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蘇武牧羊》故事

《蘇武牧羊》故事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蘇武牧羊》故事1

“蘇武,留胡節不辱。雪地又冰天,窮愁十九年。渴飲雪,飢吞氈,牧羊北海邊......"這首悲壯的歌曲,讚頌了一位愛祖國且不向挫折屈服、忠貞不屈的一代民族英雄---蘇武!

《蘇武牧羊》故事

在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權新單于即位。由於匈奴單于再次表示要求和親,並送還以往扣留的漢朝使者,武帝遂命中郎將蘇武率百餘人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蘇武完成了出使任務,準備回國時,匈奴上層發生了內亂,蘇武一行受到牽連,被扣留下來,並被要求背叛漢朝,臣服單于。

最初,單于派衛律向蘇武遊說,許以豐厚的俸祿和高官,蘇武嚴詞拒絕了。匈奴見勸說沒有用,就把他關進一個露天的地窖,斷絕提供食品和水。後來,又把他遷到北海去牧羊。這裏下着鵝毛般的大雪,覆蓋了每一個角落。

陪伴蘇武的只有這根代表漢朝的使節和一小羣羊。蘇武每天拿着這根使節放羊,心想總有一天能回到自己的國家。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餓了,就挖野草逮兔子,吃一些羊皮充飢。

蘇武有一顆愛國之心,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的折磨,鬍鬚、頭髮全白了。回到長安的那天,長安的人民都出來迎接他。他們瞧見白鬍須、白頭髮的蘇武,沒有一個不受感動的,說他真是個有氣節的大丈夫!

像蘇武這樣對祖國忠貞不屈的大丈夫能有幾個呢?蘇武爲了祖國,爲了人民,付出了自己的一切,蘇武的英雄氣節譜寫了一首“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的正氣歌!蘇武的氣節促使着我前進,我終於明白了什麼是忠誠,什麼樣的人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英雄!

《蘇武牧羊》故事2

當我讀完《蘇武牧羊》後,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回味無窮。

這個故事講了漢武帝時,蘇武被任命爲使節出使匈奴。但是匈奴不守信用扣押了蘇武,並百般利誘勸他投降。蘇武寧死不屈,匈奴首領只好把他送到了北海邊。上去放羊,還對他說:“什麼時候公羊生了小羊,就放你回漢朝去!”

蘇武來到北海,每天一邊放羊,一邊遙望前方漢朝的方向。他撫摸着出發時漢武帝親手交。他的那支使節,思念家鄉親人和朝廷,就連晚上睡覺時也緊緊地把使節抱在胸前。

日子一長,使節上的毛都脫落了,只剩下一根光溜溜的杆子。蘇武在北海邊一。度過了19年,直到匈奴與漢朝和好的時候才被釋放出來回到漢朝。回到長安的那一天,長安的老百姓都出來迎接他。他們瞧見白鬍須、白頭髮的蘇武手裏的那支掉光了毛的使節,都感動得流淚了。

是呀!蘇武這一種堅強不屈、忠貞不渝的精神在歷史上一直被人們所深深敬佩、傳誦!以前,在抗日戰爭的最前線,有些人爲了一點個人的利益,所以棄人民利益而不顧,這種人是受人唾棄,受人鄙視的。同樣在社會上立足要一個“忠”字,不然誰要一個出賣自己公司的人呢?

沒有的。就像狗一樣,忠誠的狗會一生一,世跟隨自己的主人,任勞任怨。孫中山說過:“爲國家效死,重於泰山。我死則國生,我生則國死,生死之間,在乎自擇!”一個就應該這樣不違反真理,要忠誠,與自己,忠誠與國家,就像蘇武,像那些爲了國家利益,不惜犧牲的人致敬吧!

