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15篇

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15篇

來源:時尚冬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15篇

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1

【活動目標】

1、幼兒學會通過各種感官感知種子的外觀,激發種植的興趣。

2、引導幼兒猜想種子的播種方法,並學會記錄。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西瓜、西瓜籽、記錄表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導入

(1)小朋友看這是什麼?(西瓜)

(2)它是從哪裏來的?(地裏長出來的)

(3)是怎樣長出來的?(西瓜籽)

(4)西瓜籽藏在西瓜的什麼地方呢?(西瓜肚子裏)

(5)解剖西瓜讓幼兒觀察

2、觀察

將一粒西瓜籽放在投影上讓幼兒詳細觀察。

師:你觀察到的西瓜籽是什麼樣的?幼兒描述

過渡:剛纔我們和西瓜籽是用眼睛做朋友的,你們還想和他怎樣交朋友?

3、分組接觸西瓜籽,讓幼兒在看、摸、聞的過程中進一步的瞭解西瓜籽。

(1)集中,讓幼兒說說你是怎樣和西瓜籽較朋友的?(看、摸、聞)

(2)讓幼兒說說看、摸、聞到了什麼?

小結並過渡:小朋友和西瓜籽交朋友時發現了這麼多的祕密,西瓜籽聞起來香香的,摸上去很光滑,西瓜籽還有許多的祕密,小朋友猜猜西瓜是怎樣往土裏種的。

4、幼兒猜想種子的種植方法並記錄。

結束:今天小朋友真棒發現西瓜這麼多的祕密,過幾天我們就要一起去種西瓜。

活動反思:

讓他們瞭解它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並讓他們知道泥土有很多的養分,是許多動植物生存的基礎,活動中幼兒樂於發現、主動參加科學活動,學會運用各種感官觀察、比較。幼兒對本次活動充滿了積極探索的樂趣。

關注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教學活動中也體現幼兒的經驗。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體現教學目標的適宜性、個性化。依據本班幼兒的實際,在研究和把握本班幼兒身心發展的實際水平、發展需要和可能性的基礎上,確定幼兒進一步發展的潛力、方向和步伐。同時,老師們關注本領域的核心價值,給孩子們一個最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2

活動引入:

科學活動“有趣的蛋寶寶”的準備活動中,需要孩子們收集各種各樣的蛋寶寶來幼兒園。小朋友收集了許多有關“雞蛋”的資料:有的帶來了工具書介紹“蛋”的品種;有的和爸爸媽媽一起從網上找來圖片介紹“蛋”;有的帶來了各種各樣的蛋;還有的帶來了雞蛋做成的工藝品……

爲了使幼兒能進一步地親近這些蛋寶寶並對他們產生興趣,我在教室的一角設置了“蛋寶寶的家”,把孩子們帶來的這些蛋擺放在一起。目的是讓幼兒通過與身邊的“蛋寶寶”親密接觸,發現其中的有趣與奇妙,併產生疑問,提出問題。當孩子在撥弄的過程中突然不小心把一個雞蛋掉在地上摔碎了殼的時候,同伴們紛紛圍了上來,蹲在碎雞蛋周圍,三言兩語地議論開了。他們似乎對雞蛋殼的“脆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蛋殼果真那麼“不堪一擊”嗎?孩子們有了疑問,也就萌生了好問的願望,於是討論就很自然地展開了。

在“生成”中設問:“爲什麼雞蛋從桌子上輕輕滾下來就會破掉,上次我吃鹹鴨蛋的時候,用很多很多力氣去捏鴨蛋,它也不會碎掉呢?”沖沖小朋友提出了問題。(孩子們聽了沖沖的話,有的忍不住去伸手捏了一下桌上的蛋寶寶。)師提問:“這是怎麼回事呢?”欣欣答:“因爲鴨蛋大,雞蛋小,所以雞蛋容易破,鴨蛋不會破。”(說完,欣欣還把鴨蛋和雞蛋放在一起,給大家看它們大小的差距。)沖沖答:“不是的,後來我用力氣也捏過雞蛋的,它也捏不碎的。”銘銘答:“肯定是你力氣太小了,我的力氣大,肯定能把蛋寶寶捏碎的。”沖沖生氣地辯駁道:“我的力氣很大的,你不相信你捏好了。”(孩子們互相看看,又看看桌子上的蛋寶寶,期盼着我的回答。)(從孩子們回答中,我瞭解了孩子們存在的共同“問題”。何不讓他們動手實驗?於是就生成了科學實驗活動:蛋寶寶怕捏嗎?)

思考:孩子畢竟年幼,他們並不知道學習什麼對他們是最好的,他們需要教師引導。因此,教師應該善於關注每個孩子的問題所在,通過有目的“設問”,與幼兒展開討論,從而引導幼兒生成有利於發展的相關活動。只有善於從幼兒的問題入手,進行“設問”,才能引導幼兒在教育情景中,在討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構知識、獲得經驗。

