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幼兒入園焦慮的成因及消除對策

幼兒入園焦慮的成因及消除對策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幼兒入園初期由於對父母的依戀以及對幼兒園陌生教師和陌生環境的不適應,容易產生分離焦慮。心理學研究表明,不同依戀類型幼兒的入園焦慮的表現是不同的。我們可以從幼兒不同的依戀類型入手,根據幼兒的分離焦慮表現採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幫助幼兒穩定入園情緒,使他們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幼兒入園焦慮的成因及消除對策

一、幼兒入園焦慮的成因分析

分離焦慮,是幼兒和撫養者分離時所表現出的一種不安情緒和行爲,是幼兒對陌生環境和陌生人產生不安全感和害怕感的反應。引起分離焦慮有兩個條件,一是直接分離(unmitigated),即幼兒與父母完全分離,獨自呆着;二是間接分離(mitigated),即幼兒與父母分離,但與其他人在一起。研究發現,當嬰幼兒和撫養者分離時,如果有其他人陪伴,就能減輕他們的分離焦慮,因而分離焦慮的反應強度也較低。而且,幼兒分離焦慮隨年齡的增加而逐漸下降,3~5歲幼兒的分離焦慮程度較高。幼兒入園後的焦慮情緒可以因教師的照顧與陪伴而得到緩解並最終消除。

幼兒入園時出現分離焦慮是正常的心理現象。幼兒入園焦慮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對於陌生環境的一種本能的不安全感和害怕感;二是對父母的依戀行爲。大多數心理學家都認爲,依戀這一情感聯結對幼兒將來的心理髮展有長期影響。精神分析學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指出,母嬰之間穩定的依戀情感聯繫的`建立,有利於幼兒社會性與個性的正常發展。埃裏克森也認爲,早期的情感依戀向幼兒提供了一種基本的信任感,這種信任感有利於幼兒在以後的生活中與別人建立起密切的情感聯繫。

兩方面因素相互作用使幼兒產生入園初期的分離焦慮現象。如果幼兒長時期處於這種消極情緒狀態,會嚴重影響身心發展。建立安全型依戀的幼兒在幼兒園同伴交往中顯得更具社會能力、解決人際問題能力以及更高的自信水平。因此,幫助幼兒縮短適應期,較快地穩定情緒,愉快地上幼兒園是非常重要的。

二、不同依戀類型幼兒的入園焦慮表現與消除對策

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心理學家安斯沃斯用“陌生情境法”測量幼兒的依戀行爲時,發現不同依戀類型的幼兒表現出不同的依戀行爲。安斯沃斯依據研究結果將幼兒劃分爲三種不同的依戀類型,包括安全型依戀、焦慮——反抗型不安全依戀和焦慮——迴避型不安全依戀。

教師是幼兒進入幼兒園後的“重要他人”和“權威人物”,幼兒對父母的依戀情感能否安全轉移到教師身上主要取決於教師對幼兒的照料態度和方式。幼兒初次入園時,教師要細心觀察每個幼兒在父母離開時和父母離開後自由活動時的表現,以及幼兒與父母相見時的表現。不同依戀類型幼兒在與父母分離和與父母團聚時的表現是不同的。教師可以採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消除幼兒的入園焦慮。

(一)安全型依戀幼兒

這類幼兒在初入園時能獨自或與父母一起探究周圍的陌生環境,對於陌生的教"幣和同伴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他們對和父母的分離表示傷感,但並沒有強烈的分離焦慮;與父母團聚時表現出很大的熱情,尋求與父母親近。從外在行爲特徵來看,這類幼兒情緒健康、穩定,自信、友善,樂於探索,表現出較強的適應能力。並不需要教師特殊的照顧。對於這類幼兒,教師採取的措施主要是創設輕鬆愉快的物質環境和寬鬆和諧的心理環境,培養幼兒熱愛教師和幼兒園的情感。

一方面要創設輕鬆愉快的物質環境。根據新人園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需要,精心佈置活動室和設置活動角。在活動室牆面上可貼一些可愛的小動物形象、有趣的故事情節;用來自幼兒生活的材料創設遊戲環境,準備大量活動材料和玩具。幼兒受豐富多彩、新奇、整潔的環境吸引,會情不自禁地參與各種活動,有利於緩解焦慮情緒,逐漸適應並喜歡上幼兒園。