《蘇武牧羊》故事3

放假時,老師佈置我們在家裏閱讀一些課外書,以增長自己的知識。假期中我經常跑到書店看書。其中,最能打動我的就要數《蘇武牧羊》這個故事了。

漢武帝時,漢和匈奴關係十分緊張,漢武帝派蘇武出使匈奴,蘇武沒有害怕,毅然接受使命欣然前往。到了匈奴後,蘇武被匈奴單于囚禁並許以豐厚的奉祿和高官勸他投降,先後利用飢餓和寒冷逼迫蘇武就範,但蘇武寧死不降。單于最後讓他去天寒地凍的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一帶牧羊,蘇武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沒有失去信心,嚮往着總有一天可以回到祖國。功夫不負有心人,十多年後蘇武終於回到了祖國。蘇武不畏強權,仍然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氣節,人們都向這位富有民族氣節的英雄表達了崇高的敬意。

蘇武代表國家出使外國,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拒絕榮華富貴的誘惑,能夠時時以國家利益爲重,忍辱負重,表現出了一個大丈夫的氣節。其實,我們中國有很多的愛國人士,他們爲了國家的利益,不顧自己的生命,比如精忠報國的岳飛,小英雄嘎子、雨來,中國兄弟連等等。

雖然我現在還小,但是我要蘇武的愛國精神。同學們,愛國沒有小事,讓我們從身邊小事做起,做一個愛國的人。

《蘇武牧羊》故事4

蘇武牧羊的解釋:

蘇武牧羊講的是蘇武在天漢元年(前120xx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獲釋回漢。蘇武去世後,漢宣帝將其列爲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

蘇武牧羊的典故:

蘇武(前140—前60年),字子卿,漢族,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西漢大臣。武帝時爲郎。

蘇武,漢朝時人。蘇武寧死不屈情願牧羊也不投降匈奴。

文言文: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齧雪,與氈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爲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始得歸。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仗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

白話文:

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于。單于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裏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臥着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飢,幾日不死。匈奴以爲神奇,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歸漢。

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常惠等分別安置到別的地方。蘇武遷移到北海後,糧食運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他拄着漢廷的符節牧羊,睡覺、起來都拿着,以致系在節上的犛牛尾毛全部脫盡。

蘇武牧羊的造句舉例:

1)於是,在大漢丹青上書寫下了堅貞不屈的氣節,也讓“蘇武牧羊”。

2)遼國漢臣出使宋朝被扣,學蘇武牧羊,數十年不降。

3)恰克圖,當年蘇武牧羊的地方,唐朝屬於北都護府管轄,也是成吉思汗出兵征討羅剎國的通道。

4)一般人都有個錯誤的觀念,蘇武牧羊是一個人,其實真實的情況應該是一羣人,蘇武只不過是領頭的而已。

5)隨着《阿姐鼓》《央金瑪》《蘇武牧羊》《雲之南》等一系列“世界音樂”或“新世紀音樂”作品的出現,民族音樂將以更現代的方式得到挖掘。

6)最佳者畫蘇武牧羊假寐,以示懷念萬里鄉國之意。

7)追魂索一招蘇武牧羊,劈向和尚面門,這招甚是毒辣,若被劈中,定當面目全非。

8)在張氏帥府的正房檻牆東側正中央窗下,至今仍完整保存着張作霖時期所雕刻的以蘇武牧羊爲主題的石雕,題款爲“海上牧羝誇蘇武”。

9)他在《箭桿河邊》中創作的“反二黃”調,就是因爲他有《碰碑》《蘇武牧羊》《奇冤報》和《朱痕記》等很多戲的基礎。

10)還有一則在中國歷史上流傳極廣多年來被作爲愛國主義教育和氣節教育題材的事例,那就是蘇武牧羊。

11)那是張騫“鑿空”的駝鈴陣陣,那是蘇武牧羊的忠潔剛烈,那是昭君出塞的黃沙漫漫,是衛青迎向大漠的旌旗獵獵,是岳飛拔劍戟地,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是鄭和下西洋的浪花飛舞,雄心勃勃。

12)音樂課上,老師吹奏了一曲《蘇武牧羊》,問學生:“你懂音樂嗎?”“懂。”“那我吹的是什麼?”“笛子……”。

《蘇武牧羊》故事5

漢宮悲歌:被宮廷鬥爭嚇出精神病的太子沒有人逼迫他,包括他的父親劉秀;也沒有人暗示他,包括他的弟弟劉莊;完全是他出於本意而主動讓出了太子之位。這個人就是後來的東海恭王,東漢光武帝的太子劉強。《後漢書》評價其爲“謙謙三讓,實惟恭王”。和後來的李成器讓太子位相比,他的“讓”更使人覺得不可思議。他完全有能力做好東漢的第二代皇帝,也有這個資格。他死後的喪禮儀式近於帝王,但喪禮的節儉又和平民百姓相同。各種原因,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公元58年,光武帝劉秀死的第二年,當時東漢的“東海王”劉強病逝,年僅三十四歲。臨終前,劉強給弟弟漢明帝劉莊寫了一封信,讀來讓人淚水頓下,心臟絞痛。

