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常見兒童意外損傷急救法

常見兒童意外損傷急救法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常見兒童意外損傷急救法,兒童由於思想還不太成熟,很多事都不懂,所以有時候會造成意外受傷,所以家裏有寶寶的家庭最好懂得一些兒童意外損傷急救法,以下常見兒童意外損傷急救法分享給大家。

常見兒童意外損傷急救法

常見兒童意外損傷急救法1

一、軟組織損傷

在日常生活中,兒童軟組織損傷發生非常廣泛,且常見。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的兒童,急診常見摔傷、扭傷,鐵釘或下班碎片扎傷,家用電器燙傷等。輕者可形成軟組織淤血、血腫。重者造成皮膚及軟組織裂份,嚴重的大出血處理不當,常可危及生命。早期傷口處理如果得當,對傷口癒合很有好處,否則會引起化膿性感染,破傷風,感染擴散,還可引起全身性血行感染,敗血症等嚴重後果。軟組織損傷的處理原則爲:

1、對於沒有出血皮膚,傷口完好不宜按摩、熱敷、可用冰袋或冷水袋冷敷,或擦擦一些止痛劑如傷痛一噴靈,扶他林乳劑等,限制活動,預防感染等。

2、對於造成皮膚及軟組織裂傷形成出血的,正確包紮可使傷口流血減少,感染機會減少,疼痛減輕。包紮時動作要輕柔敏捷、部分準確,包紮鬆緊適當。包紮前傷口可先用磺伏或酒精沿傷口邊緣由內向外塗擦,要避免消毒液滴入傷口內。若傷口內可見異物如釘子玻璃碎片則要慎重處理,大而表淺的容易取出的異物可以取出,小而深且不易取出的則不硬行取出,以免造成大血管及神經損傷,增加出血或增加傷口再感染的機會,立刻送醫院治療。

3、一般的或表擦傷可直接塗一些紅藥水或碘伏即可。

二、氣管異物

氣管異物是常見的極具兇險性意外事故,7歲以內兒童多見,尤其是剛學會走路到兩歲內的小兒發病輕多死亡率高,異物如玩具的零件,豆類、果核、硬幣等,原因是小兒氣管與食管交叉處的“會厭軟骨”發育不成熟,功能不全,當小兒口中含物說話,哭鬧和劇烈活動時,容易將口內所含物質吸入氣管內,引起氣管阻塞,導致窒息。兒童吸入異物後,造成劇烈咳嗽,聲音嘶啞,呼吸困難,反射性嘔吐。如果是較大異物堵塞氣管,患兒面色青紫,窒息以至呼吸停止。這時搶救措施要爭分奪秒,時間就是生命。

1、拍背法:讓小兒趴在救護者的膝蓋上,頭朝下,託其胸,拍其背三至四下,稍停可重複,至小兒吐出異物,也可將瀣和倒提起來拍背。

2、顛簸法:救護者,抱住患兒的腰部,雙手拇指抵住患兒上腹胸部下,將患兒有節奏的快速顛簸,壓迫上腹部以形成衝擊氣流,將異物衝出。

3、催吐法: 救護者用手指伸進患兒口腔,刺激舌根催吐,此法較適用靠近喉部的氣管異物。如上述的方法未奏效,應爭分奪秒送往最近的醫院。如果呼吸或心跳停止應給予及時人工呼吸,心臟復甦。

要教育兒童不要養成口內含物的習慣;進食時,不要讓小兒哭鬧說話;把孩子容易吸入的小物品放在兒童拿不到的地方;玩具應安全。

三、兒童誤飲誤食

1、誤吞固體異物,如果孩子誤食小玩具等異物,基本會從糞便中排出來。但是如果是圖釘,別針之類的尖東西進入食道,可能卡住食道,因此要格外觀察糞便,必要時去就診檢查。另外也有一吃下去就堵住氣管,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要注意防止異物吸入。首先要做的事情:檢查到底吃了什麼,吃了多少、觀察患兒情況,窒息的話,幫患兒取出異物;可以吐出來的話就讓孩子吐出來;必須立刻送往醫院的狀況:吃下去的東西堵住氣管、窒息時,劇烈的咳嗽;吃下去尖的大頭針和別針等緊急救護 卡住嗓子不能呼吸時,要立刻把孩子倒着拎起來,拍背部讓其吐出來,或者雙手從後摟住孩子,用適力壓上腹部。不斷的咳嗽時,即使能勉強呼吸也要儘快送醫院。要吐但卻卡在氣管上的話會導致呼吸困難。如果吞食了尖的東西,要取的話在胃裏面比較好,所以別讓孩子吐,立即送醫院。吐的話可能會卡住食道的。如果誤食鈕釦電池的話請及時送醫院檢查。

