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新媽手冊 > 五行對應人體身體的部位

五行對應人體身體的部位

來源:時尚冬    閱讀: 7.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五行對應人體身體的部位,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的事情都是有講究的,而且大部分的講究都是隨着我們的發展慢慢的積累和傳承下來的文化內容,以下了解五行對應人體身體的部位。

五行對應人體身體的部位1

一、木

1、在五體上代表:四肢、手指;

2、在五官上代表: 目,也就是眼睛。

二、火

1、在五體上代表: 脈;

2、在五官上代表:舌。

三、土

1、在五體上代表:肉;

2、在五官上代表:脣。

四、金

1、在五體上代表: 皮膚;

2、在五官上代表:鼻子。

五、水

1、在五體上代表:骨髓;

2、在五官上代表:耳朵。

五行對應人體身體的部位

擴展資料:

五行相剋:形成一個循環,這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如用木來說,木是克土的,金是克木的;用土來說,土是克水的,木是克土的,在五行中任何一行,都有“克”,和“被克”兩個方面。

五行不是狹義上的金屬,樹木,泥土等,而是根據宇宙間有形之質及無形之氣在特性和運化規律上具有大致相同的屬性和特點,歸結爲一類,如把具有曲直,生髮,調達這一特性所有的氣與質,歸爲一類,這一類氣與質與自然界中“木”的特性相符合。因此都用“木”來代表。

五行對應人體身體的部位2

通過八字看人體部位和個人體質疾病狀況,看似很神奇,其實,你若掌握了五行所對應的人體部位,也就能判斷一個人的體質和隱藏疾病的復發可能性了。

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元素

五行金所代表的人體部位是:氣管、肺部、大腸、骨骼、口齒、筋骨、脊骨、肋膜、呼吸道、鼻子。

五行木所代表的人體部位是:肝、膽、眼睛、眉毛、髮質、四肢、神經、腦、筋膜、筋脈。

五行水所代表的人體部位是:膀胱、腎臟、泌尿系統、婦科、產道、耳朵、骨髓、血液、腳步、陰部。

五行火所代表的人體部位是:心臟、小腸、眼睛、舌頭、心焦、體溫、十二指腸、扁桃體、肌肉、汗液。

五行土所代表的人體部位是:脾胃、肚腹、面部、皮膚、嘴脣、後背、臀腿、腰部、消化系統。

五行疾病之象

五行金

太弱或被克傷:皮膚乾燥不潤、氣虛、呼吸系統疾病,容易感冒,關節疾病、頸椎、腰椎不適、肺部功能不強,大便乾燥,便祕痔瘡疾病。

土生金或五行金旺:呼吸系統之疾、肺部、喉部、肝膽、肌肉、腸道、生殖腎臟、胃部之疾。

五行對應人體身體的部位 第2張

五行木

太弱被剋制:腦神經不好,容易失眠多夢,頭昏眼花,髮質稀疏,四肢容易發麻發脹,筋骨疼痛,肝膽之疾,眼睛模糊生眼屎,渾身痠痛無力。

水生木或木太旺:肝腎之疾、腸胃之疾、神經之疾、四肢無力、風溼之疾。

五行水

太弱被剋制:腎虛、生殖泌尿系統、婦科生育方面之疾,男性yang痿早xie、遺盜汗、疝氣、耳部疾病、溼疹,女性白dai、經水不調、性leng淡。

金生水或水太旺:腎虛、哮喘、男性前列腺之疾、女性宮寒怕冷、尿頻、泌尿排泄系統疾病。

五行火

太弱被剋制:氣血虛、心臟之疾、梗塞、貧血、神經虛、肌肉力量不足、腸胃功能不強,心悸、怕冷畏寒。

木生火或火太旺:眩暈、目赤、血壓之疾、頭痛、耳鳴、心臟之疾、皮膚之疾、肢體麻木、便祕。

五行土

太弱被剋制:四肢無力、脾胃虛弱、消瘦、腸胃之疾、瘡賭、皮膚之疾、排泄系統肛門之疾。

火生土或土太旺:急躁不安、內心煩亂、噁心嘔吐、消化功能之疾、zhong瘤、腸胃之疾、便祕。

五行對應人體身體的'部位3

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剋

五行相剋:金 克 木 克 土 克 水 克 火 克 金

五行相生:金 生 水 生 木 生 火 生 土 生 金

天若無土,就不能覆蓋大地;地若無土,就不能承受地上萬物,五穀糧食也無處生長;人若無土,就不能自然繁衍而五常不立。

因此天地人不可無土。木若無土,有失栽培之力;火若無土,不能照四方;金若無土,難施鋒銳之氣;水若無土,就不能水借地勢流溢四方。土若無水無木,不能長養萬物;無火無金,不能繁衍生息。這就是五行不可或缺的道理,而五行也由此構建而成。

五行對應人體身體的部位 第3張

擴展資料:

五行是中國自古以來道學的一種系統觀,廣泛地用於中醫學、堪輿、命理、相術和占卜等方面。五行的意義包涵藉着陰陽演變過程的五種基本動態:水(代表潤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斂)、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

中國古代哲學家用五行理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係。它強調整體概念,旨在描述事物的運動形式以及轉化關係。陰陽是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五行是原始的普通系統論。

五行學說的形成可能有多條思路背景,其一,五帝堯舜時期羲和就開始了術數五行實踐 ,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問易》已有考證。

其二是源於商代後期以來方位觀念的術數化,甲骨文中有很多關於“四方”、“四土”的記載,東、西、南、北、中央的五方觀念在商代後期已經形成。這種方位觀念的術數化約在春秋戰國之際完成,如《墨子·貴義》有時序和方位,如《禮記·曲禮上》“行,前朱鳥(雀)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招搖在上”,《史記·天官書》有對四季天象方位的觀測做記錄。

其三,是來源於西周後期以來逐漸興起的“五材學說”,五行最初源於五材,五材則導源於六府。古代有水、火、金、木、土、谷六府主管事務,周幽王之後撤銷谷府,逐漸形成“五材”。《國語·魯語》《左傳·昭公三十二年》中均有所記載,春秋時期,五行基本確定,天上有日月星三辰,地上則有五行。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