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中國的農曆是什麼歷

中國的農曆是什麼歷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的農曆是什麼歷,農曆大家都不陌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其實是都可以看到,但是卻很多人對農曆並不是很瞭解,農曆也是具有一定的寓意的,以下來了解中國的農曆是什麼歷。

中國的農曆是什麼歷1

農曆屬於陰陽合曆,其年份分爲平年和閏年。平年爲十二個月;閏年爲十三個月。月份分爲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歷月等於一個朔望月。

農曆,中國傳統曆法。它根據月相的變化週期,每一次月相朔望變化爲一個月;並把一個太陽迴歸年劃分爲24段,形成二十四節氣。通過參考太陽迴歸年,設置閏月使其平均歷年與迴歸年相適應。農曆融合陰曆與陽曆形成爲一種陰陽合曆曆法。

農曆又有夏曆、陰曆、舊曆、華歷、中歷等稱。因使用“夏正”,舊時多稱爲夏曆,1970年以後“夏曆”改稱爲“農曆”。

中國的農曆是什麼歷

曆法概述

我國普遍存在的對曆法的兩種稱謂:公曆,農曆(閏年有13個月,原因是其年月亮要繞地球13次才滿一年)。

從分類標準來說,陰曆是和陽曆對應的,再加上陰陽曆,只有這三種曆法。世界上任何一種曆法也跳不出這三種曆法的分類。世界上通行的“公曆”(新曆)實際上是一種陽曆,而中國傳統曆法的“農曆”(舊曆)屬於陰陽曆。

中國農曆、印度歷、猶太曆是陰陽合曆,一年有12或13個月;伊斯蘭曆是太陰曆,一年只有12個月。辛亥革命之後,中國開始採用西方的公曆,俗稱“新曆”,與中國舊有的歷法相對。

中國的農曆是什麼歷2

陰曆、陽曆、農曆到底有什麼區別?這次終於分清了

陰陽曆的本義

中國傳統曆法是兼顧月亮繞地球和地球繞太陽運動週期的陰陽合曆,這個陰陽合曆的歷史非常悠久了,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而自明末以後傳入中國的儒略曆和格里高利曆都是參考地球繞太陽運動週期的陽曆。因此,“陰曆”與“陽曆”最原始的意思是以月亮或太陽爲參照標準制定的歷法。不過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這一意義的內涵在使用中發生了改變。

明末清初之際,以湯若望等人爲代表的西方傳教士迎合曆法改革的需求,將當時西方天文學最新的成果介紹到中國,對中國曆法發展做出了貢獻。不過,由於傳教士製作的“西洋新曆”帶有西方背景和宗教目的,引發了自古重視“正朔”觀念、維護儒學地位者的強烈反對,強化了時人對中西曆法的區分意識。

“西曆”的指向就很明顯了,就是指西方傳入的歷法體系。但實際上,明清時期傳入的“西曆”雖然與當時的傳統曆法有些差別,“西曆”在觀測精度上更高,但中西曆法並沒有本質差別。因爲兩者參照的天體運行都是一樣的,只是在具體的觀測方法和結論上有所區別。

中國的農曆是什麼歷 第2張

陽曆地位的上升

鴉片戰爭之後,“夷夏之辨”的世界認知框架逐漸走向崩潰,西方現代科學技術與知識日益廣泛地進入中國,趨新崇洋成爲社會思潮,這就使得時人對西洋曆法的態度發生了巨大變化。隨着對西洋曆法的瞭解日深,晚清時人開始從曆法使用“普遍性”的角度來述論使用西洋曆法的積極意義,也促使帶有西方背景的“西洋歷”逐漸向更具有普遍意義的“太陽曆”轉變。

1912年1月2日,孫中山發佈通告,宣佈“中華民國改用陽曆”,使陽曆成爲官定曆法,也促使“陽曆”名稱在更廣泛層面上得以傳播。但由於普通民衆在知識體系和日常生活中對陽曆的陌生感,陽曆所具有的西方背景和宗教色彩等,使得陽曆在民初的推行面臨諸多困境。改換陽曆的名稱,重構陽曆的思想因素,就成爲民初推行新曆的重要舉措之一。

1919年11月1日,錢玄同在《新青年》上發表《論中國當用世界公曆紀年》一文,在他看來,基督紀年的廣泛傳播已經使其逐漸超越了原有的宗教侷限,成爲一種更具有普遍性的計時工具,“基督紀年,其始雖出於教徒之私,然後來漸漸推廣到政治上,到社會上。到了現在,歐美各國無不用此。就是中國和日本雖然別有紀年,然而也兼用這基督紀年。

在事實上,已經變成一種世界通用的紀年。基督教徒雖然也用基督紀年,可是除基督教徒以外,別種社會用基督紀年的,絲毫不含有宗教的意味。”所以在文章的最後,錢玄同就說,“基督紀年是已經爲世界通用的;世界通用基督紀年,是和基督教不相干的;中國若用基督紀年,就是用世界通用的公曆紀年,於考古、於現代應用,都是極便利的。所以說——‘中國當用世界公曆紀年’”。

