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別再用自己的冷漠懲罰孩子

別再用自己的冷漠懲罰孩子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別再用自己的冷漠懲罰孩子,父母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健康成長,每一個問題的出現都在說明孩子成長的不足,父母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現在分享別再用自己的冷漠懲罰孩子,希望對你幫助。

別再用自己的冷漠懲罰孩子1

地鐵上,對面坐着一對母子。媽媽很年輕,至少也是“85後”(指1985年後出生),打扮入時,一直埋頭玩着手機。小男孩五六歲,長得虎頭虎腦,正是坐不住的年齡。

小男孩一會兒爬上座椅,透過玻璃窗向外張望;一會兒在車廂裏走來走去;一會兒抓着扶杆跳“鋼管舞”。他在做這些的時候,總是時不時看看媽媽,找機會跟她說話。

“媽媽,你看!外面那裏怎麼有亮光?”

媽媽頭也沒擡地“嗯”了一聲,手指依然忙碌。

“媽媽,我可以把臉像這樣貼在玻璃上。”

“好。”

“媽媽,你在玩什麼?給我也玩一下……”還沒說完,小男孩就伸手去抓手機。

“老實點!給我好好坐着!”媽媽終於擡起頭,吼完後又立即盯着手機屏幕。

小男孩沒安靜幾秒鐘,又有新花樣。他站在座椅上跳起了“健美操”,身體東倒西歪,然後彷彿是故意的,一下就摔在媽媽身上。

媽媽忍無可忍,把手機丟進包裏,用力把小男孩按在座椅上,並狠狠教訓了一頓。而小男孩死性不改,媽媽則只關注她的手機。

如是者,母子倆形成了一種怪異的互動:媽媽只顧着玩手機,兒子調皮搗蛋;媽媽大吼,兒子安靜一會兒。直到下車時,媽媽才收起手機,拉起兒子的手。

別再用自己的冷漠懲罰孩子

生活中看到類似的情形,我都覺得很心痛,心痛孩子。

地鐵裏的小男孩調皮搗蛋,只是想媽媽把注意力從手機轉移到自己身上,想得到她的關注和愛。哪怕這意味着訓斥,但孩子迫切地需要它,所以才一刻也不消停。因爲,如果媽媽“忍不住”了,還是會暫時放下“買來的兒子”,望一眼他這個親生兒子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韋鈺指出,兒童的健康成長,需要與母親建立一種溫暖、細心、負責、語言豐富、穩定和安全的互動關係。

可是,孩子還不懂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需要,甚至不能清晰地意識自己內心的感覺。他們不會跟忙碌的家長說:“爸爸媽媽,可以多點關注我,多跟我玩會兒嗎?能不能不整天工作、玩手機?”於是,他們本能地調皮搗蛋、發脾氣,這往往可以換來他們想要的關注,只是這些關注通常是消極的批評和懲罰。

更有甚者,有些孩子會莫名其妙地不斷生病。這時,家長自然會緊張起來。但這些病的特點是反覆發作。因爲,只有他們生病了,父母纔可能停止爭吵,他們才能得到平時沒有的細心照顧和優待。

別再用自己的冷漠懲罰孩子 第2張

現在,有些年輕父母想出的招數是同化孩子,塞給孩子一部手機或iPad,讓“電子保姆”帶孩子。結果,孩子真的安靜了。其實,這招並不新鮮,只是之前用的是電視。

但韋鈺說道:“讓孩子伴隨家人看電視,對孩子心靈發展的傷害,就像吸二手菸對身體的損害一樣。”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得到家長的積極關注,會健康成長;即使得到消極關注(如責備、懲罰等),孩子也會比得不到任何關注、被忽略、被漠視的孩子要健康。冷漠是對孩子最嚴厲的懲罰。

其實,傷害的不僅是孩子。孩子的成長過程無法重來,當孩子認了“電子保姆”時,被冷落的將會是父母。

我們還應避免一些不經意的忽略。比如孩子沒完沒了地提一些奇怪的問題時,家長往往只是“是嗎”“哦”“好”地應付,而沒有停下來,嘗試理解孩子爲什麼要這樣問。我們沒理由錯過這些孩子急切想與我們交流的機會,這不僅是孩子成長的階段,也可能是我們將來無法追回的幸福時光。

別再用自己的冷漠懲罰孩子2

兩個案例告訴你爲什麼有那麼多冷漠的孩子

【案例1】當時那趟地鐵人不多,裏面的空座位也多,但那一站是終點站,很多人都在排隊等候,門一打開,人羣洶涌進入,瞬間佔滿了所有座位。小編剛站定,就聽到一陣吵鬧聲。 一個大肚子孕婦拖着一輛小推車,一個女人左手牽着3歲小男孩、右手還抱着一個2歲的娃兒,兩人同時到了一個空位上,那位置估摸可以同時坐兩人。

