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國外如何教育孩子吃苦

國外如何教育孩子吃苦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國外如何教育孩子吃苦,你知道嗎?因爲文化的不同和所處的環境的不同,因此中國和西方的文化會有很大的差異,進而會影響教育觀念,不同國家的教育的觀念是有所不同的,下面一起看看國外如何教育孩子吃苦。

國外如何教育孩子吃苦
國外如何教育孩子吃苦1

1、美國

家長從孩子小時候就讓他們認識勞動的價值。美國南部一些州立學校爲培養學生獨立生存的適應社會能力,特別規定:學生必須不帶分文,獨立謀生一週方能予以畢業。

條件似乎苛刻,但卻使學生們獲益非淺。家長對這項活動全力支持,沒有一位“拖後腿”、”走後門”、“搞小動作”的。美國的中學生有句口號:“要花錢自己掙”。美國青少年從小的時候開始,不管其家裏多富有,男孩子12歲以後就會給鄰居或自己的父母在家裏剪草、送報賺些零用錢,女孩子則做小保姆去賺錢。14歲的詹妮每週禮拜六要去餐館打工,母親告訴她,你完全可以在家裏幫媽媽幹活,照樣可領取工資。但詹妮覺得在家賺自己母親的錢不是本事,她一定要去外面賺錢來表示自己有自立的能力。

2、瑞士

父母爲了不讓孩子成爲無能之輩,從小就培養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對十六、七歲的姑娘,從初中一畢業就送到一家有教養的人家去當一年女傭人,上午勞動,下午上學。這樣做,一方面鍛鍊了勞動能力,另一方面還有利於學習語言,因爲瑞士有講德語的地區,也有講法語的地區,所以這個語言地區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個語言地區當傭人。

3、德國

家長從不包代替孩子的事情。法律還規定,孩子到14歲就要在家裏承擔一些義務,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這樣做,不僅是爲了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社會義務感。

4、日本

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的賜予,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許多日本學生在課餘時間,都要去外邊參加勞動掙錢,大學生中勤工儉學的非常普遍,就連有錢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們靠在飯店端盤子、洗碗,在商店售貨,在養老院照顧老人,做家庭教師等來掙自己的學費。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就給他們灌輸一種思想:“不給別人添麻煩”,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論多麼小的孩子都要無一例外地背上一個小揹包。別人問爲什麼,父母說:“他們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來背。”

5、加拿大

爲了培養孩子在未來社會中生存的本領,人們從很早就開始訓練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在加拿大有一個記者家中,兩個上小學的孩子每天早上要去結各家各戶送報紙。看着孩子興致勃勃地分發報紙,那位當記者的父親感到很自豪:“分這麼多報紙不容易,很早就起牀,無論颳風下雨都要去送,可孩子們從來都沒有耽誤。

國外如何教育孩子吃苦2

中國和美國的教育觀念的不同

1、對孩子塑造上的差異

美國父母:美國的父母其實更多的希望讓自己的孩子經過鍛鍊成爲一個可以有自理能力的“獨立人”,所以爲了能夠達成這個目標,在孩子年幼的時候,父母們就會給孩子制定一些簡單的任務並且是讓孩子獨立的去完成。從鍛鍊孩子獨立生活能力上出發,對孩子採取“放養”的手段,也就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給孩子創造很多自我鍛鍊的機會和條件,從而讓孩子在各式各樣的環境中得到充分的鍛鍊。

在生活上,美國的孩子從小就是有獨立空間的,他們在自己的房間裏睡覺,自己佈置自己的屋子,這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是極其重要的。而隨着孩子越來越大,父母對孩子的限制會越來越少,對孩子的選擇上有很大的尊重。在經濟上,美國的孩子基本上零用錢是很少的,當然排除那些富二代。大多數的美國孩子零用錢都是依靠打零工來掙取的,也就是說在青少年時期,美國孩子已經有了很強的自理能力了。學習方面,美國的父母其實並不是太注重孩子的考試成績,他們更多的是注重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注重孩子天賦上的培養。

