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中國最長的地名

中國最長的地名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最長的地名,衆所周知,城市名或地名都以簡短爲多,兩個字的地名是排第一多的,在過來是三字、四字地名,但是超過四個字的地名就很稀少了。以下分享中國最長的地名,一起來看看。

中國最長的地名1

這個中國最長的地名,叫做“那然色布斯臺音布拉格”,整個地名多達十個字,還包含了”布拉格“這個歐洲著名城市的名字。

也許你會覺得奇怪,這個名字怎麼讀都不像中國的地名。曾經這裏叫謝別斯廷,來自蒙古語地名的音譯,是穿越黑戈壁的古道上一處泉水的名字。這個地方今天會改成這樣長的一個名字,並被標註在地圖上,很大的原因是因爲探險家斯文·赫定這個人,這裏是他最早命名的。

這位著名的探險家曾經兩次面臨死亡,其中一次就是在個謝別斯延,當時來到這裏時病痛突然發作,由於需要擡他前進,幾乎拖垮了整個隊伍,爲了不拖垮當時的科考隊,他與幾位隊員一起留在了這口泉水旁。他們苦苦地等待大約一個月,就在糧盡彈絕之際,救兵方到。斯文·赫定把這個讓他永生難忘的地方理所當然地標在了他們繪製的地圖上。

中國最長的地名

並在“謝別斯廷(音譯爲SEBESTEI)”泉的前面加上“那林(NORIN)”,這是與他一起堅守的瑞典地質學家那林的名字,因爲這個泉的經緯度是那林測定的。因此在斯文·赫定繪製的西北科學考察團的地圖上,謝別斯廷的正式名字就成了“NORIN---SEBESTEI”。

而出現在中文地圖中的“布拉格”是蒙語中“水泉”的意思,顯然是後來繪圖人所加。於是連貫起來,就有了如今這個超級長的名字。

這是中國最長的地名,也是唯一以外國人名字命名的地名。千萬不要小瞧這眼荒漠甘泉,這次無意間的測繪竟爲後來的中蒙國土邊界線之爭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支持。

在中蒙外交談判的關鍵時刻,周恩來總理提出應該根據國際社會普遍認可的一張地圖來劃界,於是找來《斯文赫定1927年——1935年中亞考察地圖》,謝別斯延這口井在地圖上就是劃在中國境內,其北面劃出了當時的國界。

有了這個有力的證據,經過最終談判,這個區域被劃於今天的中國境內。所以,謝別斯廷泉又有了另外一個名字“周恩來井”。現在這口井已經成爲文物被保護了起來,加上了護欄。如果沒有這次意外的考察,可能今天的肅北縣以及額濟納旗會有一大片區域將成爲蒙古國領土,也就不會有今日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中國最長的地名2

這個地方就是 甘肅省與俄羅斯邊界的那然色布斯臺音布拉格。

其實這個地方原本只是一汪泉水,名字也並不複雜,叫做謝別斯廷 。直到後來來自瑞典的探險家斯文·赫定將這裏命名爲那然色布斯臺音布拉格,取這個地名可以說是因爲他在冒險途中遇到困難是這口泉水可以說救了他與夥伴的生命。

中國最長的地名 第2張

這個地方也叫作“周恩來井”,當初在對這口井有着邊界衝突時,是周總理拿出了一張讓國際上都認可的`地圖,而地圖上這口井就是劃在我國境內的。

實際上現在的那然色布斯臺音布拉格基本上已經乾枯了,但是其對國家邊界,亦或是對其他方面都是很有意義的,現在已經被作爲文物保護了起來。

中國最長的地名3

“鞭打蘆花車牛返”——中國最長的村莊地名

安徽省蕭縣杜樓鎮孟窯村有個自然村叫鞭打蘆花車牛返村,它是我國村名最長的自然村。這個村名的由來很不一般,它源於春秋時期閔子騫的孝行故事,即《二十四孝》中的“蘆衣順母”。

閔子騫,姓閔,名損,字子騫。孔子高徒,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回並稱,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孔門十哲之一。

