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生男孩後風俗

生男孩後風俗

來源:時尚冬    閱讀: 5.8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生男孩後風俗,中國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還是全世界少數民族最多的國家,所以我們的民族文化很豐富,那麼民間生男孩後風俗都有些什麼呢?

生男孩後風俗1

中國各地的報喜禮儀大體一致,儀俗卻又各有不同。最常見的是攜紅蛋(或稱喜蛋)去岳家報喜,“富者生兒育女則大送紅蛋報喜,以示多子多福”。

報喜所攜帶的東西有時不止一樣,有時按當地習俗明顯地標示着所生是男孩還是女孩。湘西地區是提及報喜,“女人生頭胎的當天,夫家就要備上兩斤酒、兩斤肉、兩斤糖、一隻雞,一般由女婿去岳母家報喜。

孃家只要看報喜帶來的是公雞還是母雞,就知道女兒生下的是男孩還是女孩——公雞以示生男孩,母雞以示生女孩。雙雞表示是雙胞胎”。

居住於中國西北邊疆的塔吉克族用另一種方式報喜:生下男孩時,父親沖天窗鳴槍三聲,並將槍放在孩子的頭下,一則報喜,二則祝願孩子勇敢、能幹;生女孩時,言告鄰里,並在孩子頭下放一把掃帚,祝願孩子長大後勤儉持家。

生子除向親戚、故舊、鄰里報喜之外,一般還要在自己家門口張掛出誕生的標誌。

生男孩後風俗

誕生標誌一方面標示出產婦和新生兒的住所,防止不知情者遽然闖入,帶來邪穢之氣或風寒災病,影響孕婦與嬰兒的安康,也提醒那些特殊的人(如孕婦、著孝者等)自動避忌;另一方面則明確標示男女,用象徵物寄寓對新生兒深厚的祝福和殷切的希望。

新生命誕生之初就用某些象徵物標誌男女,是中國古已有之的習俗。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 各地區都形成了別具特色的誕生標誌,比如說,位於黃土高原的晉西北地區,生男孩在門外貼一對紅紙剪的葫蘆,生女孩貼一對梅花剪紙。

東北滿族人家生子後,生男在門口懸掛小弓和箭,生女掛紅布條。由東北遷徙至西北的錫伯族人家生子後,生男,門首用紅絲線懸掛一副小人弓箭,生女則掛紅頭繩。

中國的誕生標誌雖然五花八門、各不相同,但是,不管哪一個地區、哪一民族的誕生標誌,都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這些標誌鮮明地揭示出傳統文化中至關重要、根深蒂固的性別意識,深深地滲透着傳統文化對兩性特點的認識和性別角色的期望

生男孩後風俗2

首先是生男生女的稱法。舊時,生男被稱爲“弄璋之喜”,璋是佩玉,表示富貴、尊貴,要大慶賀。“弄璋”典故出自《詩經·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載寢之牀,載衣之裳,載弄之璋。

……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所以,生女就被稱爲“弄瓦之喜”,瓦是紡錘,表示女工,慶賀從簡。寓意就是古人把璋給男孩玩,希望他將來有玉一樣的品德;

把瓦給女孩玩,瓦是紡車上的零件,希望她將來能勝任女紅。女紅,指紡織、縫紉、刺繡一類的工作。現在已經成古董或藝術活兒了。

既然男女有別,“報喜”時的情形也是不同的。在舊時,小孩子出生,首先報出男女的是接生婆。如果是男孩,接生婆就會對生母大叫“大喜”;

如果是女孩就默不作聲。嬰兒平安出生後,女婿是去外婆家報喜,這俗稱爲“送喜果”,是我國古代普遍流行的一種習俗,現在大部分農村仍保留有這種習俗。

有去報喜的新生兒父親,常會攜帶荔枝、龍眼、花生及染成紅色的雞蛋(俗稱“紅蛋“或“喜蛋”)等禮物。但以紅蛋爲主。

紅蛋的數目,生男爲單,生女爲雙,有的地方生女不送紅喜蛋。外婆家接到禮物後,會準備喜蛋、衣裙等物送還。

接到外婆家所送的喜蛋,要按照男單女雙的數目分送親友,而親友則以火腿、桂圓饋贈,現在社會生活中的“發喜糖”、“發紅蛋”的習俗就是這種“送喜果”習俗的沿襲和繼續。

生男孩後風俗 第2張

在浙江一帶報喜時,生男孩用紅紙包毛筆一支,生女孩則附花手帕一條。也有分別送公雞或母雞的。陝西渭南一帶是帶老酒一壺,上拴紅繩爲生男,拴紅綢爲生女。在南一些地方,帶傘去岳父家,傘放在中堂桌上爲生男,置於大門背後爲生女。