中國的農曆是什麼歷 第3張

此文一出,其他報刊雜誌也紛紛刊載時人對這一曆法內涵的見解。到了1929年,有人直接就說,“公元就是西曆紀元”,“因爲它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所公用,所以稱爲公元”。“陽曆”之所以能成爲世人眼中的“公共曆法”,就在於人們逐步去掉了這一曆法原來所具有的宗教性因素。

這一時期,還有一個“國曆”的叫法,“國曆”名稱的流行,主要得益於南京【國民】政府推動的國曆運動。將“國曆”名稱擴展到整個社會,則是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推動的“廢除舊曆,普用國曆”運動。

“公曆”與“國曆”實際上指同一曆法,但名稱的差異仍表明兩者意涵指向的區別;“國曆”名稱意在強調該曆法爲中華民國使用之曆法,欲強化中華民國之權威;而“公曆”的名稱,正是消解了陽曆的西方色彩和宗教性因素,更強調了這一曆法使用的普遍性。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公元。”這一規定也使得“公曆”的名稱最終獲得了官方的認可,爲其廣泛傳播創造了條件。

陰曆名稱的固化

陽曆名稱蛻變爲“國曆”和“公曆”,是政府及時人構建新時間秩序的努力之一。不過,阻礙新時間體系推廣的主要因素是中國傳統曆法的深厚基礎及其使用的廣泛性。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除了通過政策法令限制或廢止陰曆,還試圖從名稱上對陰曆進行重構。而這種重構則是在參照陽曆名稱下進行的,並與陽曆、新曆等名稱形成了一種區隔對立的關係。

在明末清初西洋曆法進入中國後,當時人們爲了區分西洋曆法,將中國傳統曆法稱爲“中歷”。而晚清“陽曆”名稱取代“西曆”名稱,作爲中國傳統曆法的“中歷”在傳統的新舊二元體系下,陰陽相對的'觀念反過來固化了模糊了人們對中國傳統曆法的認識,人們開始以“陰曆”稱呼中國傳統曆法。

如前所述,中國傳統的歷法體系是陰陽合曆,並不單隻有陰曆。儘管專門的學者還能清楚認識到這一點,但在當時的歷史語境下,“陽曆”概念傳播之廣,在中西新舊的巨大文化衝突對立中,社會上沒有多少人老老實實地用“陰陽合曆”去指代中國的傳統曆法。久而久之,以“陰曆”指代中國傳統曆法的語言習慣就形成了,也是我們現在比較常用的叫法之一。

由於“陽曆”作爲塑造政治權威與革新社會的重要標誌,與之相對的“陰曆”就成爲了新秩序構建和社會革新的障礙。“陰曆”從晚清時期着重反映曆法特點的名稱,到民國時期逐漸被趨新之士和政【府】當局賦予了更多負面的含義,進而蛻變爲“舊曆”“廢歷”,被塑造成了“專制”“落後”和“迷信”的面目。這一變化過程也凸顯了“陽曆”以及“新曆”“公曆”等名稱的“積極”意義。

中國的農曆是什麼歷 第4張

農曆概念的出現

而“農曆”名稱的出現,既是曆法新舊之爭的副產品,也是曆法改革者對陰曆廣泛使用現實的妥協。1929年之後,隨着國曆運動的廣泛進行,舊曆被禁止使用,但對於農民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近代中國社會而言,農業耕作仍是主導性的生產方式,農民社會生活的節奏並沒有太大的改變。這一根本原因導致了陽曆無法在廣大的農村地區推行,也成爲政府構建統一時間秩序的障礙。

1929年7月16日,國民【政】府發佈訓令,要求內政部、教育部在印製1930年曆書時,不得附載舊曆。但舊曆仍被普遍使用的事實,成爲曆法改革者無法忽略的情況。將“舊曆”改稱“農曆”,並對其內容進行改造,既是適應舊曆無法廢止的現實,也是滿足農時需要的舉措。

不過,在“農曆”名稱蛻變的過程中,二十四節氣被從舊曆中抽離出來,將之歸爲陽曆的範疇,避免使用“農曆”與推行“國曆”的矛盾。中國傳統曆法是陰陽合曆,其中節氣是陽曆部分最具有代表性的內容,人們圍繞節氣物候變化的規律,構築了系統完整的社會生產生活知識體系。

清末民初時人已經認識到如改用陽曆,二十四節氣相對比較固定,反更便於農事。在這種情況下,“農曆”本身的意涵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蛻變爲在“陽曆”統籌之下、專用於農事所需的歷法。所以,在全國禁止使用舊曆的情況下,面向農民的農曆反而可以出版發行。