在“操作”中釋問:在實驗“蛋寶寶怕捏嗎?”中,小朋友把各種各樣收集來的蛋放在一起比較。通過一次次的實驗、操作,他們終於自己得出了結果,發現了蛋寶寶原來不怕捏的“祕密”。嘟嘟:我把雞蛋和鴿子蛋都捏過了,我用了很多很多的力氣,捏也捏不碎。耀耀:我也沒捏碎。(其他的同伴們也都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表示都沒有捏碎自己的蛋寶寶。)傑傑:哈哈,我捏碎啦!!(傑傑一邊說,一邊開心地把蛋舉了起來。)(小朋友都很驚訝地看着他,又看了看自己手裏的蛋,再用力捏了起來,結果還是沒捏碎。)沖沖:怎麼回事啊?(沖沖向我發出了“求助”的目光。)師:傑傑,你是怎麼捏碎蛋寶寶的?能表演給我們看看嗎?(我又把“問題”拋給了傑傑。)傑傑很開心地在大家面前拿起了一個蛋,用出了吃奶的勁。只聽“噗”的一聲,蛋破了。師:你們看清楚傑傑是用的什麼辦法把蛋寶寶捏碎的嗎?(小朋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都沒有發現蛋寶寶被捏碎的“祕密”所在。於是,我又請傑傑表演了一次。)沖沖:他不是捏的,他是摳的!!(小朋友都緊緊地盯着傑傑的手,沖沖第一個發現了傑傑的方法。)(沖沖發現了傑傑的方法後,大家又拿着蛋寶寶“忙活”了一陣。終於發現,不管蛋寶寶長得大還是小,它們都是捏不碎的。但是如果蛋寶寶壞了,殼上有了縫,那隻要輕輕一捏就會碎。)思考:教師在捕捉到個別幼兒的“問題”後,通過師生之間的“問答”,瞭解到班上孩子普遍存在的問題,由此“設問”,生成了幼兒感興趣的、有利於幼兒發展的實驗活動,使幼兒通過動手,真正體驗、理解“蛋寶寶不怕捏”的科學道理。教師及時根據傑傑個人的問題“設問”,在集體中展開爭論,目的是使傑傑在個體建構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孩子間相互作用,創造了一個學習共同體,使學習者之間通過交流、爭議,最後達到意見整合,從而爲幼兒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積極的支持。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是一節讓孩子們認識各種各樣的蛋,瞭解蛋的結構,知道蛋有大小和顏色的異同等的科學活動。

本節活動,小班孩子們很活躍,對各種蛋特別感興趣。唯一缺點就是,這事一節科學課,科學課是讓孩子們自己探索、操作的活動。害怕蛋被弄碎,而沒有給每個孩子發蛋,只是給他們看我在操作,忽略了給他們自己動手操作能力。這點值得我去反省。

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3

活動目標:

1、發現並比較不同葉子的差別,有重點地說出葉子的特徵。

2、能按不同條件給葉子分類,瞭解幾種特殊的葉子,感受葉子的多樣性和奇特性。

3、培養細緻的觀察力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幼兒事先採集的葉子

2、ppt課件(不同的葉子實物和圖片)

3、分類盒、紙、筆

4、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1、分享交流採集葉子的成果。

(幼兒的桌上陳列有采集來的各種葉子實物)

教師:大家來相互說一說,你採集到了什麼葉子,它是什麼樣的?

2、比較不同葉子的差別,有重點地說出葉子的特徵。

(1)教師:這些葉子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說出葉子的不同之處,並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比較有關葉子。

教師小結:葉子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形狀、大小、葉脈、邊緣都不一樣。

(2)教師:葉子有共同的特徵嗎?

教師小結:每片葉子都有葉肉、葉脈和葉柄。

3、給葉子分類(實物)

(1)教師:你會給葉子分類嗎,看看誰和誰一家?爲什麼要這樣分,給他們做個標記。

幼兒在分類盒中將葉子分類,並製作分類標記。

(2)請幼兒講述分類情況。

4、瞭解幾種特殊的葉子(ppt)

(1)瞭解可以吃的葉子。

教師:葉子可以吃嗎?你吃過什麼樣的葉子?

教師(出示一些蔬菜):你吃過這些菜的葉子嗎?你還吃過哪些菜的葉子?

(2)瞭解有特殊本領的葉子。

教師(出示盆栽含羞草、豬籠草和毛氈苔、合歡的圖片):你認識這是什麼植物嗎?他們的葉子可有着特殊的本領。

教師演示、介紹這四種植物葉子的特殊本領。

5、總結談話

教師:你看了那麼多有趣的葉子,覺得大自然奇妙嗎?大自然中是個神奇的大寶庫,有許許多多的奧祕,等着我們去探索發現。

活動延伸:

孩子收集不同的樹葉,使孩子積累有關葉子的經驗。

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4

活動目標:

1、在玩玩講講等活動中,引導幼兒學習瞭解掛鎖,鑰匙的外形特點和開關方法及多種多樣的鎖及其用途。

2、在活動中進一步發展幼兒的探索能力。

3、通過小遊戲,進一步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把掛鎖(配匙),老師一把大掛鎖,各種各樣的鎖若干。

2、鑰匙一串。金鑰匙(紙質)7-8把。

活動過程:

一、參觀各種各樣的鎖的展覽會,幼兒自由認認講講這叫什麼鎖,在哪裏見過的。

二、學習開關掛鎖。

(1)幼兒自由玩掛鎖。

(2)以老師不會玩掛鎖,幼兒來教老師的方法學習開關掛鎖。

A、開鎖、找到鑰匙孔――把鑰匙正插――插到底----旋轉

B、關鎖、掛鎖對準小孔――往下按。

C、再練一次開、關掛鎖。

三、引導幼兒用自己的鑰匙去開別人的鎖,並得出結論、一把鑰匙只能開一把鎖。

四;觀察鑰匙,瞭解鑰匙的結構。

齒、觀察齒像什麼?把手、觀察把手的形狀

小孔、出示一串鑰匙,瞭解小孔的作用。

五、介紹一些現代的高科技的鎖、指紋鎖,密碼鎖,聲控鎖。

六、遊戲“金鎖、銀鎖”

1、集體學兒歌。“金鎖、銀鎖,咔嚓一鎖,看看誰先打開鎖。”

