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你知道什麼是寒食節麼,寒食節也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命名的節日。下面 一起來閱讀下,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瞭解寒食節吧!

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1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這首《寒食》詩,是唐代詩人韓翃最知名的作品之一。因着這首詩,人們記住一個古老的節日:寒食。

幾百年過去了,寒食幾乎被大家遺忘了。

寒食節是的清明的前一天或前兩天。在古時,寒食節是重要的節日。

寒食來源

追溯寒食的起源,需要回到遠古時期。

寒食節也稱“禁火節”,是沿襲了遠古的改火舊習。

春秋時期,“禁火節”成了“寒食節”,是爲了紀念晉文公的名臣介子推。

據說,晉文公重耳在流亡時,臣下介子推曾經割股給他充飢。晉文公歸國後,分封羣臣,介子推不願受賞,於是攜老母隱居於綿山。

後來,晉文公親自到綿山恭請介子推,介子推還是不願爲官。晉文公放火燒山,逼介子推露面,結果,介子推抱着母親被燒死在柳樹下。爲了紀念這位忠臣義士,晉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稱爲寒食節。

自此,寒食節一直沿襲。到唐代時,寒食節成爲了全國性法定節日。

唐代詩人張說的《奉和聖制寒食作應制》就描寫了唐代宮廷過寒食的熱烈景象。

伴隨着歲月的流逝,寒食節靜靜地融入了清明節,介子推早已沉入歷史長河,不過寒食所代表的人們對忠誠、廉潔、政治清明的讚許,卻是千年如一的流傳了下來。

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寒食習俗

禁火、吃冷食

寒食節不能起火,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

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麪、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餤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

晉南地區民間習慣吃涼粉、涼麪、涼糕等等。

祭祀祖先

祭祀掃墓是寒食節主要內容。寒食節掃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視爲“野祭”。到了唐代,寒食掃墓成爲官方認同並倡導的吉禮之一。

後演變爲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廟、祭先賢;百姓上墳等。時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墳地,致祭、添土、掛紙錢,然後將子推燕、蛇盤兔撒於墳頂滾下,用柳枝或疙針穿起,置於房中高處,意沾先祖德澤。

踏青郊遊

寒食節,正值春天,天朗氣清,春和景明,是踏青遊玩的好時節。

蹴鞠、盪鞦韆、踏青、詠詩,在這一天,古人盡享春日風光。此時的熱烈歡快不輸清明和上巳。王維曾作詩詠歎: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

隨着歲月的`流逝,寒食漸漸被清明節代替。

許多傳統節都消逝在時間中,花朝、寒食、寒衣……都成爲了記憶。

但是,我們依然能從詩詞文賦中,領略到千年前、百年前的寒食風味。

而這,就叫傳承。

今天是寒食,詩詞君願你在這個特別的節日:春和景明,歲月靜好。

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2

寒食節,又稱熟食節、禁菸節、冷節。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清明前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就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寒食節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清明節則形成於唐代,盛行於宋代。

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爲一了,而寒食既成爲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爲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寒食節的由來

寒食節的源頭有二,其一是周代仲春末禁火的習俗。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鑽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後,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周禮·秋官·司炬氏》雲:“仲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禁火期間不能舉炊,須得預先準備好食物,以備禁火期間食用,這種食物即所謂“寒食”。

寒食節的另一個源頭,是春秋晉國故地山西一帶祭奠介之推的習俗。介之推乃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後爲晉文公)流廣時一位忠貞的追隨者,後爲火夢,舉國哀痛。《荊楚歲時記》雲:“介子推(即介之推)三月五日爲火所焚,國人哀之,每歲春暮,爲不舉火,謂之"禁菸’,犯則雨雹傷田。"

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第2張

寒食節的由來傳說

據說在公元前7世紀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侯爵詭諸是晉國的君主。他的大兒子申生應該在他父親死後繼承王位。但侯爵另有安排。他想讓其愛妾驪姬生的兒子繼承他的幹位成爲晉國的統治者。作爲不太稱職的父親,侯爵讓人把申生暗殺了,當他又想用同樣的手段殺死他的二兒子重耳時,重耳聽到風聲後和他的一個忠臣介之推及隨從人員一起逃走了當重耳被迫離開家鄉之後,介之推不畏艱難困苦,一直跟隨重耳。

19年間,重耳和他的全體忠實的官員和僕人四外流浪,無家可歸,親身體會到了飢寒交迫的滋味。一天,公子重耳與他的隨從在流廣魏國的途中病倒了,貧病交加,十分閒苦。平時。重耳靠隨從們採摘的野菜,野果充飢。那天病後,重耳再也咽不下野菜,野果,快要餓列了。他最忠實的隨從之一,介之推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熬成肉湯,獻給重耳,因而使重耳渡過了難關,保住了性命。

最後,幹公元前636年,重耳設法奪回了應該屬幹他的幹位,就是後來的晉文公。

成爲國君之後,重耳決定對隨從自己流廣的功臣們進行封常,但他竟然忘了那位“割股奉君”的賢臣介之推。

介之推十分難受,決定不再見這個忘恩負義的君主,所以他背起自己的老母親,逃進家鄉附近一個大山裏,過起了隱居生活

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第3張

後來,重耳記起了介之推,非常慚愧,所以就派人去找他。人們終幹發現了他。重耳親自到深山尋他的大恩人。可只見重重青山,蔥蔥樹木,根本看不到介之推的影子。重耳站在山頂上呼喊,他聽不到回答。只聽見山谷的迴響,看不到介之推出來見他。重 耳知道介之推是位大孝子。如果放火燒山,介之推肯定會被迫揹着母親從山裏跑出來,這樣,人們就可說服他回到幹宮,過舒服的生活。

因此,重耳下令放火燒山。恰巧正趕上風急火旺,火一下蔓延開來,不久,大火燒遍方圓數十里,持續了三天三夜。樹木燒光了。青山變成了焦土,但仍然不見介之推從山裏出來,幹是重耳就派人去尋找。只見介之推背上揹着老母親,靠在一棵被燒焦的柳樹上,母子兩人都已經被活活燒死了。

重耳渴望見到介之推,不料介之推寧可被火燒死也不想見到他。重耳爲此非常傷心。幹是下令建造一座廟字紀念他最忠實的隨員,同時下令在每年介之推死去的日子裏不舉火,吃冷食,所以,在寒食節人們不得不吃冷食,這在開始時持續了一個月,後來改爲三天。另外,人們從此開始參觀介之推的墳墓以示對他的思念和尊敬。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