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三國演義讀後感2000字左右

三國演義讀後感2000字左右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知道三國演義讀後感2000字左右怎麼寫嗎?很多人都很喜歡三國演義,因爲裏面兩位關鍵神話了的人物關羽,諸葛亮等。但是如何寫出三國演義讀後感呢?又有什麼地方需要注意的嘛。下面和小編一起看看三國演義讀後感2000字左右範文。

三國演義讀後感2000字左右
三國演義讀後感2000字左右1

大家都說諸葛孔明最懂謀略,就連劉備本人也講得到諸葛孔明則如魚得水,比喻劉備是離不開孔明的魚,而孔明是兼濟天下的水,其實劉備過謙了,真實恰恰相反,孔明離不開劉備,而劉備可以離開孔明,這一點是可以從劉備先後用徐庶,龐統一樣勢如破竹看出,而諸葛孔明若無劉氏的三顧茅廬,僅一介南陽村夫耳。也許這有過分貶低孔明之嫌,但筆者認爲這是個人看法不同,筆者固然認同孔明是一個將才,他有提出隆中對的大局戰略觀,也有用兵如神的過人謀略之處,但他僅僅是個將,他能將劉備想要做的事做得很好,但要做什麼要真正的帥劉備來決定。國人對諸葛亮的謀略神化以至於孔明近乎妖,殊不知一個人的環境決定眼界,本躬耕於南陽的諸葛孔明不大可能一人力挽狂瀾。不過近來看見一個有趣的說法,諸葛亮其實是漢獻帝,漢獻帝從宮中脫走,化名隱於南陽,久爲天子故有過人見解,甚至可以罵戰王朗致死,王朗之死死於見到天子的惶恐。這真是一個創見,似乎與原着許多情節相吻合,供讀者一鬨綽綽有餘。

再來講講三國中看出的忠義,最佳的體現無疑是關雲長,義薄雲天的形象至今仍被津津樂道。毫無疑問,但得知劉備之訊息後便毫不猶豫地前去投奔,哪怕過五關斬六將,這是一種忠義。但換個角度,他鎮守荊州,與東吳交惡,以至於自己最後身首異處,間接導致了蜀漢的頹態,這難道是忠義的表現?是的,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下,他對劉備一人忠心便是忠義,這是一種對封建忠君思想的宣傳,君即是國,國即是君,只要他不背叛劉備便可以擔任忠義的化身。作者羅先生也逃不開封建時代的束縛,這樣來塑造關羽這一個忠義的形象。再來看看其它武將投降之事,龐統來降曹操,不影響其忠義之名,但有關羽斬龐統以全其名,投降與忠義之間是個難題,一念之差可能就有截然相反的評價。筆者認爲,有智慧的降方可成就忠義之名。投降一事萬不可自己主動提出,像于禁遭水淹七軍後主動向關二哥投誠,落得守陵惱羞而死,一定要對方提出,自己要有一定搖擺不定猶豫不決的姿態方可半推半就以識時務者爲俊傑之勢投降,亂世之下易主並非罕見,但要講求智慧技巧,當然一切的前提是武將要有自己過人之處,若爲庸庸碌碌之輩,對方亦不會有招降之念,即是實力是必不可少的。

筆者有一點想明確,三國演義無疑是一部值得一讀的好書。近來在網上老看見一種論調說三國演義這種充斥虛構情節的書不值一讀,什麼空城計是假的爾爾。但可有曾想過文學作品從來都是高於生活,至少不以追求真實作爲目的,如果說三國演義有虛構情節而不值一提,那些童話故事何有立足之地。毋庸置疑的是三國演義客觀上起到一種很好的引導作用,培養我們對三國這一段歷史之興趣,即使是作者出於主觀考慮作了文學加工,但不能抹殺它是一部極好的歷史小說。

讀罷三國已數載,而今又重來信手翻閱,竟有新收穫,可喜可賀。書貫通一條劉備的蜀漢重振漢室的線,其人似乎憑着忠義之名一步步由一介草民到貴爲天子,難能可貴,雖然最後未能問鼎中原,在川地也算成就一番帝業。想當初初閱時,爲其之破操,破權爲之一振,爲蜀漢最後被亡而失落惆悵。算而今卻是另一番滋味,細看劉備,不也同樣在幹着諸侯割據的不忠之事,試想倘若劉某真能興復漢室,那個漢室恐怕是蜀漢的漢了。只不過劉備深知師出有名之道,用匡扶漢室之名掩蓋自己的行徑,其手下亦一拍即合,口口聲聲劉備乃皇室之胄,行興復皇室之功,劉備之謀可謂深也。不過僅僅師出有名並未有大用,正值亂世,羣雄角力,要依仗的是實力,因而劉備不僅僅停留於名上,而是不斷增強自己的實力,植根於蜀川,實力纔是硬道理,所謂槍桿子裏出政權,這讓我想起同是亂世的西漢末年,面對一個血脈皇室更爲純正但實力不濟的對手施加輿論壓力,漢光武帝劉秀手下鄧禹直接給出就是漢高祖劉邦在世也不可能直接當皇帝的論斷,令對手啞然。所以皇室之胄只是使人歸順的藉口,可以說是劉備與前來投奔者心照不宣的託詞,但關鍵的是劉備是有實力的,用鄧禹的話來說就是即使是漢光武帝劉秀再世於東漢末年如果沒實力也是無人問的。

