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公婆下次再來我家請敲門

公婆下次再來我家請敲門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婆下次再來我家請敲門,現今生活中,許多父母和兒子兒媳都是分開來住的,有些父母到兒子家,有時候不敲門就直接進入,會讓兒媳觸不及防很是煩惱。下面是公婆下次再來我家請敲門文章!

公婆下次再來我家請敲門1

清早,頂着亂蓬蓬的頭髮,從牀上爬起來去客廳找水喝。原諒我衣衫不整,滿是褶皺的睡裙上的胸前還有一片奶跡。

正準備灌水,好像聽見了什麼聲音。循着聲音向門口望去,噗~門開了,婆婆拿着一串鑰匙,公公站在旁邊。而我衣衫不整。

一萬個尷尬!!!

立馬抄起手邊的一個上衣披上,很不自然的打了聲招呼,“爸媽,來了啊!聽寶寶爸爸說您下午來,沒想到這麼早就到了。”

“本來打算下午過來,這不早上起來沒事就過來了。”婆婆說道。

我張了張嘴,還是把話咽肚子裏了。我其實想說,爸媽,下次來我家可不可以敲敲門?

我們把小家的鑰匙給了您一把,是我們對您的尊重。但是,請您不要這麼實在,拿着鑰匙隨意進出。

父母與子女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分離,您的兒子同一個與您毫無血緣關係的人成婚了,這是他脫離您的原生家庭建造自己的家了,這時就需要父母得體的退出了。

而中國的父母好像不大懂得這個道理。總是覺得我兒子家就是我家,在兒子家總是隨心所欲的。

之前已經好幾個閨蜜跟我吐槽,結婚後,公婆出入小兩口之家,猶如出入自個兒家那麼隨意,甚至小兩口的臥室老人也會隨意出入。

公婆下次再來我家請敲門

作爲你兒子的另一半我們會很介意的好嘛?

首先,家這麼一個私密的地方,會毫不設防的被暴露在外人眼裏,我們有種沒穿衣服被人看的尷尬感。

其次,房子是您兒子的,您的隨意出入,會讓我覺得這是主權領土的宣誓,提醒我只是暫居這裏。

說到這裏,不得不提一下歐美國家的家庭文化,子女成家後,就是脫離原生家庭,父母會放手,子女生的孩子要自個兒生自個兒養,父母與子女各有各的生活,親近而又有掌握分寸。

中國的父母好像難以做到這點兒,中國傳統家庭觀是大鍋飯性質的,有事沒事一鍋攪和。子女即便成家,私密空間也少。

講真,越來越多的我們崇尚歐美家庭文化。我們自己生的孩子希望自己帶。我們對家有認真的定義。我們希望有自個的生活,沒有您的干涉。當然,請您放心,我們也推崇中國的孝道,等您白髮蒼蒼需要照顧時,我們也會不遺餘力來侍奉您。

很歡迎您來我家做客,看看兒子孫女,可是請您保持一個客人該有的禮貌,不要把這兒當成自個兒家。

下次,請您再來時高擡貴手,敲敲門!

公婆下次再來我家請敲門2

我不知道有多少公婆跟我家公婆一樣無論什麼時候進我們房間都不敲門也不提前叫一下我們,都是直接進來的。

唉,說起來真的很煩人,跟公公婆婆住一起,兩代人思想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沒辦法交流,這些都可以理解,唯一讓我氣憤的是,不管我們說多少次就是改不了隨隨便便進出我們房間的壞習慣。

我剛來這個家的時候,我跟老公睡覺都是裸睡的(因爲老公說穿衣服麻煩)好幾次我們還在穿衣服婆婆就開門進來了,很慶幸不是公公。

婆婆要麼進來我們房間拿吃的給我小姑子要麼就是拿梳子,要麼就是倒開水。我跟婆婆說了好幾次,就是不聽。

好幾次老公叫婆婆進門之前敲下門,沒想到婆婆卻說這是我家,我進出自己的家還要敲門你是翅膀硬了嗎,不得了了,你可以搬出去住。

然後老公聽到婆婆這麼說就不高興了,脾氣就來了。就還嘴給婆婆,然後每次說到敲門這個話題都是以吵架收尾。

公婆下次再來我家請敲門 第2張

現在有了寶寶,公公就經常進出我們房間了,我知道他是愛孫子,想看看孫子,可是也不至於大半夜還進來吧。

好幾次我一個人在家帶着孩子睡覺,我都關燈了,公公還開門進來。我是真的不理解了,想看孫子白天可以看吧,大半夜還跑兒媳婦房間不好吧,而且他兒子還不在家!

晚上八九點我在餵奶,我是躺着睡的,公公也開門進來。明明知道我在餵奶還要跑過來看看,摸摸寶寶的臉,我也是醉醉的。

現在我們分開吃了,但是還住一起,婆婆也經常直接開門進來倒開水,拿東西,她動作又發大,老是弄出動靜,經常把寶寶吵醒,這樣真的好煩好煩好煩,重要的事情說三次。

說了又不聽,真不知道拿公公婆婆怎麼辦。好好說也不聽,吵架也不聽。難道沒讀過書的公公婆婆就不懂禮貌嗎?