有些地方在送“喜蛋”上就能分出男女,生男蛋爲單數,生女蛋爲雙數。岳父母收下“喜蛋”後還必須加倍送還,女婿再將這些返回的“喜蛋”分送親朋好友。

周宗禧先生在博客中撰文《生孩子“報喜”習俗》介紹,在德化民俗中,還有向天地和祖宗“報喜”的儀式,現摘錄在此:其一是向天地“報喜”。

德化的民間建築習俗中,在正廳中棟向外第三支樑的下面再 增添一支附樑,取其名爲“燈”樑,專爲正月點燈時掛燈用的,燈爲“丁”之諧音。 因此,家裏生了男孩當天遂點上一盞燈掛在廳中的燈樑上。

寓意天地有靈,我這座房子有新生一新“丁”了,特向您報喜。其二是向祖宗“報喜”。德化民俗每年正月十五都要點上元燈,因此有的地方生了男孩子的第一個正月十五,要到自家的祠堂掛一盞燈,寄意向祖宗報“添丁”之喜。

過去的禮數,多少存在煩索,但不缺的是人情味兒。現在的人報喜方式就簡單而且快捷,來得最方便的就是在微信微博中涮一下,天下人都曉得。至於生男生女,性直爽快的人會直截了當地用戴不戴“把兒”表白,特別乾脆。

但這中間也特別地感覺少了一些東西,你覺得是不是的呢!習俗,有的還是不錯的,人情味加含蓄,這種生活中的浪漫情調還是需要的。你們哪兒添丁見喜,民間習俗是怎麼做的呢!回憶或收集記錄下來,有趣。

生男孩後風俗3

嬰兒降生,俗稱“拾小孩兒”,也叫“添喜”。

過去,產房通常是產婦的臥室,要求安靜、暖和,門窗關嚴。分娩時,房內不許有閒雜人等,男性、兒童、寡婦和未出嫁的閨女絕對不許在場。丈夫可在門外等待喜訊。

分娩的方法也不—樣,富人常在炕前就地放一個大盆,一般是孃家陪嫁的紅木盆。產婦坐在盆上,同輩已婚並生育過的婦女抱着腰,接生婆行接生術。所以,分娩又叫“臨盆”,大概由來就在於此。

窮人家的產婦沒有這樣的福分。他們多躺在炕前鋪好的穀草上,由接生婆接生。所以,這種分娩方法又稱爲“落草”,即小孩生在草上。

有一點富人和窮人是相同的,即不能在炕上分娩,如果污血衝了炕神,對產婦和嬰兒的健康、未來都不利。

舊時的生子習俗中,江南一帶還有“踩生”一說,即有人有意或無意間走進分娩不久的人家,稱作“踩生”。

嬰兒降生以後,剪斷並紮緊臍帶,簡單地擦洗一下,用小被包好,由一人抱好。當胎衣落下以後,一切收拾妥當,燒幾張黃表,產婦和嬰兒才能搬到炕上,安排產婦躺好,這纔可以讓當丈夫的進屋,處理胎衣和墊草。

胎衣要趁天黑找個僻靜的地方深埋,不能讓人踐踏,不能叫狗吃了,否則孩子不長命。分娩時墊在身下的草,帶有產婦的血污,要立即燒掉,如果被蛇蟲爬過,會變成精靈的。

有的地方有“挑紅”的習俗。挑紅,就是在嬰兒降生後,在院門上掛塊紅布,上面除附有桃枝、銅錢之類的東西。另外,弓箭掛在左面的是告訴人們這家生了個男孩;如果附有佩巾而且掛在右邊的,那就是生了個女孩兒。

生男孩後風俗 第3張

挑紅的目的,—是向人們表示這家有喜生了孩子;二是告訴過往的行人,特別是行商的人,不要大聲吆喝,更不要在此敲打響器或燃放鞭炮,以免使產婦和嬰兒受到驚嚇。

產婦分娩以後,就開始坐月子。這時的產婦和嬰兒身體比較虛弱,一切生活都在炕上或產房屋裏進行,也禁止生人入內,避免帶進病菌,影響產婦和嬰兒的健康,這就是俗稱的坐月子。

在整個月子期間,產婦不能幹重活兒,不能用涼水,也不能長時間坐着。民間流俗說法,產婦分娩後,骨縫開了,沾了涼水着了涼風會得關節炎,落下頭痛病等,俗稱“月子裏的病”。所以,在月子裏要人伺候,俗稱“伺候月子”。

由於分娩,產婦心理、生理會發生一系列變化,脾氣比當媳婦時亦有所變化,往往很難伺候,而當婆婆的,看在孫子孫女面子上,往往百般忍耐、遷就,也要儘量把月子伺候完。

產婦在月子裏,要吃飽穿暖,在家平時要用頭巾包頭,以免受涼。產婦的飲食爲很稠的小米稀飯、煮雞蛋、紅糖。清末民初,沿海地區有的用豬骨燉海帶給產婦吃。

飲食不能鹹,免得嬰兒嘴脣起燎泡。衡量月子伺候得好不好,境內大都以月子裏吃了多少雞蛋、多少紅糖來衡量。

嬰兒出生在那一年,那年的干支就是嬰兒的生肖屬相。生肖共有十二種,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十二年爲一輪,循環往復。

