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過年的風俗有哪些簡介

過年的風俗有哪些簡介

來源:時尚冬    閱讀: 3.9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過年的風俗有哪些簡介,過年也就是我們說的春節,是我們骨架最熱鬧的傳統節日,也是每一個這個人心中的團圓節日,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習俗,下面和大家分享過年的風俗有哪些簡介。

過年的風俗有哪些簡介1

春節有哪些習俗

我國過年曆史悠久,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辦年貨、掃塵、貼年畫、團年飯、守歲、壓歲錢、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燒炮竹、燒煙花、摜春盛、年例、祈福、逛廟會、上燈酒、賞花燈等習俗。傳統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着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

過年的風俗有哪些簡介

春節的由來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竈,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爲高潮。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爲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春節的傳說

現代民間習慣上把過春節又叫做過年,春節是家家戶戶團聚的日子。關於過年還流傳着這樣的傳說:相傳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它長時間住在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噬牲畜傷害人命。所以每年到除夕這一天,村裏的人就帶着家眷躲避年獸。

這年除夕,“年”獸闖進村。它看到一戶人家燭火通明,門貼大紅紙,“年”狂叫着撲過去。接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不敢靠近。這時,院門大開,只見老人身披紅袍在院中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走了。這事很快就在別的村裏傳開了,大家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過年的風俗有哪些簡介2

祭竈:農曆十二月廿三/廿四日祭竈。民間祭竈,源於古人拜火習俗。《釋名》:“竈。造也,創食物也。”竈神的職責就是執掌竈火,管理飲食,後來擴大爲考察人間善惡,以降福禍。祭竈在中國民間有幾千年歷史了,竈神信仰是中國百姓對“衣食有餘”夢想追求的反映。

掃塵:在民間,新年前夕有“臘月二十四,掃塵(亦稱掃屋)”的習俗。民諺稱“二十四,掃房子”。民間稱作“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年前掃塵有“除陳布新”的含義。掃塵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以祈來年清吉。

貼年紅:年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戶戶“貼年紅”(年紅是春聯、門神、橫批、年畫、“福”字等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統稱)。過年貼年紅(揮春),是中國傳統的過年習俗,增添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並寄予着人們對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守歲:除夕守歲是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爲所有房子都點燃歲火,閤家歡聚,並守“歲火”不讓熄滅,等着辭舊迎新的時刻,迎接新歲到來。除夕夜燈火通宵不滅,曰“燃燈照歲”或“點歲火”,所有房子都點上燈燭,還要專門在牀底點燈燭,遍燃燈燭,謂之“照虛耗”,據說如此照過之後,就會使來年家中財富充實。古時南北風俗各異,古時北方一些地方守歲習俗主要爲熬年夜,如晉朝周處所著的《風土記》中說:除夕之夜大家相互贈送,稱“饋歲”;長幼聚歡,祝頌完備,稱“分歲”;終歲不眠,以待天明,稱“守歲”。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過年的風俗有哪些簡介 第2張

壓歲錢:壓歲錢,年俗之一,年晚飯後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派發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爲人們認爲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

在歷史上,壓歲錢是分多種的,一般在新年倒計時時由長輩派發給晚輩,表示壓祟,包含着長輩對晚輩的關切之情和真切祝福;另一種就是晚輩給老人的,這個壓歲錢的“歲”指的是年歲,意在期盼老人長壽。可追溯的最早壓歲錢文字記載在漢代,又叫壓勝錢,並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鑄成錢幣形式的玩賞物,有避邪的功能。

遊神:是傳統賀歲習俗之一。遊神,又稱聖駕巡遊、遊老爺、營老爺、遊菩薩、遊神賽會、年例、迎神、迎年、遊春、行香、菩薩行鄉、擡神像、神像出巡等等,是指人們在新年期間或其他喜慶節日裏,又或諸神聖誕的這一天,到神廟裏將行身神像請進神轎裏,然後擡出廟宇遊境,接受民衆的香火膜拜,寓意神明降落民間,巡視鄉里,保佑合境平安。主旨是酬神、消災、祈福等。遊神沿途伴隨有鑼鼓、嗩吶、神偶、舞獅、舞龍、飄色、標旗、遊燈、八音、雜技及樂隊演奏等豐富多彩藝陣表演。是集拜神、祈禱、歡慶、宴客爲一體的傳統民俗活動。

過年的風俗有哪些簡介3

過年的起源

有關年的來歷,民間流傳着這樣一個傳說:古時,有一個叫“年”的`妖怪,經常騷亂百姓,殺人放火,無惡不作。百姓想了很多辦法都不能夠侵殺它。就在百姓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準備舉家外遷的時候,有一壯士出現了,他甘願獻出自己的生命與“年”同歸於盡,以換得百姓的安居樂業。後來,壯士在“年”經常出沒的地方與“年”展開了一場生死搏鬥。最後,“年”被殺死,壯士也不幸犧牲。人們爲了懷念這位壯士,祝賀獲得新生,便在“年”被殺死的這一天舉行各種各樣盛大的慶祝活動,而且燃放鞭炮,張貼門神對聯以驅趕邪惡,並逐漸形成一種習慣,流傳下來,此後,人類便有了“過年”之說。

過年的習俗

除塵布新: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除夕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爲“饋歲”;酒食相邀,稱爲“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爲“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互贈賀卡:早在宋代,皇親貴族士大夫的家族與親族之間已使用專門拜年的賀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貼”。各家門上粘一紅紙袋,稱爲“門簿”,其上寫着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帖)。拜者投名刺(名帖)於門簿,即表示拜年,其意義與現代賀年卡一樣。

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過年的風俗有哪些簡介 第3張

窗花: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剪紙在中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爲“窗花”。

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古人怎麼過年呢?

古代皇帝:清代皇帝在正月初一日元旦凌晨起牀後,這一天最主要的活動是行明窗開筆禮、至祖先和各處神佛前拈香行禮、舉行朝賀典禮接受王公百官行禮、向皇太后行禮、接受後宮行禮、在乾清宮行筵宴和看戲,早晨在乾清宮的弘德殿進吉祥餑餑(這裏特指餃子,其中有一內包小錁子)也是皇帝在元旦的固定程式;除夕當天除了各處拈香和看戲外,要在乾清宮和后妃行家宴,向皇太后行辭歲禮並接受後宮行辭歲禮。

皇帝過年

百官上朝時都統一身穿大紅吉服(平日的常朝是紅綠藍三原色任選),通政司也會“不奏事”,大概是把一些日常政務壓後處理。因此雖然並未完全休息,但朝廷上下的確是沉浸在節日的氣氛裏了。

古代過年

其他階級:在農曆除夕夜,人們要“淨庭戶,換門神,掛鐘馗,釘桃符”。貼門神和釘桃符,主要是爲了驅邪避災,祈求新年好運。農曆正月初一,三更過後、五更來臨之時,爆竹便響徹天空。不僅皇宮中爆竹山響,要舉行隆重的元日朝賀禮。尋常百姓也競相燃放爆竹,開始了拜天地、祭祖先、互相拜年的活動。其實今人過年一直繼承着前人的傳統,全家團聚,飲酒,吃餃子,放鞭炮,拜年。只是在過年的內容更豐富,民間表演、放煙火、賞燈等許多娛樂活動,熱鬧非凡。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