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教育 > 父母應該怎樣和孩子溝通

父母應該怎樣和孩子溝通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和孩子平視,蹲下來看,家長不要居高臨下,老是指責孩子這不對、那不好。

父母應該怎樣和孩子溝通1

和孩子平視,蹲下來看

家長不要居高臨下,老是指責孩子你這不對、那不好。現在國內和國外的少兒節目中,很多主持人都是坐在地上,說話時與孩子平視,讓孩子感覺我們是平等的。所以當家長的也得這樣,要養成一個習慣,牢記家長跟孩子在人格方面是平等的。

和孩子商量,相互尊重

凡是有事的時候家長都要跟孩子商量:“你看咱們這樣行不行?今天我們去這兒成不成?”耳濡目染,孩子也會變成尊重別人的人,養成有事商量的習慣。

讓孩子學會選擇

選擇是求生的一種能力。當孩子有事的時候,比如說小學升中學,很多媽媽會說:“我爲了把你弄進這個重點學校花了大力氣,投入了很多錢,所以你必須去。”這樣一來,孩子就會特別痛苦。此外,學校組織的一些社會活動,包括課外輔導班等,都應該讓孩子決定要不要去,讓孩子學會選擇也是家長對他的信任。

父母應該怎樣和孩子溝通
  

給孩子寫信,巧妙地表達

進入青春期以後,有的孩子會羞於表達,這時就可以通過寫信這種方式巧妙地表達感情。

給孩子留點面子

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不要當衆揭短,這也是維護孩子心理健康的一個方面。

放孩子出去認識社會

現在的社會實踐活動這麼多,我們要讓孩子多接觸社會,廣泛地鍛鍊自己,這對孩子的.成長很有好處。

向 孩子道歉,說聲對不起

化解家庭矛盾的時候,說一聲對不起,不但不會降低家長的威信,反而會提升孩子對你的信任。所以,當我們做錯事兒的時候,要勇敢地跟孩子說一聲“對不起”。

向孩子學習,能者爲師

現在的孩子確實有很多優點,比如獲取信息的手段就比家長強。所以家長不妨在孩子擅長的領域裏拜孩子爲師,經常問點問題。實際上這也爲家長提供了請教孩子的時機,家長的這種做法會提升孩子的自信。

父母應該怎樣和孩子溝通2

一、父母如何與孩子溝通

1、身教重於言教

家長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樹立自己的威信。一個不愛學習只顧自己吃喝玩樂的家長,一問三不知的家長,品行惡劣、行爲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長是不會培養出好孩子的。

2、注意親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關注他們成長,有的父母雖然與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經常溝通。大多數父母都是以忙爲理由,忽視親子教育。

父母的親子教育應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髮展的前面,所以父母應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斷學習,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戴。

3、營造一種良好的知識環境

孩子學習要有一個好的小環境,不求高檔,但求氛圍,學生學習的時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閒談,朋友聚會等等儘量少在家中接待。

還有,就是要創造和睦、祥和、穩定的家庭氣氛,父母不要經常打架、吵鬧,影響了孩子的心理髮展。

4、無條件信任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的終身榜樣。孩子身上的優點、缺點、好習慣、壞習慣基本上來自父母和周圍環境的薰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

對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賞優點,儘量地包容缺點,用放大鏡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的。父母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

5、多讚美、少批評

恰到好處的讚美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潤滑劑。家長對孩子每時每刻的瞭解、欣賞、讚美、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記:讚美鼓勵使孩子進步,批評抱怨使孩子落後。 糾正孩子的關鍵性缺點時一定要注意考慮成熟,選擇最佳地點和時機 最後請家長們記住以下幾句話: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賞識才能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6、學會相互欣賞

現在的“後90後”中學生正處於“青春期”,而他們的父母恰好走進“更年期”,兩者之間頻頻爆發“戰爭”, 專家認爲,解決矛盾的方法就是父母與孩子彼此欣賞。

調查發現,很多家長總愛誇別的孩子給自己孩子施壓;也有家長偷看短信,引發家庭矛盾;還有家長對孩子生活大包大攬……這些都是不可取的。

專家說,比如孩子剛開始學穿衣、吃飯,如果家長自己來,肯定會節約時間,但卻培養了孩子的惰性,孩子的思維發展也會比其他獨立的孩子要晚。

父母應該怎樣和孩子溝通 第2張
  

家長應該要求孩子主動承擔家務勞動,除了學習,還要對孩子的優點進行表揚。只有彼此欣賞,才能彼此尊重,這種新型的親子關係是教育的根本。

二、爲什麼孩子不願和父母溝通

1、不善於傾聽孩子說話

一些父母與孩子交談時,只注重自己的.觀點,而不注意聽孩子怎麼說。因此,父母也不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聽不到孩子的心裏話,使孩子失去了與父母溝通的願望,才使溝通變得困難。

2、不講究平行對話的藝術

家長與孩子溝通,需要互換角色。在生活中,家長不僅是嚴父,更是良友。有些父母常靠“打”來督促孩子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這樣,儘管許多父母在責罵孩子中聲稱“這是爲了你好”,但孩子卻很難感受到父母的愛心與善意,溝通常被阻斷,使“愛心”被淹沒在“粗暴的管教行爲之中”,使孩子不願與父母溝通。

3、不當顧問硬當裁判

孩子常對父母的規勸表現出逆反心理,他們覺得自己不需要大人管教,而應幫他們出主意、教他們處理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孩子將生活學習中的快樂與興奮告訴父母時,往往遇到的是猜疑、訓斥與潑冷水;也有的是婆婆媽媽。於是,孩子乾脆不說或少說。

4、過於急躁而缺乏耐心

有些父母在與孩子溝通上過於急躁,總幻想通過一兩次聊天就能與孩子成爲知心朋友,而缺乏紮實的行動,這就難免在親子關係上吃“夾生飯”。有些父母高興了,就與孩子泡在一起;而忙了、煩了,就對孩子不聞不問。這種“冷熱病”很不利於與孩子建立鞏固的聯繫。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