另一方面要營造寬鬆、和諧的心理環境。教師和藹的態度,親切的語言,溫暖的愛撫等,都能使幼兒從情感上得到滿足,產生安全感、信任感。在此基礎上,幼兒能很快把對父母的依戀遷移到教師身上,從而大大減輕幼兒因離開父母而產生的分離焦慮。對於這類幼兒,教師可以採取榜樣示範法和講理法來緩解他們的焦慮心理。如及時表揚不哭不鬧的幼兒,引導其他幼兒向他們學習;或是明確講道理:“只要你在幼兒園裏好好吃飯,好好睡覺,爸爸媽媽下班後就會來接你”;也可以通過講故事等方法,讓幼兒懂得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老師是喜歡所有小朋友的,從而促進幼兒依戀的轉移。

(二)焦慮——反抗型不安全依戀幼兒

這類幼兒在陌生的環境中顯得謹慎,過分依附母親,怯於探索環境,對陌生人不太關注。對父母的離開表現出極度的傷感和焦慮;與父母團聚時表現出尋求親近與拒絕交流兩種相互矛盾的行爲。從外在行爲特徵來看,這類幼兒情緒不穩定,排斥與接納並存,依附性強,缺乏自信。

這類幼兒需要教師給予關注。針對前一類幼兒的措施同樣適用於這類幼兒。此外,對於這類幼兒,教師要以滿足他們的情感和需求爲主。

教師要始終在幼兒身旁細心照料,讓幼兒對教師產生依戀,進而獲得安全感。克勞斯一肯內爾假說表明,母子之間的早期皮膚接觸會促進親子依戀關係的早期發生。幼兒同樣有強烈的肌膚刺激的需要,因而教師應使幼兒感受到母親般的愛撫,以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教師還應像母親一樣,多和幼兒進行情感交流,讓幼兒對教師產生親切感和依戀感,從而促進親密的師幼關係的形成。教師的關心和體貼能使幼兒把教師作爲陌生環境中的保護者,從而緩解入園分離焦慮,逐漸適應幼兒園生活。

此外,教師還要引導這類幼兒逐漸融入同伴羣體。開始時,教師要帶他們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然後逐漸增加他們獨處以及與其他小朋友一起遊戲的時間,最終使他們融入同伴羣體。開始時,這類幼兒可能不能與其他幼兒一起遊戲,這就需要教師的幫助與引導。遊戲中,玩具可以增加幼兒交往的頻率,如誘發幼兒之間目光對視、身體接近、手指接觸以及隨之而來的言語交流,等等。遊戲可以幫助幼兒在同齡夥伴中找到安全感和歸屬感,以消除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感。

(三)焦慮——迴避型不安全依戀幼兒

這類幼兒在陌生的環境中能自主地探索和遊戲,但不夠投入。他們能接受陌生人(如教師和同伴)的關注,與陌生人在一起並不十分傷感。在人際互動中,這類幼兒表現出一些迴避現象,如避免成人注視或扭身走開。在父母離開時並不特別焦慮,與父母團聚時並不力圖接近。從外在行爲特徵來看,這類幼兒似乎對愛缺乏反應,排斥、獨立,情緒活動水平低。

這類幼兒也需要教師的特別關注。他們的適應能力介於前兩類幼兒之間,雖然他們能夠接受陌生人的關注並能主動進行探索性遊戲,但其關注和探索的程度不如安全型幼兒,而比反抗型的幼兒要高。針對前兩類幼兒的措施同樣適用於這類幼兒,此外,對於這類幼兒還要採取轉移法和順從法。

教師要用玩具、圖書等幼兒感興趣的物品來吸引他們,轉移他們的注意力,緩解他們的壓力,穩定入園情緒。在幼兒自由活動時,教師要順從他們的意願。只要幼兒情緒穩定,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他們喜歡做什麼就讓他們做什麼,不必強求他們加入既定的活動。

除了上述對策之外,教師還要積極尋求其他有效措施,以求在最短的時間內消除幼兒的入園焦慮,使他們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如教師可以允許幼兒帶自己喜歡的玩具或物品來幼兒園,使他們有一種精神寄託。教師還要與家長溝通,瞭解每個幼兒不同的特點與需求及家長在家常用的一些方法,以便在教育中做到有的放矢。此外,教師也要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做好幼兒入園前的準備工作。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