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哪些原因會導致貧血

哪些原因會導致貧血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哪些原因會導致貧血,很多媽媽們帶孩子去醫院體檢都會發現,貧血特別常見,並且孩子平時也很健康,爲什麼就會貧血呢?導致貧血的原因又有哪些呢?給大家分享幾個可能性原因。可以注意以下的幾個原因哦。

哪些原因會導致貧血

哪些原因會導致貧血1

生理性貧血

由於寶寶在胎兒期處於一種相對缺氧的狀態,紅細胞生成素合成增加,這個時候的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含量都是比較高的,血紅蛋白含量可高達150-220g/L。出生之後,隨着寶寶自主呼吸的建立,血氧含量增加,紅細胞生成素減少,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量逐漸降低,到寶寶長到2-3個月的時候,降至最低值,約100g/L,出現輕度貧血,之後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量又會緩慢增加,這是一種生理性的貧血,是小寶寶對環境改變的一種調適現象,並不是真正的貧血,而且寶寶通常也有沒有其他貧血的臨牀症狀,對於這種生理性的貧血,可以不用太過於擔心,也不需要治療。

缺鐵性貧血

由於體內鐵缺乏時,血紅素生成不足,進而血紅蛋白合成減少,缺鐵性貧血爲一種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臨牀上可表現爲皮膚、黏膜蒼白,其中以口脣、甲牀黏膜更爲明顯,易疲乏、不愛活動、頭暈、耳鳴、肝脾腫大、食慾減退、精神不集中、心率異常等,嚴重的甚至還可影響到心功能,缺鐵性貧血患兒在經鐵劑治療後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還在胎兒期的時候,寶寶主要通過胎盤從母親那裏獲得鐵,其中在孕期的最後三個月獲取的量爲最多,獲取來的這些鐵足以維持他們在出生後的4-5個月內使用,所以足月產的小寶寶一般在生下來後的`4個月內都是很少會出現缺鐵性貧血的。但若孕媽媽在孕期時就嚴重缺鐵性貧血的話,那麼她能爲寶寶提供的“儲存鐵”是極有限的,或者是寶寶早產了,錯過了孕期最後三個月可以獲取更多鐵的機會,那麼這些寶寶在出生後患上缺鐵性貧血的機率也就比其他新生兒要高了,一定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補鐵治療。

到了4個月之後,隨着之前儲存的鐵逐漸消耗完,加上這個階段的寶寶生長髮育迅速,對膳食中鐵的需求量增加,而他們的主食——母乳和牛奶的含鐵量其實都是相對比較低的,這就需要在添加輔食時爲他們添加一些含鐵豐富的食物,以滿足體內鐵的需求,而如果家長沒注意給孩子添加含鐵豐富的輔食,久而久之,就會使得寶寶出現缺鐵性貧血。

兒童期和青少年期發生缺鐵性貧血的一般較少,多見於一些偏食、挑食的孩子,或是由於食物搭配不合理,導致鐵的吸收受到抑制所致。此外,也還有一些是長期慢性出血最終導致了貧血的發生,如鉤蟲病、腸息肉等。

營養性巨幼細胞貧血

營養性巨幼細胞貧血主要是由於體內缺乏維生素B12或(和)葉酸所致,以六個月至兩歲爲多見,它是一種大細胞性貧血,臨牀上主要表現爲虛胖或顏面輕度浮腫,毛髮纖細稀疏、黃色、貧血貌、厭食、噁心、嘔吐、腹瀉、舌炎等,維生素B12缺乏時還可表現爲表情呆滯、反應遲鈍、嗜睡,智力動作發育落後甚至倒退,重者可有不規則震顫等,葉酸缺乏時可有神經精神異常的表現。用維生素B12或(和)葉酸治療有效。

營養性巨幼細胞性貧血常見於4-6個月後純母乳餵養未及時添加輔食、人工餵養不當的嬰兒,及飲食中偏食挑食,不吃肉類、動物肝臟及新鮮蔬菜水果的幼兒,或是有嚴重感染、胃腸吸收和運輸障礙的小兒。

溶血性貧血

溶血性貧血主要是由於紅細胞內在異常,如紅細胞膜結構缺陷(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等)、紅細胞酶缺乏(G-6-PD缺乏症等)血紅蛋白合成或結構異常(地中海貧血等),或是紅細胞外的因素,如免疫因素、感染、物理、化學因素等所致。對於這種溶血性貧血,主要是確診後積極做好防治。

其他出血性疾病

其他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等,也可因丟失血過多而出現貧血。

哪些原因會導致貧血2

缺乏科學餵養知識 家長對獨生子女過於溺愛,成天讓孩子吃牛奶、雞蛋或吃巧克力,以爲這樣有營養,其實,這些食品並不是鐵的良好來源。每500克牛奶中含鐵1.0毫克,一個1歲的孩子,每天需要8毫克的鐵,如果單純用牛奶提供,則每天得吃4000克牛奶,這樣大量的進食牛奶,不但擠掉了其它飲食的攝入,而且對身體有害,如“牛奶貧血症”就是由每天進食大量的鮮牛奶,使得過敏的小兒引起腸道慢性出血造成的。另外,常吃巧克力、奶油點心等一類高熱量食品,會使小兒缺乏飢餓感,減少進食量而無法得到其它必需營養素,同時這類食品所含蛋白質和鐵都很少,長此下去,終會導致貧血。在嬰幼兒期,小兒很容易養成偏食、挑食等不食習慣,家長如果不注意這點,也會造成小兒貧血。

生理因素 學齡兒童尤其是處在快速增長期,由於生長快,運動量大,特別是女孩月經來潮之後,均需要增加鐵的攝入,如果供給的食物含鐵量少,又未及時從補鐵的藥物中獲取,就會發生貧血。

疾病因素 患有慢性失血疾病,如腸寄生蟲病、腸息肉、肛裂等,以及慢性腹瀉、反覆感染均會造成鐵的吸收障礙而發生貧血。

那麼,該如何預防呢?這裏可提供以下辦法,供參考。

第一,提倡母乳餵養 因母乳中鐵的生物利用率和吸收率均高於牛奶;4個月後應添加蛋黃、肝泥、肉末、豆粉、煮爛的菜葉等含鐵的輔食;牛奶餵養的小兒應提早於2—3個月添加。小兒時期每天鐵的需要量爲10—15毫克,青春期的女孩每天爲20毫克,當每天提供的食物中鐵的含量達不到這個要求時,應從補鐵的藥物中攝取。

第二,掌握科學餵養技能 供給的食物一定要結合小兒年齡、消化功能等特點。營養素要齊全,其量和比例要恰當,食物不宜過於精細、過多含糖、過於油膩、調味品過於濃烈以及帶有刺激性。其品種要多樣化,烹調時不要破壞營養素,並且做到色、香、味俱佳,以增加小兒食慾。

第三,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有助於食物中鐵的吸收。由於每一種食物都不能供給人們所必需的全部營養成份,所以膳食的調配一定要平衡。

第四,糾正一些不良的進食習慣 如強迫、引誘進食以及挑食、偏食,徹底治療各種慢性失血性疾病。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