她們發生衝突的起因,是牽孩子的女人先讓3歲男孩坐下,自己正想坐下就聽到孕婦大吼一聲,因爲孕婦已經在座位上了,差點就被坐到了肚子上。 牽孩子的女人感覺到受到了侵犯,罵罵咧咧說座位是自己先看到的`,自己帶着孩子很辛苦。 孕婦也很生氣,說自己大着肚子容易嗎,好不容易找了個座位還被人坐肚子搶座。罵着罵着孕婦委屈了站了起來,賭氣地說自己不坐了,“讓你們(帶兩個孩子的女人)做個夠!” 帶孩子的女人也被激怒,說本來座位是他們的,剛進門時座位還是空的,然後正想坐下沒想到座位已經被搶了……

地鐵上很多人都在看熱鬧,更有人在拍照,並且是有座位的年輕人,似乎這事兒跟自己無關,只不過誤打誤撞地遇上了一場耍猴戲。 這時有個老人看不下去了,惡恨恨地罵:“你們這些年輕人還好意思像看錶演一樣。”聽到老人的話,有些年輕人故意望向了其他地方,有些人低頭把玩手機,有些人乾脆來個閉目養神,但就是沒人肯站起來讓座。 老人氣得臉一陣綠一陣紅,最終自己站起來讓孕婦坐,但孕婦還是滿臉委屈,“大爺,你還是自己坐吧,我雖然大肚子也不是不能站,但我氣的是,好歹也有個先來後到吧,帶孩子上街也不是天大的事兒。”

別再用自己的冷漠懲罰孩子 第3張

帶孩子的女人再次被激怒,兩人又繼續一場沒完沒了的口水戰,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帶孩子的女人摟着兩個孩子坐着罵,孕婦站着罵,讓座的老人很尷尬。 不少年輕人有自己的想法:“我們不會被道德綁架,先來先得,我們坐得坦然,讓不讓座我們自己說了算。”甚至有年輕人坐在孕婦殘疾人車廂,面前站着孕婦、抱嬰者也理所當然。 想想好心酸,總有人會有不方便卻又不得不外出的時候,孕婦在搖晃的車廂容易摔倒或被碰撞,抱孩子的容易手痠或下盤不穩,老人容易手軟腳軟。“彆着急,你慢慢來”,當這些人羣,無論快一步慢一步都有座位或有人讓座,他們大概就不會爲了個座位爭分奪秒,也不會出現搶座的狗血事件。

當這類事件在我們面前發生,而作爲身體健康健全的人羣坐在座位上卻猶如看耍猴戲,難道我們就從沒想過,某天我們可能也會懷孕、抱着孩子外出、或者終有一天我們也會年老而不得不尋求一個座位歇息一下? 當然,也有不少年輕人遇見有需要的人就會立即起身讓座的。這類同理心,很多時候來自於童年父母的教育和影響。

別再用自己的冷漠懲罰孩子 第4張

【案例2】想起去年夏天,一個媽媽帶着3,4歲的小男孩坐地鐵,小男孩和媽媽是有座位的。這時也上來了一個孕婦,小男孩“嗖”的一下子起身,“阿姨,你坐!”孕婦看見是個孩子不好意思坐,“你是小孩,你坐!” “阿姨,我已經三歲了,是個大小孩了,媽媽教育我要幫助需要的人。我扶着扶手就可以。”孕婦這才坐下了,媽媽全程只是微笑地看着自己的孩子。旁人看着小男孩堅定的樣子,心中充滿了暖意。 媽媽說要抱着小男孩坐,小男孩說:“不用,你今天走了很多路,要好好休息!”一本正經的樣子讓人愛憐。“這孩子被教育得真好!”孕婦由衷地說。 “沒什麼,讓孩子想想如果哪天自己生病、不舒服或過於疲勞坐車迫切希望有人給自己讓座的情形,他們自然而然就會知道該怎麼做。”

爲什麼有些孩子很冷漠?

沒有同理心的孩子容易漠視他人,而這份漠視也往往來自於對成人的模仿。比如嬰兒時期的哭鬧長期被大人忽視,稍大一點害怕打針哭鬧可能被父母訓斥“膽小鬼”,玩具被搶了憤怒奪回被批評“吝嗇”,在幼兒園不敢上廁所被取笑……孩子長期的情緒不被理解和接納,他們也會以同樣的言行反饋給這個世界。

最後,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父母多尊重孩子的情感,接納和理解孩子的言行,平時多讓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多嘗試問孩子:“如果……你會感覺如何?”,比如,“如果小妮拿走了你的玩具,你會生氣嗎”,“如果你頭暈得只想躺下但沒人讓座,你會憤怒嗎”,“如果妹妹害怕不敢上廁所被媽媽罵,你會覺得怎麼樣”……讓孩子從小設身處地地思考,一個善解人意、有同理心的孩子就這樣被培養出來了。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