中國的農曆是什麼歷 第5張

“農曆”名稱的重構,是在科學與權威的視角下進行,從科學的角度而言,廢止舊曆以及附着於舊曆之上的迷信習俗,僅僅將能夠指導農業生產的科學知識納入到“農曆”中,從而構建“科學”的歷法,以便與國曆保持一致。從權威的角度來看,趨新之士與政府都希望在農村推行國曆,以實現時政統一,強化政府的政治權威。

經過重構的“農曆”,儘管其名稱得到了更廣泛的使用,但依從於原有時間體系所構建的知識體系和信仰體系並未得到徹底的改造。以科學的名義試圖改正民衆的民俗習慣,以權威的名義推行與民衆生活不相協調的時間體系,反而導致了官民之間的對立,“農曆”作爲雙方相互妥協的產物,在實際使用中逐漸成爲“舊曆”的代名詞。

這也是西曆成爲“國曆”,變爲更具普遍意義的“公曆”,相對立的“中歷”、“農曆”蛻變爲地方性及局部性的計時體系和知識體系的過程。

綜上,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歷法其實只有兩種,通俗地說就是新舊之分。陽曆本來是指以地球圍繞太陽爲一週期制定的歷法,但在近代逐漸被賦予科學、先進的內涵,加上民國政府在除舊佈新方面的努力,“陽曆”逐漸變成現行曆法的代名詞。這個“陽曆”本是“西曆”,同樣是在近代,國人對中國在世界上的定位以及民族自尊心的影響,逐漸以“公曆”來表示,作爲一種世界普遍通用的不帶有宗教意味或是東西差別的名稱。

而相應的中國傳統曆法,在“陽曆”“新曆”之名傳播甚廣的歷史語境下,被模糊了它原本具有的“陰陽合曆”身份,被代之“陰曆”“舊曆”“老歷”的名稱,逐漸固化。但中國曾是農業大國,使用了近兩千年的傳統曆法並非一無是處,它在農村社會還發揮着巨大的作用。作爲新舊勢力、理想與現實妥協的產物,“農曆”被用來指代中國傳統曆法,既存續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又不至於留下守舊的嫌疑。

中國從古代到近代的歷程中,經歷了許多變革,許多字詞概念在複雜、衝突的歷史語境中其內涵指向發生了改變,甚至不止一次改變。在這樣的背景下,完全還原它們的原義似乎不現實,但脫離歷史語境來討論一些歷史概念也是沒有意義的。

中國的農曆是什麼歷3

什麼是陰曆,什麼是陽曆

很多朋友可能感覺,這個問題多簡單,還需要你來嘚吧嘚,還由不得你這麼說,你可能很懂,但是我發現,卻還有很多人不懂,

我爲啥這麼說呢,朋友們知道我是幹麼的吧,我經常會幫別人批八字,既然要批,就要問福主他的八字,這個很多人就是懵逼的,不懂是什麼,那我就讓他告訴我他的出生年月日時

這個時候,就經常遇到搞不清的

很多人來自農村,農曆在農村老百姓中,用的很多,爲啥,種田很需要,

舉個例子來說,老百姓會說“大麥不過夏,小麥不過滿”,什麼意思呢,就是收大麥不會超過夏至,收小麥不會超過小滿

再舉個例子來說,“穀雨後,要種豆”,什麼意思,就是到了穀雨,就要種豆子了

好了閒話暖說,什麼是陰曆,什麼是陽曆呢

陰曆,就是中國傳統的紀年方法,又叫農曆,老歷,黃曆,是根據月亮繞地球公轉一圈形成的規律來紀年方法,月亮繞地球的一圈的時間大概是29.53天,所以陰曆一般都是29天30天左右,老百姓通常會說成幾月初幾,例如,正月初一,這就是按農曆來計算的

陽曆,又叫公曆,新曆,這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紀年方法,羅馬人發明的,是根據地球繞太陽一圈來計算的,一個月大概等於30.44天,所以,陽曆一般是30天31天左右,這種紀年方法,原來中國是不用的,一直到到辛亥革命後,纔在中國使用,所以中國人也喜歡把他叫新曆,每年的1月1日,中國人還喜歡把他叫陽曆年

我們再來舉個例子,看下面這個圖

中國的農曆是什麼歷 第6張

這個就是目前絕大部分日曆上的內容,這些都是按公曆排的,每個小格子裏面,上面的就是公曆,下面的就是農曆

例如這個表上,2017年3月2日,農曆就是2月初五,這個都是一一對應的,

很多朋友在記憶自己的出生年月日時,可以對應好農曆和陽曆,分別記清楚

友情提醒:記自己的出生年月日的時候,別忘了記時辰哦,

現在都有準確的時間,別搞錯哦,不要像以前,我們的父輩爺爺輩,沒有手錶之類的,都是記個日出卯時,太陽要出來的時候,是卯時,天光寅時,就是天剛剛發亮就是寅時,萬一那天下雨,完蛋了,不知道什麼時辰了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