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中元節的來歷簡單介紹

中元節的來歷簡單介紹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元節的來歷簡單介紹,農曆的七月十五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元節了,這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民間流傳着很多關於中元節的傳說,下面爲大家分享中元節的來歷簡單介紹。

中元節的來歷簡單介紹1

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爲鬼月,這個月人們任爲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每年農曆七月十四/十五日爲盂蘭節,又稱中元節、七月半或鬼節,過去人們在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還準備一些菜餚、酒、飯、金銀衣紙之類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農曆7月14/15日是陰間最大的節日-----鬼節,又稱中元節或盂蘭盆節,是我國三大冥界重要節日之一。民間有陽間過元宵節陰間過鬼節的傳說。

據說,當日閻王也會披着盛裝和鬼衆們共度佳節,並且讓我們活着的人一起爲他們祝福,祝願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們心想事成,快樂享受人間沒來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國許多地方界時將舉辦祭祀、參佛、淨墓、回顧、賞花、垂釣等活動以示慶祝。

鬼節源於目連救母的故事:“有目連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爲烈焰,飢苦太甚。目連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爲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據說當時目連在陰間地府經歷千辛萬苦後,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劉氏,發現她受一羣餓鬼折磨,目連想用鉢盆裝菜飯給她吃,菜飯卻被餓鬼奪走。

中元節的來歷簡單介紹

目連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連的孝心感動,授予其盂蘭盆經。按照指示,目連於農曆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捱餓的母親終於得到了食物。爲了紀念目連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即我們現在所說的“鬼節”。

書上說古時候的這一天,人們會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師座和施孤臺。法師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獄"鬼魂的地藏王菩薩,下面供着一盤盤面制桃子、大米。施孤臺上立着三塊靈牌和招魂幡。

過了中午,各家各戶紛紛把全豬、全羊、雞、鴨、鵝及各式發糕、果品、瓜果等擺到施孤臺上。主事者分別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藍、紅、綠等顏色的三角紙旗,上書"盂蘭盛會"、"甘露門開"等字樣。儀式是在一陣莊嚴肅穆的廟堂音樂中開始的。

緊接着,法師敲響引鍾,帶領座下衆僧誦唸各種咒語和真言。然後施食,將一盤盤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覆三次。這種儀式叫"放焰口"。清代文人王凱泰曾有詩曰:“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描寫的便是我國東南沿海一帶過鬼節的習俗。

由此可見,“鬼節”是因傳統美德的孝心而起的。如今我國北方的人們仍然在這一天用燒紙錢的方式祭奠早去的先人,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雖然祭祀方式簡單,但基本上保存了鬼節淳樸的意義。

因爲血脈的召喚,感情的延伸,以及對自己未來的提醒,都賦予了鬼節豐富的人文內涵。即使年代不同了,燒去的禮物也不同了,但永遠捎不完活着的人對遠去親人無盡的綿綿哀思和深深的懷念。

但“不同年齡段的人對這個特殊的節日有着不同的感受,因爲,未來的節日正毫不留情地向自己走來,從朦朧到清晰,從思念到恐懼,從恐懼到坦然,想念過去人的時候,其實也在思考着自己今天活的經歷、內容、方式和活的追求。”

七月十四/十五,鬼門關大開之日。不管是燒紙錢送祝福,還是捧雛菊寄哀思,或者互聯網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燈,今天活着的人一起思念過去的人,共同送去對先人的祝福,是人靈性的自發,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

而且同時“活着的人要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不要愧對社會和朋友,不要愧對了已經永遠離去的親人。因爲,總有一天我們要和他們相見,到時候,你可以自豪地說,在人間是好漢,在陰間也要做鬼雄!”