《二十四孝》蘆衣順母的故事是說:周朝的閔損,小時候母親就去世了,他父親又爲他娶了後母。後母生了兩個兒子,她爲己子做棉衣用的是絲絮,她嫉妒閔損,做棉衣用的卻是蘆花。某年冬天,閔家父子四人駕牛車外出,父親要閔損趕車,路途中天氣驟變,朔風怒吼,寒氣刺骨。

行至山腳下杜村時閔損已凍得瑟瑟發抖,縮作一團,因手被凍僵,牛繩、牛鞭皆滑落於地,牛車失去駕馭,傾阻於山路上。然其弟卻身無寒意,父親見狀十分氣惱:“真沒出息!”隨着一聲呵斥,舉鞭向閔損抽去,瞬間,鞭打之處,閔損棉衣綻開,蘆花飛揚。其父一時驚呆了,看似是厚厚實實的棉襖,原來裏面全是以蘆花填充。

撕開小兒棉襖一看,裏面盡是嶄新絲絮。目睹眼前這一切,父親如夢初醒,恍然大悟,這分明是後妻無德虐待前子,自己不知實情竟又讓損兒受了委屈。激怒的父親二話沒說,當即驅駕車牛而返(即鞭打蘆花車牛返),回至家中磨墨展紙,寫下休書,決心將繼妻趕出家門。

這急劇發展的勢態把閔損嚇壞了,他爲了顧全大局,不計前嫌,撲通一下跪倒在父親面前:“有母親在,僅有我一人受寒,休了母親,我們弟兄三人都得受凍啊!”他苦苦哀求父親看在他兄弟三人的份上,留住母親,保全這個家。

父親聽了損兒的這番話,覺得言之有理,更感損兒深明大義,孝行可嘉。繼母看到此情此景,深受觸動,悔恨莫及,深表愧疚,決心洗心革面,痛改前非,於是閔父也就罷了休妻之念。從此以後,繼母悔而向善,把閔損當親兒子一樣對待,愛護備至,一家人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閔損(子騫)的孝行,孔子給予很高評價。他在《論語·先進》中稱道:“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在孔子的學生中,問孝的人很多,如子游、子貢、孟武伯等。有孝德的人也不少,如曾子、子夏、子有等,但在《論語》中孔子唯獨只稱讚了“孝哉,閔子騫!”

中國最長的地名 第3張

閔損的孝行故事,杜村的人家喻戶曉,迅速傳開,深受百姓的讚譽!爲了紀念閔損,弘揚他的至孝美德,從此人們就把鞭打蘆花回車處的杜村更名鞭打蘆花車牛返村,這便是村名的由來。

“鞭打蘆花車牛返”的故事、閔子騫的孝行也引起後世官府、朝廷的重視。漢代出臺了“舉孝廉”的制度,規定孝子可以爲官,意在嘉獎孝敬父母、品德高尚的人;宋理宗皇帝重孝道,爲閔子騫題詞“子騫達者,誾誾成性,德高四科,學先百行,天經地義,孝哉子騫,父母昆弟,不間其言,五君不仕,智氣軒軒,復我汶上,出處修焉”;

清康熙皇帝爲閔子騫題詞“德行之科”;清雍正皇帝爲閔子騫題詞“躬行至孝”,並特設官位“孝廉方正科”,由地方舉薦孝子,朝廷賜其六品官服,並每遇新皇帝即位,地方即舉薦孝子一次;

清乾隆三十二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專門來到鞭打蘆花車牛返村拜謁閔子騫,並在四賢祠揮毫題寫“孝道永弘”“惠我南黎”兩塊“聖諭碑”,現在依然保存在該村。2006年,“鞭打蘆花車牛返”被列爲安徽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該村及周邊百姓還把農曆正月二十四日(閔子騫的生日)定爲廟會,每年在鞭打蘆花車牛返村回車處逢會三天,開展祭祀、商貿、文藝演出等活動。文人雅士把這故事編成《鞭打蘆花》《孝子閔子騫》《閔賢頌》等戲曲節目,每年廟會都請來好幾個戲班子前來演出(演唱內容都是頌揚閔子騫的孝行),引來方圓幾十裏的百姓,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