2、講解遊戲規則、

一組中請一個幼兒把五把鑰匙抓在手中,大家一起念兒歌,當唸到最後一個字時,這個幼兒把鑰匙灑在桌上,每個幼兒趕快找自己的鑰匙來開鎖,一組五個最快開出者爲勝,得獎品金鑰匙一個。

3、幼兒商量輪流分工。

4、遊戲3-4遍。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節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5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玩有關圓形的物品,初步感知圓形的基本特徵。

2、提高幼兒的觀察力及操作能力。

3、能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1、圓形積木、鈕釦、薯片罐、八寶粥罐、圓形棋子等,每個面上都粘有一個圓形。

2、課件一個(春姑娘送禮物的畫面,許多圓形寶寶滾動的畫面,由圓形組合成的花、太陽、小雞、鳥、鍾等畫面)。

3、用硬紙板做的斜坡8個,牙籤,中心有小孔的圓片,有軸的長方形積木,輪子等若干。

活動過程:

1、課件導入,引起興趣。

師:"看,誰來了?"(出示春姑娘送禮物的課件)幼:"春姑娘。"

2、自由玩一玩有關圓形的東西,初步感知圓形。(出示禮物箱)師:"春天來了,春姑娘給我們送來了許多禮物。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什麼禮物?再玩一玩。玩的時候看看它們長的什麼樣?"(把"禮物"發給幼兒後自由玩)師:"有些什麼禮物呢?"幼:薯片。

師:薯片罐長的什麼樣?

幼:圓圓的。

師:"還有什麼禮物呢?"幼:八寶粥。

師:八寶粥罐長的什麼樣?

幼:圓圓的。

師:"還有什麼禮物呢?"幼:鈕釦、積木。

師:那它們長得什麼樣?

幼:鈕釦、積木都是圓圓的。

師小結:原來春姑娘送給我們的禮物裏都藏着一個圓形寶寶(出示課件)。它長得圓圓的,滾來滾去非常好玩。

師:"我們趕快把藏在禮物裏的圓形寶寶找出來吧。找到後可以和圓形寶寶手拉手做好朋友。"幼兒找出粘在禮物上的圓形,撕下後粘貼在自己的衣服上。

(評析:大膽嘗試讓幼兒積極地與操作材料互動,引導幼兒自由地看看、摸摸、玩玩、找找、貼貼,給他們營造了一個寬鬆、愉快的心理氣,爲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創造了條件。)

3、嘗試在圖上找出與圓形相似的實物的某一部分。

師:"調皮的圓形寶寶們滾呀滾。怎麼不見了,到哪裏去了呢?"(出示許多圓形寶寶滾動的課件。)師:"原來調皮的圓形寶寶們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的遊戲。我們一起來把它們找出來好嗎?可以先和好朋友找一找,說一說。"幼兒自由講述圓形寶寶藏在哪裏了。

師:"圓形寶寶藏在哪裏呢?誰來告訴大家?"幼A:圓形寶寶藏在太陽裏。

幼B:藏在花裏。

幼C:藏在小雞的身體裏。……師:"你們的小眼睛真靈,看圓形寶寶還藏在哪裏了?"(出示圓片和輪子)(評析:通過電教手段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而且讓幼兒在寬鬆的"捉迷藏遊戲"氛圍裏自由地與同伴交流,不僅鍛鍊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增強了其大膽發言的信心。)

4、分組嘗試製作有趣的小輪子及汽車,在斜坡上滾動,進一步感知圓形的基本特徵,體驗活動的樂趣。

"調皮的圓形寶寶還藏在圓片和輪子裏,它們還想手拉手到斜坡上玩一玩。請我們小朋友來幫助它們,好嗎?"幼兒自選材料製作,有的幼兒把兩個中心有小孔的圓片用牙籤接起來變成一對小車輪,還有的幼兒把帶軸的長方形積木裝上4個小車輪,就成了一輛小汽車等。然後孩子們嘗試着讓它們從斜坡上往下滾動。

(評析:在做做玩玩中,氣氛顯得更加輕鬆、自由,幼兒的操作興趣高漲,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地調動,在探索中獨立地獲得學習經驗,動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活動結束:

1、找找還有哪些東西也是圓形寶寶變的?

2、給圓形娃娃塗色。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爲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6

設計意圖:

磁鐵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和經常玩的物品,而"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磁性原理對大班孩子來說卻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所以活動的選擇是來源於幼兒的生活又高於幼兒的生活。爲了幫助孩子們理解這一抽象的概念,我根據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認知規律設計了此活動。讓孩子們在教師的啓發引導下,通過自身的操作活動,發現並揭示磁鐵的"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性,建立有關磁性原理的粗淺概念。

活動目標:

1、鞏固認識磁鐵吸鐵的特性,初步感知磁鐵兩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性。

2、激發幼兒的探究欲,發展幼兒探索的能力。

3、鞏固學習操作的記錄方式,通過記錄提煉認知經驗。

活動準備:

磁鐵、紙船、兩份記錄紙、紅綠水彩筆、回形針、紙、雪花片、線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引發活動課題。

1、"拖紙船"遊戲。

(1)教師介紹操作材料,引出問題。

(2)教師:這裏有一艘紙船,還有一些其他的材料,如回形針、磁鐵,誰能不用手推,讓紙船開動起來?