分娩之後,要向產婦的孃家及親戚報喜。報喜時間,視分娩的'時間而定。如果是頭天下午分娩的,則在第二天早飯後去報喜;如果是後半夜分娩的,則在當天早飯後報喜。總之,在通訊不發達的過去,報喜必須在上午才吉祥。

報喜的順序是新生兒的姥姥家、姑姑家,然後纔是其他親戚及親朋好友。

報喜的人,過去女婿必須親往岳父母家,其餘多數是新生兒父親的兄弟,有錢的人家會派傭人前去。

報喜的方式各地有各地的習俗。浙江一帶,生男孩的用紅紙包裹一支毛筆,生女孩的則另外附花手帕一條。也有直接送公雞、母雞以示新生兒性別的。陝西渭南一帶是帶上一壺酒,生男孩的酒壺上拴紅繩,生女孩的拴紅綢。

還有的地方是女婿帶上一把傘去岳父家,傘放在中堂桌上爲生男,置於大門背後爲生女。我國大多數地區報喜時送上染紅的熟雞蛋是不可或缺的,只是數量上有所不同,男孩蛋爲雙數,女孩蛋爲單數,個別地方則相反。

男孩送雙數的原因,據說是爲了孩子長大後好找媳婦,寓意成雙成對;女孩送單數是爲了將來好嫁出去。

舊時,當姥姥接到喜訊,還要烙一張餅讓女婿或報喜的人帶回去。報喜人在回去的路上遇到狗時,將餅扔給狗,這意味着狗替孩子咬了災,嬰兒就不會夭折了。

“望歡喜”是生育禮俗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嬰兒出生後的第八天,街坊鄰居早晨即來望歡喜,送的禮品數量視親情而定,多送雞蛋,或十、十二、十六、十八、二十個不等。

生男孩後風俗 第4張

家族以內俗稱“門子裏”的外加三尺紅布,或一牀小毯子,或一套小孩衣服。鄰居間望歡喜的東西只收不回,亦不招待飯食,因系雙方“傍”的,也不講什麼客套話。產婦孃家及其他親朋則於早晨巳時齊到產婦家望歡喜。

親戚看喜的禮物比街坊鄰居爲重,特別是姥姥家,一般要送雞蛋、小米、紅糖、紅布、小被等,客到齊後,嬰兒被婆婆用小被包好抱出來,請客人觀相。客人則說些吉祥的誇獎話,同時將準備好的銀錢掖在孩子的小被裏,這叫“長壽錢”。

中午,主家設酒宴招待,主食爲喜面。之所以選在嬰兒出生後第八天看喜,其一是產後疾患感染期已過,嬰兒胎盤系也結痂,產婦、嬰兒都比較太平。其二是主家忙碌、勞累,不如一次性招待,騰出點時間和精力,照顧產婦和新生兒。

親戚看喜的禮物全收,主家可以酌情回敬些麪食,回多回少,誰都不責怪,都知道伺候月子忙碌,顧不得旁人。親朋看喜多是四包禮物,或女客登門,或託人送小米、紅糖、雞蛋、布等四包。產婦主食小米,忌食大米。據說小米性溫,而大米性涼。

中原地區還有“洗三”的習俗,就是出生後第三天給小兒洗澡穿衣服。洗三那天,女方母親一般會再備一些尿片過來,過去有這樣的說法:“姥姥是個白虎神,不添外孫不上門”。那時候,女方的母親一般都是等女兒落月才第一次上門。

洗三的水是用艾葉煮的,待水溫適度,將小兒放進盆內。如果第一胎是男孩,婆家會很高興的,他們會拿出祖傳的銀鐲子、銀簪子等器物放進盆內開光。據說,這樣是爲了讓小兒沾上珠光寶氣,將來能升官發財過上好日子。

女孩是沒有這種“待遇”的。洗時,多數由奶奶和姥姥動手,倘若是冬天,她們會配合好,迅速地爲小兒抹身穿好衣服,然後,再包好送進媽媽的懷抱。

洗好後,奶奶再在堂間神龕上點三炷香,燒三張紙,奉三杯糖茶,放一掛鞭炮,叩三個頭,默唸着:“送生娘娘啊,請保佑我的孫子,別讓‘偷死娘娘’偷去了。明年週歲時,我給你奉刀首肉(豬項圈肉),請娘娘多多保佑。”

古代缺醫少藥,醫學不發達,經常有小兒夭折,奶奶生怕孫子有閃失,會問那些“拉羣”,也就是孩子既多又健康的婦女,討要一件舊衣服給孫子穿上。洗三時,給娘娘許願也是必需的。也有滿月“送娘娘”的。

送祝米,也稱“送粥米”或“吃喜面”,是一種古老的習俗,出嫁的姑娘生小孩以後,孃家要“送祝米”。這個風俗,在中原、湖南、江浙一帶頗爲流行。送祝米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往往是孃家人接到報喜後,約定的吉利日子,一般男爲雙日,女爲單日。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