公婆下次再來我家請敲門3

人什麼時候會感覺到憤怒?往往是被冒犯的時候。

因爲對方不尊重自己,或是侵犯了自己的某項權益,所以纔會怒火中燒。

親人之間也不外如是,親人操心過多,伸手過長即便知道是關心,也會有不同程度的反感。厭惡的情緒剎不住車,就會成爲心結,在往後相處的歲月裏冷不丁的引發出來。

都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矛盾也是如此,日積月累的不滿導致矛盾爆發,想處理的時候,卻發現晚了,刻板印象已經形成,不願意再浪費精力和口舌處理。

所以,我們更應該在一開始,就將界限設好,做到真正的不越界,尊重對方。

1、尊重的前提,先聽懂對方的需求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往往越熟的人,越不願意俯下身傾聽對方的需求。

我們對於朋友,或者是剛見面的同事,不僅會照顧對方的情緒,還會關注自我行爲,生怕自己什麼事兒做“出格”,令對方感覺到不適。

反觀對待親人或是朋友,真心傾聽的次數並不多,甚至還會刻意忽略對方的需求。

這就是典型的拿“情感”做盾牌,做盡了不尊重的事。

朋友徐瑩最近就遇到了這類問題,她剛生產完,原本說生完孩子讓自家父母來照顧月子,但是因爲一些特殊原因,只能先讓公婆頂替上。

徐瑩之所以希望讓親生父母來照顧,主要也是考慮到方便,尤其涉及到月子中的隱私,跟自己母親也好商量。

如今公婆要來,她雖說感激,也害怕公婆沒有分寸感。

這不,公婆纔來住了兩天,她就越發覺得不舒服。

原因一是公婆進她的臥房看孩子,從來不知道敲門,有一次她剛準備掀開衣服給孩子餵奶,公公直接推門進來,場面要多尷尬有多尷尬。

二是婆婆上廁所、洗澡也不關門,說關着門胸口悶,沒有敞着舒服,徐瑩每次都避之不及,等到婆婆去衛生間,她就回屋躲着。

她也曾跟公婆提過要他們注意些,也央求老公勸說,但是結果毫無改善,該不敲門還是不敲門,該開門洗澡還是開門。

由此徐瑩感覺,公婆是一點都不尊重她,不只不尊重她的隱私,還不懂得什麼叫界限感。

歸根結底,就是公婆壓根沒將徐瑩的需求聽進去,因爲在他們看來,親人是不需要界限感的。

2、親情不是越界的理由

在中國傳統家庭裏,有一個詞極具冒犯感,叫做“見外”。

這個詞可以應用到許多地方。

比如親人之間結賬還錢原本天經地義,但是如果有人率先催債,就叫做“見外”;

或者是同住一個屋檐下的'親人,對某些事物(甚至是一個杯子)分“你的”、“我的”,這也是“見外”;

再比如,如果一家人吃飯,提倡用公筷,這也顯而易見叫“見外”。

總歸不能劃分事物歸屬權,東西就該是大家的,而不是私人的。

公婆下次再來我家請敲門 第3張

所以,在徐瑩的問題上,公婆自然也是這樣想:“房子是我兒子的,孫子是我的,兒媳也是我家的,所以我想什麼時候進去看,就什麼時候進去看,敲門什麼的,太見外了。”

但是,親情不是越界的理由。

尤其是公婆與兒媳婦之間,多年來的陌生感,以及生活差異,驟然生活在一起,本來就矛盾重重,在此基礎上如果不給予彼此生存空間,激化矛盾也是遲早的事。

就拿徐瑩在房間,公公作爲男性不敲門入內這件事,本來就極其不合理。

男女之間自古以來都要懂得避嫌,更況且還是在兒媳坐月子期間。

公公這樣做,說一句不懂禮數,都不冤。

老人再喜歡孩子,再寶貝孫子,也不能將兒媳的隱私視若無物,更別說婆婆上廁所、洗澡不關門這類奇葩事了。

總歸這些行爲,都帶給他人不舒適的感覺。

與情感無關,與偏見無關,只與隱私權和尊重有關。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感情再深,都無法磨滅人需要獨立空間的事實,親情不是越界的理由,而越界,則很容易成爲摧毀親情的武器。

3、失去尊重,失去一切

任何情感,都是需要維護的。

該用什麼維護?簡單來講,就是用尊重,用約束自己的行爲,釋放給對方善意。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是這樣,有尊重,一切好談,哪怕有矛盾,也有“伸手不打笑臉人”的先例在。

可一旦失去了尊重,就意味着失去一切,那些打着“愛”的旗號去插手別人的事情的行爲,不僅不會令別人感激,還會招致反感。

曾經聽過這樣一則故事,覺得十分有道理:

“女生喜歡吃草莓,但是家人總認爲蘋果有營養,總想讓女生吃蘋果。

女生不吃,她說自己不愛吃。

家人一箱蘋果一箱蘋果的往家裏搬,看見女兒不吃,就埋怨她不懂事,不知道體貼大人,小小年紀就冷心冷肺。

就連街坊鄰居都說,蘋果有什麼不好,女生是白眼狼,不吃好果子。

可女生始終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生理感官告訴她,蘋果不好吃,她便選擇不吃,錯了嗎?

家人也不明白,給你買着吃就不錯了,你不感恩戴德,還挑什麼挑?”

其實,這就是關於“需要”與“不需要”的探討。

這世間有不少愛,就像是故事裏蘋果一樣,它並不被需要,強行提供反而會被拒絕,這些愛跟付出更多情況下是在感動自己,不是在感動別人。

許多親情,也往往毀在這一點上,沒有尊重,不懂對方需求,一味地自我感動,到最後,甚至等到矛盾爆發,還滿心委屈。

其實,正因爲是家人,才應該學會尊重與體諒,唯有認真感受對方的需求,才能換來“家和萬事興”的幸福。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