(3)幼兒自由嘗試讓紙船開動起來的方法。

(4)請幼兒展示自己如何讓紙船開動起來,感受成功的快樂。(用回形針別住紙船,用磁鐵吸住回形針,拖住紙船移動)

小結:磁鐵和回形針是好朋友。

2、出示記錄紙。磁鐵還想找朋友呢,猜一猜哪些東西會是它的朋友呢?到底這些東西是不是磁鐵的好朋友呢?我們一起試一試並且把它記錄下來。

3、你發現活動室裏哪裏還有磁鐵的朋友?(總結出磁鐵能吸住鐵做的東西)

二、引導幼兒發現磁鐵的兩極。

1、彩色磁鐵能和鐵做的東西做好朋友,那它能和紅藍磁鐵做好朋友嗎?是不是紅藍磁鐵的兩個面都是彩色磁鐵的好朋友呢?我們來試一試 。交流幼兒的發現。

2、我們發現紅藍磁鐵有一面是磁鐵的好朋友,一面不是。那我們怎麼記錄下這個發現,告訴大家哪一面是彩色磁鐵的朋友,哪一面不是呢?

三、引導幼兒發現磁鐵兩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特性。

1、剛纔我們發現紅藍磁鐵都有一個面是磁鐵的好朋友,一個面不是。那紅藍磁鐵和紅藍磁鐵是不是朋友呢?是不是每個面都能做朋友呢?

2、出示第二張記錄紙,藍色和藍色的一面會是好朋友嗎?紅色和紅色的一面會是好朋友嗎?紅色和藍色的一面會是好朋友嗎?幼兒猜想並把猜想記錄下來。

3、到底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呢?我們一起來實驗,並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4、你發現了什麼現象?引導幼兒總結"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特性。

四、磁鐵的用途。

五、結束部分。

今天我們用磁鐵玩了找朋友的遊戲。你還會用磁鐵怎麼玩呢?幼兒自由玩磁鐵。

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7

目標:

1、幼兒探索防暑降溫的各種辦法。

2、瞭解在夏天帶草帽的好處引發幼兒用各種方法制作大草帽。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準備:收集各種防暑用品

過程:

一、幼兒互相觀察談談有哪些防暑用品。你們這幾天帶來了很多防暑用品,看看都有些什麼?這些用品有幾種?

二、說說用用他們怎樣使人們感到涼快。

你用過那些?感覺怎樣?有沒有讓你感覺到涼快?

重點介紹遮陽帽:夏天太陽很大,我出門時會戴一頂遮陽帽。你們戴過嗎?有什麼感覺?在夏天戴遮陽帽可使人們避免陽光的直射,感覺不那麼熱,臉上的皮膚不容易曬傷。

說說你們帶來的各種遮陽帽都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幼兒介紹)如果讓你來做一頂遮陽帽你會怎麼做?選用什麼材料?樣式等我們下次到區角去做做看好嗎?

三、幼兒談論還有哪些防暑降溫的方法。

那麼除了我們今天帶來的還有什麼在夏天防暑降溫的好方法?我們還可以回去問問爸爸媽媽看他們有什麼好辦法。

教學反思:

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們的態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造力也得到發揮。

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8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現由於地球引力的作用,各種物體在空中會自由下落。

2、通過各種操作活動,使幼兒初步感知不同物體下落速度不同是與物體重力和空氣浮力有關。

3、嘗試改變物體下落的速度,發揮幼兒的創造性,培養幼兒動手試驗和觀察的能力。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各種糖紙、羽毛、報紙、雪花片、球、小沙包、手絹、紙杯輔助材料:剪刀、透明膠、夾子、雙面膠、泥工、綵帶。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感知物體自由下落的現象。

(1)師:“今天老師準備了許多東西,請你們來玩一玩,把這些玩具往上扔,看看你會發現什麼。”

(2)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3)你剛纔扔的是什麼東西?你扔這些東西的時候有什麼感覺?它落下來的速度是什麼樣的?

2、再一次拋接物體,發現物體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啓發幼兒任意選兩樣玩具同時拋接,發現物體下落速度不同。

(2)引導幼兒兩兩相伴,同時拋接物體,發現物體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3、啓發幼兒探索改變物體下落速度的方法。

(1)師出示兩張相同的紙,啓發幼兒能讓我們以不同的速度落下來。

(2)幼兒嘗試探索:如將紙折成飛機就扔得高些,落下來也快些。夾子夾住羽毛使羽毛落得快。

4、爲什麼物體都會往下落?師:“扔上去的物體爲什麼會落下來呢?”(是由於地球的引力。)

5、小結:今天我們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知道物體由於地球的引力扔上去以後都會下落。輕而大的物體扔不高,落下來也慢;重而小的物體扔的高,落下來也快,通過改變,也會改變它的速度。

6、組織幼兒觀看人在太空中的錄象。

7、活動延伸:在區域活動中讓幼兒繼續感知。

《神奇的力》活動評析評析者:吳蓉活動評析:教師能關注幼兒的興趣愛好,根據幼兒生活經驗的內容來制定活動主題,在活動中,教師按循序漸進的原則,設置了三個操作活動,讓幼兒從最初的玩到有目的的玩,再到探索的發現,環環相扣,來讓幼兒感知物體的下落與地心的引力、物體的重量和空氣的浮力有關;通過嘗試改變物體下落的速度,發揮幼兒創造性,培養幼兒動手能力。

活動建議:

1、教師的教育隨機性有待進一步加深。

2、教師的示範操作需要尊重客觀現實。

活動反思:

吸引力是一種看不見、摸不着的“力”,通過遊戲的層層引導,首先感知物體的下落現象,其次比較兩種物體的下落速度,再次討論怎樣改變同一物體的下落速度,讓幼兒積極的參與遊戲,並嘗試通過感受、探索、發現、引導幼兒完成學習任務。這樣使幼兒由被動學習者變爲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從而培養幼兒動手試驗和觀察的能力。使科學活動順利地延伸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不爲“教”而教,只是幼兒的“學”而教,突出幼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

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9

活動目標: 1、認識綠色食品標誌,知道綠色食品是純天然、無污染的健康食品。

2、通過活動,使幼兒知道只有有了乾淨的水源、純淨的空氣,有了樹木、草地的保護纔會生產更多的綠色健康食品。

3、激發幼兒初步的環境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1、課件。

2、綠色食品的標誌一個,綠色食品和非綠色食品的字卡三張。

3、幼兒收集的綠色食品和非綠色食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標誌,直接引題。

1、請幼兒仔細觀察標誌上的圖案,猜想像什麼?