2、誤食小玩具之類的.,一旦落到胃裏面,孩子沒顯示什麼事的話就不要太擔心。也不必非要吐出來不可,注意觀察過後情況,注意那幾天的大便情況,檢查有沒有排出來。即使沒隨大便出來,孩子情緒和食慾沒什麼特別,也不必太擔心(看看是否混在大便中沒看到,或者錯認爲誤食了),必要時諮詢醫生。誤食後,吃東西越來越不好,常哭,也可能是被卡住的緣故,需去醫院檢查。

3、誤飲誤食身邊的食物時,原則上是立即吐出來,但是如果誤食的是廁所清潔劑(強鹼性)、漂白劑(強酸劑)、或者是煤油等揮發物的話,吐出來會灼傷嗓子粘膜,妨礙呼吸。另外如果吃的是菸捲,當時沒有出現反應,但過後就會顯出中毒症狀。必須立即去醫院的狀況 吃了半根以上的菸捲、或喝了剩在菸灰缸裏面的水,吞食了強酸強鹼性物品、或煤油等揮發性物質、從頭上撒了一身撲粉、不知道吃了多少,吃了什麼,吃了成人用的內服藥等。出現全身無力,哭得厲害,年色發青等情況時,都要立即送醫院。

常見兒童意外損傷急救法2

四、兒童意外損傷的預防

1、樹立良好安全意識

兒童成長期間是各種習慣的養成期,應該抓住這一關鍵時期,探索有效方法,使兒童樹立良好的安全防範意識。

一是引導兒童敢於求助與說“不”,提高自護能力。兒童由於自身體能原因束縛,遇到險情,難以自救,所以求助與說“不”是兒童自我防護的有效方法。監護人在引導兒童自護意識時,要引導兒童表達意願的能力。要告知兒童父母姓名、電話、家庭住址等基本常識及110、119、120 等求救電話含義。

二是養成良好行爲,有效避免傷害。將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各種安全知識對孩子進行長期教育,反覆強調。例如:走路向右行、吃飯不說話、鞋帶要繫緊、輕開門窗等習慣,使兒童樹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起到自我保護的作用。

2、創造安全外部環境

一是開展各類活動,提高兒童身體素質。充分利用課餘時間,創造條件讓兒童進行體育鍛煉和體能鍛鍊。合理地組織一定強度和密度的體育活動,如跑步、打球、跳繩、體育遊戲。開展兒童感興趣的活動,增強幼兒體能,如:春天外出踏青郊遊爬山、秋季開展田徑運動會,讓孩子通過體育活動掌握運動技能,從而使孩子動作更靈活、思維更敏捷,有效的避免和減少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

二是減少外部不安全因素,營造兒童安全成長環境。在社區、學校、廣場、公園等兒童喜愛玩耍的區域,設置更多的安全警示牌,認真做好隱患排查,做到防患於未然。加強部門合作及安全監管,加強制度建設,形成學校、社會、家庭共同參與的兒童安全防護體系。

3、加強安全演練練習

一是模擬練習,提高實踐能力。舉辦大型遇災演習,使兒童學會保護自己的基本自救技能。如,邀請消防隊員進行消防演習,讓孩子掌握逃離火災的正確方法:溼毛巾捂口鼻,彎腰下蹲,從安全出口逃離等,以及如何正確撥打119報警的知識。讓兒童在大型的演習活動中,對自身的感受和體驗印象會非常深刻。

二是運用新聞,學習自護技能。在具有一定的判斷能力的年齡稍大的兒童中,監護人可通過生活中及報刊、電視、互聯網等媒體平臺創設情景,讓兒童積極思考,對危險的行爲、動作有更深刻的理解並一起分析事故原因危害,共同尋找預防的方法,通過這樣的活動能進一步強化孩子的安全意識。

三是運用遊戲,學習自護技能。孩子的天性是玩耍,遊戲是孩子學習的助推器,在安全遊戲中,孩子可邊玩邊學,輕鬆獲得安全自護知識、技能。如:情景劇“找媽媽”。在一個購物中心,你停下來張望一會,擡起頭時找不到媽媽了。讓孩子想辦法,當孩子想出合適的辦法,媽媽纔出來。讓兒童在遊戲中學習安全知識,遠比老師直接的說教效果要好得多。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