不難看出劉備是一個極其注重儀式的`人,稱帝時的假意推辭,趙雲面前摔阿斗。他這種儀式的最靈活體現在向孔明託孤,假意的禪讓讓孔明死心塌地繼續爲自己的封建王朝服務,在這一點上同時看出,劉備之謀略權術遠於諸葛孔明之上。至於蜀漢之亡,全然在實力上,蜀漢確實是天府之國,物產豐富,但成就一番帝業或是太勉強,與人口衆多,糧食更多的曹魏來講,實力要遜色不少,同樣可以解釋東吳的滅亡,若無法打破這種局面,滅亡是必然的,劉備孔明都深知這一點,不斷想要北伐是形勢所迫。實力之於劉備,正如蕭何之於韓信。最後蜀漢亡了,是一種歷史的選擇,也許可以算作是一種進步。

劉備在關張被誅後大舉伐吳顯得不妥,但筆者有一個大膽的想法,劉備真正所圖並非報仇,此舉若成則可以吞併東吳,不成則至少可全其名,這是否也可以看作是一種特殊的儀式呢。似乎在筆者的解說下,忠義似乎變作僞善,一切都是權與利。但這就是現實,人性就是如此,雖然古往今來我們推崇道德決定論,可是倉廩實而知禮節,這不是並列而是先後關係,道德即使在和平年代也不起決定作用,勿言在亂世。再有好的意圖,再能佔據道德制高點,沒有實力亦是空談,這讓我想到近代的百日維新,戊戌六君子就是六個書生談論政治,拉上一個沒有實權的光緒皇帝,引頸受戮之勇毅故可貴,但並未給大清帶來一個光明前景,可謂不務實。三國似乎是中國歷史分分合合的一個縮影,折射了許多,回味無窮。

紛擾三國已過,對於收穫,已結爲標題。謀深取極,謀略的深度決定了最後的高度,何不取極;鑽硬求通,實力方是硬道理作爲通行證,必須鑽研打磨自己的實力,即可求通。

三國演義讀後感2000字左右2

三國是一段紛爭的歷史,一百多年的腥風血雨在中國歷史中,可它卻成了廣大民衆茶餘飯後喜愛談論的話題,這主要歸功於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傾注的民俗文化情感

羅貫中曾雲遊四海,網羅天下對三國的民族記憶,這種記憶其實受到人們對歷史的改編,融合了人們的愛狠情仇,包含人們的真是理想,下面我們來共同探討《三國演義》中的民俗文化情感。

《三國演義》中,神化了兩位關鍵人物,一位是武聖關羽,另一位是諸葛亮。

關羽有着“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的健朗體魄,又有將義氣看成是比生命比戰爭勝負更重要的事。這儼然是一個人民心中的理想形象,人民十分渴望有這樣一位英雄人物出現。關羽“溫酒斬華雄”估計是人們最喜愛的篇目,位居弓馬手,武藝擎天地,溫酒未涼而取強敵首級,轉瞬之間,數行之言而關羽武藝,氣質,威嚴全顯,怎能不讓人驚歎。後來關羽被孫權,呂蒙等人設計殺害,其靈魂附身呂蒙痛罵孫權:“碧眼小兒!紫髯鼠輩!還認我否!我來漢壽亭侯關雲長也”讓孫權魂不附體。呂蒙七竅流血而死。這樣的死後復仇怎不讓人驚歎,讓人大呼痛快!因此,關羽正在小說中並非人的形象,而是神,是世人推崇嚮往的神。

諸葛亮又是一個典型,草船借箭,借東風。七擒孟獲,錦囊殺魏延等早已成爲婦孺皆知的故事,這些故事或許不是都發生過,有些可能是人民添加上去體現諸葛亮智的,當他們都體現了當時人們希望當朝統治者任用像諸葛亮這樣的賢能之人的願望。其中最精彩的我認爲就是智激周瑜的故事了,赤壁之戰前夕,周瑜原本不希望江東發生戰爭,希望請和於曹魏,諸葛亮在於他一次交談中,不經意間默誦了曹操的兒子曹植所賦的《銅雀臺賦》,其中有這樣的句子:“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與之共”。大喬可是孫權的妻子啊,小喬又嫁給了周瑜,怎能不讓周瑜憤怒!“周瑜聽罷,勃然大怒,離座指北而罵“老賊欺我太甚。””。可見諸葛亮不僅讓周瑜改編了觀念,又讓他與曹氏集團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我想各位讀過後都會對諸葛亮的只會感到敬佩。