(本環節主要是讓幼兒認識綠色食品標誌,直接引題,引導幼兒有目的地觀察標誌上的圖案,從而瞭解標誌的真正含義。)

2、教師向幼兒講解標誌上圖案表示什麼以及它所蘊涵的意義:綠色食品的標誌由上方的太陽下方的葉片和中心的培蕾組成,寓意爲植被在陽光的照耀下長的枝繁葉茂,從而形成一片綠色的環境。整個標誌爲正圓形,寓意爲保護。

3、幼兒操作:綠色食品、非綠色食品分類。

找一找,把綠色食品的放在有綠色食品字卡的一邊,把非綠色食品放在有非綠色食品字卡的一邊。

4、爲什麼這些食品不是綠色食品?可能是什麼原因?

以同樣品牌的牛奶作對比。

小結:同樣的牛奶一個有綠色食品標誌說明它是純天然的食品,而另一個則是在加工生產的過程中往牛奶裏添加了香料、防腐劑、色素等有害的東西,所以不能稱綠色食品。

(本環節在認識標誌的基礎上進行親身體驗,嘗試把所帶的食品按照標誌分成綠色食品和非綠色食品兩大類,進一步加深對標誌的認識,並通過驗證比較給幼兒一個明確的答案。)

二、瞭解綠色食品的生產標準。

1、觀看課件講述:怎樣才能生產出綠色食品?

看一看這些地方生產出來的東西能不能加工成爲綠色食品?

(1)奶牛在黑煙沖天的工廠旁的草地上吃草,提問:這裏的牛奶、牛肉能否加工成綠色食品?

爲什麼?說出你的理由。

(2)農田裏用髒水澆灌,旁邊也有黑煙。

提問:這農田裏生產的東西能加工成綠色食品嗎?爲什麼?

(3)山清水秀風景地。提問:這裏的牛奶、牛肉能否加工成綠色食品?爲什麼?

2、師生共同總結:只有有了乾淨的水源、純淨的空氣有了樹木、草地的保護纔會生產出更多的綠色食品,我們就可以吃到更多的綠色食品,身體纔會更加健康。

(本環節讓幼兒瞭解怎樣才能生產出綠色食品?是活動的難點,通過直觀的教具,運用明顯的對比,啓發幼兒想象、瞭解生產綠色食品的條件。)

三、創造綠色環境從我做起。

1、討論: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環境被污染的現象,我們應該怎樣做呢?(重點突出廢舊電池和塑料製品的危害)

2、爭做綠色小衛士。

幼兒相互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伴說。

(本環節的重要提問:“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纔會有更多綠色的環境?”引起幼兒的共鳴。在幼兒相互交流中產生爲保護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想法。)通過活動使幼兒真正瞭解綠色食品來之不易,並且學會了看綠色食品的標誌,從而幼兒爲保護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10

設計意圖:自從班內開展觀察天氣,畫氣象、預報天氣一系列活動後,孩子們的興趣與日俱增。那麼如何保持孩子們的興趣並深化這一活動?我想到了孩子們最喜歡的動物。因爲有些動物在天氣變化前有着特殊的表現,並有一定的規律,能起到預報天氣的.作用。因此我將在本活動中引導幼兒學習一些根據動物的特殊表現推斷、預報天氣的本領。使幼兒懂得一些氣象變化和動物習性變化之間的關係。我通過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使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下獲得科學知識,而且有利於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表現欲,提高探索天氣奧祕的興趣和能力,萌發愛科學的情感。

活動目標:

1、知道一些氣象變化與動物習性變化之間的關係;

2、能根據動物的特殊表現來推斷並預報天氣;

3、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表現欲,提高其探索天氣奧祕的興趣,萌發幼兒愛科學的情感。

重點: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去了解動物與氣象變化之間的關係、奧祕。

難點:

1、能舉一反三並通過個別動物的表現歸納出下雨之前的天氣具體變化特點;

2、能運用新學的知識進行判斷。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氣象牌(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引出→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延伸

一、引出課題

老師播放[CCTV-天氣預報]“小朋友,這位阿姨在幹什麼?”“她是怎麼播報天氣預報的呢?”引導幼兒一個一個順序的回答。

二、看一看師:我們除了可以從電視上看到天氣,還能從動物身上了解天氣。

1、播放圖片[螞蟻上樹]師:“它們是誰?在幹什麼?爲什麼要這樣?”“聽聽小螞蟻自己來解釋。”點擊[螞蟻]“螞蟻怎麼說的?它們爲什麼要搬家?”