中元節的來歷簡單介紹2

中元節,定於農曆七月十五日,俗稱七月半。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爲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一說:中元前一日,即買練葉(一種植物的葉子,有香氣),享祀時鋪襯桌面,又買麻谷巢兒,亦是系在桌子腳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講究孝道的中國人,例要向先祖報告,並且請老祖宗嘗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中元節的來歷簡單介紹 第2張

東漢時道定下三會五臘日,其中七月七日爲道德臘,又是中會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五臘日主要的內容是祭祀先祖。七月的這一祭祖日期後來隨著道將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應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而固定於這一天。

中元節既是道的宗教節日,也成爲民俗節日。道初起時有三官崇拜。正一盟威道信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也有稱天、地、人三才者),以後稱之爲三官大帝。他們各有責司,天官爲上元賜福,地官爲中元赦罪,水官則稱下元解厄。道書中說,凡是這三天,三官都要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

其中地官所管爲地府,當然所檢的重點是諸路鬼衆了。所以這一天,衆鬼都要出離,接受考校。道門中於這一天例行設醮爲地官慶賀誕辰,同時信衆也出資設齋爲祖先求冥福,請地官赦免罪過。這是中元節成爲民俗節日的主要原因。

中元節的來歷簡單介紹3

中元節的來歷應與中國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關。

據說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爲人間賜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爲人間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稱爲下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爲人間解厄。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俗稱七月半。

中元節發展

中元節是本土文化的產物。清乾隆《普寧縣誌》言:“俗謂祖考魂歸,鹹具神衣、酒饌以薦,雖貧無敢缺。”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或缺的。因七月暑盡,須更衣防寒,與人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在20世紀20-40年代,中元節遠比“七夕”、“清明”熱鬧。人們傳承着以家爲單位的祭祖習俗,祭祖先、薦時食的古老習俗直至民國時期仍然是鄉村中元節俗的首要內容。抗戰勝利後,各寺廟還增加祈請佛力普渡“抗戰陣亡將士”英靈。

中元節的來歷簡單介紹 第3張

民間的“鬼節”習俗

中國民間鬼節中,七月初一爲開鬼門,死去的先人就要魂歸人間檢察後代們是否善惡,後人也要乘機祭祀他們;七月十五,爲鬼節。過了七月十五,就關鬼門了,七月三十之前,如果有人還沒有祭祀他自己的.先人,他的先人一年就要遊魂人間。

人們都知道,世上本無鬼,人們心中的鬼實際上是活着的人對死去的親人思念。在土鄉,崇鬼敬鬼習俗十分濃厚。在歷史發展的長河裏,每一個家庭不知失去了多少個親人。他(她)們離開人世,到那不可捉摸的冥冥世界。痛失親人當然是最傷心的最痛苦的事情。爲了寄託對親人的無限思念之情,土鄉人把這美好的思念的情誼放在七月凌晨的日子裏。

因此,對於過七月半這個美好的日子,祭奠冥世親人,寄託自己的哀思,是土鄉人最莊嚴隆重的習俗。 七月半,即七月十五那天,家家戶戶早早地就起了牀。

到山上摘來一大把桐油葉,用於包裹練好的糯火粑粑。粑粑包好後,放在鍋子裏蒸熟,然後放在堂屋中的大方桌上,祭祀親人。桐油葉包裹的粑粑,柔軟細嫩,噴灑着一種悠悠的桐油葉清香,祭完祖宗親人後,方 可讓大人或小孩吃,這時,一家人沉浸在美好的回憶之中。

夕陽西下後,每家每戶都在全力以赴地準備好爲死去親人的錢紙香燭,並用紅紙莊重的寫上每個死去親人的名字,然後放在地上和錢紙香燭一起焚化。爲了使每個死去的親人都拿到一筆豐厚的禮品。

在燒化紙錢時,必須按照親人輩份的大小和死去的早晚順序擺好,每人可拿一堆,每堆錢紙上都要擺好事先寫好的名字,這樣就不會錯亂。在燃燒紙錢的同時,寨子宗廟的祠堂裏,正在舉行隆重的祭鬼節燈會。

在族長主持下,把紮成各種形形色色的鬼燈和神燈按順序擺好。主要有鬼王燈、鍾旭燈、冥王燈、判官小鬼燈、牛頭馬面燈。在神堂裏主要有觀音燈、羅漢燈、三星燈、三才燈、南極仙翁燈、玉皇燈、王母燈、瑤池燈等等。

這些形式各異大小不等的扎燈,一律按照大小擺好,然後由土老司唸咒祭祀。法事完了之後,就把這些扎燈和錢紙香燭一起燃燒掉。全寨子各家各戶的長者,在上面貼上自己祖宗祖先的牌位,端回家中在神坎上放好。七月半祭鬼節也就到此結束。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