我蒙受父親和兄弟們的恩遇,得到了兩國的封地,還有超越禮制的宮室禮樂。你們所做的一切讓我今生無以回報。由於我沒有保重身體,常年患病,讓皇太后和皇帝擔憂,頻頻地派來太醫看望,我想用語言來表達我的感激,但所有語言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我很慚愧。我死後,請皇上照顧我的兒女,爲我的女兒們找到一個好丈夫。如今父親去世,皇上一定要加意孝順母親,在飲食起居上定要讓母親滿意。另外,向其他的弟弟們辭別,從此,永遠不能再相見了。

漢明帝和母親陰麗華讀了這封信後,失聲痛哭。他失去了一位好哥哥,如果不是這位哥哥把太子之位讓給他,他怎麼能有今天?!

他忍住悲痛,下令以皇帝的儀仗爲劉強舉行隆重的葬禮,他親自和皇太后出洛陽津門亭發哀。又特遣司空持節主持劉強的治喪事宜。並要求諸王諸公主諸外戚諸侯必須參加。劉莊所做的一切大概也算是對兄長禮讓太子的回報與獎賞吧。

漢明帝對這個哥哥太瞭解了,謙恭、節儉,事事小心謹慎。所以,在以天子之禮爲劉強治喪的同時,又特別詔令不許厚葬。要求隨葬之物一律從儉,以彰劉強獨行之志。

所以,挖到劉強墓的'盜墓者們氣得直想罵娘,因爲裏面的陪葬物品和老百姓死後的陪葬物品沒有什麼區別。

劉強的品德與經營東海的作爲在東漢皇族中影響深遠,幾代皇帝對他都甚爲懷念。後來的漢章帝、漢安帝都到過劉強陵墓所在地魯城祭祀過這位一直活在他們心裏的祖宗。特別是明帝劉莊,在這位天子心裏,長兄劉強的言談舉止始終在他腦海裏縈繞。劉強去世五年後,明帝到魯城住了一個多月,以示對哥哥的懷念。九年後,明帝又詔廣陵侯和他的三個弟弟一同到魯城的陵墓祭祀這位哥哥。

如果我們仔細讀那段關於東海王的,就會發現,明帝之所以在劉強死後諡其爲東海恭王原因就在於劉強的讓太子之位和治理東海的成績。在劉強的遺書中,他談到自己身受兩國之封,很是慚愧。而這兩國就是東海和魯郡共兩郡二十九縣,租稅收入數倍於其他藩國,東漢時期最大的藩國就是東海國,其都城則是劉強陵墓所在地魯縣。當初,明帝劉莊被封爲東海王,但劉秀並沒有給他魯郡。所以,真正的東海王,擁有兩郡二十九縣的東海國第一任東海王就是劉強。

劉強本性謙恭儉約,加上緣於父親對自己的過分錯愛,所以在其在世統治東海國時,多次上交錢財帛布給朝廷以助國費,爲朝廷着想、出力,以盡屏藩之責。他只是在儘自己之力爲朝廷出該出之力,而劉秀見他如此有功於朝廷,更是心上不安。於是,對他的賞賜越加厚重。也正是因此,劉強總感覺父親對自己太過於寵愛了。他曾不止一次上疏請求父親照顧一下其他的弟弟,但劉秀總覺得對不起這位讓出太子之位的東海王。父子倆都鉚足了勁地爲對方設身處地着想,爲對方儘自己力所能及的能力。

