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不要經常和孩子說這些話

不要經常和孩子說這些話

來源:時尚冬    閱讀: 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有了解過不要經常和孩子說這些話嗎?孩子稚嫩的心靈是非常敏感的,家長無意間的一句話,就有可能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陰影。小編精心爲大家整理了不要經常和孩子說這些話,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不要經常和孩子說這些話
不要經常和孩子說這些話1

1、要聽話

“你要聽話,不然媽媽就不喜歡你了。”很多的孩子都有聽到過這樣的話。將愛和教誨加上一些條件,與其給孩子這樣的愛那還不如不給。中國式教育讓很多孩子都覺得只有聽話纔是最好的,很多人在家長面前都不敢說自己的看法。

太聽話的孩子長大後也許就缺少了主見,總是爲別人着想,很難做自己。所以,爸爸媽媽最好給孩子立規矩,在孩子犯錯時告訴孩子自己非常生氣,但一定要就事論事,不要一時生氣說氣話,這樣纔可以幫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自信。

2、就你跟大家不一樣

孩子現在對世界充滿着好奇心,會有各種奇思妙想,可是很多爸爸媽媽會對孩子的想法嗤之以鼻,說“就你跟別人不一樣”,孩子久而久之就會隨大流,然後就會失去個性。爸爸媽媽這時候應該鼓勵孩子,讓孩子能夠有自己的個性。

3、要孝順

琳琳想和朋友們一起去外面玩,可是奶奶卻非常捨不得:“好不容易放個假,也不陪着奶奶在家裏,真的覺得不好受啊。”琳琳聽了以後,便只能說不去了。“百善孝爲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全人類共有的道德基準。

孩子是應該孝順長輩,可是不能道德綁架,這樣孩子就不能獨立了。孝順是對長輩的贍養、尊重、照顧,不是說一定要陪伴在身邊,看着孩子。爲了讓孩子留在身邊而說出“要孝順”的話,其實是不對的。

4、養你有什麼用

當孩子做了什麼不對的事情或者是沒有完成計劃的話,很多的爸爸媽媽會恨鐵不成鋼地說:“我養你有什麼用”,當孩子總是聽到這樣的話,一方面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同時也會讓他們產生自我懷疑、自我否定,覺得自己真的什麼都做不好,失去自信。

桃樂斯·諾特的那段話還有幾句,可以給大家聽一下:“一個孩子在充滿了寬容的環境下成長,他學會了有耐心;一個孩子在充滿鼓勵的環境下成長,他學會了自信;一個孩子在充滿讚美的環境下成長,他學會了賞識他人;一個孩子在充滿認同的環境下成長,他學會了愛惜自己;一個孩子在充滿被肯定的環境下成長,他學會了立定志向。”

5、別整天琢磨那沒用的

很多爸爸媽媽覺得,讀書是最重要的,而養小動物、玩航模之類的都是不正確的。可是孩子在這個階段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如果愛迪生平時不進行各種研究,他又怎麼會成爲大發明家呢?爸爸媽媽用自己的標準和判斷去要求孩子時,會泯滅孩子的天性。

所以現在,學知識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也要有自己的特長。

6、少管閒事

看到路上有垃圾、花園裏的草木被風吹倒了、老奶奶蹣跚過馬路,孩子都會去幫忙,但是一些爸爸媽媽卻覺得孩子多管閒事。這樣就會導致孩子不再樂於助人,失去了公德心,會變得越來越自私。

不要經常和孩子說這些話2

不把孩子當人的種種表現:

1、孩子的世界是沒有規則的世界。孩子打開櫃門將摺疊好的衣服一件件拿出來丟在地上:衣服下面“藏”有東西!而對孩子說這不能碰,那不能動,不要把房間搞得亂七八糟,或者對孩子的某些不合成人習慣的.行爲橫加干涉和指責,都是把孩子當作大人看待。如果一個四、五歲的孩子脫口說出:“阿姨,你真漂亮,走在街上回頭率一定很高”,您不覺得很吃驚嗎?

2、有些父母,一回家抱起孩子就親,不管孩子願不願意;有些父母故意戲弄孩子,把孩子當成成人的“玩物”。孩子也有他(她)的自尊心。

3、動不動在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作比較。在別人面前誇耀:“看我的孩子多棒!”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炫耀品”;如果孩子的表現不如意,就會“憂心仲仲”,甚至覺得“低人一等”。孩子的表現與成人的個人榮辱聯繫起來,於是將所有的希望及自己未實現的“理想”全部“押”在孩子身上,孩子成爲“寄託品”,甚至“堵注”,承受着遠非一個孩子所能承受、也不應承受的壓力。

4、包辦孩子的事情,替孩子做好一切。孩子不需要想自己該幹些什麼,也不需要想自己在幹些什麼,不需要對自己負什麼責任,反正爸爸媽媽都替他(她)承擔了。父母,還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爲之忙碌,成爲“僕人”。

5、強制孩子學這學那,剝奪了孩子玩遊戲的時間。孩子從幼兒園一回家,馬上問:“今天你在幼兒園學了些什麼?”孩子的童年是天真、浪漫並充滿幻想、情趣及快樂的時期,而遊戲就是童年生活的主要內容。如果孩子的大部分時間被各種名目的“學習”佔用了,如果孩子的稚嫩、敏感的心靈被各種繁雜的知識所搪塞,那麼,孩子就沒有被當作孩子來對待,他(她)被當成了“學生”。孩子想象的激情與創造的靈感也就隨之被扼殺掉了。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