中國父母:中國的父母自古以來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希望孩子可以一直努力,通過自己的奮鬥來贏得自己美好的將來。他們並不會過多的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更多的是處處爲孩子着想,生怕孩子有一點磕磕絆絆的。當然現在我們已經開明瞭很多,把孩子供成祖宗的父母已經少之又少了。

在生活上,孩子年幼時大多中國父母都會把孩子的牀放在旁邊,防止孩子出現意外。而在家務活上基本孩子是碰不到的,因爲做家務會浪費孩子的學習時間,中國的思想觀念其實還是以讀書爲重。除此之外,中國父母也會對孩子有過度保護,甚至有些父母會出現護犢子是非不分的情況(極少數)。而在孩子的經濟方面,中國父母大多都會滿足孩子的需求,比如孩子想要個手機、電腦,只需要跟父母撒撒嬌,就能拿到手,只要孩子學習沒問題,孩子的一切要求父母都儘可能的去滿足。而對於孩子的天賦,中國父母絕大部分都是要先以學業爲主,只有學習好了之後才能去談興趣天賦這些東西。

2、教育內容上的差異

美國家庭:有什麼樣的教育目的,就會有什麼樣的教育內容。美國家庭教育內容豐富,注意讓孩子在體力、認知、語言、社會性、情感上獲得和諧發展。所以很多人也把美國家庭教育稱之爲真正的“素質教育”。在促進孩子體力增強上,父母鼓勵孩子多參加室內室外活動,室內活動如打羽毛球等,室外活動如踢足球,爬山等。在促進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上,父母從小就注意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能力,注重孩子聽、說、讀、寫各方面的發展,如父母去圖書館借閱圖書或學習時,喜歡帶上孩子,讓其受到環境的薰陶,萌發學習的慾望。在社會性的.培養上,從孩子幼時起,就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時也會採取一些獎勵措施,鼓勵孩子獨立地面對社會。同時,美國家長也很重視孩子交際能力的培養,他們會鼓勵孩子多參與一些集體活動,從而在集體生活中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

中國家庭:家庭教育成了學校教育的延伸,重視讀書,偏重智力的開發與投資,相對忽視生活能力的培養和鍛鍊。由於過分地關注孩子的成績,以至於忽略了孩子其它方面的發展。在生活上,父母總是爲孩子準備好一切,很少讓孩子自己動手;在交友上,一旦發現自己的孩子與所謂的“差等生”交朋友他們就嚴加阻止,他們很少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認爲參加課餘活動是在浪費時間。所以我們會經常看到一些學習成績好但是性格孤僻,生活不能自理,不懂得怎麼與人相處的所謂“優等生”。

3、更新家庭教育觀念

思想決定行動。提高家庭教育質量必須以更新家庭教育觀念爲先導,一項調查顯示,目前中國

中小學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諸多問題,比如家庭以孩子爲中心,強制式填鴨教育,事事包辦的生活方式,又或父母嚴寵不一,父母教育步驟不一致等等。但在美國家庭父母與孩子是相互平等的關係,他們不會強制性地要求孩子做自己不愛做的事,結果就是中國孩子一般比較叛逆,而相反美國孩子相對聽話。所以,要改變人的行動首先得改變人的觀念。

4、重視孩子的全面發展

美國的父母比較重視孩子的全面發展,相比而言,中國的父母嘴上雖然鼓勵孩子全面發展,而在實際生活中往往把握不住。中國未來家庭教育體制改革應該不僅嘴上鼓勵或者思想上希望孩子全面發展,還要拿出實際行動,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來實現孩子的全面發展。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得向中國的父母來灌輸這種思想。

5、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美國父母很重視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孩子做錯事情時,美國父母不會像中國父母那樣批評孩子或爲孩子講解出正確的答案,而是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找出正確答案。這一點上很值得中國借鑑。父母如果總是爲孩子找出正確答案,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形成一種依賴。這正如做人的道理一樣,如果父母總是爲孩子鋪好路,一旦孩子遇到麻煩或挫折就去幫忙解決,較終的結果只會是導致孩子缺乏面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