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早期教育 > 違法和犯罪的區別在哪裏

違法和犯罪的區別在哪裏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違法和犯罪的區別在哪裏?日常生活裏我們經常會聽到犯罪行爲、違法行爲、違規行爲、違章行爲這四個詞,但是很多人都不瞭解其中的意思和區別,那麼違法和犯罪的區別在哪裏?

違法和犯罪的區別在哪裏1

一、法律上違法和犯罪有什麼區別?

1、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不同。違法,情節比較輕微,對社會危害性不大,沒有觸犯刑法,只是違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規,而犯罪,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受刑罰處罰。

2、處罰的方法不同。違法,民事違法行爲承擔民事責任,行政違法行爲要受行政制裁,犯罪,由人民法院依法判處刑罰。

二、違法行爲的構成要件是什麼?

一般地說,違法行爲由以下四個要素構成,缺少任何一個就不能稱違法行爲:

1、必須是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爲。

2、違法必須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上所保護的社會關係的行爲。

3、違法一般必須有行爲人的故意或過失。原則上,由於過錯,才構成違法行爲。但沒有過錯,法律規定應承擔法律責任的,仍應承擔。

4、違法者必須具有法定責任能力或法定行爲能力。

違法和犯罪的區別在哪裏

三、違法行爲和其它一些行爲的區別是什麼?

違法行爲與其他一些行爲的存在着區別。

1、違法行爲不同於違反道德的行爲。許多違法行爲,是犯罪行爲,同時也是違反道德的行爲。但是,並非所有違法行爲都是違反道德的行爲。同樣,有些違反道德的行爲並不構成違法行爲。

2、違法行爲不同於法律上無效的行爲。違法行爲當然不能發生行爲人實施違法行爲時所希冀的爲法律所肯定的有效結果。但是,不能認爲法律上無效的行爲都是違法行爲。有些法律上無效的行爲雖然沒有法律效力,但也並不構成違法。

四、犯罪行爲的構成要件

(一)犯罪主體是指實施犯罪行爲的人。每一種犯罪,都必須有犯罪主體,有的犯罪是一個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數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數人。根據刑法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犯罪的,構成單位犯罪,因此,單位也可以成爲犯罪主體。

(二)主觀方面是指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犯罪行爲及其結果所具有的心理狀態。犯罪主觀方面的心理狀態有兩種,即故意和過失。比如犯盜竊罪,犯罪人希望將他人財物竊爲己有;犯故意傷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體受到損傷的結果。

有的犯罪是過失性質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狀態。在單位構成犯罪的情況下,該單位對犯罪行爲負有責任的人員也同樣具有主觀心理狀態。

(三)客觀方面是指犯罪行爲的具體表現。比如犯詐騙罪,犯罪人具有虛構事實、欺騙他人的行爲,販毒罪具有販賣毒品的行爲,等等。

(四)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而被犯罪行爲所侵害的社會關係。犯罪客體和犯罪對象是不同的,犯罪對象是犯罪行爲所直接針對的對象,如殺人罪、傷害罪,犯罪對象是具體的被害人,而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的公民人身權利不受非法侵害的這種社會關係。

可見,違法犯罪其實並不是一個概念。而違法實際上也不等同於違反了一些傳統的道德觀念,就比如過去的傳統道德觀念是男女授受不親,可是現在,人們結婚之前就住在一起的這種情況已經很普遍了。

確定當事人的這種行爲是違法的,那就必須要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否則國家有關部門也無權實施制裁。

違法和犯罪的`區別在哪裏2

一般違法行爲與犯罪行爲的區別如下:

第一、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違法對社會危害性不大,情節輕微。而犯罪對社會危害性很大,情節嚴重;

第二、觸犯的法律法規不同,一般違法是違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而犯罪是違反了刑法;

第三、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不同,一般違法是不用受刑罰處罰,但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例如治安管理處罰法。而犯罪是應受刑罰處罰的。

我是訴訟法學專業的研究生,現在在司法局工作。依我看,違法行爲相比之下更具有廣泛性,隨便民法、行政法、刑法等這些實體法,抑或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等這些程序法的相關規定,只要是違反了,都可以叫違法;而犯法應該是特指犯罪,特指違反了刑法,要被追究刑事責任。舉個例子:

1、一般的違法行爲:欠錢不還,違反了民法的相關規定;開車闖了紅燈,就違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會受到相應的行政處罰;

2、犯法:違反刑法的行爲,比如從今天起醉駕就不是被行政拘留了,而是要被拘役,會被法院判處1-6個月的監禁,這依據的就是《刑法修正案(八)》關於“醉駕入罪”的最新規定。所以,違法是比犯法更大的範疇,犯法比一般的違法行爲性質更嚴重,社會危害性也要大得多。

違法和犯罪的區別在哪裏 第2張

一、什麼叫“違法”?

