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孩子愛哭鬧可能是父母的責任

孩子愛哭鬧可能是父母的責任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愛哭鬧可能是父母的責任,很多父母看到孩子苦惱,就會妥協,因爲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其實這樣是害了孩子。只有利用好的教育方式才能讓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長,那一起來看看怎麼應對吧。

孩子愛哭鬧可能是父母的責任

孩子愛哭鬧可能是父母的責任1

對於還不大會用語言表達思想的孩子來說,哭,往往是向父母表達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種方法。餓了,困了,摔倒了等等,都需要藉助哭來向家長髮出“訊號”。但是如果孩子到了三四歲,仍然用哭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經常哭鬧,說說他反而哭得更厲害,有時還在地上打滾哭。這個很有可能會是父母的責任了。爲什麼會這樣說呢?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下吧: 如果孩子到了三四歲仍用哭鬧錶達自己的情感,這樣就就不對了。這說明家長培育方法不當,孩子養成了愛撤嬌的毛病。孩子撤嬌愛哭,並不是天生的,而是由於家庭影響造成的。特別是在幼兒期,受到過度保護和嬌慣的孩子,多半愛哭。因爲孩子一哭,家長馬上就去哄,並滿足一切要求。這就會使孩子產生一種錯覺,哭能得到一切。孩子長大了,如果某種要求得不到滿足,他還會大哭大鬧。因爲孩子小時候只學會了哭鬧的本領,還沒有掌握忍耐的本領。獨生子女、晚育子女、體弱多病的孩子以及爺爺奶奶帶養的孩子,容易養成愛哭撒嬌的毛病。 對於孩子的撤嬌哭鬧,如果家長一味遷就不敢觸動,是難以糾正的'。對於過了三四歲,爲了某種目的還經常哭鬧的孩子,要採取嚴厲的態度,迫使孩子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是不理睬他,等他哭夠了,說話了,再去滿足他的合理要求。要使孩子逐漸明白,爸爸,媽媽不喜歡哭的孩子,哭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對孩子提出的各種各樣的要求,絕不能簡單地、不分音紅皁白一概回絕或加以斥資。要認真對待孩子的要求,要問明情由,弄清情況,耐心給於答覆。對於合理的要求,要給於滿足,暫時滿足不了的要慢慢解釋。對於一些無理的要求,要給孩子講清道理,使他明白不能得以滿足的原因。 在孩子情緒好的時候,父母應教育他懂得,哭是不對的!當孩子在發脾氣,大哭大鬧時,是什麼也聽不進去的,只有等他撤完嬌、哭鬧完了之後,情緒好轉時,再進行教育,這樣纔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已經是大孩子了,不能再哭了。要讓孩子明白,動不動就哭,是小孩子的做法。還要讓孩子懂得,哭是會招人煩的,連小朋友都不喜歡。此外,應讓孩子經常和同齡的小朋友一起玩耍。 所以在糾正孩子撒嬌、愛哭的習慣時,必須讓孩子懂得,世界上還有許多不能隨心所欲的事,要培養孩子有忍耐性。當孩子有了進步時,要及時地予以鼓勵,促使孩子去爭取更大的進步。

孩子愛哭鬧可能是父母的責任2

1、一哭就哄?

用物質去哄孩子,這是一個能讓孩子在短時間內“閉嘴”的辦法。長期使用的話,容易讓孩子形成錯誤的認識,認爲只要自己哭鬧就能得到關注、安慰、獎勵。時間一久,孩子就會習慣性地通過哭去達到目的。

2、一哭就罵?

用大人的權威阻止孩子哭鬧,也是不值得提倡。哭是一種表達情緒的方式,孩子哭鬧是在表達痛苦的情緒,他需要的是父母的安慰、支持和鼓勵,而父母在這個時候大聲叱罵,只會讓孩子的情緒更激動,沒有安全感,不利於孩子表達情感。

3、一哭就轉移注意力?

這是一個常用的方法,讓孩子結束一個行爲,開啓另一個有意義的活動,這個方法看似兩全其美,卻不能濫用。它可以有效避免孩子反抗、憤怒、哭鬧,卻沒有實實在在地引導孩子。眼下的事情雖然解決了,但孩子並不知道做這件事的壞處,下次他依然會嘗試。轉移注意力這個方法使用,要講究場合,後續也要做好引導。

孩子哭鬧,巧用“冷”處理的辦法

當孩子發脾氣哭鬧時,我們首先要做的是保持自己的淡定與平和,接納孩子的情緒。你的情緒淡定了,孩子才更容易平復情緒。在制止孩子的不良表現時,也告訴他這樣做爲什麼不對,而不是給孩子貼上“不懂事”“不講道理”的標籤。

其次,要做好適當的溝通。對於不能滿足的事情,堅持自己的立場和原則,然後再給孩子講清楚不能滿足的原因。如果孩子始終不願意改變自己的態度,可以先將他抱到一個安靜的環境下,等到雙方的情緒都穩定了,再用溫和委婉的語氣安撫孩子的情緒,和他說話。當孩子哭着完成某件事情時,你接下來要做的不是責備,而是要讚揚,鼓勵他的表現,這樣的做法能保護孩子安全感,也避免了溺愛。

最後,等到孩子的情緒平復後,還要教導他如何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通過哭鬧,也要告訴他發脾氣和哭鬧不能起任何作用,而好好說話,講出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卻能收穫更多的迴應。

孩子學會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需要足夠時間,孩子哭鬧時逐漸平靜下來也需要時間,這個過程考驗父母的耐心和信心,但不能輕易放棄。其實,每個孩子都有潛在的自制力,只是要掌握它還需要一些時間,也需要父母來正確引導。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