劉強的死對於漢明帝來講是失去了一位非常好的兄長,對皇太后來講是失去了一位非常孝順的兒子,而對於東漢來講,則是失去了一位非常優秀的藩主。

在劉強身後殊榮還沒有褪去一點星光的時候,其義子劉政繼承王位,這個不孝兒子遠不如他的父親,其在東海的所作所爲被史書稱爲“淫慾薄行”。在參加叔父中山王劉焉的葬禮上,這個癟三竟把劉焉的姬妾徐妃據爲己有,明帝看在他父親的面子上,只削他一縣以示懲罰。

《蘇武牧羊》故事6

【成語】蘇武牧羊

【拼音】sū wǔ mu yang

【解釋】蘇武:漢朝時人。蘇武寧死不屈情願牧羊也不投降匈奴。

【出處】《漢書.蘇武傳》

【歷史典故】被逼臣服蘇武是代郡太守,華夏志士,蘇建之子。早年以父蔭爲郎,稍遷至栘中廄監。天漢元年(前100)拜中郎將。當時漢朝和匈奴的關係時好時壞。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權新單于即位,尊大漢爲丈人,漢武帝爲了表示友好,派遣蘇武率領一百多人出使匈奴,持旄節護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順便送給單于很豐厚的禮物,以答謝單于。不料,就在蘇武完成了出使任務,準備返回自己的國家時,匈奴上層發生了內亂,蘇武一行受到牽連,被扣留下來,並被要求背叛漢朝,臣服單于。慘遭流放最初,單于派衛律向蘇武遊說,許以豐厚的奉祿和高官,蘇武嚴辭拒絕了。匈奴見勸說沒有用,就決定用酷刑。當時正值嚴冬,天上下着鵝毛大雪。單于命人把蘇武關進一個露天的大地穴,斷絕提供食品和水,希望這樣可以改變蘇武的信念。時間一天天過去,蘇武在地窖裏受盡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餓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襖,冷了,就縮在角里與皮襖取暖。過了好些天,單于見瀕臨死亡的蘇武仍然沒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蘇武放出來了。單于知道無論軟的,還是硬的,勸說蘇武投降都沒有希望,但越發敬重蘇武的氣節,不忍心殺蘇武,又不想讓他返回自己的國家,於是決定把蘇武流放到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一帶,讓他去牧羊。臨行前,單于召見蘇武說: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讓你去放羊,什麼時候這些羊生了羊羔,我就讓你回到你的大漢去。與他的同伴分開後,蘇武被流放到了人跡罕至的貝加爾湖邊。他發現這些羊全是公羊。

在這裏,單憑個人的能力是無論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與蘇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漢朝的使節和一小羣羊。蘇武每天拿着這根使節放羊,心想總有一天能夠拿着回到自己的國家。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餓了,就挖野鼠收集的野果充飢,冷了,就與羊取暖。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使節上掛着的旄牛尾裝飾物都掉光了,蘇武的頭髮和鬍鬚也都變花白了。回國經歷在貝加爾湖,蘇武牧羊長達十九年之久。十幾年來,當初下了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單于已去世了,漢武帝也死了,漢武帝的兒子漢昭帝繼任皇位。公元前85年,匈奴起了內亂,單于沒有力量再跟漢朝打仗,又打發使者要求和好了。漢昭帝派出使者來到匈奴,要求放回蘇武、常惠等人。匈奴騙使者說蘇武已經死了。第二次,漢朝又派使者到匈奴去。常惠買通了單于的手下人,私底下跟使者見面。使者明白了底細,就嚴厲地責備單于說:我們皇上在上林園射下了一隻大雁,大雁的腳上拴着一條綢子,是蘇武親筆寫的一封信。他說他在北海放羊。您怎麼可以騙人呢?單于聽了嚇了一大跳,說:蘇武的忠義感動飛鳥了!他向使者道歉,答應一定送回蘇武。當初蘇武出使時,隨從的人有一百多,這次跟着他回來的只剩了常惠等幾個人了;蘇武出使時剛四十歲,在匈奴受難十九年,在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蘇武終於回到了長安,回長安後百姓都出門迎接,稱讚他是個有氣節的大丈夫。第二年,上官桀、上官安父子和桑弘羊被人控告謀反,蘇武和上官父子、桑弘羊原來關係很好,加上他的兒子也參與其中,蘇武被罷官。昭帝死後,蘇武因爲參與了擁立漢宣帝,被賜爵關內侯。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