2、點擊“還有一些小動物在天氣變化之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現。我們一起來看看。你知道它是怎樣來預報天氣的嗎?請你跟旁邊的小朋友討論一下。”幼兒討論。“請你來說說,誰能預報氣象?”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分別點擊[圖片](魚兒上浮/蜻蜓低飛/)。“它是怎樣來預報的呢?”幼兒回答後,教師點擊,檢驗幼兒的回答。

教師小結:“剛剛看了那麼多小動物的表現,我們知道了下雨之前氣候總有一些變化。有那些變化呢?(幼兒回答,如空氣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溼、空氣很悶等)一些動物能感受到這些變化,所以就表現出一些反常的現象,人們掌握了這些規律,就能預知天氣的變化了。

三、天氣預報給人們帶來的好處。提問:有了天氣預報可以帶給我們哪些方便呢?(幼兒積極討論)

四、遊戲配對。孩子人手一份圖片,按照所學的知識完成練習。

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11

活動目標:

1、探索將長條形紙製作成麥比烏斯圈,並等分不同的次數後會產生不同的現象。

2、大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和發現,對科學現象感興趣。

3、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人手三張長條形的蠟光紙,剪刀一把,固體膠,每組若干個麥比烏斯圈供幼兒觀察。

2、PPT課件(過山車圖片、立交橋圖片)。

活動過程:

一、師生互動,集體制作圓圈,發現圓圈等分後變成了兩個一樣的圈。

小朋友看老師帶來了什麼?請你想想紙條怎樣變成一個圈?猜猜從中間剪開它會變成什麼?

集體制作紙圈,再將紙圈沿中線剪開。

二、探索麥比烏斯圈。

1、觀察麥比烏斯圈是怎樣製作成的,猜測沿中線剪開會是怎樣的。老師記錄。

2、幼兒嘗試製作麥比烏斯圈。

3、觀察二等分麥比烏斯圈後的變化,大膽交流自己的發現。老師記錄操作結果:一個象八字的大圈。

4、猜測三等分麥比烏斯圈的結果,並嘗試探索發現圈的變化,激發對麥比烏斯圈現象的興趣。

5、觀察和交流探索結果並作記錄。一個大圈連着一個小圈。

三、拓展並瞭解麥比烏斯圈在生活中的運用。

PPT出示過山車的圖片和城市立交橋的圖片,感受麥比烏斯圈帶給人類的方便和快樂。

四、延伸:展示畫有三條等分線和四條等分線的麥比烏斯圈,引發幼兒再次探索的慾望,發現等分不同次數後麥比烏斯圈變化,感受圈的神奇。

活動反思:

《神奇的圈》是中班主題《彎彎繞繞》中的一節生成的美術活動。緣於孩子們對彎彎繞繞物體的認識和感受。語言《什麼東西彎又彎》、科學《植物的彎曲運動》等活動的開展爲這個活動做了一個前期鋪墊,所以基於幼兒的認知能力,生成了這個美術活動。

如何開展這個活動呢?我把活動目標定位在:

1、積極主動參加繪畫活動,體驗表現圓形變化過程中產生的快樂情緒。

2、結合生活經驗,大膽想象,自主創作圖形的變化。

3、用不同的繪畫方式在圈圈上添畫,使其變成不同的物體。

大班的孩子對於想象畫還接觸的不多,主要是自己的生活經驗不足,還有就是繪畫技能的缺乏。那麼如何引導孩子展開合理的想象呢?首先我把自己的語言風格定位在簡潔、直接。其次在教師出示的範例上進行分析、考量,爭取盡多的吸引幼兒。活動中我改變以往美術活動先出示一幅成品範例的模式,而是用16K的畫紙粘貼成一本畫冊,每頁畫紙上按圈數的數量遞增畫好。開始出示時,幼兒看見的是白紙上只有一個圈,這個圈對於幼兒的概念來說只是一個單一的圓,幼兒的興趣並不是很大,所以我直接給了他們一個經驗—————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圈,也可以叫圈圈。接下來,我給了幼兒一個變式,在幼兒閉眼數到三的時候一個圈圈變成了一朵漂亮的花朵。於是在幼兒的驚奇和感嘆中,又翻出了第二頁。第二頁上,還是一個圈,由於第一個圈圈的直觀引導,所以幼兒的興趣大增,一下子想出來好多可以變化的圈圈圖案,如太陽、手鐲、棒棒糖————有了這個想象的基礎,在出示兩個圈、三個圈、四個圈時幼兒的想象較快,幼兒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想象,把這些圈圈融入自己認識的物體中。

這樣一路下來,孩子的想象思路打開了,在觀看老師添畫的過程中感知了添畫的技巧,爲親身操作提供了基礎。

在幼兒操作中,我也領略到了孩子們想象能力之豐富,一串飄動的風鈴、電話機上一個個數字按鈕,一條條蠕動的毛毛蟲、一隻只飄舞的蝴蝶都躍然紙上,一個簡單的圈圈在孩子的筆下演繹成了一幅幅優美的畫作。在活動最後環節中,一般都是以評價孩子的作品後結束活動。這次活動中,我還安排了一個小環節,就是在孩子自我介紹了作品中的圈圈畫後,出示了兩幅老師的範例。在這兩幅精心準備的範例中,老師把不同的圈圈畫物體進行了合理佈置,成了兩幅畫面完整、結構合理的繪畫作品。我想通過這兩幅作品不僅讓幼兒欣賞圈圈畫的各種變化,重要的是傳遞給幼兒一個"美"的概念,讓幼兒提高美術欣賞能力的同時,促使幼兒畫面佈局和建構能力的提升。

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12

一、活動內容分析:

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

科學探索的對象。而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正因爲水與我們的生活有密切的關係,小朋友很早就接觸並認識了它,幼兒天生就喜歡玩水,在玩水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很多有趣而又新奇的現象。

因此,我選擇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這一科學活動。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活動使幼兒知道哪些東西放在水裏是沉的,哪些是浮的.

2、初步學習簡單的記錄方法,

3、激發幼兒對沉浮現象的興趣.

三、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記錄表、彩色筆;積木、鑰匙、小石頭、泡沫板、塑料盆若干。

四、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師直接引題“今天我們要來做個有趣的實驗”引題.