《三國演義》中的民俗文化不僅爲整部小說增添了別樣的風味,有恰如其分地展現出人民羣衆的理想,有君主,就會有文臣武將,《三國演義》是以劉備爲正統的,劉備旗下五虎上將,劉備龐統的是當時不可多得的人才,表現當時人們渴望社會安定,渴望生活幸福美滿的願望。

關羽和曹操,兩人的關係是惟妙惟肖的,一個武聖,一個奸雄,一個義士,一個奸臣,此二人摩擦出的火花是值得深思。

首先,曹操是除劉張兄弟之外第一個肯定關羽,發現關羽的人,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是,遭遇敵方虎將華雄,陣前大將對壘,盟軍屢屢失利,此時身爲馬弓手的關羽請纓,盟主袁紹先是大怒:“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文中說“曹操急止“此人儀表不俗,華雄安知他是弓手””一句話,成就了關羽溫酒斬華雄的美名,我們從一個“急”字,便可看出曹操那是便物色了關羽,愛戴關羽,希望他成爲手中的名將。

曹操發現了關羽的價值,定將努力讓着價值爲自己所用,終於,劉備煮酒論英雄以後背叛曹操,曹操追襲,在土山圍住關公,關羽約法三章後“降”曹操,其中最後一條甚是讓曹操頭疼。:“但知劉皇叔去向,不管千里萬里,便當辭去。”投降哪有這樣的,但曹操終以爲高官厚祿便可束縛其心,也就答應了,但其中有很多疑點,五關斬六將後古城會之時,曹操下令處處放行,如果他真的想留住關羽哪會這樣?對待一個敵方的虎將,將其縱虎歸山可是兵家大忌,那爲什麼土城中曹操會答應關羽的約法三章?我認爲此時袁紹與曹操的關係惡化,著名的官渡之戰即將爆發,曹操巧妙的運用了關羽的能力,解了白馬之圍,斬顏良,殺文丑,除了袁紹手中的兩員猛將,大戰開始便佔得良機,自然關羽覓得劉備消息後報了恩後就會離開曹操,曹操也賣了人情,下令處處放行。此時曹操是做了好事

曹操對關羽有種崇敬之情,關羽卻對曹操採取了漠視的態度。五關斬六將前,曹操對關羽千方百計的討好,送赤兔馬,成就了人馬奇緣,又爲關羽護髯,讓我們看到了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的美髯公的形象,還送關羽大小美女佳人。關羽只是把曹操氣得半死,尤其在答謝赤兔馬時說“吾知此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長下落,可一日而見矣。”緊接着曹操“愕然而悔”,四個字,將曹操奸詐的本性描寫得淋漓盡致,君不見官渡之戰,二方白惡化時期,袁紹方許攸歸降曹操,曹操不及穿鞋,跣足而迎,迎接後面對許攸的問題,竟謊報軍糧,明顯懷疑許攸投降真假,可見曹操的禮節都是做給別人看得,他的禮節越是恭敬,他的奸雄本性越是欲蓋彌彰。同樣,他對關羽也是一樣,從“愕然而悔”便可知,他的所作所爲都是給世人看的,都是讓世人明白他是怎樣的“愛戴”人才。其實完全是在演戲。

曹操對關羽雖是恭敬,但又怕又懼,劉備攜民渡江,張飛大鬧長阪坡,曹方將士聽到張飛一聲巨吼,頓時退去,還給歸功曹操,他讚賞關羽武藝高超關羽卻說“吾弟張飛,能於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曹操一定是朝思暮想,這張飛,後面必將是我方大患,如此則是,一傳十,十傳百,曹軍上下,一軍皆驚。

曹操對關羽是有怕有恨,其實是曹操對關羽的嫉恨。東吳用計殺了關羽,頭顱擺在了曹操面前,曹操也不裝着流淚了,只是譏笑着問“雲長公別來無恙”,只見關公口開目動,鬚髮皆張,操驚倒。曹操的問題,其實是含沙射影地痛罵關羽沒有歸降自己,才招致了今日,又是一副奸雄相,但“操驚倒”後謂衆官曰“關將軍真天神也.”曹操雖在口頭上一度佔得優勢,但在羅貫中筆下,曹操和關羽哪能比?

曹操對關羽既崇敬,又畏懼,既想用其能,又畏其能,但關羽漠不關心,在關羽眼中,曹操只不過是個奸雄小人,亂臣賊子,他可能贏得天下,但永遠贏得不了人之心,關羽纔是真英雄。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