“違法”的意思其實就正如它的字面意思:違反法律的行爲。指違反現行的法律,給社會造成某種危害的有錯行爲。

違法是一種具有過錯的行爲,也就是說,行爲人在實施違法行爲時主觀上是故意去違反法律或者是因爲大意、過於自信的過失而違反了法律,行爲人對於違反法律這個後果是有過錯的,所以才需要法律對其進行懲罰,對於沒有過錯的人,一般不需要承擔責任,即使要承擔責任,也不是懲罰性質的責任。

二、違反什麼法才叫做“違法”?

看到這裏大家可能會有疑惑,這有什麼好說的?違反法律不就是違法嗎?

這裏的“違法”所違反的法律有廣義和狹義的理解,廣義的法律指的是一切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甚至還包括黨章、紀律規章等等。

狹義的法律僅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訂通過的法律,這類法律名字都叫做《中華人民共和國 某某法》。我們所說的“違法”一般指的是違反狹義的法律,也就是違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通過的法律。

當然了,由於各個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都是依據全國性法律制訂的,地方性法規不能和全國性法律相牴觸,所以一般而言,違反這些法規規章,同時也會一併違反相關的全國性法律。

根據行爲所違反的法律不同,違法行爲分爲民事違法行爲(違反民事類法律,如婚姻法,合同法等)、行政違法行爲(違反行政類法律,去行政許可法)、刑事違法行爲(違反刑事法律,如刑法)、違憲行爲(違反憲法)等不同種類。

三、什麼叫“犯罪”?

“犯罪”是指違反刑法明文規定爲犯罪的行爲。

犯罪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1、對社會有危害性。這是犯罪本質,只有對社會有害的行爲纔可能成爲犯罪。

2、犯罪觸犯了刑法規定。一個行爲即使對社會有危害,如果在刑法中找不到對應這個行爲的罪名規定,那麼這個行爲就不是犯罪。

3、犯罪造成的危害大到應當用刑罰進行處罰。刑罰是法律制裁手段中最嚴厲的手段,所以相應的,只有危害足夠大的行爲才能動用這種手段進行制裁,也就是不能“用大炮打蚊子”,制裁嚴厲程度要和行爲的危害程度相匹配

一個行爲可能從表面上看已經觸犯了刑法規定,但是如果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也不認爲是犯罪。

四、“違法”和“犯罪”有什麼關係?它們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在哪?

從上面的內容中,我們已經看到:犯罪是觸犯刑法的行爲,那麼也就味着犯罪必然違法,但反過來卻不是這樣,刑法只是我國衆多法律中的一種,觸犯其他法律的行爲也是違法,但卻不是犯罪,所以“違法”和“犯罪”是普遍和特殊的關係,是集體和個體的關係,是輕和重的關係。

違法與犯罪的聯繫是犯罪一定違法,違法不一定犯罪。區別是:

觸犯法律不同,犯罪觸犯的是特定的法律,違法觸犯的是不特定的多數法律;

危害程度不同,犯罪的社會危害程度比違法行爲嚴重;

後果不同,犯罪行爲要承擔刑事責任,違法行爲只承擔行政責任或民事責任。

違法和犯罪的區別在哪裏3

一、違法跟犯法的區別

違法和犯法的區別具體如下:

1、社會危害程度不同:違法情節比較輕微,對社會危害性不大,沒有觸犯刑法,只是違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規犯。犯罪,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受刑罰處罰。

2、處罰的方法不同:違法,民事違法行爲承擔民事責任,行政違法行爲要受行政制裁。犯罪,由人民法院依法判處刑罰。

總而言之,違法和犯罪都是違法行爲,但是兩者對社會危害性程度不同,受到的處罰也不同。

二、犯罪的特徵

犯罪則必須符合我國《刑法》關於犯罪的規定,必須具備以下特徵:

1、犯罪是危害社會的行爲。行爲對社會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質的特徵。

2、犯罪是觸犯刑律的行爲。也就是說危害社會的行爲必須同時是觸犯《刑法》規定的行爲,才構成犯罪。

3、犯罪必須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爲,只有應受刑罰處罰的危害社會的行爲,才被認爲是犯罪。

上述特徵是確定任何一種犯罪必須具備的缺一不可的條件。

違法和犯罪的區別在哪裏 第3張

《刑法》同時還規定,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爲是犯罪。這就說明,行爲的情節和對社會危害的程度是區分違法和犯罪的界限。

三、違法和犯罪的懲罰

1、處罰執行機關不同,處罰的方式不同,輕重程序不同。

2、一般違法行爲受到行政執法部門的制裁,程度一般較輕,一般違法行爲承擔民事責任,如警告、罰款、行政拘留等。

3、犯罪行爲,必須經法院審判才能確定有罪,處罰執行機關有法院監獄公安部門,程序一定較重,如主刑有:拘役、管制、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對外國人的還可以附加驅逐出境等。

4、一般違法不會有犯罪記錄,即案底,犯罪記錄就是隻有觸犯刑法的人才會被記錄,一般違法,如打架,只是觸犯了我國治安管理法,依法可能會受到行政處罰,而不是刑事處罰,所以說不會有犯罪記錄。

綜上可知,兩者的概念是不一樣的,一般違法行爲不一定構成犯罪,但犯法就一定是違法行爲,兩者的處罰方式和處罰程度是不一樣的。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