2、教師介紹籃子裏的準備一些材料,思考:這些材料放在水裏會怎麼樣?(浮上來、沉下去)

今天,我爲小朋友準備了一些東西,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有趣的試驗,你們看看籃子裏有什麼?如果把這些東西放到水裏,它們是沉下去還是浮上來呢?

(二)、試驗:沉與浮

1、教師示範.教師取一塊積木請幼兒來猜猜:這塊積木放在水裏會怎麼樣?把猜測的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請幼兒把準備的材料進行猜測,把猜測的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

你們猜木塊放在水裏會怎樣?老師這裏有一張記錄表,把猜測的結果這張記錄表上。木塊浮上來的,那就在在“?”這一列中,我們就在“?”這一列中,做一個“↑”,(一個條豎線,上面加一個小帽子)如果是沉下去,那我們就做一個“↓”(一個條豎線,下面加一個小帽子)。

2、實驗,把實驗的結果記在記錄紙上。

幼兒按意願動手實踐,教師注意觀察記錄,針對性地指導;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

鑰匙是浮上來還是沉下去呢?是不是這樣的,那其它的東西是不是和我們猜想的一樣呢?老師準備好水了,我們端上這些東西到那邊去試一試就知道了。試好後把實驗結果記錄在“小手”這一列中。

3、根據記錄表對兩種結果進行對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後結果。

提問:“有沒有試驗結果和猜測結果不一樣的?”

總結:(出示表格和實物並演示)通過實驗我們知道浮上來的東西有`````沉下去的東西有``````

(三)、提升實驗操作:怎樣使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1、幼兒嘗試使原來沉在水底的東西浮起來?

這裏出現了一個問題:這些沉下去的東西不太高興了,它們也很想浮到水面上,你們能幫他們想出好辦法嗎?你們去試試看。

2、幼兒自由操作,鼓勵幼兒嘗試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3、幼兒介紹自己的操作過程。

老師不斷總結。如:小石頭原來是沉下去的,誰幫他浮上來的?

小結: 浮的東西可以幫助沉的東西浮起來。

(四)、經驗遷移

發大水時,我們人會沉到水裏,請幼兒想辦法使自己不沉到水裏而得救? 誰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水太大了,也會給我們帶來危害,發大水的時候,我們周圍的東西都沉到水裏,我們人也沉到水裏。這個時候,我們想什麼辦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救生圈、腳盆、木頭、船等)

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13

活動名稱:水的變化

活動目標:

1、瞭解水的變化,知道水遇熱會變成水蒸汽,遇冷會結冰。

2、能用語言表達已觀察到的水的三態變化,引導幼兒體驗探索與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冰、電吹風等。

活動過程:

一、回憶水變成冰的過程。

1. 小朋友,你們昨天把水放進冰箱裏裏嗎?那你們今天看到放進去的水有什麼變化嗎?(結冰了)你們知道放進去的水爲什麼會變成冰嗎?(幼兒說:放進冰箱裏了)

冰箱裏的溫度很低,當水在溫度降到0度的時候就會結成冰。

:原來水就是這樣變成冰的。

2、你們說說水和冰有什麼不同?(幼兒說、討論)誰能來說說它們有什麼不同?

:水的流動的,冰是一塊一塊的。

3、水能變成冰,冰能變成水嗎?(能)那你有什麼方法能使冰變成水呢?(好朋友說一說)並請幼兒說

:小朋友都很聰明,想了很多方法使冰變成水,有的說可以用太陽曬、有的說可以用、、、、、,原來有這麼多的方法可以使冰變成水。

老師也想了很多跟你們不一樣的方法,也能使冰變成水,我們一看吧!

4、教師操作各種方法使冰變成水。

:我們用了這麼多的方法,能使冰變成水,其實太陽曬、開始泡、吹風機吹,用火燒這些方法都是在給冰塊加熱,原來冰塊加熱就能變成水。

二、水變氣。

1、我們給冰塊加熱變成水,要是給水加熱,水又會變成什麼呢?(幼兒思考、交流)

小朋友都說了給水加熱會變成什麼?那我們一看吧!

2、教師操作將水加熱(幼兒觀察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

小朋友,你們要仔細的觀察熱水壺,告訴老師你看見了什麼?(水壺上面冒氣了)水壺上面冒出來的氣就是水蒸氣。

3、想想水爲什麼會變成水蒸氣呢?(水經過加熱就會變成水蒸氣)

:原來給水加熱就會變成水蒸氣。

三、氣變水。

1、水加熱會變成水蒸氣,那水蒸氣還會變嗎?那我們來看看吧!

出示鏡子:老師手裏拿的是什麼?鏡子摸起來怎樣?(很光滑)但是摸起來還感覺是冷冷的。老師把水壺放在冒氣的水壺上,看看會有什麼變化?

老師操作鏡子放在冒氣的水壺上面,引導幼兒觀察。

2、小朋友,看看現在鏡子上面有什麼變化嗎?(有水)

3、你們想一想爲什麼會有水?(水蒸氣遇到冷就會變成水)

:水蒸氣遇到冷就會變成水。

今天我們做了那麼多的實驗,知道水遇冷後能變成冰,冰加熱後後變成水,水加熱會變成水蒸氣,水蒸氣遇冷後又會變成水,原來水是這樣循環變化的。

四、遊戲:我是變化的小水滴。

1、介紹遊戲規則。

小水滴能變來變去,我們也來想小水滴一樣變冰、變水、變蒸氣,等下游戲開始的時候老師說“結冰”的時候小朋友就站起來不動,當聽到“融化”,小朋友可以像流水一樣在活動室裏東流西竄,自由地做各種動作。到老師又發出“結冰”的信號時,互相靠近的孩子可以在一起立定不動,三個一羣,五個一夥,表示結冰在一起。當老師發出“水蒸氣”的時候,你們就輕飄飄地飛舞起來,飛出教室。

2、幼兒遊戲。

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14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視角去觀察,會看到不同的景象。

2.啓發幼兒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記錄紙、筆與幼兒人數相同。

2.放大鏡、鏡子、望眼鏡、紙筒。

活動過程:

一、欣賞故事,引出課題。

1.教師講述故事內容,提問:高老鼠和矮老鼠各自看見了什麼?高老鼠和矮老鼠看到的東西一樣嗎?爲什麼?

