發育早晚也不一樣。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本應該是在3歲以後進行,孩子上小學之前的知識技能教育,應該注重過程學會了什麼,而不是一味去追求好成績。培養孩子出於興趣和成就感的求知慾,以及從容、樂觀面對事物的態度,對孩子的成長曆程更爲重要。

4、以愛的名義幫孩子做決定

當孩子的某項要求被駁回,或者打擾孩子做他喜歡的事情,或者強迫孩子做他不喜歡的事情的時候。父母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們這樣做,也是因爲愛你,爲你好啊。

的確,在一般家長的眼裏,孩子應該無條件聽大人的話,並認爲這是教育中的最重要原則,也是無須討論的問題。殊不知,很多家長,往往以愛的名義,實現着自己自私的想法。

很多人打着方便就業的幌子,讓孩子學習他並不喜歡的醫學專業;很多人要求孩子變成音樂才子,實際上是爲了實現自己年少時的夢想。而年幼的孩子在父母的操控下,做着自己並不喜歡的事情,並習以爲常,逐漸麻木。這不是愛孩子,而是害了孩子。

父母的要求,合理就是合理,不合理就是不合理,千萬別把愛扯進來當擋箭牌。對於孩子來說,只有合理的要求,才能讓他心服口服。否則有一天,當孩子長大成人,驀然回首,發現家長的要求並不合理。很可能會導致孩子長期怨恨家長。

英國的教育思想家洛克很早就提到過,家庭教育一定要慎重又慎重,不可以掉以輕心,他說:“教育上的錯誤和配錯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指望用第二次和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生清洗不掉的。”有可能說得有一點誇張,但是家長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之前確實是有必要知道一些常識的東西,至少這樣犯的錯誤更少,錯誤的影響也會更小。

十媽九錯國人常犯的教育錯誤2

錯誤的教育方式1

一、嘮叨式

很多孩子說,一聽父母嘮叨自己就煩。做父母的不妨想想,如果夫妻之間對方老是嘮叨,那你們煩不煩?嘮叨式教育方法是愚蠢的家教方式之一。

二、數落式

有的父母總是數落孩子:你怎麼不用功啊?你怎麼樣啊?總是在那兒數落。數落比嘮叨更惡性,因爲數落常常有譴責性質。數落式家教往往破壞孩子的學習狀態,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給壓制住了。

三、訓斥式

訓斥打罵都可能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結果不僅不會使孩子聽進去父母的話,反而會激發他們的逆反心理,使他們跟父母對着幹。

四、達標式

有些父母在各個方面都給孩子做規定,讓他們達到某種標準,或是向某某學習,這叫達標式。達標式也是傷害孩子積極性的一種家教方式。先給孩子制定了一個標準,使孩子心理上特別緊張,擔心達不了標。而孩子往往是越擔心越達不到標,因爲心理上的壓力使他很難自由發揮,也很難發揮出應有水平。

五、疲勞式

爲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父母讓孩子學才各種知識和才藝,使孩子忙得像個“陀螺”,這就是疲勞式教育。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超負荷學習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傷害,最終只能是欲速不達。

六、包辦式

對於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父母都事無鉅細地替他操心,問長問短,沒完沒了,使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越來越退化,這也是錯誤的方法。

七、催促式

“快點,你該去學英語了”“你快去練琴吧”……這樣的催促如果孩子聽煩了,他們可能也會有一種急躁感,甚至心生逆反,認爲:我本來想學,你一催我反而不想學了。

八、愁苦式

父母的表情和神態對孩子是有很大影響的。一個孩子回到家裏,如果面對的是一張數落自己的臉,一張嘮叨的臉,一張訓斥的臉,一張打罵的臉,一張愁眉苦臉的臉,一張拉長的臉,一張催促的臉,孩子就會從根本上失去在家庭中學習的樂趣。

錯誤的教育方式2

好父母的教育方式

1、懂得孩子需要什麼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孩子怎樣纔會“好”。如果說“好”意味着成功和幸福,那麼,孩子需要具備什麼素質才能爭取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呢?

許多父母把教育目標鎖定在“考大學”上。事實上,並非只有上大學纔有機會,也並非上了大學就一定有機會。只注重學歷的追求,實爲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2、懂得自己的言行對孩子意味着什麼

不必刻意觀察,孩子就感受到我們太多的東西,不必刻意模仿,孩子就模仿了我們太多的態度。我們想要怎樣並不重要,孩子從我們的行爲中看到了什麼、學到了什麼才重要!在孩子面前,我們不應該不加思考地生活和做事,我們必須小心,必須考慮自己這樣做對孩子意味着什麼。

3、懂得該怎樣去做

知道做什麼,叫做有方向;知道怎麼做,叫做有能力;沒有方向,努力和速度沒有意義;只有方向,沒有方法,方向本身沒有意義。

父母並不好當,但是必須當好。凡事都有解決的。辦法,我們不可知難而退,必須探究如何解決。請參看“沒辦法的時候怎麼辦”部分。

4、懂得做人就是做父母

既然教育是爲了讓孩子將來能夠更好地生活,那麼,生活就是教育的方向。我們在生活中需要的,就是孩子將來需要的;現在考驗我們的,將來也會考驗孩子,我們面臨的煩惱、挑戰和機遇,將來孩子統統會面臨,雖然時代氣候不斷改變,但是與人相處、消化壓力、抵抗惰性和軟弱、剋制慾望、自我推銷、打開局面、把握機遇等基本問題是亙古不變的。我們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不僅爲孩子提供了值得借鑑的經驗,更傳遞給孩子一個積極的態度,所以,我們做人的時候,也是在做父母,我們生活的過程,無時無刻不是對孩子的教育。

5、懷有“成長意識”

從孩子誕生的那一刻起,我們的生活就開始因孩子而改變,有些人變得出乎意料地好,有些人變得意想不到地糟。孩子帶領整個家庭一起成長,孩子成長的方向是長大,大人成長的方向是父母。我們期望孩子健康成長,我們自己也要有“成長”意識,父母是“學”着做的,不可能一開始就會,不可能很快就會,做父母的本領要慢慢練就。有了這樣的成長意識,纔不會患得患失、自怨自艾。

6、懂得自我懷疑的必要

我們眼中的孩子和孩子的實際情況往往有很大的差別,我們對孩子的理解緣於我們自己的經驗和理解方式,這並不總能靠得住。

懂得自我懷疑,防止固執己見,抱着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態度,時時謹慎,用更爲多元的方式感知孩子,會開闢全新的親子關係和教育境界。

7、教育是幫助,不是塑造

教育就是幫助孩子成爲他本來可以成爲的人。智慧父母懂得和孩子一起觀察和發現孩子的天性。假如孩子比較有心計、企圖心強,那麼這個孩子有可能成爲某個領域的傑出人才,但是也容易因爲心事太重而承受壓力,遭受挫折;那麼,我們就應該在幫助他實現自己的目標的同時注意勸誡孩子不要被自己的抱負所累,人生不可能完美,要學會取捨和放下。假如孩子是個樂天派,什麼事情都不放在心上,那麼這樣的孩子獲得快樂會很容易,也不用擔心他會鑽牛角尖,但是很容易不思進取,不學無術,將來生活在一個較低的社會層次上;這時我們就要幫助孩子樹立一定的進取心。

8、懂得教育的界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侷限,所以,每個人對孩子的教育必然也有自己的侷限。因此我們要給孩子保留他們吸收新的思想的空間。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