2.小結:原來站在高處和低處看到的事物是不一樣的,站的地方不同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我們還可以用什麼方法來看事物呢?

二、幼兒探索看的不同方式:

1.幼兒自由探索看的方法,並用自己看得清楚的圖形、標記或圖案進行記錄。

2.相互交流探索的結果。

3.運用材料探索看的方法,並進行記錄。

4.幼兒交流探索的方法。

三、小結:

原來看有這麼多種方法,可以倒着看,眯着眼看……還可以藉助工具來看,用這麼多的方法來看事物都相同嗎?

讓我們用這些方法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教學反思:

“看”是人的天性,只要用心去看,平常生活之中,處處有意義,事事顯新奇。近日,曹幼大班年級組親身體驗了眼睛越看越“明亮”,越看驚喜的“亮眼看世界”主題活動。

在主題活動中,通過各種各樣的看:《站在高處看一看》、《小洞洞裏看世界》、《高老鼠和矮老鼠》。看看我的家,看看我生活的地方:《我看我家》、《小鬧種》、《我居住的地方》等一系列教學活動,幫助幼兒有目的、有意識的觀察:在高處看是一個摸樣,在低處看又是一個摸樣;從小洞洞看出來又是很新奇;從我家到社區,到周圍的生活;從社區走到大街上看看,認識一些常見的交通標誌。這些都是圍繞幼兒生活的地方來開展,使幼兒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感悟到:哦,只要仔細地看,我的身邊、我的生活中有那麼多有趣的事兒。從而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長大建設家鄉、祖國的美好願望。

主題活動雖然是短短的三週,但孩子們觀察力、動手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繪畫能力、表現力等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從而爲他們今後的發展奠定一個非常必要的基礎。

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1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發現糖和鹽能溶解於水的現象,同時發現攪拌能加快溶解。

2、使幼兒知道有的物體在水裏能溶解,有的物體在水裏不能溶解。

3、培養幼兒對溶解這一現象產生好奇心和激發幼兒產生濃厚的觀察興趣。

活動準備:

1、每位幼兒一個杯子,一支吸管。

2、每組一個大盆、一把大勺、抹布兩條。

3、實驗材料:白糖、鹽、奶粉、大米、大豆、石子、溫水。

活動過程:

一、情景故事“小鴨子買糖”導入。

故事內容:一隻小鴨子相幫媽媽做事,媽媽讓她幫忙買一袋白糖,小鴨子答應了。小鴨子高高興興地買了白糖,到了河邊,一不小心,把糖袋子弄破了,糖都撒倒了河裏,小鴨子會游泳,連忙到河裏去撈,可是她在河裏翻了個遍,也沒有找到白糖,小朋友你知道白糖到哪裏去了嗎? 二、實驗操作:溶解現象。

1、教師示範實驗

(1):觀察糖在水裏的溶解現象。

小朋友想一想,小鴨子袋子裏的白糖和鹽哪兒去呢?(河水裏去了)

⑴先用小勺舀一勺白糖放入空杯子裏,讓幼兒看看杯子裏的白糖顏色和形狀。(白色的、顆粒狀。) 教師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讓幼兒觀察白糖放進水裏怎麼樣了? (看不見了、溶化了)

⑵讓幼兒嚐嚐溫水的味道,是無味的。再向盛白糖的杯裏倒入溫水,讓幼兒觀察白糖在水裏,教師用小勺攪拌幾下,這時幼兒觀察,白糖有啥變化?(白糖不見了)那白糖到哪兒去了呢?(跑到水裏了)

⑶讓幼兒嚐嚐杯子裏的水有什麼變化?(變甜了)

⑷教師小結:白糖在水裏過一會不見了,水變甜了,我們就說白糖在水裏溶解了。

(2)教師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讓幼兒觀察小石子放進水裏怎麼樣了? (還能看見、不溶化)

問:請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時見到的什麼東西放進水裏也能溶化?(鹽、果珍、奶粉等)

(3)出示ppt (奶粉、鹽、綠豆、紅糖圖片))圖片上的東西會不會溶解呢?

2、幼兒動手操作實驗,進一步探索。

⑴教師提出操作要求:老師爲每位小朋友準備了一個杯子、一把小勺。每組都有好多實驗材料放入碗裏,一大盆溫水,一把大勺。操作實驗時自己自由選擇

一樣材料放入杯子裏,每組的小朋友所選的材料應不同,在向杯裏倒入溫水,用小勺攪拌,看這些東西在水裏是不是像白糖和鹽一樣,在水裏就不見了,溶解了。操作時要注意互相合作,不要爭搶。

1)介紹活動材料,讓幼兒知道實驗材料的名稱。

鹽、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紅豆、綠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讓每個幼兒試一試,選擇一種材料放進水裏,觀察結果如何。

3、讓幼兒做小實驗(任選一種)

4、提問個別幼兒

請個別幼兒說一說你把什麼東西放在水裏了?怎麼樣了?

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現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3)交流實驗結果:知道有的東西放進水裏看不見了,溶化了,有的東西不溶化能看得見。

⑷教師小結:小朋友真能幹,都發現了有的東西能在水裏溶解,有的東西不能在水裏溶解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